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T:我国科学家首次实现光子轨道角动量纠缠的量子存储

来源: xwu622 2015-02-15 08:47:06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2346 bytes)

我国科学家首次实现光子轨道角动量纠缠的量子存储
来源:中国科技网-科技日报 2015年02月15日

科技日报讯 (记者吴长锋 通讯员杨保国)我国科学家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光子轨道角动量纠缠的量子存储,进一步证明了基于高维量子中继器实现远距离大信息量量子信息传输的可行性。该研究成果近日发表在国际物理学权威期刊《物理评论快报》上。

这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郭光灿院士领导的中科院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史保森小组在高维量子中继研究方向取得的重要进展。

光子的轨道角动量产生于电磁波螺旋前进的波前,可以构成一个无限维的编码空间。将光子编码在轨道角动量空间,可以大幅度增加光子的信息携带量。此外,利用光子的高维编码态还可以提高量子密钥传输的安全性,实现二维编码态无法完成的量子信息协议,并进行量子力学基本问题的研究。而要实现大信息量、长距离的量子信息传输,必须借助量子中继器,而量子存储单元是构成量子中继器的核心,因此必须首先实现高维量子纠缠的存储。

史保森教授和博士生丁冬生等继2013年在国际上首次实现携带轨道角动量的单光子存储后,最近他们又在该研究方向取得重要进展,首次实现了光子轨道角动量纠缠在两个存储单元之间的存储。他们利用两个磁光阱制备了两个冷原子团,在其中一个冷原子团制备了单光子与原子系综之间的纠缠,然后将该光子存储在另一个冷原子团中,从而实现了轨道角动量纠缠在两个原子系综之间的存储。

为了检验纠缠特性,他们利用量子层析技术重构了存储纠缠态的密度矩阵。通过对比存储前后双光子干涉可视度和计算存储保真度等,来检验存储过程对纠缠程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轨道角动量纠缠可以被高保真地存储。

http://www.wokeji.com/kbjh/zxbd_10031/201502/t20150215_972078.shtml

 

所有跟帖: 

以前的STM,理论证明和技术实现后立马应用。光子缠绕就是个卖拐,理论上是超距能量传递,惑悠假说 -金猴子- 给 金猴子 发送悄悄话 金猴子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2/15/2015 postreply 11:05:26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