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是名符其实的腐败之军,谈谈其中的大博士著名的第一孙子

来源: 永远跟党走00 2014-04-08 09:51:49 []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16760 bytes)

“中国人民大学本科,中共中央党校党校研究生,军事科学院军事学博士,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获得者”,换做常人,如此牛掰的简历亮光闪闪。

 

但对于毛新宇来说,所有学历、身份在一个与生俱来的标签面前都黯然失色——“孙子”。即便是在入党支部大会的严肃场合,同学对他的期望竟有“做一个无愧于毛泽东孙子的优秀共产党员。”

 

毛泽东嫡孙,让他的学习和职务经历都异于常人,也惹来许多争议。

 

朱元璋研究起家

 

据《炎黄春秋》的文章,毛新宇是毛岸青和邵华通过两次人工授精所生。

 


 

 

他的中学时光在北京市第六十七中学度过。这所坐落在颐和园与香山之间的普通中学,目前在海淀区的排名还在四十名开外。

 

毛新宇回忆,他在初中阶段就对明代历史产生了浓厚兴趣,尤其是朱元璋的研究,非常用功,一直持续10余年。

 

1988年,毛新宇进入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本科学习。在大四时,他第一次公开发表作品。这篇名为《便是寻常百姓家》的文章发表在1991年10月的《时代文学》上,讲述了毛泽东和毛岸英的一些生活细节。

 

毛新宇在明史方面撰写了二十余篇文章,也曾想创作一部历史小说《朱元璋》。后来,毛的这些文章被中国社科院世界历史所的一位研究员推荐给一名朱元璋研究专家,并于1995年结集出版。

 

 

这本名为《朱元璋研究》的专著,由广东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与著名学者陈梧桐教授的著作同名。全书20万字,印刷了3000册。内容涵盖明代政治史、制度史、思想史、社会经济史、民族关系史等方面。

 

这本论文集被相关学者评价为“一本难得的明史著作”,“显示了作者广阔的学术视野和扎实的史料功底”。

 

目前,在市面上已难买到此书。书中章节《朱元璋废相前后》和《朱元璋废相及其历史影响》后来被《人民论坛》等刊物转载。

 

“人生最关键的转折期”

 

1992年,毛新宇大学毕业。本来打算继续自己的明清史研究,但听从母亲邵华的劝告,转而研究毛泽东思想,迎来“人生最关键的转折期”。

 

这一年秋天,毛进入中共中央党校读研。方向是中共党史,导师是朱乔森老师——朱自清先生的儿子。另一位导师陈诗惠,是我国党史界的著名专家。

 

1995年,毛新宇结束研究生学习。此间,未在公开刊物上发表学术文章。

 


 

 

对于毛新宇是否获得硕士学位,外界存有疑问。公开资料只介绍了他在这期间在中央党校攻读硕士学位,未明确最终获得的学位信息。1995年12月的《人民论坛》刊发毛的文章时,也只是介绍他于当年4月读完了研究生课程,未提及学位。

 

研究生期间,毛新宇的政治生命迈出重要一步。

 

1993年12月16日,中央党校理论部九二级硕士研究生第二支部召开支部大会, 讨论通过了他的入党申请——10天后,举国庆祝爷爷毛泽东百年诞辰。

 


 

 

读博士前已是副处

 

离开中央党校后,毛新宇开始了研究工作。1998年12月的《英才》杂志提到,毛新宇此时已在“中央党史研究委员会”搞研究工作。

 

待到2001年第7期的《党建》杂志上,毛的身份变成了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副研究员。

 

这与后来有些资料中的情况有所出入:公开报道显示,2000年9月,毛新宇进入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历史研究部攻读博士学位。与此同时,毛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

 

而据毛新宇接受采访时所述,到军事科学院读博后一个月入伍。之前在中央党校工作,副处级,入伍后对应团职。

 

在此期间,毛新宇公开发表了两篇文章。一篇介绍了赴朝鲜祭扫毛岸英墓并谒见金日成的经历;另一篇则讲述了爷爷游泳的故事。

 


 

 

博士论文获全国“百优”

 

2000年,毛新宇走进海淀厢红旗的军事科学院大院,投身著名军事历史学专家刘国语少将门下,攻读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为毛泽东军事思想,开始走向个人学术生涯的高峰。

 

公开报道中,江英研究员和萧裕声将军也曾被称作毛新宇的博士生导师。有迹象表明,应是此三人组成的导师组共同指导,但最后博士论文上署名的是刘少将。

 

2003年7月,毛新宇拿到军事学博士学位,博士论文题为《毛泽东军事战略进攻思想研究》,这篇论文于2005年被评为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

 

每年评选的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在国内学术界的影响较高,获奖作品一般都具有较高水平,一个学位点用上几年时间能推荐出一篇“百优”就已相当不易。

 


 

 

可能是涉密方面的原因,毛的这篇获奖论文在博士学位论文库里搜索不到。外界有传闻称这篇论文只有3500字,应属不实。

 

毛新宇接受采访时讲,论文有30万字左右。“从选题、创作,最后到发表、演讲,甚至每一次的战场考察,这些很细致的工作,母亲都是一件一件抓。”

 

其实,这篇研究毛泽东军事战略进攻思想的论文获奖并不奇怪。

 

毛新宇不仅获准进入相关档案机构查阅第一手资料,并且在王震的帮助下,进入中南海丰泽园的“菊香书屋”,成为查看毛泽东的《二十四史》批注和其他书籍的第一人。

 

掌握如此多、如此珍稀的资源和一手史料,毛新宇可谓羡煞其他毛泽东研究者,出成果也很正常。

 

据中国知网数据库,毛新宇关于毛泽东思想的研究成果,共有8篇公开发表。

 

其中7篇主题为毛泽东军事思想,发表在解放军报、法制日报、《军事历史研究》等报纸刊物,内容有部分重合。另有一篇《论毛泽东的科技思想》发表在《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该学报属中文核心期刊。

 


 

 

“吃研究爷爷思想的这碗饭”

 

博士毕业后,毛新宇留在军科院做研究工作。晋升正师职研究员时,他才33岁。2008年7月,他被任命为军事科学院战略部副部长,副军级

 

2010年7月20日,毛新宇晋升少将军衔。这一年,他刚好40岁。

 

毛新宇出版的大量著作都是围绕爷爷、伯父、父母亲等。如《毛泽东眼中的五大帝王》、《永远的怀念——毛泽东诞辰百年辑录》、《我的伯父毛岸英》等。

 

据不完全统计,毛新宇公开发表的近40篇文章中,27篇以回忆毛泽东、毛岸英等人为主题。这些文章虽也有价值,但很难将其列为学术成果。

 

然而,即便是在学术研究领域,“孙子”也成了毛新宇绕不开的身份。

 


 

 

2005年中俄联合军事演习期间,毛新宇在演习现场接受多国代表的友好访谈和莫斯科电台的采访。他对中俄联合军事演习的观察和思考,后来形成《“和平使命-2005”中俄联合军事演习》一文公开发表。

 

此文的“编者按”指出,毛新宇接受采访的身份,是“毛泽东孙子”。

 

如毛自己所说,他这辈子会“吃研究爷爷思想的这碗饭”。

 

掌上移动阅读更轻松,欢迎订阅adoke船长微信公众平台,账号:adoke110120,扫描二维码关注更方便:

所有跟帖: 

他中学是在北大附中念的。 -京华人- 给 京华人 发送悄悄话 京华人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4/08/2014 postreply 10:27:14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