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趣话(十九)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来源: 宜城渔翁 2017-02-24 09:23:56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6690 bytes)

诗词(十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岳阳楼,位于湖南岳阳西门城头,紧靠洞庭湖畔。也是依托长江,位于长江的另一个节点。所以范仲淹写到,“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岳阳古称巴陵,是荆楚文化的摇篮。范仲淹说,我看那巴陵郡的美丽的景色,集中在洞庭湖上。“衔远山,吞长江”,气势非凡,文笔美妙。简短六个字写出了,洞庭湖连接着远处的群山,吞吐长江的江水。“浩浩汤(shāng)汤(shāng),横无际涯”,水波浩荡,宽阔无边。“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由于洞庭湖及其周围大块湿地的存在,或早或晚,时阴时晴,景象千变万化。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壮丽景象。

 

    范仲淹,江苏省吴县人,北宋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应该说,岳阳楼因范仲淹《岳阳楼记》而出名。 范仲淹也因《岳阳楼记》,成了千年“网红”,留芳千古。   

 

    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写道,“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yào),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qiáng)倾楫(jí)摧;薄(bó)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范仲淹的《苏幕遮》词也抒写乡思旅愁,在清旷辽远的秋景中,“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上片用色泽渲染秋景,以绚丽多彩的笔墨描绘了碧云、黄叶、寒波、翠烟、芳草、斜阳、水天相接的江野辽阔苍茫的景色。下片直抒乡关之思,抒写了夜不能寐、高楼独倚、借酒浇愁、怀念家园的深情。以铁石心肠人,作黯然销魂语,尤见深挚。 

 

   《苏幕遮》这首词,作于宋仁宗康定元年(1040年)至庆历三年(1043年)间,当时范仲淹正在西北边塞的军中任陕西四路宣抚使,主持防御西夏的军事。庆历六年,范仲淹贬放河南邓州。滕子京重修岳阳楼后,写信请范仲淹作记,并附上一幅“洞庭晚秋图”。写此文时,范仲淹并未登临岳阳楼。这篇“名记”,是“凭图想象”的。

 

《苏幕遮》【宋】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王实甫《西厢记》《长亭送别》一折,直接使用这首词的起首两句,“碧云天,黄叶地”,衍为曲子,竟成千古绝唱。

 

[正宫][端正好]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张君秋大师,在京剧《西厢记》中,有一段反二黄唱腔,“碧云天,黄花地”留有录音。张派弟子张萍也演唱这段,十分好听。

 

   “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二句,写浓郁的秋色和绵邈秋波:秋色与秋波相连于天边,而依偎着秋波的则是空翠而略带寒意的秋烟。这里,碧云,黄叶,绿波,翠烟,构成一幅色彩斑斓的画面。 
 

    “山映斜阳天接水”句,复将青山摄入画面,并使天、地、山、水融为一体,交相辉映。同时,“斜阳”又点出所状者乃是薄幕时分的秋景。 
 

    “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二句,由眼中实景转为意中虚景,而离情别绪则隐寓其中。埋怨“芳草”无情,正见出作者多情、重情。 
 

    下片“黯乡魂,追旅思”二句,径直托出作者心头萦绕不去、纠缠不已的怀乡之情和羁旅之思。 
 

    “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二句,是说只有在美好梦境中才能暂时泯却乡愁。“除非”说明舍此别无可能。但天涯孤旅,“好梦”难得,乡愁也就暂时无计可消了。 
 

   “明月楼高休独倚”句,顺承上文:夜间为乡愁所扰而好梦难成,便想登楼远眺,以遣愁怀;但明月团团,反使他倍感孤独与怅惘,于是发出“休独倚”之叹。 
 

    歇拍二句,写作者试图借饮酒来消释胸中块垒,但这一遣愁的努力也归于失败:“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全词低徊婉转,而又不失沉雄清刚之气,是真情流溢、大笔振迅之作。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所有跟帖: 

谢谢。你选的这段最好,带字幕。 -宜城渔翁- 给 宜城渔翁 发送悄悄话 宜城渔翁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2/24/2017 postreply 16:14:05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