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随母姓”与姓氏危机

来源: v5 2014-08-03 18:44:08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7213 bytes)
王德华:“随母姓”与姓氏危机
984字号:TT
2014-08-02 10:01:00 来源:环球网 责任编辑:翟亚菲 作者:王德华
  在安徽长丰县新生儿若随母亲姓的家庭,可获得1000元奖励,“奖励是为淡化姓氏观念”,“家里生了孩子想跟谁姓就跟谁姓”。这则新闻在网上掀起轩然大波,“荣登”1日百度热搜词第4名,并被新浪等50个网站转发,微博相关话题达1700多条。据新浪网“安徽长丰试点‘ 随妈姓奖千元”,你怎么看 ’调查”,47%的网民赞成,29的反对,24%的“无语”。
  赞成者称,“破除传统观念,实现男女平等”、“如果真能有助于改善男女比例不平衡的情况,那是好事一桩,也是很新颖的制度创新”等。反对者称,“史上最无聊试点改革”、“吃饱了没事干”、“难道金钱真的是万能的”、 “明显增添家庭矛盾”、“团两个纸团抓阄”、“先领一千元,回头再改过来”等。“姓氏改革”,岂是千元奖金改得了的?
  从生理学的角度讲,只有男性才能传承家族基因。精子分X染色体和Y染色体,卵子只能产生X染色体;当X染色体精子成功与卵子受孕,生女婴(XX);当Y染色体精子与卵子受孕,生男婴(XY),Y染色体上留下了基因的族谱。老祖宗尽管不懂这些,但“留下的规距是有道理的,是长期社会实践的结果”。如果随母性,“几百年后的社会学家及历史学家大概会写这么一个论文:论21世纪后中国谱系混乱”。
  姓氏文化传承着中华文明的基因。与姓氏有关的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包括姓氏起源、家谱宗祠、世系家训和堂号字辈等,积淀着中华文明的文化基因。没有家,何来国?而家就是以男性的传宗接代传承下来的。自古就有“行不更名,坐不改姓”之说。古时因避祸、避仇、避讳和避嫌所改的姓氏的大有人在,现在因入赘、过继和收养改姓的也不在少数。复旦大学教授钱文忠曾称,“中国的姓氏面临着巨大危机”,其中一条是“现在有好多孩子跟妈姓,不跟爸姓,还出现了好多复姓,就是把爹妈的姓合起来变成一个姓。” 改了姓的几代人以后连祖宗都找不到,“在本来就是社会关系淡漠的工业化社会中,再加上亲戚关系淡漠,这个社会还会存在什么温情?”,“这一代随父亲姓,下一代随母亲姓,这样的亲戚结构将会是何等的混乱?” “如果连自己家族的故事都不清楚,还怎么能够指望整个民族能够记住自己民族的历史呢?”
  安徽长丰县奖励“随母亲姓的家庭”,本意是为了改变男女出生比例失衡,愿望是好的。但男女比例失调是全国性乃至全球性的问题,靠“县长拍脑袋”行政干预难解决根本,“中国人几千年的观念,岂是1000元钱就能改了的?”,“重男轻女并不仅仅是观念问题(传宗接代),更主要是养老问题(养儿防老)”。养老问题不解决,重男轻女不会消失。“长丰模式”能否推广,值得商榷。(作者是环球网特约评论员)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