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前说“不怕西化”,现在又说“绝不能让传播西方价值观念的教材进入课堂“。中共的官都这么神经分裂

来源: Sic~semper~tyrannis 2015-02-01 09:26:55 []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5213 bytes)
回答: 中共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为谁发声?2282015-01-31 23:15:45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抗战六十周年时,中共说是国民党和共产党共同抗战,一个在前方,一个在敌后。

2005年09月03日,胡锦涛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大会上有过重要讲话。在讲话中,他说:“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分别担负着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作战任务,形成了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略态势。以国民党军队为主体的正面战场,组织了一系列大仗,特别是全国抗战初期的淞沪、忻口、徐州、武汉等战役,给日军以沉重打击。”

可是仅五年后,抗战六十五周年是,又说抗战胜利是中共领导的。2010年09月03日,抗日战争胜利65周年之际,中共中央的喉舌报纸《人民日报》发表社论。社论中说:“中国人民之所以创造了弱国战胜强国的伟大奇迹,最根本的原因,是中国共产党代表全中国人民的意志,领导和推动了伟大的抗日战争,以自己最富于牺牲精神的爱国主义、不怕流血牺牲的模范行动,支撑起全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成为夺取抗战胜利的民族先锋。”

全党都如此精神分裂,更何况这个教育部长了。


http://edu.ifeng.com/news/detail_2011_03/08/5027995_0.shtml

教育部长袁贵仁:引进更多国外教育不怕西化2011年03月08日 08:51
来源:京华时报

京华时报3月8日报道 昨天下午,在全国政协教育界别的联组会上,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听取了政协委员方方面面的建议,并当场给予答复。总结教改半年,他表示,如今是“热点问题有所缓解,难点问题依然存在”。他认为,现在的改革动力不足,应通过引进外来资源让中国的教育感受到外来压力。

不怕更多引进外国资源

袁贵仁认为,现在的改革动力不足,如何让改革充满动力,就要通过开放,让中国的教育感受到来自国外的压力。“中国经济现在发展很好有一个原因就是加入了世贸。”

有人认为高等教育当然有意识形态属性,不能过度引入,袁贵仁指出“更多引进外国资源都没风险,因为在中国的土地上,有党的组织,有中国的优势。我们还派那么多人出去,在资本主义窝里都不受影响,还怕在自己这里受影响?”

和国外相比,袁贵仁认为中国基础教育质量是好的,问题在于负担过重。但是高等教育质量还是不足的,“我们学习国外,不论是穷的富的,是社会主义还是资本主义,只要有利我们建设的,都可以学。”

热点问题缓解 难点仍在

“学校是教育的细胞,就像企业是经济的细胞,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一样,教育要有活力首先要学校有活力。”袁贵仁谈教改前,先做了一个比喻。

袁贵仁称教育必须改革,但是改革要试点推进,要体现教育规律、教学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由于教育的特殊性,“不能想说就说想做就做,不允许有重大失误,错了就耽误了一代人,就是民族的损失,文化大革命取消教学考试就是最好的例子。”

教改规划纲要已经颁布了半年,袁贵仁先总结了这半年来的成绩。他认为规划纲要推出后,全社会对于教育的共识度增加,争论在减少,“以前对于问题有分歧,但是现在的纲要是党中央国务院的,不是哪个部门或者哪几个部委的文件。”但是,他同时指出,如今是“热点问题有所缓解,难点问题依然存在,不是说半年就把问题都解决了。”

应该向地方和学校放权

袁贵仁把制度改革归结为三句话,首先是中央向地方放权,各个地方的实际情况不一致,所以要因地制宜。“基础教育权限责任在地方;职业教育原则上也在地方解决管理体制;高等教育中央部门只管111所大学,还有2500多所在地方,如果各省教育都搞好,整体就好了。”他表示,目前985、211项目已经“关门”,不会再增加新的学校;但是确实有优势的专业,可以通过特色学科专业建设平台去解决。

第二是政府要向学校放权。他同时提醒,在放权的过程中要完善大学章程,如果什么都没准备好就放权,会出现“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情况。

除了前面两个外部条件,在内部上,学校要遵循教学规律管理教师,要有自己的章程。这个章程要符合学校特点、教育规律、中国国情,还要有世界的先进理念。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