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能源发展不可走美国老路 中国石油消费不要走西方老路

来源: xi2 2013-07-13 23:19:31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9420 bytes)

中国能源发展不可走美国老路

港刊文章 中国能源发展不能走美国老路 [2004年08月10日]

各国都有危机压力

【香港《信报财经月刊》8月号文章】题:世界能源危机与中国经济发展(作者 美国哈佛大学博士后研究院院士黄淑仪)

国际能源危机的呼声近日常见于报刊,国际原油油价持续上升,已成为不少专家们的热门讨论研究问题。

这次的世界能源危机,除了中国逐渐成为世界工厂之外,还有其他亚洲国家,例如印度等国也不断增加对能源的需求,对国际能源供应构成很大的压力。

实在说,这次国际能源危机早已潜伏。早在美国总统布什在其上任第二个星期,就已设立了国家能源发展集团,并于2001年5月由副总统切尼签署了相关的公开报告书,命名为《美国未来可靠的、可以承担的和环保的能源计划》。

该报告指出,美国明天正面对一个能源供不应求的不平衡局面,这将导致经济、民生及国家的安全危机。估计在未来的20年之内,美国对石油能源的消耗量将增加33%;天然气消耗量将增加50%;电力的需求量将增加45%。

能源供需不平衡的起因,除了人民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更主要的是美国多年来对于能源供应的基本设施失修,这包括了输油管、炼油厂和发电站等设施。其次,单以石油工业来计算,美国的石油业生产力,比起1970年时还要低39%!

需有长远政策考量 

换句话,所谓能源危机是指美国关注到未来的能源供应可能出现紧张,那么可以联想到,这次全球能源危机可能会与我们共处很久的时间。美国未来一天不能确保,世界的能源危机就不能解除;而中国未来的经济发展策略,也需要纳入这个趋势来作为长远政策的考虑点。

中国多年来与美国的情况一样,能源基本出现设备失修及停工阶段。而中国比美国的情况应该更为严重,因为自从九十年代起,中国每一年的经济增长率接近10%的水平,中国的能源需求与存量的平衡局面,在2004年时已经进入危险期。

美国国家的策略性原油库存,由1992年的83天,现已降低至54天。美国补充该原油库存,成为引发这次能源危机的一项主要理由。而中国方面,国家的原油库存战略政策透明度不高,不过,我们可以参考美国的策略性原油库存措施作为蓝本。

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对于能源需求的供应,无疑与经济发展趋势相挂钩。正如亚洲开发银行的一位能源专家评述:“能源需求与国家发展情况成正比。中国现在的能源需求量,正是象征了其在经济和政治上的趋于成熟。”

中国对能源需求的持续增长,自然地成为这次世界能源危机的众矢之的。

美国总统布什最近曾批评说:“现在世界正面对的问题,就是中国经济急速增长;世界能源价格上升,正是由于中国的需求所致。”

对于这种说法,笔者认为对于中国极不公平。美国政府在前述的2001年发表的报告中早已指出,美国到了2020年,其能源需求量增幅达32%。那么,要解决未来的能源供需不平衡的危机,是需要美国与中国及其他国家共同来寻求解决办法。

细看分析,这次能源危机最大的得益者,其实并不是能源出产国,而是那些炒家。在伦敦的国际石油交易所内,炒家除了炼油厂等行业代表之外,其实也代表不同利益的行业,例如航空公司、银行股、债券投资者等。以往国际油价是由供与求平衡来作出调整,现在则由国际投资者所控制;油价中有每桶十美元的溢价是受投机者因素所影响。中国未来的能源对策也必须了解这个投机因素。

力求发展多种能源

对于能源的研究,当然以石油供应为重点。对于石油的分析,我们往往注重于石油库存量作评论。研究能源供应短缺的危机应以油井的泵气率来作算。统计油库存量是一个误导数据,因为每一个油井都有其生命周期,其泵气率并不是一个平均值,而是有高、低峰期。若泵气率急速下降,其总生产力随之减低。美国以往采用了钟型模式来生产石油,而其生产高峰期是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今天美国一半以上的油井,其出产率已近尾声。比较沙特阿拉伯每一口油井的生产力,为每天4730桶,美国每口油井为每天10桶。解决当今能源的供应危机,短期内只有沙特阿拉伯可以迅速增加原油生产。

其次,能源供应的危机当然不能忽略分析天然气问题。格林斯潘于2003年5月21日指责说:“我真感到奇怪,美国人对于天然气的短缺危机,一点不在乎。天然气的短缺已成为一个严重问题。”对于天然气能源的需求,明显受到季节性的影响。严寒的冬天或炎热的夏天都是消耗天然气最多的时候。估计天然气能源的供应短缺将在未来三年至五年之内变成危机。

北美洲现在只有世界天然气库存4.6%,但消耗量则为世界天然气出产量的30.3%。北美输入的天然气能源,除了引发石油危机之外,天然气能源短缺的危机也随之出现。而且需要特别的运油船运输,全世界在2003年仅有140艘此类运油船只,据估计,到2025年西半球便再没有天然气出产了,中国那时便会依赖西伯利亚产地来供应。日本、南韩、中国台湾现在是完全依靠运油船作运输工具,预料美国很快也将加入这项能源的竞争游戏。

为了长远调节能源供应的问题,中国的石油公司主要负责开发石油与天然气,以满足未来经济发展的需求。不过,笔者以为,中国不可重复美国钟型的发展原油的模式。

其他现有科技已知的能源供应,包括水力、氢气、风力和核电等。例如丹麦及西班牙的风力供应现在已占其21%的电力消耗量。中国水力发电以往很成功,我们可否向这方面更加努力,成为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个支柱力量?至于开发核电站,也是美国重新考虑之列的项目,中国也应该对核电站在整体能源供应组合的潜力重新进行评估。


中国石油消费不要走西方老路  访国际能源机构执行干事芒迪

中国石油消费不要走西方老路 访国际能源机构执行干事芒迪 [2004年08月27日]

本报驻巴黎记者 杨骏


访谈

想像中的国际能源机构执行干事克洛德·芒迪此刻应眉头紧锁,一脸疲倦。世界石油价格的飙升影响了世界经济、百姓的衣食住行,乃至许多人的汽车梦,就连不少国际能源专家都忧心忡忡。然而坐在记者对面,芒迪却露出了微笑,这使记者猜测此行或许能够得到一些积极信息。

《参考消息》:目前世界石油价格飙升,这是否会酿成新的石油危机?
芒迪:是否会发生石油危机,这要看怎么去定义它。但我可以说目前的石油价格太高,每桶原油价格从原先的20美元一度达到45美元以上,这不符合市场的基本规律。实际上,石油供应大于需求,产油国仍有一定增产能力,国际能源机构成员国拥有14亿桶战略石油储备,许多国家也正在建立战略储备,国际石油市场仍有“安全空间”。我看不出有任何理由让目前这一价格继续走高,从而酿成危机。
我认为有三个因素可以给现在的石油市场“降温”。首先,本次价格的提高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人为心理因素,当人们发现他们夸大了石油价格可能造成的危机时,价格会立即回落。这三天以来,石油价格一直回落就是证明。其次,随着欧佩克产油国和俄罗斯等国家石油生产投资增加,石油生产能力正在上升,加上中东局势基本稳定,再过一段时间,石油价格就会回落。

《参考消息》:是什么原因导致现在的油价居高不下?
芒迪:表面上看,一些大的产油国遇到了问题,如伊拉克形势不明朗,俄罗斯有尤科斯事件,委内瑞拉政局动荡,尼日利亚的内乱导致了世界石油供应的不稳定。但主要原因有两个。短期来讲,石油生产能力较过去几年减弱很多。如果这一状况不改变,我们未来有可能遇到石油供应中断的现象。此外,国际消费能力增长过快,这一现象在中国以及世界其他地方都存在。而许多产油国没有对提高石油生产能力进行足够投资,以满足现在的消费需求。这是目前最主要的两个原因,当然核心问题还是生产能力一时不足。因此,解决问题的关键是,石油生产国一定要尽快投资,以提高石油生产能力。其次,经合组织成员,尤其是石油消费国要加紧建立战略储备,以避免可能出现的供应暂时中断现象。可喜的是,目前中国和印度都已开始了这项工作。

《参考消息》:这两年一些西方媒体认为,世界石油价格上涨的主因在于中国需求过大。事实是否如此?
芒迪:中国与美国是两个最大的石油进口国,但中国与美国情况是截然不同的。就人均消费来讲,美国人均石油消费是中国的10倍,因此责任不能简单推到中国身上,每个国家的情况都不一样。
目前所有人都知道,中国石油消费需求越来越大,为了解决石油依赖性过强问题,我的建议是中国不要走西方的老路。比如中国应该避免鼓励消费大功率、高油耗的汽车。今年春天我到访中国,在北京,满眼的4×4吉普车和高油耗汽车,这一现象正是过去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所走的弯路,它造成了石油消耗过快过大,中国应该避免这一现象。
总之,无论中国、日本,欧洲还是北美,都要努力提高能源的利用率,也就是说,在取得与过去同样的经济成就的前提下,消耗更少的能源,这是我们应该努力的方向。

《参考消息》:每桶15到20美元的石油价格长期持续,一度使西方国家认为处于一个廉价石油时代,并从中获益匪浅。目前的石油价格上涨有可能导致这一时代的终结。廉价石油时代是否一去不复返了?
芒迪:我不能确切预言价格会怎样,因为影响石油价格的因素多种多样,但我可以肯定地说,目前的石油价格不会长久,它一定会下降。当然,石油价格要回落到过去的15到20美元,我想也不会,有可能回落到一个比过去两年的价格稍高的水平。因为目前的国际石油消费使市场吃紧,我们将在今秋发布我们对于石油市场的预测。对于价格,我们作了多种预测。所有的预测都比目前的价格要低,当然,此后价格会稳定小幅增长,但决不会达到每桶50美元的价格。

《参考消息》:中国当务之急是建立战略石油储备吗?
芒迪:中国建立战略石油储备很重要,因为在未来的30年内,中国的石油消耗肯定会稳步攀升。石油储备有利于保障石油的稳定供应,避免出现供应中断的现象。
从去年开始,中国已成为第二大石油进口国,因此在开始时,中国应该建立至少相当于20至30天国内消耗量的石油储备,其后逐步将储备提高至相当于90天的国内消耗量。虽然这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并且对于中国而言将是一个沉重的财政负担。

所有跟帖: 

胡温这过去十年把方向更往美国式上去了,那信报也就惯套好舆论装孙子 -小刘在51- 给 小刘在51 发送悄悄话 小刘在51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7/13/2013 postreply 23:37:24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