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经济独立了,精神独立了吗?

来源: 2011-01-27 09:27:49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曾写过吉儿的故事(见“这样的婚姻你会选择放弃吗?”),此后陆陆续续有收到一些读者的悄悄话,有赞赏的,有同感的,也有质疑的。这里对关心吉儿的朋友说几句她的近况。工作早出晚归,还要照顾孩子,典型的单身妈妈的日子。2个月前,吉儿有了男朋友,一个中学老师。那天去吉儿家看到她男友那部旧旧的小车停在车道上,想起了原来停在那儿的马克的那部铮亮的宝马740。。。当吉儿高高兴兴地向我介绍她的新男友时,我想吉儿还真是不愿坐在宝马车里哭的女人。

我们这代从小到大一直听到的就是“女人一定要独立”。事实上,在受过高等教育的我们中,大多是经济独立的。即便许多选择做全职主妇的,也是有能力经济独立的。坦率地说,当初吉儿选择离婚,我非常地感慨。一个离开职场16年、年近半百的女人,放弃自己富足悠闲的日子,只是为了追求精神上的独立。由此想到身边另外两个婚姻,两个婚姻中的老公都是我大学时代非常好的“哥们”, 两个女人在婚姻中都是经济上非常独立的,她们的选择同样让我感慨。

A君的故事写下来会是一部精彩的小说,这里就长话短说了。A君来自南方一个二线城市,曾是那个城市当年的高考状元。四年大学,A君只追求过一个女孩,从大一到大四。女孩也很欣赏A君,但知道他不是自己要的那类男人,始终没有接受。朋友眼中的A君可说是头号“情种”了。大学毕业,A君选择了回家乡,很快就和自己好友的妹妹、也是青梅竹马一起长大的丹结了婚,并且没多久就有了一个儿子。工作一年后,A君辞了公职,下海经商。以他的聪明才智,诚恳的为人,流利的英语,再加上机遇,很快生意就做得风声水起。丹出生在一个高知家庭,是家中的老么,漂亮活泼,有些大小姐脾气,但还是很可爱的。两个人结婚时都很年轻,又和A君的大家庭同住,难免有些磕磕碰碰的吵闹。结婚78年后,A君出轨,对象是一个理发店的小妹。一番狂风暴雨后,A 君重归家庭,不久,两人又添了个女儿。

可是,好景不长。年过三十的A君觉得与丹之间因为价值观的不同、个性上的差异,越来越无法沟通。丹在公司常常是得罪员工的“老板娘”,丹后来开始自己做一些别的生意,但不是很有毅力、很能吃苦的她,生意也常常是不了了之。两个孩子因为丹的坚持,都是45岁就送到离家几个小时车程的省城的寄宿学校。也是因为和丹的日常生活中矛盾不断,感情日趋淡薄,A君终于重投小妹的怀抱。那女孩叫謦,是从四川一个小地方来南方打工的,高中都没毕业。A君第一次和她分手后,将謦介绍到了朋友的房地产公司打工,謦很聪明、也很努力,一面在外上夜校,一面工作上也越来越出色。丹自知无力阻止A君,又不愿离婚,只能听之任之了。就这样,A君过了许多年“妻妾两全”的日子。

前两年,A君那个从小在“贵族学校”长大的儿子因为高中没能进重点,退学在家,丹坚持把他送到了加拿大求学,自己也跟着办了移民,两地跑。A君觉得和丹实在不可能再有结果,就提出了离婚。A君请了专业的机构来认证财产,因为不想公司股权分割,所以公司归A君,全国各地大小六处别墅、公寓归丹,价值近5千万RMB。丹考虑下来,对财产分割没有异议,但还是不同意离婚。A君考虑到两家老人,不想对薄公堂,离婚一事就这么搁着了。

A君因为常来美国,我们常见面,我和丹也见过好几次,有时也通通电话。看着他们这十来年来的日子,我觉得婚姻走到这步,已经没有什么意义追究谁对谁错了。我也问过A君喜欢謦什么,他说她谈不上漂亮,就是觉得和她在一起很轻松、很舒服的感觉。这么多年,謦从来没有要求过他离婚,謦的生活都是她自己挣的,包括她买房子时的首付。唯一一次A君坚持给她钱是因为她父亲去世,母亲悲伤之下又得脑溢血。

一年前,我回国时去了次A君的城市,在他家住了几天。有天在路上,我心血来潮地说,我能不能见见他那个“小妾”。A君打了个电话,说謦正在家,我们就这么去了。不到10分钟,到了她住的一个小区,不豪华,但很洁净。謦来开门时,我注意到地上已摆着两双干干净净的拖鞋了。不大的两室一厅,整理得很雅致,就是“很舒服”的感觉。想起到A君家的第一天,因为我住的客房的热水器坏了,丹很客气让我用他们主卧的浴室。我一进去就被那凌乱惊呆了,光那洗发露就不少于10个品种,各种化妆品更是摊得到处都是,我心想真不知他家的保姆在干嘛。

謦真的不漂亮,绝对没有丹漂亮。虽然不到30,但保养得体的丹看上去并不比她老。謦有些害羞,但说话很朴实。说起她一个人离家在南方的这个城市打拼,从语言不通,到现在在一家外贸公司每年可以挣上十多万,我真的从心底对她产生佩服。如果没有遇到A君,她也会是个出色的女孩。终于明白在我眼里曾经是“最痴情”的这位哥们,为什么这么多年对她不离不弃。

临走的那天,A君有重要的客户来访,是丹送我去机场的。路上,丹告诉我她这几年信佛了,也看开了,我说,难怪这电视里的大奶最后都青灯古佛伴着过日子呢。但你还年轻,40都不到,还是富婆一个,干嘛让自己过这种日子?她说,A君是她见过的最好的男人,离了,她也不一定能找到更好的。再则,她还是想让孩子有个家,尽管女儿早就会说,“妈妈不在,爸爸在阿姨家”。我无语,这理论我听得太多了。和丹拥抱告别时,我只说了一句, “不要认为我是为自己哥们说话,有时候,成全别人更是为了成全自己。我真的希望你幸福”

和文静、内向的A君不同的是,B君是我们大学时的风头人物。父母是名校教授,大学一毕业就飞到了大洋彼岸。我和B君几年后在美国重逢时,正是他结婚前的一周。那日,我们在一家Diner聊到半夜,回家后我告诉老公,“我可是知道了什么是幸福中的男人”。

B 君的太太韵高中毕业前来了美国,名牌藤校毕业后进了著名的投资银行,第一年的工资加奖金就过了六位数,那还是90年代末。相比来美国后发展并不太顺利的B君,年轻能干的韵真是让“老牛吃嫩草”的B君又风光了一把。婚后,在韵的全力支持下,B君终于进了名校的MBA,毕业后,随着海归的浪潮在10年前就回了大陆。韵义无反顾地也随着海归了,尽管她更喜欢在美国的生活方式。她说她是那种“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的女人。 

海归几年后,突然传来他们要离婚的消息。我的第一反应是B君赶时髦有了“小三”。当韵把前前后后的经过告诉我后,我倒是不惊讶,而且也颇能理解。他们回国后,B君的工作是整天天南地北地飞,韵也有一份很好的高薪的工作,但是很忙,也就住在父母家。B君没有小三,只是觉得和韵之间越来越没有感觉,所以提出离婚,而且愿意净身出户。从旁人的角度,我一直觉得他们俩个个性上的差异很大。B君是那种为了一场球赛可以从东岸飞西岸的;他喜欢高朋满座、胡侃神聊。韵是那种很“粘”家的女人,父母家人在身边就满足,甚至不怎么需要朋友的。所以海归后的韵几乎都没见过B君那些好“哥们”,唯一有来往的是我这没海归的“姐们”。在我看来,我这位“哥们”要的就是一个“自由”。

B君要求离婚的态度很坚决,还一度和对媳妇疼爱有加的自己父母断了来往。可韵坚决不离的主意从第一天就没改变过。就这样,耗了几年,B君的父母更是声称“如果儿子离婚,只认媳妇,不认儿子”,终于B君放弃了。

几个月前刚见了韵,现在的他们好像是“风平浪静”了。还是原来的生活方式,一个月两个人也见不了几次。看着比我年轻许多的韵,谈到那段走过的很辛苦的日子,我说B君到底有什么让你这么放不下的? 她说,我就是很传统的女人,我离不开他。听多了“这年头谁离不开谁啊?”,韵说得那么坦诚,我 反而无语了。很想问一句,“那你幸福吗?”可是,终究还是没有问出口。

丹和韵都是受过高等教育的女人,韵更是在西方多年,可骨子里她们却都是很“传统”的。不能说她们把丈夫视作“天”,可也是觉得离了他自己就没法活的,尽管两个人都是经济上很独立的。对婚姻我同样相信“千年修得共枕眠”。但是当一个婚姻本质上有了问题,我绝对不赞成用“忍”的态度。有许多人认为“忍”是为孩子,可在一个“热吵”、“冷战”中长大的孩子很难会是一个快乐的孩子。一个真正人格独立的单身妈妈即便无法给孩子优越的物质条件,可孩子会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做人之本。

想起那英有一首歌“放爱一条生路”,想起自己在在塞纳河上Pont  Des Arts上的感悟,我想所谓女人要独立,精神上的独立也许远远重要过经济上的独立。



请阅读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 女人,经济独立了,精神独立了吗?
  • 国王的演讲 -- 一部看演技的电影
  • 女人,要不要、值不值当全职主妇?
  • 让儿子当老师
  • 圣彼得堡掠影(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