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与计生

来源: 只为好玩 2014-04-17 12:04:53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4959 bytes)
本文内容已被 [ 只为好玩 ] 在 2014-04-18 17:02:20 编辑过。如有问题,请报告版主或论坛管理删除.

1986年,我被指派去山区扶贫。那里山清水秀,气候宜人,森林覆盖率曾高达98%。一度是个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桃花源。自古以来,小民忙时务农,闲时狩猎,日子倒也过得不错。

据当地人说,灾难发生在1958年。当时要大炼钢铁,于是满山砍树,遍地建炉。很快造成水土流失,青山不再。

1964年,更大的灾难来临了:农民被迫把山头平了修大寨田。此举彻底毁了这个世外桃源。受海洋气候影响,此地雨量极大。山顶的树被砍掉后,每逢大雨,整座山就被剥掉一层皮,河流尽赤,草木一空。该县从此沦为国家级贫困县。

在乡干部的带领下,先去访贫问苦。最穷的一户,没有家,缩在岩洞里。全部家当就是一口锅,几个陶罐,和一床棉被。那棉被实际上只是一团棉絮,黑不溜揪,已经完全没有了棉被的模样。其凄惨情状连白毛女看了都要心酸下泪。

接下来,由干部指定一些贫困户,要我们帮助脱贫。我们带去了一些项目和资金,让他们有的搞藤编,有的制竹器,有的做茶叶;还有养羊,种树的。

当晚由村长招待吃麂肉炖淮山,米酒尽够。那是我平生吃过的最美佳肴。村长说,你们要是早两星期来,还能吃上虎肉。有人夹住一只小虎,抱到广东卖了。

很快就发现,县里的五套班子(五个政府!)里,没几个人在干活。大家迎来送往,吃吃喝喝,都在混日子。根本没人拿我们的“扶贫大业”当一回事。于是热情不再,壮志缩水,回去考托福,祭阿姨了。

越明年,向第二批扶贫队打听,说是那些搞竹器藤编的一无所成;养羊种树的也没有结果。倒是搞茶叶加工的挣了点钱。但那家伙春节前一顿豪赌,就轻轻松松地返贫了。

胡耀邦的扶贫运动只是让大小官员们多少捞了一把。对农民来说,大雷小雨过后,一切归零。

*****

那次下乡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是去捉人流。

计生办得到消息,某家媳妇计划外怀孕(?!),躲了一段时间,刚刚回来。于是大队人马开拔,气势汹汹,去捉人流产。

那户人家显然也是贫困户。一座小土屋,东倒西歪。不用说避寒,遮风蔽雨都成问题。家里更是一贫如洗。唯一值点钱的就是那媳妇的嫁妆,一个橱柜。

那媳妇早躲开了。剩下她的婆婆,一头白发,满脸皱纹,哭天抢地,苦苦哀求。

计生办可不含糊:“没人?那好,先搬东西。交了人,堕了胎,再还给你!”

光天化日之下,一伙人如狼似虎扑进屋里,没几下子,就把那柜子搬上了车。整座屋子搜了个遍,只有半缸粮食,也弄到车上。主任意犹未尽,左看右看,又把他家唯一的锅也拎走了。

整个过程中,那位丈夫始终一声不吭,拄着锄头在一边看着。

车开了,烟尘滚滚。夕阳下,那个农民的身影还是一动不动,随着山路渐渐远去。

不知他是害怕,气愤,绝望,还是麻木,但那地狱般的一幕永远印在了我的心中。

*****

2008年,我探亲时顺路到那里看看。万万没有想到,几年不见,共产主义在那里早就实现了――不就是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吗?!

当年崎岖不平的土路成了平坦的水泥路。小破屋还在,但早已不用。旁边几十米远的地方,一座二层洋房尚未完工。四处钢筋裸露,带着铁锈在风中嗡嗡作响。水泥楼梯连扶手都没有,但楼上已有两个房间可以住人。

那干瘪老头得意地对我说:“我们的生活跟城里人没有两样。照样点电灯,用自来水。政府也不让上山砍柴了,有煤烧。我的儿女在城里打工,叫我们去那里住,我都不去。”

是啊。如今的当局虽已沦为唱着红歌的黑社会,但财大气粗,不屑于再向农民征粮。农民有在外打工的子女供养,闲来无事,含怡弄孙之余,种上三亩五亩OGANIC香稻;养上十只八只OGANIC鸡鸭;栽上一二十棵OGANIC果树;再酿上两墰三墰OGANIC美酒,除了没有“好读书不求甚解”外,日子过得比陶渊明滋润多了。

帮助他们脱贫的,并不是胡耀邦的扶贫运动,而是那几个被追杀而没杀掉的“计划外子女”。

还是那农民的眼光长远。一个柜子算什么?半缸粮食算什么?一口破锅又算得了什么!媳妇的肚子,才是幸福的源泉。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