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与东北革命根据地: 1。苏联与东北革命根据地的形成

本文内容已被 [ 老生常谈12 ] 在 2014-10-02 07:38:50 编辑过。如有问题,请报告版主或论坛管理删除.

苏联命根据地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
中国中俄关史研究合特研究刘成


“苏联与东北革命根据地”是中苏关系研究中的大题目。东北革命根据地在奠定人民

共和国的根基方面所起的作用之大是不言而喻的,弄清东北根据地与苏联的关系,

也就是在很大程度上弄清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与苏联的关系。因此,这个题目需要

写一系列的文章或专著。本文旨在利用中俄文献,揭示苏联与东北革命根据地关系

方面最基本的事实,以期引起专家们的兴趣,共同探讨。
 
一、苏联与东北革命根据地的形成 
东北形成巩固的革命根据地是在1948年初。从1945年8月中共冀东部队出关,在不

到三年的时间里,东北就形成了巩固的革命根据地,转入战略反攻,这一伟大胜利

的取得,如果没有背靠苏联、东邻朝鲜,能够方便地取得苏联方面支持的有利条

件,是不可能的。
 
苏军从东北撤出(1946年5月初)之前,允许中共部队进入东北并配合中共部队接

管了东北57个战略据点,构成了东北解放区的基础;又转交了大批关东军的武器,

改善了出关部队的装备,使出关部队顶住了国民党最精锐部队的进攻。 

苏军撤出东北后,大规模的内战首先在东北爆发。国军集中优势兵力于1946年5月

19日攻占四平,然后乘胜北进,占领长春,前锋曾一度渡过距哈尔滨不远的第二松

花江。在此前后国军向东满、南满、西满等地发动进攻,占领了各地区的铁路线和

交通要冲,将解放区分割成北满、东满、西满、南满等几块孤立地区,对解放区实

行严密地军事封锁和经济封锁,企图各个击破,最后全部消灭。东北野战军处于极

其危险的境地。 

毛泽东于1945年12月28日给东北局下达在三四年内将东北建成巩固的根据地的指

示:命令东北局在距离国民党占领中心较远的城市和广大乡村,放手发动群众,

“迅速从事建立根据地的伟大斗争”,“迅速在西满、东满、北满划分军区和军分

区,将军队划分为野战军和地方军”,把相当一部分部队分散到各军区去,从事发

动群众,建立政权的任务。 

根据中央的指示和适应在新形势下的战争需要,中共中央东北局相应地建立了北满

(原吉黑)军区、南满(原辽东)军区、东满(原吉林)军区以及西满军区,领导

东北野战军全力投入了根据地的建设。其中以哈尔滨为中心的北满军区所辖地域最

大。中共中央东北局、东北行政委员会(1946年8月7日成立)和东北野战军总司令

部都设在哈尔滨。哈尔滨是整个东北革命根据地的指挥中心。北满地区与苏联阿穆

尔地区和远东地区相毗连,形成了背靠苏联的态势。此外,在苏军当局的协助下,

旅大地区最早建立“民主政权”,同时也是最早形成的最为巩固的革命根据地。但

这五个解放区都互不连属,不得不各自为战。 

由于国民党军队控制着交通线和战略要地,中共东北军政当局首先面临的最大问题

是必须解决各个根据地之间的交通联系,否则根据地的巩固便无从谈起;而解决这

一问题,只有取得尚在苏军控制之下的旅大地区和朝鲜的帮助。因此,在1946年国

军占领中长铁路以后,东北局便及时提出借道朝鲜北部,开辟水路运输通道,解决

物资转运和物资交流的设想。 

东北局的要求,立即得到苏联和朝鲜方面的大力协助和支持,中共中央东北局驻朝

鲜办事处很快在平壤开始办公,在朝鲜开辟了四条水路交通线:一条是从安东(今

丹东)经新义州、南阳到图们的陆上交通线,一条是从通化经辑安、满浦到图们的

陆上交通线。这两条陆上交通线是贯穿朝鲜北部,沟通南满与北满的重要走廊。另

外两条分别是大连到南浦和大连到罗津的海上运输线。从大连装船抵南浦或罗津港

再连接陆上交通走廊,可直达北满。 

这两条海上运输线成为沟通关内外、大连与北满的主要通道。这四条交通线的开辟

成功,实现了东北局将朝鲜北部作为隐蔽的后方,支持南满作战的方针,解决了各

根据地人员和物资转运问题,将北满、南满和旅大根据地联系到了一起。为同统一

和协调驻朝鲜苏军、中共中央东北局和抄写三方关系,在平壤成立了军事合作委员

会。该委员会负责解决对进入朝鲜境内的东北中共军队的整顿、控制和为他们提供

医疗和休息场所,以及过境问题,朝鲜的粮食食盐、工业品和苏联的军火向东北转

运以及朝鲜与东北贸易问题。 

1946年11月,国民党军队以优势兵力进攻南满。中共南满部队主动放弃安东、通

化,先后有18000余名伤病员、家属和后勤人员撤到了朝鲜境内;有85%的战略物

资转移到鸭绿江以东。在安东、通化收复后,绝大部分人员经陆上通道回到了东北

解放区,两万余吨战略物资几乎完整无缺的运回了南满。经这四条交通线使北满的

粮食和煤炭,大连的食盐、布匹、医药和医疗器械以及工业原料等得到了交流。所

转运的物资已经无法全面统计,仅有据可查的,1947年头7个月就转运了21万吨,

1948年全年为30.09万吨。过境人员1946年下半年有18批计3000人,1947年春由

安东去辑安的有2000余人,由大连去临江者3000人,由大连去北满的干部2000余

人。到1947年6月总计经朝鲜过境者不少于10000人,辽东地区随来随往者,尚不

计其内。1948年通过图们—南阳口岸的过境人员达8685人。许多著名人士,如李济

深、沈钧儒等人参加新政协会议时,都是从香港,经海上通道,转赴哈尔滨的。途

经陆上通道的中共高级党政干部有陈云、李富春、朱瑞、刘亚楼、肖华、张爱萍、

韩先楚、周保中、于若木、蔡畅、李立三、伍修权、腾代远、韩光、欧阳钦、何长

工、杜平、李一氓、吕东等。 

另两条重要水、陆通道是中长铁路和松花江航道,这是直接与苏联沟通的生命线。

以哈尔滨为中心的中长铁路由满洲里经哈尔滨至绥芬河的北线和由哈尔滨至旅顺口

的南线所组成,国民党军队仅仅控制了南线的长春以南至旅大地区的路段,而北线

基本上由东北野战军所控制。 

由于北线分别与苏联境内的外贝加尔地区和远东地区相连接,战略地位极其重要。

在苏军进军东北期间,日本关东军在仓皇撤退的同时,破坏了长达1500公里的铁

道,摧毁了电讯联络和信号系统,炸毁了铁路桥梁和供水设备。日军还破坏了海拉

尔、博克图、横道河子、牡丹江等铁路大站的机车库,拆除了57个车站和会让站的

线路,炸毁了东北最大的牡丹江蒸汽机车修理厂,可以说整个北线被彻底破坏掉

了。在苏军进军东北之日起,苏联技术工程人员就随军展开对该线的改建和修复工

作。1945年8月10日,第一辆火车头开到绥芬河车站,铁路之恢复工作即宣告开

始。哈尔滨是中长铁路最大的铁路枢纽。9月4日,一批苏联铁路专家抵达哈尔滨车

站。紧张的铁路恢复工作首先在“哈尔滨铁路连接点展开”,将1435毫米的日式窄

轨改为1524毫米的苏式宽轨,并修复被战争破坏了的线路、桥梁和铁路附属设

施。 

松花江航线是北满根据地与苏联联系的另一条交通大动脉。1947年4月,在苏联远

东外贸运输公司哈尔滨分公司的协助下,开通了松花江航线,在佳木斯、富锦等处

修建了码头,在哈尔滨增建了码头,从当年5月,苏联船只从布拉戈维申斯克、哈

巴罗夫斯克、共青团城向松花江中国各港口定期供货。当时,位于航线上的佳木斯

市是仅次于哈尔滨的第二大城市,是东北解放区最重要的后勤基地,军事院校和中

心医院,重要作战物资都集中在这里。东北局成员张闻天与苏联外贸和运输部门密

切合作,在1947年和1948年松花江通航期,保证燃料、药品、衣服、靴鞋等大批必

需物资源源不断的运来。这些物资又从佳木斯转运到各急需的地区。 

由于有中东铁路北线和松花江航线,以及朝鲜通道和经大连的海上通道的畅通,保

证了南满与北满根据地的联系,国民党分割剿灭东北根据地的策略被粉碎了。这是

苏联和朝鲜对东北根据地的最重要的支援。 

“东北民主政权”初建时,东北经济千疮百孔。日本14年的掠夺,已使东北经济不堪

重负,加上战争的破坏,造成工矿歇业,铁路停运,商业凋敝,外贸断绝。这种没

有物资交流的情况,极大的影响了各级政府的财政收入。很显然,不打开内外贸易

的渠道,不用说建立巩固的革命根据地,就是维持“民主政权”的存在也是非常困

难的。 

为战胜困难,东北行政委员会成立之初,即着手根据地的经济建设,并积极开展对

外贸易,而外贸对象当时只有苏联。1946年8月东北贸易总公司正式向苏联外贸机

构提出开展贸易的建议。11月,刘亚楼与苏方负责人面谈,答应每月输出23万吨粮

食,苏方才允许商谈。同年12月21日,东北行政委员会与苏联外贸机构的谈判在伏

罗希洛夫斯克市结束。东北贸易总公司与苏联远东公司和全苏粮食出口公司正式签

订了协议,协议规定:用以货易货方式,东北解放区向苏联输出粮食(包括大豆及

其制品)100万吨,肉类1万吨,以及禽蛋等物资;苏联向东北提供布匹、棉花、棉

纱、食盐、工矿原材料、机器零配件、机油和医药用品等。双方输出入总额均为东

北地方流通券362亿元。由于对余粮数量估计过高,外贸缺乏经验,协议签订得过

于仓促,东北贸易总公司并没有完成贸易定额。粮食欠缺41%以上,肉类欠缺

43.5%,只有鸡蛋完成了任务。尽管如此,但毕竟是开通了对苏贸易渠道,“换进

了一大批棉制品等日用工业品和一些工业交通机械器材、医药器械等,缓解了军需

民用物资的匮乏状况,对东北解放区经济的巩固和发展产生了良好的作用。” 

1948年2月27日,东北贸易总公司与苏联粮食出口公司在哈尔滨签订了第二次《对

苏贸易合同》。合同规定,东北向苏联出口粮食72万吨,豆油5000吨,原煤30万

吨,此外还有肉类、鱼类和鸡蛋等。苏联向东北提供棉布2000万米,棉纱2000吨,

纺花13000吨,装花5000吨,大卡车3000台,摩托车150辆,以及各种机器设备、

工业原材料和军需品等。东北对苏联出口额为东北币656亿元,进口额为620亿元。

另外,东北贸易总公司还与设在哈尔滨的苏联秋林公司达成协议,允许它对苏联出

口原粮和肉类,进口工业机械和燃料,进出口总额为46亿元东北币。 

1949年7月,高岗率领的“东北人民民主政府商业代表团”在莫斯科与苏联签订了

东北第三次《对苏贸易合同》,合同以一年为期。11合同规定,东北对苏联出口粮

食(包括豆油)72万吨,原煤30万吨,肉类1500万吨,以及木材、毛皮、鱼类、鸡

蛋等物资;苏联对东北出口棉布1000万米,纺花14000吨,以及汽车、汽油、拖拉

机、车床等机器设备和原料;双方贸易总值各为东北币712亿元。 

东北与苏联的贸易是在特殊情况下进行的。当时不仅东北经济困难,苏联方面、特

别是远东地区经济也很困难。东北用农产品(主要是粮食)换取苏联工业制品或半

成品,当然存在巨大的剪刀差,苏联得到急需的粮食,还获取了丰厚的利润。但是

从东北的实际情况看,除了农产品,没有什么产品可供出口,而且急需的布匹、棉

花、医药和机器设备,只有从苏联进口这一条渠道。在1946年12月在东北33公斤大

豆仅能换一尺布,可见棉花布匹匮乏到何种程度。没有棉花布匹,几十万军队如何

解决服装!因此,我们完全可以做出结论,仅是布匹和棉花的进口,对维持几十万

军队生存就具有巨大意义,更不用说其它必需品。 

还应当指出,苏联与国民政府订有条约,美国和国民政府对苏联的举动进行着密切

的监视,苏联与东北的贸易不是没有外交风险的。因此,几次贸易协定的签订都是

在极端保密的情况下进行。为掩盖刘少奇访苏,苏联披露了1949年7月高岗率领东

北代表团(实际上高岗是刘少奇代表团成员)在莫斯科签订贸易协议的消息,引起

了国民政府的强烈不满。1949年8月6日,国民政府代理外交部长叶公超向苏联驻华

大使馆提出抗议,指斥苏联违反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应对由此产生的后果负责。苏

联对东北进行这种特殊贸易,对“东北民主政权”来说,不仅是经济上的援助,而

且还带有政治支持的成分。 

在武器装备和粮食供给方面,苏联继续给东北民主联军以必要的支援。 

国民党军队,攻取四平和长春后,企图强渡松花江,夺取哈尔滨。东北野战军一路

北撤,武器装备损失严重。1946年春,东北野战军副司令员肖劲光来到旅顺口,代

表中共中央东北局和民主联军司令部向驻旅顺口苏军当局要求,将苏军缴获日本关

东军的武器转交给野战军。苏联旅顺口驻军军事委员会决定满足这一要求,并对转

交工作做了精心地组织。仅用一周的时间,就将存放在大孤山的15车厢的武器转交

给肖劲光。1946年6月底,在大孤山又转交给野战军一批新的武器弹药。肖劲光还

要求“将苏军在朝鲜得到的战利品转交给东北人民解放军"。由于驻朝鲜苏军受滨海

军区管辖,旅顺口苏军司令部当即报告滨海军区。该军区司令部的代表很快飞到平

壤,几天之后,从朝鲜向中共部队运去了两军列武器。随后,刘亚楼又来到旅顺

口,要求苏军帮助解决苏军转交的日本飞机发动机所用的活塞圈,苏军当局随即安

排海军基地修理所,生产了一批新活塞,交刘亚楼带走。 

1946年下半年东北形势开始好转后,东北野战军一步步南下。南线的铁路被毁殆

尽,机车损伤,交通瘫痪。恢复铁路交通最需要的是机车。但从苏联方面解决车头

是不可能的,因为当时南满铁路轨道还是窄轨,惟一的解决办法是使用大连存放的

机车。应东北野战军所请,苏联滨海军区指挥部命令旅顺口苏军司令部,将存放在

大连的火车头,向东北根据地调运了30个,1947年又运去了20个车头。这些车头都

是在大连装船,经对马海峡,到朝鲜清津港,转运到北满的。为将车头从车场运到

大连码头,苏军当局还在大连修了专用铁路。 

在卫生医疗方面,苏联对解放区也给予很大帮助。1947年底在东北解放区发生了鼠

疫。应东北的请求,苏联政府派出了О.В.巴罗扬教授领导的防疫队,并配备有实验

室、预防和治疗用品,指导疫区军民同这一凶恶的传染病展开了斗争,到1948年年

中,消灭了疫区的鼠疫。据统计,1947年在苏联专家到达东北之前,东北有30326

人身患鼠疫,到1948年减少到5947人,而1949年死于鼠疫的只有250人。1949

年,苏联又派专家消灭了流行在察哈尔地区的鼠疫。每次防疫工作结束后,苏联专

家都留下了医药和医疗设备,培训了大批卫生防疫人才。随后,这些经过训练的卫

生防疫人员,随军转战,成为人民解放军的卫生工作骨干。 

这样,东北军民利用背靠苏联、东邻朝鲜的有利条件,避免了敌军从背后和侧翼的

袭击,取得苏联和朝鲜方面的必要支援,顶住了国民党的军事进攻和经济封锁,取

得了“四保临江”和“三下江南”作战的胜利,把东北建设成巩固的革命根据地。

经过1947年夏、秋、冬三次攻势,东北南满和北满根据地连成一片,国民党军队被

压缩在沈阳、长春、锦州三块孤立地区,他们反而处于被包围的境地。
[ZT]


相关的文章请看:
        1。苏联与东北革命根据地:1。苏联与东北革命根据地的形成 
        2。
苏联与东北革命根据地:2。辽沈战役与苏联 (明天将发)
        3。
苏联与东北革命根据地:3。从东北到北京 
        4。
苏联对华的军援:1。苏联早期对黄埔军校的援助 
        5。苏联对华的军援:2。苏联对国民党抗战时期的援助
        6。苏联对华的军援:3。斯大林对新中国的援助 
        7。苏联红军进驻旅大
        8。抗日战争胜利后苏联红军进驻旅大地区并实行军事管制的历史作用
        9。东北解放苏联红军留下的历史痕迹
        10。战后旅大接收问题研究
        11。
赫鲁晓夫与苏联归还旅顺海军基地
        12.    周保中与抗日联军
        13.  日本关东军的覆灭(一)
        14.  日本关东军的覆灭(二)
        15.  日本关东军的覆灭(三)    

        16。
当年承认伪“满洲国”的国家有哪些
        17。真实的苏日 - 诺门坎之战  
        18。中东路事件
        19。中国未收回领土--唐努乌梁海 
        20。北洋政府出兵西伯利亚:收复外蒙、唐努乌梁海等失地
 

        21。日俄戰爭 -- 203高地之戰
        22。日俄战争 -- 日本成为大国
        23。日俄战争与清廷的局外中立
        24。 抗擊八國聯軍的大沽、天津之戰   
        25。 抗擊八國聯軍的北京之戰    
        26。 東北軍民抗擊沙俄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