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2016闽南故乡行(十三)

来源: 吴友明 2017-02-24 10:37:59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36643 bytes)
本文内容已被 [ 吴友明 ] 在 2017-02-25 00:50:52 编辑过。如有问题,请报告版主或论坛管理删除.

9月30日(5)

我们准备到一家酒店吃饭,走路就10 分钟,两位教会的老年姐妹自动要去接周阿姨,我才想起来我们是不是有交代接送行动不方便的老年人到饭店?如果她俩也忘记了,周阿姨已经80几岁了,自己一人怎么让人放心呢?于是我和她俩一起,走小路到周阿姨家里。

关注老人的日常小事往往是我们年轻人所常常忽略的,现在我年纪大了对此才深有体会。有位老朋友告诉我,有一次他们单位的几个小男孩买了一大桌好吃的东西,看到他走过,连看都不看他一眼。如果是一个美女同事走过,这些小鲜肉不知道要有多给力,他们长眼睛的任务好像只是为漂亮女孩服务。其实他们很傻很天真,他们看不起老头子,是因为觉得跟你们这些老头子讲话打招呼都心塞,都浪费他的时间,你老头子高兴不高兴,和我毫无关系,他们不知道自己也会老去,也会被冷遇。其实老年人都是你们的老司机,心理活动是十分细腻的,你小男孩的一个眼神一个举动他都看在眼里,你不懂的,说不定意外的事情有可能发生,什么时候你找的女朋友认识这位老人,他的一句话要不要说不是一个艰难的决定,说出来就可以把你的故事写出杯具,你根本把持不住,你吃枣药丸,那花费洪荒之力打造的爱情的小舟说翻就翻。你没有听说过扫地的老大爷是某大公司的董事长的传说吗?年轻人且行且珍惜自己,也是珍惜他人。

我只是有如此联想而已,和我们去周阿姨家没有任何关系。写日记给亲友看不必写这些联想,公开发表给大众看,你就要联想一些大众的话题,不是说你这个人怎么这样啰哩啰嗦。

周阿姨也是我母亲教会的好姐妹。在石码她们一家和我们一家是邻居,窗对着窗只有两只手长的距离,窗下就是她们的鸡窝,她们家的公鸡一“咕咕咕”叫起来,我们就知道要起床了。她们家的音乐细胞好,我们可以免费收听从她们家飘出来的优美的琴声。我们的兄弟姐妹和她家的兄弟姐妹从小就玩在一起,姐妹们玩橡皮筋和跳绳,兄弟们打球和下棋。后来我们两家人都去上山下乡,又是毗邻的大队,两家人还是常常往来,她们家就在圩场附近,我下圩时也时常顺便到她家蹭饭。直到现在,我们两家人还是非常亲近,有什么好听的故事就在微信上分享。

时序易迁。现在周阿姨的子女大多住在厦门,她就是喜欢自己一人住石码,去年我回石码时,以为她一定是在厦门和子女住在一起,所以没有找她,其实那时她就在石码。知道了她的“石码心”,今年来石码是肯定要到她家里看望她。这不,机会就来了,否则的话,要专门找时间去她家还不那么容易。

过了几条小街巷,那些记忆犹新的往事又浮现在眼前,小六间,还有那是一条什么巷?忘记了,但没有忘记那历历在目的景致。记得有个朋友住在那条狭窄的小巷子里,走进他的家,却是一个种满花果的大院,还有龙眼树和木瓜,宛若世外桃源。在石码的老街小巷随便走走,才是最美好的回乡时光,到处是浓得化不开得亲情、乡情和友情。

周阿姨住在二楼,我们在门口叫她,她很快出来,还拿出两打乒乓球送我,她实在是有心啊?为什么送乒乓球?原来去年我请一位教会的姐妹吃饭,她一定要送礼物给我,我说不必了,她还不放心,我说如果你要送我的话,就送乒乓球给我,我在美国经常打乒乓球,中国的乒乓球比美国便宜,而且轻便好带。结果她买了六打红双喜乒乓球送我。周阿姨一定是听说这件事,一直惦记在心,早早就准备了球,实在感动。她把我们七个兄弟姐妹都当成自己的儿女,要都像这么惦记我的话,一个一个想送什么礼物,那还得了!

我拿着球,只有连声道谢!周阿姨出门的时候,门一时锁不进去,她干脆不锁了,笑道:“我七老八十了,家里没有东西,小偷也没有兴趣来。”很欣赏她的这种乐以忘忧的不老性格。

我母亲如果在世的话是99岁,她那一代人几乎都走了,很高兴周阿姨还能和我们在一起,她是我母亲那一代人最年轻的姐妹,也是我们最尊敬的阿姨。周阿姨原来是医生,我儿子小时候看病就去她的卫生院看病,对我的儿子疼爱有加。那时候她上班的小卫生院是在骑楼的民居里,走路就100多米。在80年代,石码的骑楼里面有卫生院,有酱油厂,有地毯厂,有美术加工厂,几乎每条街道都有工厂,直到90年代后期才慢慢迁移到旧城外。

 

旧城的骑楼留给我们太多的记忆,我们去的酒家原来是石码旧城的最边缘,现在已经是城中心了。石码的旧城只有 1平方公里,现在石码是5.26平方公里,原来旧城东边、南边和西边几公里的地域归属石码镇管辖。现在石码的旧城区是楼骑还在,楼上的鸟不在了。鸟不在的原因很可能是抽烟的人太多了,鸟都不忍闻之。就从礼拜堂到这家酒店的几百米街区,以前的街道没有烟味,冒出来的烟是打铁冒出来的火剌剌的烟气,街面打铁铺的那老师傅大汗淋漓,一手拨动火炭,一手拉着风箱,炉火通红,取出烧得火红得铁疙瘩,两个师傅叮叮当当敲打,徇丽的火花飞溅。现在如果在街上打铁,可以当作一台戏来演了。也许你会说,打铁有什么好看?那可以是爱情得火花,要趁热打铁才能成功,当然最重要得是你小子要有吃苦耐劳的硬骨头,不是说打铁本身骨头硬吗?

人老话多,走路也想得太多。到了我们吃饭的酒店,连停车位都没有,但楼上的大厅是蛮大的,起码可以排40张桌子。在石码的老城区,要找个停车位是难上加难。朋友说,前几年这家酒店在龙海还是满有名气的,但是现在是差多了,可能就和停车难有关。

我们定的是在三楼一个可以排四个桌子的单间,人已经不少了。除了张阿姨的儿女还没有来之外,客人都来了。好几位客人都是从文革到现在都没有见过,最高兴的是见到陈大姐,她是厦大的教授,出版专著20多部,还是国家级某精品课程的节目主持人,他们兄弟姐妹都是才华横溢,都是我们兄弟姐妹的好友。客人还有三姐妹的很多朋友,我都无法一一记住,除了我们这一辈的,还有80后90后的年轻人。一位80后女孩很喜欢《土楼岁月》,还说见到我很荣幸,很难想像现在的年轻人还喜欢那知青的故事。看到我的这样一个“粉丝”,我又多了一点自信。写作是十分孤独的,写出来的文字别人评价如何?自己往往不知道,当你的文章贴在微信的时候,往往和报社投稿一样,鲜有群友回复你,有时候自己都不好意思发了,是不是会打扰群友?是不是写得太烂别人又不好意思说?总之,如果有“粉丝”的一个点赞,我都会开心一会!如果你是作者,都会有这个体会。

准备开饭了,大家就坐,二哥站起来一一介绍了我们兄弟姐妹,当介绍到小妹的时候,活泼的小妹还起身做了一个很萌的摇摆动作,惹得大家一番哑然大笑。我们这次回来,当过大企业厂长的二哥总是从容不迫地应付大场面,是我们的主心骨,关键大事的最后决策,台面上那些需要挺身而出的事情,都是他担当。小妹呢?总是做我们的开心果,让我们的旅途不时有笑料抖出,兄妹俩是属于好动型的。还有我们五位,虽然不那么活跃,但是我们都很淡定。

二哥对大家说:我们这次回来足足准备了三个月,这三个月我们天天在讨论回来的细节,当他激动地说到“我们终于回家了!”的时候,大家纷纷起立鼓掌,掌声经久不息。

接着二哥请叶牧师讲话,叶牧师为为大家祷告。他说,感谢神今天赐给我们一个大喜迅,我们的老前辈,美国的吴乃文牧师的子女和媳妇回到大陆,回到我们的教会敬拜上帝,这是很不容易的。他们在海外仍然积极地参加教会的侍奉和活动,希望神的儿女在世界的各个角落开花结果,感谢神让我们相聚在一起,愿上帝赐平安喜乐给我们大家。

牧师祷告之后,大家开始用餐。大约十几分钟之后,张阿姨的五个儿女都来了。真的好不容易,他们都那么忙,才一个多小时的时间,就聚集起来了。真是贵客啊!二哥感谢他们的到来,请他们一一向大家介绍,欢迎的掌声再次响起来。

大家边吃边聊,举杯相敬,我们这一桌子都是教会的长辈。还有吴大哥,吴大哥乎没有说话,直到饭后二哥才对我说,他就是吴大哥。记得1973年我和大妹回石码。就住在他家里,没有少麻烦他。吴伯伯和吴伯母是父母教会的老朋友,爸爸妈妈说到石码就去找他们。他们一家的兄弟姐妹也很多,都是我们的好朋友。80年代我回城之后,也很少和他家来往,因为在石码,爸妈的老朋友太多了,各家都有几个和我们兄弟姐妹年龄对应得朋友,人太多,平时没有事情的话也很少来往。这样,我和吴大哥说来是四十几年没有见面了。见了面也不知道问候,还要二哥提醒。实在不好意思。

时间过得很快,教会的一些弟兄姐妹还有活动先走了。其他人尽兴而归。 我回到礼拜堂客房的时候,到二楼叶牧师家里坐,他们一家4人,叶牧师夫妇和一个七八岁的儿子,还有他母亲。叶牧师的妻子是中学历史教师,还说起杨彦杰先生很一直在打听我的消息,说如果我有回来一定要告诉他。杨彦杰先生是厦大历史系毕业,福建社会科学院退休教授,现任厦门台湾研究中心委员。他家就在附近几步之遥,他回家时候常常到牧师家里坐。我们是儿时玩伴,小时候同学,80年代我回石码的时候,才听说他被录取在厦大历史系。我们四十几年没有来往,他能记得我,我实在荣幸。我要了老杨在厦门的电话,挂通了,他很高兴。我说2号我们请吃饭,请他回来。如果2号没有回来,我8号还会在石码。他说不管是2号还是8号,尽量争取回来。

和印刷厂的好友阿飞联系上了,他们夫妻专门从厦门开车回来,就是为了在石码和我相聚。我看还有时间,就到了他家里泡茶聊天,然后和他到锦江道散步,一直走了至少一公里,九点多才回来。阿飞真的没有什么变,身材还是那么挺拔,那么潇洒。他退休在家多年,把健身当成生活的乐趣,跑步、游泳、打羽毛球,我实在很羡慕他。我们在美国要工作到66岁,我还有四个月才能退休,国内的朋友比我们早6年退休,大家羡慕我们来美国自然环境好,我们羡慕国内朋友生活的安详。人生就是这样,有得必有失。知足常乐吧!

路上我看到不少成堆的垃圾,阿飞告诉我,大家都是在晚上倒垃圾,清晨之前清洁工就会拉走。街道上虽然有垃圾箱,但是很多人还是乱倒,晚上没有人看到,大家已经成为习惯,没有人去管,也不会被罚款。不是城管不力,而是群众有章不徇。

这垃圾的事和我有什么关系呢?思维毫无思绪,累极了,回到教会客房,也不看微信,倒头就入睡。微信这东西有副作用,平时没事最好不要动它,一动的话也许就没完没了了。不管微信里有多少图文,眼不见为静。今天的日记好像是流水账,但也随意了。有些流水账的文字,要很久才会找到“买单”的灵感,一旦找到,流水的琐事就会成为流金的记忆,因为生命的每一秒钟都是故事。但愿那灵感早一点到来。

 

链接

日记:2016闽南故乡行(十三)

(0/26 reads)2017-02-24 10:37:59

日记:2016闽南故乡行(十二)

(1/137 reads)2017-02-20 09:48:41

日记:2016闽南故乡行(十一)

(0/1209 reads)2017-02-19 09:17:18

日记:2016闽南故乡行(十)

(0/1034 reads)2017-02-17 23:42:55

日记:2016闽南故乡行(九)

(0/1502 reads)2017-02-16 22:05:44

日记:2016闽南故乡行(八)

(0/227 reads)2017-02-15 07:44:44

日记:2016闽南故乡行(七)

(0/236 reads)2017-02-14 18:27:02

日记:2016闽南故乡行(六)

(6/1335 reads)2017-02-13 22:56:47

日记:2016闽南故乡行(五)

(0/2494 reads)2017-02-12 10:28:15

日记:2016闽南故乡行(四)

(0/286 reads)2017-02-11 08:38:39

日记:2016闽南故乡行(三)

(3/1549 reads)2017-02-09 10:29:45

日记:2016闽南故乡行(二)

(0/799 reads)2017-02-08 06:30:04

 

  •  

所有跟帖: 

以下是系列链接 -吴友明- 给 吴友明 发送悄悄话 吴友明 的博客首页 (130 bytes) () 02/24/2017 postreply 10:47:22

日记:2016闽南故乡行(十四)博克连接 -吴友明- 给 吴友明 发送悄悄话 吴友明 的博客首页 (320 bytes) () 02/25/2017 postreply 20:19:15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