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与“三绝碑”(一)苏仙岭三绝碑

来源: 宜城渔翁 2017-03-19 12:23:41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6177 bytes)

苏东坡与“三绝碑”(一)苏仙岭三绝碑

   

    中国的传统文化精妙无比,尤其是书法与诗文的完美结合。目前,在中华大地上,有历史上留下来的著名的十大“三绝碑”。其中,湖南省郴州市苏仙岭三绝碑、湖南永州柳子庙《苏轼荔子碑》、河南郑州《苏轼书欧阳修醉翁亭记石碑》,都与苏轼有关。

 

    苏仙岭三绝碑位居十大著名“三绝碑”之首,以“秦少游词、苏东坡跋、米芾字”之“三绝”而名世。南宋咸淳二年(公元1266年),郴州知军邹恭把原碑拓上,转刻在苏仙岭白鹿洞的大石壁上。

 

    1960年3月,毛泽东到南方视察, 接见原郴州地委书记陈洪新时,要求保护三绝碑。

 

    苏东坡年长米芾十五岁,二人相交近二十年。二十年中除书简往来、诗词唱和之外,面晤机缘至少就有六次之多。秦苏米三绝碑,记录了苏东坡和米芾的交往。

  

    秦观,字少游,与黄庭坚、晁补之、张耒并称苏门四学士。因受新旧党争牵连,屡遭贬谪。绍圣三年(1096年),被流放到“蛮夷之地”郴(Chēn)州。秦观在郴州简陋的旅舍,听到外面呼呼刮着的北风,想到自己屡遭排斥、打击,心中忧愤难平。便借景抒情,发泄幽怨,写下了千古名作《踏莎行·郴州旅舍》: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知何处。可堪孤馆闭春寒, 杜鹃声里残阳树。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本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秦观的词,传到了谪居海南儋州苏轼的手中,东坡读之,非常喜爱。遂书写至自己常用的扇面上,反复吟咏。徽宗即位后秦观被任命为复宣德郎,在北归途中病逝于广西藤州。得知秦少游去世的消息,苏轼异常悲痛,在书有秦少游词的扇面后边,题下“少游已矣!虽万人何赎”的跋语。

 

    苏轼染疾,米芾多次探望,并送麦门冬饮子于北沙东园。东坡有诗《睡起闻米元章冒热到东园送麦门冬饮子》,诗曰:

 

一枕清风值万钱,无人肯买北窗眠。开心暖胃门冬饮,知是东坡手自煎。

 

    有一天,病中的苏轼躺在床上,听儿子念米芾的《宝月观赋》,听着、听着忽然从床上坐起,病也减轻了许多。苏轼《与米元章》书九首中有“岭海八年,独念元章”,“恨二十年相从,知元章不尽”之语。在这期间,米芾看到了苏轼题在扇面的秦观的词《踏莎行·郴州旅舍》及苏轼的跋语。当着苏轼的面,书写下了这首词和跋语。

 

    此帖后来传至郴州,郴州人将米芾书写的秦观的词,苏轼的跋语,刻在一块石碑上,世称“三绝碑”。

 

    八月中秋,米芾得苏轼去世噩耗,作《苏东坡挽诗》五首。序中有云:“辛巳中秋,闻东坡老向以七月二十八毕此世”。

 

    1963年3月, 时任中共中南局第一书记的陶铸来郴州视察,登苏仙岭三绝碑处游览, 押秦词原韵填有一词:

 

《踏莎行》陶铸

 

翠滴田畴,绿漫溪渡,桃源今在。英雄便是活神仙,高歌唱出花千

桥跃飞虹,渠飘练素。山川新意无重数。郴江北向莫辞得京去!

    “存在决定意识”,读诗词要了解作者和创作背景,才能懂得个中韵味。1969年陶铸临终时写给其夫人曾志的诗,不禁令人唏嘘感叹:

 

重上战场我亦难,感君情厚逼云端。无情白发催寒暑,蒙垢余生抑苦酸。

病马亦知嘶枥晚,枯葵更觉怯霜寒。如烟往事尽忘却,心底无私天地宽。

 

    秦少游的名句,“桃源望断知何处” 、“砌成此恨无重数”,也难比陶铸的“如烟往事尽忘却” 、“蒙垢余生抑苦酸”;用来表达他们屡遭贬谪,心中忧愤难平。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所有跟帖: 

陶诗一流 -yma16- 给 yma16 发送悄悄话 yma16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3/19/2017 postreply 21:21:00

也只有有闲的人才写得出好诗。。。 -fisher6588- 给 fisher6588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3/20/2017 postreply 02:14:02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