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孔子其人及传说》

来源: 胡一刀 2018-10-06 21:20:52 []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3516 bytes)

孔子是中国先秦时文化的集大成者。他的思想影响了中国几千年。

1。孔子思想的核心为仁。仁可以作为一个人安身立命之道。人生活在天地间,不光有物质和感官的需求,还有精神的需求。西方人依靠宗教来解决这个问题。宗教的核心是神。孔子则专注人际和社会的问题。然而仁和宗教是相通的。仁即爱人。正如耶酥所强调的爱字。上帝是唯一的,道德的标准人类各民族本质上相同。以仁心待人的人,会得到比较多人的欢迎。相反,常怀恶念的人,会招致别人的憎恨。一个人如果能诚心求仁,他是有福的。他通往上帝的道路是平坦的。

孟子继孔子之后,进一步阐发性善的观点,认为人心本善,人人内心有不竭的善的源泉。正如西方宗教认为上帝按神的形象造人,因此人心本质上与上帝相通。人们如果能听从内心的上帝的召唤,那就能达成仁的境界了。

2。儒法之争。性善论一个很自然的推论就是民主政治。孔子认为人人通过努力皆可为尧舜,因而政府职位的世袭制家天下是没有道理的。理想的政府应该是根据人们能力的大小和道德的高低来决定责任的大小,而不是根据他的家庭出身或者钱财的多寡。

当然儒家的这一理想在中国一直没有完全实现。科举制度可以说部分地实现了这个理想。“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这件事在中国历史上确有发生。科举制度相对来说是个比较公平和客观的用人制度,但局限性也很明显。

儒法在战国后期争论很厉害。法家的韩非和李斯是主张性恶论的荀子的弟子。既然人性是恶的,法家主张愚民政策,高压统治。通过高压让人民服从政府,维持稳定。秦始皇靠法家扫平六国,统一天下。但法家统治的苛酷使秦朝很快灭亡。儒家在汉代成为中国的国教,此后是中国文化毫无疑问的正统。但儒家的成功并不意味着其他如道,法,阴阳家的学说就突然消失了。事实上他们相当多地混入儒家学说流传下来。所以汉以后的儒家与孔子的初衷已有比较大的分歧,而中国政治现实的问题就不能完全地归罪于孔子了。

3。孔子对西方的影响。明代耶酥会的传教士对中国的文明程度盛赞有加。孔子的学说也被他们介绍到西方,对西方的启蒙时代思想家如伏尔泰和莱布尼兹产生了重大影响。西方现代民主制度的建立与孔子思想颇有些干系,尽管西方人此后不愿承认这个事实。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