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来源: 宜城渔翁 2017-03-08 11:56:04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9438 bytes)

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周恩来逝世前一段时间,叶剑英基本上天天都去看望周恩来。并一再嘱咐医生:“要想法,能延长一天就延长一天,哪怕是多延长一小时一分,只要可能,就要尽到医方面的一切努力和任。” 

 

    延赤在《走近周恩来》中,有一段描写:

    

   “叶帅仍然是天天来。总理刚卧床时,他常常与总理一谈就是三小时。经月之后,谈话减到两小时。

 

    到(1975年)12月,总理已经不断高烧,谈话越来越艰难。记得12月20日他约罗青长来谈对台工作,询问在台老朋友的情况,没谈多久就昏迷过去了。

 

    天天来的仍然是叶剑英。一天又一天,周恩来的声音越来越微弱,叶剑英越坐越贴近周恩来,谈话的时间也越来越短,连一小时也无法坚持。

 

    终于,周恩来难以再说出声了。这时,叶剑英仍然坚持天天来,来了就紧贴周恩来坐下,轻轻握住周恩来的手,他们你望着我,我望着你,嘴唇一样地颤抖,眼里一样泪光闪烁,一样地说不出话,就那么望啊望,望啊望……那种情景,那份情谊,任你是铁打的心肠见了也忍受不住,不能不躲出门外失声痛哭”。

 

    1927 年8 月1 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领导2 万余人的革命武装,举行南昌起义,从此揭开了中国共产党领导武装斗争的历史。1933 年6 月30 日,在瑞金的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发布《关于决定“八一”为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纪念日》的命令。

 

    在共和国的10大元帅中,有7位经历了“八一”南昌起义。叶剑英元帅之女叶向真回,当时叶剑英随第四军军部到达九江。第二方面军第四军军部设在甘棠源附近。军长黄琪翔因汪精卫要他公开反共、“清党”,又面临着与新军阀争夺地盘的矛盾,满腹心事。于是,他不时邀请与他素有交情的叶剑英磋商军机大事。当时,叶剑英的中共党员身份极为保密,少有人知。但与叶挺保持秘密联系,与第二方面军总指挥部秘书长高语罕、第四军政治部主任廖乾吾等也有交往。他尽力将获悉的重要军事情报传递给中共组织。

    叶剑英、贺龙、叶挺、廖乾吾等曾到甘棠源烟水亭附近碰头。以划船赏景为掩护,共同商议贺、叶不上庐山;不接受张发奎调贺、叶部队到德安集中的命令;叶挺的部队先行,贺龙的部队随后。这个史称“小划子”的会议,对保证起义领导人的安全和将起义的主力部队及时开往南昌,起了重要作用。

 

    从年龄上说,叶剑英比周恩来大1岁。周对叶十分尊敬,经常直呼叶剑英为“剑英”,有时在下级面前称“叶公”、“参座”。从职位上说,周一直是叶的上级,还是叶的革命领路人,在公开场合,叶称周为“周副主席”、“总理”、“周公”,平时就直呼“恩来”。

 

    1920年1月,23岁的叶剑英从云南武学堂毕业。,1924年1月,叶剑英廖仲的邀请参加黄埔军校的筹工作;同年5月5日,叶剑英担任黄埔军校教授部副主任一职,同时讲授兵器学程。1924年7月下旬,由廖仲恺出,周恩来从法国启程回国。周恩来先在军校担任政治教官,后接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一职。

 

    1927年7月上旬,经周恩来同意,中共中央批准,叶剑英参加了中国共产党。不过,为了保密,党组织让叶剑英时不要和其他党员发生联系。随后,叶剑英策应了南昌起义,领导了广州起义。

 

    长征途中,周恩来与叶剑英互相关爱。抗战与解放战争时期,叶剑英积极协助周恩来开展统战工作。“文革”时期,两人风雨同舟,周恩来多次保护叶剑英。从1924年,两人在黄埔军校共事时相识,到1976年1月8日周恩来病逝,两人的友谊保持了整整52年。

 

    中国人民自1842年起,救亡图存,争取独立解放,无数先烈,前仆后继.。“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惊天地而泣鬼神。竖立在天安门广场上人民英雄纪念碑,其碑文是由毛泽东起草,周恩来书写。生动形象地体现了毛周二位伟人的性格和毕生的合作。毛写碑名,八个大字,龙飞凤舞,随碑高耸入云。 周书写150字碑文,楷书工整,既表现对先烈的尊敬,又符合中国的传统。

     1980年8月21日,邓小平会见了意大利记者奥琳埃娜·法拉奇。在会见中,奥琳埃娜·法拉奇向邓小平提出一系列关于中国政治的关键性问题。关于周恩来,邓小平说:

    “周总理是一生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工作的人。他一天的工作时间总超过十二小时,有时在十六小时以上,一生如此。我们认识很早,在法国勤工俭学时就住在一起。对我来说他始终是一个兄长。我们差不多同时期走上了革命的道路。他是同志们和人民很尊敬的人在“文化大革命”时,我们这些人都下去了,幸好保住了他。在“文化大革命”中,他所处的地位十分困难,也说了好多违心的话,做了好多违心的事。但人民原谅他。因为他不做这些事,不说这些话,他自己也保不住,也不能在其中起中和作用,起减少损失的作用。他保护了相当一批人”。

    1976年1月8日,周总理逝世。赵朴初为国家丧失栋梁之才而由衷悲痛,他含着眼泪作五言诗抒怀:

大星落中天,四海波澒涌。终断一线望,永成千载痛。艰难尽瘁身,忧勤损龄梦。相业史谁俦?丹心日许共。无私功自高,不矜威亦重。云鹏自风抟,蓬崔徒目送。我惭驽贻姿,期效铅刀用。长思教诲恩,恒居惟自讼。非敢哭其私,直为天下恸。"

    1977年,周总理逝世周年,赵朴初又感赋一词。复现了1976年1月15日,百万中国老百姓,十里长街送总理:

 转瞬周年矣。念年前伤心情景,谁能忘记?缓缓灵车经过路,万众号呼总理,泪尽也赎公无计。人似川流花似海,天安门尽足觇民意。

 愁兔城,喜悠魅。古今相业谁堪比?为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雪侮霜欺香益烈,功德长留天地,却身与云飞无际。乱眼妖氛今尽扫,笑蜉蝣撼树谈何易。迎日出,看霞起。

       “盛德在民长不没,丰功垂世久弥恢。忠诚与日同辉耀,天不能死地难埋”!(郭沫若)周恩来这棵大树,深植中国大地,深植中国人心。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