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让中国人吃饱饭的是毛泽东

来源: 淡黄柳 2015-02-23 06:02:47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13031 bytes)

牛顿上大学时,他的数学老师巴罗教授曾告诫牛顿:“许多看起来很正确很简明的理论,实际都是错误的,它们都缺乏严谨地论证。”这句话使牛顿养成了严谨的治学风格,终结硕果。

我们普通人之所以不伟大,不能成为科学家,就是因为我们普通人看问题习惯靠直觉,看到什么就是什么,不往深层考虑,不能严谨地推理论证。古人看到太阳东升西落,凭直觉就以为太阳是围绕地球转的,而实际上恰恰相反,地球是围绕太阳转的。凭直觉去看问题,错误不小。


农业实行单干后,粮棉丰收了,中国人能吃饱穿暖了,于是中国乃至世界就有许多人凭直觉说,是单干让中国人吃饱穿暖的,中国人吃饱穿暖是XXX的功劳;毛泽东只会搞政治,搞斗争,不会搞经济。


这些话,乍一听起来非常正确,可是经过严谨论证了吗?如果经过严谨论证之后,会不会恰恰相反呢?


单干能提高农民种田的积极性和责任心,这话我举双手赞成。但是,仅仅提高积极性和责任心,农业就能丰收,中国人就能吃饱穿暖了吗?


从三皇五帝开始,一直到民国,中国一直都是单干,农民的积极性和责任心都一直在极点,为什么一直都吃不饱穿不暖,为什么“丰衣足食”一直都是中国人的梦想?


毛泽东时代确实贫穷,我生在农村,长在农村,经历过毛泽东时代的贫穷,也听过年纪大的人说过毛泽东时代的贫穷。但是,要知道的是,并不单单是毛泽东时代贫穷,毛泽东时代以前一直到三皇五帝时代,大多数的中国人一直都是吃不饱穿不暖的。


解 放前,我祖父是中农,一家四五口人种三四十亩地,亩产几十斤,成百斤,粗细粮食加一起一年不过产两三千斤,去掉种子和喂牲口的,就仅仅够糊口的,还得和野 菜搭配。我祖母在世时常常说,那个时候只有过年才舍得吃全细粮的饭。在穿上,那时我祖父连鞋都舍不得穿,夏天赤脚,冬天穿草鞋,哪有布做鞋呀。那时,有巴 掌大的一块破布,都要收好保藏起来,以补衣服用,或攒多了,做一件百衲衣。那个时候,哪个农民要是有一件袍子,就好比现在有一辆大奔一样让人羡慕。而我的 祖父,就连一件袍子都没有,到七十年代才做一件袍子。中农尚且如此,大量的贫农雇农就更不用说了。大量的穷人一年要有大半年挨饿,许多穷人冬天连草鞋都没 有。我们这里的老人们说,那时我们这里有个给地主放牛的孩子,有名有姓的,冬天没有鞋穿,就把脚伸到热牛粪里去焐。毛泽东时代,尽管最低时一人一年只有几 尺布票,尽管我们这里的人冬天仍然习惯穿草鞋,但是单布鞋还是人人都有的,棉布鞋也几乎都有,已经进步不小了,是几千年来没有的事情。


为什么几千年来一直延续的单干不能让中国人吃饱穿暖?为什么XXX一搞单干中国人就能吃饱穿暖了?如果说是单干的功劳,可是为什么以前几千年的单干始终都不能让中国人吃饱穿暖呢?谁能严谨地回答这个问题?


当 单干的中国农民,搞人海战术,一家老少齐上阵,牛耕人割,不分白天黑夜在地里摸爬滚打,锄禾日当午的时候,发达国家的农民操纵机械,一天只干几小时,好似 闲庭信步,轻轻松松就种好收好了,单产还比我们高几倍。农民出身的毛泽东最知道这个情况,所以他说:“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而不在于单干。一下子 就抓到了实质。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几千年的单干实践证明,靠单干是不行的,要使农业发展起来,得靠机械化。


而机械化仅仅是使农业丰收的必要条件之一,是必要条件的代表。要使农业丰收,除了机械化外,还得靠水利,靠良种,靠农药,靠肥料,靠科学管理。这些是使农业丰收的硬件。积极性和责任心是软件。


如 果硬件不好,没有机械,没有良种,没有化肥,没有农药,没有科学技术,没有水利,非旱即涝,到处是盐碱地,坑坑洼洼,就算积极性再高,责任心再强,吃住都 在田地里,都不能丰收,照样亩产几十斤,甚至颗粒无收。如果硬件好,就算一天只干2小时,玩8小时,照样丰收。主次要能分清楚。现在的农民种地的积极性和 责任心都已经很低了,比集体时还要低得多,几乎没有锄禾日当午的了,很多地都象草原;还有不少农民,只在种和收到地里去,平时根本就不到地里去,但是产量 照样很高。为什么?就是因为现在的硬件好了。


而要发展硬件,需要强大的重工业作为基础。没有强大的重工业,造不出来足够的钢铁、煤炭、石油、水泥等,就造不出来机械、工厂;造不出来机械、工厂,就造不出来农业机械、化肥、农药等,也就谈不上农业的发展。


所 以,毛泽东特别注重发展重工业,这是工业的基础,也是农业的基础,是整个国民经济的基础。所以,虽然那时毛泽东注重的是重工业,其实是远远地瞄着农业的, 也是瞄着整个国民经济的。等重工业发展起来了,机械、石油、化肥、农药等都充足了,后面就是水到渠成,瓜熟蒂落的事了,躺着都可以让农业丰收,让国民经济 发展,与单干不单干无关。怎么能说是XXX的功劳呢?


既 然是毛泽东使中国人吃饱穿暖的,那么他那个时代为什么贫穷呢?很简单,从穷到富有一个过程,这好比栽树和摘果子。从栽树一直到结果这段时间,是没有果子吃 的,当然贫穷。只见劳动,不见回报。结果之后,就富裕了。前任领导带领大家栽树,后任领导把果树分了单干,有果子吃了,就说功劳是他的。


拿 培育良种来说,袁隆平1973年就培育出杂交水稻,可是当年就能解决吃饭问题吗?不能。因为良种的推广有一个过程。简单地说,比方第一年获得20斤良种, 这20斤良种能用于填肚皮吗?不能,要当种子。第二年用这20斤种了一亩地,收获800斤。同样,这800斤也不能用于填肚皮。第三年,用800斤种了 40亩地,收获32000斤,这些也不能用于填肚皮,要继续推广。第四年,种植1600亩,收获1280000斤,这些仍然不能用于填肚皮,仍然要继续推 广。直到该种的地都种上之后,才能吃。这期间,只见劳动,只见丰收,而不能有粮食吃。如果这期间把部分种子吃了,虽然暂时快活一点,但是要使发展速度降低 很多。


再 拿发展工业来说,这个和培育良种的道理一样。发展重工业期间,只见工业不断发展,钢铁、机械等产量连年提高,就是没有农业机械使用,因为全部的钢铁和机械 都要当“种子”用,而不能当最终消费品使用。比方说,第一年生产100吨钢铁,这100吨钢铁是用于造拖拉机还是用于造采矿机械和炼钢设备?如果造拖拉 机,那么采矿机械和炼钢设备就不能造,第二年钢铁产量仍然是100吨。如果造采矿机械和炼钢设备,那么采矿机械和炼钢设备的数量就增加了,第二年钢铁的产 量就可能达到500吨。这500吨钢铁能用于造拖拉机吗?仍然不能,仍然要继续造采矿机械和炼钢设备。如此反复,钢铁产量就会迅速提高,然后才能用于造汽 车、拖拉机、织布机等最终消费品。这期间,仍然是只见劳动,只见经济增长而不见生活水平改善。


而 要发展重工业,有一个难题,并不是说发展就能发展的,因为发展工业和发展农业存在矛盾。要发展工业,就需要大量的工人,需要大量的农民去当工人,这就要求 农村的粮食有剩余,足够养活大量工人的。粮食有剩余,是社会分工的一个必要条件。而当时是,农业的产量很低,农村粮食剩余很少,甚至没有剩余,不够养活大 量工人的,所以不能发展工业。而不能发展工业,农业就发展不起来,粮食就没有剩余。这就出现恶性死循环了。


怎样打破这个恶性死循环呢?


靠 市场经济是不行的。因为市场经济里,政府无权插手经济,只能让经济自由发展,任由这个恶性死循环一直循环下去,发展十分缓慢。所以中国几千年的经济一直都 没怎么发展,始终都是牛耕人割。印度就是这样的,建国和中国差不多一起,也是一样一穷二白,因为始终都是市场经济,自由单干,在死循环里循环,所以至今还 吃不饱,穿不暖。

 
要打破这个恶性死循环,要迅速发展农业,发展国民经济,就得靠公有制和计划经济。


计划经济可以用行政手段调拨部分农民当工人,还可以从农村调拨有限的粮食到工业上去,并限制口粮,大家都少吃一口,这样能养活更多的工人,可以最大限度地发展工业。


同 时,计划经济不是市场经济,计划经济里不存在市场规律,不需要遵守市场规律,也不需要利润,可以不断循环地只发展重工业,使重工业迅速发展。比方说,生产 出来钢铁就造采矿设备,然后生产出来更多的钢铁,然后生产出来更多的采矿设备,然后再生产出来更多的钢铁,这样钢铁的产量就能最快地提高。而市场经济里不 是这样的,市场经济要遵守市场规律,要图利润,哪个利润高就生产哪个。比方说,生产出来10吨钢铁,富人要花100万买轿车,造轿车比造采矿设备的利润 高,生产商就要造轿车,这样采矿设备就少,钢铁的产量就很难提高。所以发展经济缓慢。印度就是这样的。1950年,印度的钢铁产量是200万吨,中国的钢 铁产量是61万吨。1980年中国钢产量3712万吨,印度943万吨,落后于中国2769万吨,中国增长60倍,印度增长3.7倍。原因就是中国实行了 20来年的计划经济,打破了市场规律,打破了恶性死循环。

 
在 修水利上,公有制也有优势。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水利工程很少,为什么?一是政府没钱,二是钉子户太多。挖一条河,要经过很多私人的土地,在“风能进,雨 能进,国王不能进”的私有制社会,私人是很难同意的。要么赔钱,要么强征。赔钱就需要政府有钱,强征要惹众怒。隋炀帝修大运河,镇压了许多钉子户,怨声载 道。而且修水利的民工也需要工资,也需要政府有钱。所以,建国后,如果仍然是私有制,那么就不可能建设那么多水利工程,那么到今天,农业也不怎么能丰收。


如 果没有毛泽东以及他的坚决斗争,就没有那20来年的计划经济,就没有重工业和水利的迅速发展,农业也就没有今天的丰收,就是单干也枉然,会和几千年中的单 干一样,和印度一样,中国人照样吃不饱穿不暖。同时轻工业也没有今天的成就,中国经济就没有今天,中国人会仍然和印度一样贫穷。如果不遇同志的阻力,那 20来年的计划经济能顺利进行,成果会更好。如果公有制和计划经济能一直持续到今天,中国会更富裕,可以说,中国农村几乎都会和南街村、华西村一样。


老 子说,上善若水,上德不德,下德不失德。意思是说,最好的善,就象水一样,向下滋润万物而不争名利,最好的德就是让人看不出来有德,最差的德就是让人看出 来很有德。郑国有一条河,没有桥,百姓过河不方便,宰相子产就用他的车架帮助百姓过河,所以郑国百姓都夸子产有德。而孟子却批评说,子产为什么不建桥呢? 当然,建了桥后,子产就没有帮助百姓渡河的机会了,百姓就看不到他的德了,而这正是上德。这就是下德和上德的区别。


毛泽东让中国人吃饱穿暖,让中国的经济有今天的成就,却很少有人知道是他的功劳,反而有许多人把他那时的贫穷归罪于他,怨恨他不会搞经济,这正是他的上善和上德。

所有跟帖: 

毛的特殊在于: 丰收的年景也能饿死很多农民。 这不是书生的逻辑思维能够理解的。 -不开窍- 给 不开窍 发送悄悄话 (6 bytes) () 02/23/2015 postreply 07:02:57

*****的。 -花果山主- 给 花果山主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2/23/2015 postreply 08:00:13

一,文革极左,让结婚不让谈性,无避孕,生的。二,化肥和农药提高了粮食产量。全世界的人口都增长了,全是毛的功劳? -asiancarp- 给 asiancarp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2/23/2015 postreply 11:34:51

纠正一个小错误,日东升西落,不是因为地球绕着太阳转而是地球的自转。如果不自转仅仅靠地球围绕太阳转那一天就不是24小时而是八千多小 -Chiyankun- 给 Chiyankun 发送悄悄话 Chiyankun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2/23/2015 postreply 07:20:22

+1.是一篇有理有据的好文章 -Chiyankun- 给 Chiyankun 发送悄悄话 Chiyankun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2/23/2015 postreply 07:27:21

粮票,布票,肥皂票;油票,肉票,火柴票 横批:无一不票 -笑天下大事- 给 笑天下大事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2/23/2015 postreply 07:31:16

这有什么可笑的,德国在二次大战后一样用这种方法 -547788- 给 547788 发送悄悄话 547788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2/23/2015 postreply 07:43:39

在那个历史阶段,那样做就是对的,没什么可笑,也没什么可自卑的,相反,都值得称颂 -547788- 给 547788 发送悄悄话 547788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2/23/2015 postreply 10:24:13

不是可笑是可恶。毛主席的票是极少数人的特权供给,占人口总数80%以上的物质生产者只能吃他们剩下的以至大量饿死 -党戴飚- 给 党戴飚 发送悄悄话 (1415 bytes) () 02/23/2015 postreply 08:03:38

但就是有人胡说八道一通,就以为可以为僵尸还魂了,可笑之极。 -花果山主- 给 花果山主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2/23/2015 postreply 08:09:51

俺父母是普通职工, 70年代一个月30斤粮票。 居民差不多如此。 -hillhawkus- 给 hillhawkus 发送悄悄话 hillhawkus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2/23/2015 postreply 08:26:53

而且,大米,白面和小米这些所谓细粮的配给量很少,30斤的主要部分是粗粮玉米。有些地区连绿豆都算在细粮定量里。 -asiancarp- 给 asiancarp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2/23/2015 postreply 11:40:50

70年代好多了。 饿死人的是大跃进,三面红旗,人民公社吃食堂的3年。 -不开窍- 给 不开窍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2/23/2015 postreply 13:21:25

吃饱饭主要是老毛的功劳, 吃好饭邓大人的功劳也不能否定。 -hillhawkus- 给 hillhawkus 发送悄悄话 hillhawkus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2/23/2015 postreply 08:12:48

楼主完全回避了正是老毛头脑发热搞大跃进,人民公社,总路线,大炼钢铁导致三年饥荒饿死几千万人 -赌城安家- 给 赌城安家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2/23/2015 postreply 08:18:26

真正让中国人在和平时期吃不饱饭,大规模饿死的是毛泽东!这是中国历史乃至人类历史的耻辱一页。 -相当冷静- 给 相当冷静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2/23/2015 postreply 08:26:51

全世界人口战后都增长了。你看不到吗?啥东西障了先生之目?主要原因不是毛,是化肥农药增加了粮食产量。 -asiancarp- 给 asiancarp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2/23/2015 postreply 11:44:50

简单的逻辑`:如果没有大规模饿死人,80年代末的人口可能不是9亿而是10亿了。 -近仁1995- 给 近仁1995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2/23/2015 postreply 12:23:59

说毛主席时代穷的人,都是和现在比较, 他们永远是正确的。 -游子愁- 给 游子愁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2/23/2015 postreply 09:16:20

瞎扯。只要不战乱,中国人大清朝的时候也有一口饱饭吃。四亿五千万人是天下掉下来的? -asiancarp- 给 asiancarp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2/23/2015 postreply 09:36:18

除了他之外,让每一个国民都尝到饥饿滋味的是老毛。这不但在中国史,即使在世界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 -spruce- 给 spruce 发送悄悄话 (141 bytes) () 02/23/2015 postreply 09:43:10

这是当花瓶党应得的待遇。 -近仁1995- 给 近仁1995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2/23/2015 postreply 12:25:06

原来老毛才是大右派的大救星,宁可饿死老百姓,也要保证大右派几菜几汤. -yxhd- 给 yxhd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2/24/2015 postreply 02:15:47

好个追求平等的普世! 除了他之外这世世代代还真没有哪个让少数权贵和多数人一起同甘共苦! -372l- 给 372l 发送悄悄话 372l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2/23/2015 postreply 11:02:00

难道我生长的年代不是毛年代? 为啥我吃不饱? 为啥我周围的农民闲时吃稀, 忙时才吃加粗粮的干。 -welldone2007- 给 welldone2007 发送悄悄话 welldone2007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2/23/2015 postreply 10:48:14

干的变成原子弹了,所以才有你今天干的稀的随便吃,没有鬼子来欺负你亲亲。 -372l- 给 372l 发送悄悄话 372l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2/23/2015 postreply 11:10:21

你动点脑子就知道, 没那个蛋蛋也没人再敢打中国了。 中国不是动物园的狮子也是一头大象。 -welldone2007- 给 welldone2007 发送悄悄话 welldone2007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2/23/2015 postreply 12:10:48

毛搞的大躍進,直接餓死四千萬農民(亦說六千萬農民)。 -BananaeEggs- 给 BananaeEggs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2/23/2015 postreply 10:52:46

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人口封顶在一亿。这到了清朝才有转变。转变的根源是引进外国的粮食作物。 -Sic~semper~tyrannis- 给 Sic~semper~tyrannis 发送悄悄话 (386 bytes) () 02/23/2015 postreply 11:12:41

这才是正解。有人啥事都给老毛贴金,恶心。 -asiancarp- 给 asiancarp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2/23/2015 postreply 11:28:36

很精明,就是良心坏了。 -fortlee- 给 fortlee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2/23/2015 postreply 16:16:02

典型的无赖 -yxhd- 给 yxhd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2/23/2015 postreply 19:29:54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