佛的数学题-宁铂出家

来源: 2009-01-02 10:47:17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宁铂是神童,起先是并不知道的,近见宁铂出家的消息,才知宁铂不愧是神童。慧根如他,出家算是没有辜负他的才情。以大众心理去揣摩神童的心理难免落入伤仲永的感叹,却不知,也许在宁铂的眼里只有悲悯,他低垂着他的眼帘看着众生,念一声“阿弥陀佛”是他唯一的回应。

钱钟书曾经对《心经》的“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文字描述,觉得是一片迷蒙的天色,一脸惘然。初见惊讶学识如钱钟书竟然对佛经无从入门,转而一想,也不奇怪,他对数学无能为力,也不免对佛经望洋兴叹。其实,他无法叹的,因为他无法体验佛经如洋。缺乏逻辑思维能力的人对佛经难以窥探其中的奥秘的。没有想像力的人对佛经超越人世思维常规的描述也是难以置信。

杨绛也道:“佛家否定一切,唯独对信心肯定又肯定。”。“佛否定一切”是天大的误解。现代中国最学识渊博的一对都对佛如斯的误会,难免大众面对佛法无所知或无法知了。

如果碰到问题无解或心中流露出嘲笑的滋味时,人们可以跪在数学里一分钟。当您起身时,也许依旧无解,但那一抹嘲笑也许已经消失。

如果人们认为1=0, 0=1是荒谬, 那么,1+ ∝=0+∝, 可能就没有疑惑了。“色不异空,空不异色,”,不是在谈玄,而是在阐明一个理,在何种条件下,色的本质是空,空的本质是色。

色不异空,色即是空和/或空不异色 ,空即是色是否是佛在简单的重复或梦呓呢?1=1,1=1和/或0=0,0=0,如果有人在文章里,反复写这样的等式两次,我们会说作者不是结巴就是罗嗦。当然鲁迅例外,他园中的那一棵枣树,另一棵还是枣树不知给人带来多么美的感觉和如同音乐般的韵律,一个主题在交响乐里反复地展示。如果有人在演讲中,反复说三次,也可称为排比句,Obama很喜欢的,在他的选举胜利之夜,他就这样用过, “It is the answer---, It is the answer---, It isthe answer---。佛在这里的用法却非用排比句来修饰他的文辞,而是另有深意,其中的深意几人能解是未知数,出家的林林总总能否解不敢断言,以宁铂出家的结果和他曾经是个神童看,他恐怕是解了这一道题的。或者说,是我渴望他解了这一道题的。

有时,对1=1,0=0,人们容易迷惑的话,对1+1=2和2=1+1的区别比较让人明白其中的道理,尤其是离了婚的人。一个你(1),一个他/她(1),结婚后的你们(2);7年后,你们(2)离婚了,再分解成一个你(1),一个他/她(1),这个你可能是(+3), 一个他/她可能是(-1)。你们的总和依旧是你们(2),可是,依旧是你们的(2),此时的2≠1+1, 而是2=(+3)+(-1)。依旧是你们(2),却是怎样不同的你们(2)。

而在佛的心经里,“色不异空,色即是空”中的1=1,1=1又蕴涵着怎样的1呢?此处是佛要展示给众生看,1=1,1=1在任何条件下都是等式,不会因为条件的不同而有所改变。那么,在数学概念中,怎样的符号是吻合了佛的心思呢?一个符号:虚数(i)。 结论是,“色不异空,色即是空”不是1=1,和1=1,而是i=i, i=i。关于其中奥秘i,下次分解。

我对宁铂出家是一点也不以为怪的,愿他是解了佛的题而出家的。周围最有才情的人都是悟了的,他们的指向,要不英年早逝,要不笑别红尘,唯有我依旧在凡间, 那心中的一缕云依旧飘拂。


请阅读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8226;  请问:吃饱了撑的如何翻?谢谢
8226;  有多少历史可被重写
8226;  懒汉购物狂
8226;  《神秘河》的现代启示录
8226;  雪花:无法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