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爸爸62年对印反击战小故事(2)

来源: 2014-04-07 10:10:42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第二次战役 — 西山口.邦迪拉战役





现在的西山口(本文大部分图片来自于“心在遥远”)

第一次战役结束,反击部队占领藏南军事重镇达旺,印军撤到达旺河以南的西山口一线。中国政府提出三项停火建议和印度政府协商,在两国玩外交游戏的同时,部队紧锣密鼓地修建一条错那至达旺可供炮车通过的简易道路。印度认为错那至达旺没有公路,中国大炮来不了,要修通,至少需要半年时间。印度又一次错误地估计了解放军的能力。工程技术人员召集团长、营长站在山坡前,没有仪器仪表,用手指比划两下,大致分配了各部队负责修建的道路范围。一声令下,战士们抡着铁锹开干了!山坡上到处是荆棘,爸爸唯一的一条单裤很快挂开了花,路上随处可见跟爸爸一样穿开挡裤修路的解放军。只用了16天,错那至达旺的便道就修通了,可是炮车在没有经过精确测量的便道上步履艰难,转弯困难啊,一不小心就掉到山沟里去了。爸爸所在的连队住在便道两旁,经常三更半夜被叫起来,成连成排地去拖掉到沟里的炮车。

炮弹怎么弄上山呢?当我把这张照片给爸爸看时,爸爸戴上老花镜仔细观察:“这张照片里不会有我吧?”哈,当年爸爸就是这样,从杜鹃林里砍了根木棍,一头挂一颗炮弹,挑两颗炮弹来回一趟就是一整天。全体指战员以蚂蚁搬家的精神,肩背手扛,硬是把一颗颗炮弹运送到了炮兵阵地。原18军军长西藏军区司令员张国华从前线勘察地形下山,看到这一幕,感叹说:“我们有这些吃苦耐劳的战士们,怎么不打胜仗?”

11月14日,谈判破裂。印军没有和中国军人开战的经历,虽然第一次战役吃了大亏,不服气呀!印度全国总动员,调兵遣将,向边境增派部队,赶运武器,要和解放军死磕到底!印军信心满满,率先向我军发动猛烈攻击。远在北京的老毛听完西藏前线汇报,大手一挥,只说了三个字:“扫了他!”

第二次战役打响了。西山口在喜马拉雅山系南坡雪线上,海拔4300多米,再往南就是温暖湿润的密林地区。西山口与达旺河高差2300余米,地势险峻,退可凭险扼守,进有居高临下之势,被印军视为天然屏障。印军第四师的四个旅沿 西山口— 邦迪拉 公路沿线部署设防,犹如一条长蛇。二野总指挥刘伯承早就运筹帷幄,命令55师从正面进攻西山口,名为“击头”;11师从左翼大纵深迂回包抄至邦迪拉,为“截尾”;爸爸所在的藏字419部队从右翼迂回穿插到申隔宗,名为“刨腹”。将这条巨蛇分割包围,各个歼灭。讲到这里,我有了一个疑问:“爸爸,既然都知道解放军必定有部队在迂回穿插,断其后路。为什么印军不提前设防?”爸爸脸上露出意味深长的、自豪的笑容:“是,印军当然知道有部队在迂回穿插。可是要摸清楚解放军什么时候出现?在哪里出现?不是件易事。首先,有几支二线的边防部队在不同地区的山口频繁运动、佯攻,掩护主力部队的穿插,让印军摸不清解放军的真实意图;更主要的,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的军人有中国军人的吃苦精神。部队穿插的路线对印军而言就是完全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他们没有预想到中国军人能穿越如此艰难的高山密林,而且速度还不可思议地快!”

11月15日夜,419部队从达旺出发,开始了一天两夜的急行军,途中要翻越雪山,穿过茂密的原始森林。这段急行军有多艰苦?爸爸又用了那句老话:“累得都不想活了!”每一个战士都巴不得能立即投入战斗,干干脆脆打一仗还来得更痛快!可是对于山地作战的战士来说,打胜仗的关键在于能吃苦耐劳,吃别人吃不了的苦,受别人受不了的罪,否则怎么能断其后路?完成行军任务,按时隐蔽地到达目的地就等于完成了任务的70%。直到科技发达的今天,爸爸还是相信,在高山密林作战中,尖端武器能起作用,但是作用相当有限,人还是战争取胜的第一要素。

第一天夜里,爸爸穿着他那条破破烂烂的单裤翻越雪山口,山上全是冰,摔得鼻青脸肿那都不算什么事,最恼火的是冷呀!根本不敢停下来休息,因为只要稍稍停留一小会儿,皮靴子就冻在冰上了,扯都扯不掉。在一天两夜的行军中,部队只在原始森林里休息了两个小时,不是想象的找个平坦的地方,搭上帐篷美美睡一觉,而是原地休息,靠着森林里的大树打个盹。山坡陡峭,怕睡着了滚下陡坡,爸爸和其他战友一样,解下腰带把自己绑在大树上睡了两小时。两天后,终于远远望见山下印军把守的公路了,战士们迫不及待地扔掉穿在脚上的3、4斤重的皮靴子,换上轻便的解放牌胶鞋。各位可能会问:“部队怎么知道走哪条路?路况又是什么样的?怎么还知道带两种鞋换着穿?”嘿,行军线路都是侦察兵趟出来的,他们早在开战之前就深入敌后侦察清楚了。在此对我们的侦察兵膜拜一下:)

11月18日,总攻开始,爸爸和战友们如豹子下山,跳出密林,直扑公路,印军又一次目瞪口呆,全线溃逃,有多狼狈呢?爸爸说许多桥梁下的炸药和引信都已经安装好,但是印军连拉拉火管这点时间都没有了,真正叫落荒而逃呀!可是印军跑路也跑不过解放军啦!419部队80%的战士是四川人,吃苦耐劳,人小精干,脚板翻得又快,穿高筒皮靴的印度阿三哪里跑得赢穿解放牌胶鞋的四川兵!眼见着要被撵上了,又做鸟散状往森林雪山上跑。看到这张照片时,爸爸很感慨地说:“当年我们在公路上就是这样追击印军的,痛快啊!”

而担任长距离大纵深穿插任务的11师比419部队早一个礼拜出发,急行军7、8天,翻越4000~5000米高的大山5座,跨峻岭、涉冰河,行程250余公里,深入敌后180余公里,圆满完成断尾任务,他们顽强的毅力让我佩服不已。本来这次跟第一次战役一样,有望围歼印四师的。遗憾的是11师某部包抄到陇宗道时,因为是长距离奔袭,体力消耗太大,战士们休息半小时弄了顿饭吃,让考尔中将带着印四师战术司令部从这个小缺口逃脱了。后来部队流传一句话:“某部多吃了一顿饭,放跑了印四师。”这会是该部队永远揭不掉的伤疤吧,虽然我以为情有可原。

印军分散往各山口逃窜,部队改变策略,以班排为单位上山清剿。419部队已经进入藏南纵深地带,后面运送粮食的骡马车还未到达,任务紧急,爸爸和战友们只能空着肚子先上山守住山口再说。一天过去了,未见骡马踪影,到了傍晚,大家都饿得不行。山上有几家门巴族老乡,人早跑了,家里还有些玉米面,可是没有一个战士拿老乡的粮食!班长命令先烧上开水等米下锅,十几双眼睛巴巴地望着山下一、两公里外的骡马道,期盼着运粮骡马的出现。终于在天擦黑的时候,粮食送上来了,却只够一人一碗稀饭的量。趁着煮饭的时间,爸爸在地上挖了个坑,把缴获的印军钢盔放里边,加上热水,想烫烫冻得发痛的脚。正在此时,突然从身后林子里钻出来个印度兵,惊得爸爸跳起来就端抢(爸爸毕竟是新兵啊,麻痹大意!)再仔细一看,是个走散了的阿三,出来讨口吃的。枪已经成了他的烧火棍,枪口朝下塞满了泥巴,感情他是把枪当拐杖在用呀!长筒靴一前一后搭在肩上,光着脚,走起路来歪歪倒倒,看来饿得不轻。这下可好,本来就不多的稀饭还得分他一碗。当天晚上,爸爸和战友们在山口上的雪窝里守了一夜,天快亮了,爸爸正准备爬出雪窝活动活动冻僵了的手脚,突然听到有动静,原来是7个印度兵爬到山口上来了。班长一声大吼:“缴枪不杀!”也许是喊得不标准,阿三没听懂,开枪还击。既然要抵抗,那就通通消灭,全班一起开火,很快就把印度兵都击毙在雪地上了。说到这里,我再闲扯两句:)当年解放军打的是一个星期战术,因为受装备等各方面条件的限制,部队战士只能带一个星期的粮食,超过一个星期就要挨饿。朝鲜战场上解放军曾把美军围个水泄不通,美军知道咱们这个特点,凭借着优良的装备龟缩起来,只要过了一个星期还啃不动他,解放军自己就不得不撤了。

清剿完山上的印军,部队回到邦迪拉河谷,这里气候湿润温暖,爸爸已经一个多月没洗过脸,更别说洗澡了。爸爸跳进河里,美美地洗了澡,那叫一个神清气爽!看看原本属于我们的藏南吧,真是个好地方!

赶跑了印度兵,419部队回防达旺做作战总结,直到第二年的元月份才撤回林芝。为什么撤?参战的战士们都想不通。也许是领导者深谋远虑吧!当年打仗的时候,藏族和门巴族兄弟一心一意支持的是解放军啊!他们赶着几百只骡马,还有山羊帮助运输弹药和粮食。年轻力壮的组成担架队运输伤员,尽心尽力。山路颠簸,这些老乡轻拿轻放,小心翼翼,怕颠疼了担架上的解放军。在陡峭的山路上,担心伤员从担架上滑落,少数民族兄弟以跪姿或者坐姿在碎石路上前行,非常让人感动。他们爱憎分明,不愿意抬印度伤兵,即使做工作勉强同意了,不懂啥叫优待俘虏?猛起猛放,颠得印度伤兵叽哇乱叫。


从铁血论坛“心在遥远”的藏南系列里发现这张照片,挺俊的一个妹儿,像咱们四川姑娘,跟印度人的模样差十万八千里呢。
 

全文完,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