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 你中了故乡文化的毒

来源: 做客纽约 2014-09-08 19:57:49 []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5597 bytes)
【转帖】

国人的中秋节,买月饼、送月饼、吃月饼,是最为平常的事情,再有的就是各种“故乡情”泛滥。人们总会在这个时节想起父母,想起故乡,想起儿时的玩伴或是多年不曾见面的老友。中秋一过,故乡逐渐被淡化,仔细想想,当下的生活现状使然,无关文化的传承,只是选择上的差异。

中国有句古话“月是故乡明”,表达了人们对故乡的浓厚情感;中国也有句古话叫做“四海为家”,传递出一种开放的观念。现今社会,“故乡”与“家”往往是分隔两地,也就是所谓的四海为家。此时,故乡的概念已经发生了质的改变,任何地方都可以成为自己的故乡,只要心中有爱。


死守着故乡文化不放,俨然是中“毒”的表现

文雅来美国十年了,纽约、华盛顿、洛杉矶、 芝加哥、休士顿等城市均有她的踪迹。每到一个地方,她都会精心挑选居住地,不需要太大,但一定要别致。入住之后便会花一些心思去装饰房间,例如,她会将卧室贴上心仪的壁纸,换上有情调的窗帘,在床边铺一块柔软的地毯……这些点点滴滴已经形成一种习惯,以至于她离开那座城市的时候产生强烈的留恋之情,她会思念自己住过的房间,曾走过的小路以及交往过的人。每逢中秋节,她会吃月饼,对故乡反而少了些游子应有的情绪。她选择了这种转辗于各地的生活,并乐在其中。

或许有人会说,文雅淡忘了自己的故乡,这和中国的传统文化相违背。传统文化中,中秋节就是要回到自己的故乡,喝一口故乡的水,吃一口故乡的肉,这样才够味。

而和文雅选择了相同生活方式的人会极力反对,他们会认为固守着所谓传统故乡文化的人有些迂腐,甚至是有种“毒”的嫌疑。为何传统的就应当一成不变?难到就是中秋节吃月饼、端午节吃粽子、元宵节吃元宵吗?显然是错误的。或者是在有数的几个传统节日的时候回归故里,对父母寥寥几句的问候?更是谬之千里。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中秋节直接体现的是农耕文化。《周礼》记载,一到秋天正是收割、收获的季节,八月十五正好是中秋为半,是秋天最中间的一个时期,过了这几天以后所有的东西就要收割完毕了,所以中秋节可以说是一种农业的庆典,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各种民间风俗。可以说,农耕文化中突出的就是一个“和”字,中秋节则更为具象,突出的是团圆与故乡的概念。

试想一下当时的社会环境和人们的生活状态,交通的不发达,造成了人们世世代代居住在相对固定的地方,同时,农业技术低下,从事农业劳动完全靠人的双手,以家庭为单位成为了提高生产力的最好手段。于是,强烈的家庭观念深入到每个人心中,也就是“和”,全家人齐心合力才能够产出更多的粮食,创造更多的剩余价值,从而过上更好的生活。

应该说“团圆”是“和”最好的体现,例如在中秋晚上,中国大部分地区有烙“团圆”的习俗,即月饼。祭月之后,由家中长者将饼按人数分切成块,每人一块,如有人不在家即为其留下一份,表示合家团圆。

时光流转到当下,显然“和”的概念发生了质的改变。现今的社会已经脱离了传统的农耕时代,交通的发达以及社会行业的巨大转变,越来越多的人离开故乡远赴他乡,无论是求学或是工作,他们选择在多个地方辗转生存而不是回到出生的之地。从中秋节习俗上来看,人们已经不再自己打月饼,取而代之的是用钱来买;拜月、祭月也变得无法实现,毕竟,城市生活的人们已经没有焚香祷告的条件;作诗拜月更是不可能,繁忙的工作以及生活的重压下已经没有了那份心境。

无论古人还是今人,热爱生活的心没有变,这就不难理解文雅对待生活的态度,既然选择与家人聚少离多,选择远离故乡开创事业,那么调整自己的心境就显得格外重要。实际上,与文雅类似的人非常多,无论是身处异地还是异国他乡,需要的是一颗热爱生活的心,用时时的牵挂温暖家人,用对故乡的爱倾注于陌生的地方,而不是只有在节日时分才想起家人与故乡。文化需要传承,更需要的是与时俱进的改变。只有在摒弃了传统文化的“毒害”之后,一切便会进步。

或许,把异乡当做故乡的观念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心理素质,与其整日的抱怨与亲人的聚少离多和对居无定所的漂泊,何不多一份开放与豁达,勇敢和传统毒瘤说再见。

最后,请记得与家人时常联络,同时热爱每一个留有足迹的地方。

 

(子晨 撰写)

所有跟帖: 

现在的中国包括大片"周礼“时代的异域。有志者四海为家,不拘于故乡情结 -非否- 给 非否 发送悄悄话 非否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9/09/2014 postreply 12:39:03

乐意过啥日子就自得其乐,但因为别人不一样就说别人中毒,是神经不正常的表现 -可怜无数山- 给 可怜无数山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9/09/2014 postreply 20:47:42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