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千芳_ :人口战争、粮食战争,一个人人自危的真实世界 (二)

来源: 河里的石头1 2013-04-17 07:45:30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27677 bytes)
在论证粮食危机怎么解决之前,我们还要了解一下国内的情况。
我们一直是农业大国,也是农业强国,可是很显然,在那之前,我们的老祖宗依然要过渔猎采集的生活。就是追狍子,抓个野鸟,捕个青蛙,摸条河鱼之类之类很没技术含量的活儿。当然了,遇到两手空空啥也没有的情况下,采集点野果草种,临时糊弄一口,也是可以理解的嘛~~~
这样的情况下,人就会努力的去想如何获取更多的食物,也正是这种情况下,人们才会不断的把生产工具延伸性的陆续发明出来,从赤手空拳,到手持木棒,到使用标枪,到弓箭……每一次工具的能力加大,都会带来短期内食物的丰盛。
食物多了,是好事,可是这个好事马上就会引发一个必然的结果,那就是跑不了的饱暖思淫欲……话说XXOO这种事情,也很爽啊有木有?虽然那个时候我们还是母系社会(姚、妫、姬等最古老的姓氏,都是女字偏旁),可是也不妨碍老祖奶奶们吃饱喝足之余,招个男人过来胡天胡帝,了大不起事毕之后,赏给丫一只贝壳而已~~
问题是XXOO不是光爽爽就完了的,那个时候又没有节育环,XXOO之后马上就要面临的问题,就是人口增加。食物是有限的,人口增加了之后,马上就要面临食物压力……可是打猎这个事情太不靠谱了,往往好几天都没有猎物,更加糟糕的,是采集这个事情,也不靠谱,秋季当然是要果子有果子,要种子有种子,可是夏季却只能吃点野生土豆之类的东西,春天更是只能找点野菜充饥,至于冬季,天地两茫茫,啥子东西都木有啊亲~~╭(╯3╰)╮
所以,要想拥有更多的人口,农业就是不二的选择,没有吃的,啥都是扯淡。
135509832.jpg
甲骨文金文里,周字有很多写法,大体上就是上面的样子~~看到了没有?一个田,下边一口井~~这当然不是井田制的意思,这个字是告诉我们,周的意思,就是农业技术的成熟开发。
所以,你就不会奇怪了对吧?中国历史上有那么多的朝代,一统华夏的国家,就有十四个之多,包括夏商周,秦汉晋隋唐,宋元明清,以及王莽的新,和武后的周。可是国运最为绵长的,就是周,东周西周合在一起,有八百年之多。可见农耕文明对华夏大地的影响是多么的深远。
可问题是,这依然解决不了食物与人口之间的矛盾关系。     

    秦是一种牧草,这也就从侧面告诉了我们,秦军之中骑兵部队是非常重要的力量,他们不但统一了全国,连北方游牧民,强大的匈奴人,也不是秦王战队的对手。可是,马上得江山,不可马上治江山,秦的命运,是其兴也马,其亡也马~~~因为不是本文重点,就不说了啊~~~
秦以后,我们国家就进入了一个历史的怪圈,【一朝草创之初,往往久历战火,人口减少,人们生产繁衍,日子不错。承平日久之后,人口越来越多,然粮食产量有限,人均口粮不断下降,稍遇天灾人祸,就有人食不裹腹,只能揭竿而起(借口N种但真正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没有粮食吃),天下动乱,大量人口被消灭,重新回到土地可承载的人口数量。这才是中国历史治乱循环的根本原因。】这个是@洪都才子,同学的文笔,因为意识表达的十分清楚明了,俺老花就偷懒搬运过来,大家原谅则个啊O(∩_∩)O~
什么什么明君圣主,什么什么乱世奸臣,什么什么高僧大德,什么什么混世魔王……老话说时势造英雄,什么样的环境就出产什么样的事情。吃都吃不饱,想什么XXOO啊?做什么唐诗宋词啊,赶紧去挖点野菜扒点树皮果腹才是真的。
有粮,生小孩,粮食不够,杀人,粮食够了,继续生……
这个困扰了我们数千年的问题,到如今依然在困扰着全世界。土地是有限的,人类的生育能力却是无限的,改变不了的是土地还是这块土地,而人类却要为自己的不负责而买单。
可是,计划生育就对吗? 

  计划生育就对吗?我时常问自己这个问题。结论是,对的。可问题是,这个事情我们还是有点吃亏啊有木有?我们计划生育了,为全人类的安全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可是他娘的还是有人玩命的生啊有木有?
俺老花是工业党没错,时常宣扬唯物主义的武器制胜论,那是因为俺把人的因素量化了。我宣扬工业化是因为这个事情并不影响唯心主义的人定胜天,手里的胡萝卜越好,成功的几率就越大啊有木有?
可是战争的基础还是人啊对不对?人和武器是战争之中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再好的武器,没有人去使用,还是一堆破铜烂铁。
因此,俺特别特别的厌恶一夫一妻一个孩子的计划生育政策,这种几何倍数的人口削减政策,会在相当程度上影响国家的发展。人多了要吃饭,是个大问题,可是没人了谁去干活啊?
苏联为什么倒台?这这那那都是扯,就是因为人口不够。现代化工业需要各行各业无数的产业工人支撑,技术越高端,下游需要的工人就越多。前苏联能够支撑机械化时代,那是因为拖拉机坦克飞机用不了多少元器件,分出这些工人之后,还有大批的人可以维持生产生活的轻工业和农业,尤其是可以保证食品安全底线。
一旦技术革命到来,进入导弹核武器时代,人口劣势的苏联立刻就被美国挤垮,没有三亿以上的工业人口(高等教育人才),根本就支撑不住导弹核武器时代。搞到后来,就算你技术足够,可是就一定要被迫放弃一些低端行业。
打败苏联的不是导弹核武器,是面包和裤子以及锅碗瓢盆甚至是避孕套。

  当然我也不鼓励多生,我认为两个孩子就蛮好。维持一个稳定的当量,在粮食安全问题可以保证的前提下,人口还是越多越好的有木有?
回头说粮食,很多人以为粮食问题随着新中国的建立,危机就已经解除了。而实际上我们看到的情况,是六十年代的三年饥荒。有人说饿死了三千,有人说饿死了三万,后来又加到三十万,去年开始加到了三百万,前两天看了看公知们的发言,已经把六十年代饿死人的数据提高到三千万了~~~~~好吧,你们继续努力啊,争取明年的今天就宣扬饿死了三亿……或者直接说全饿死了,我们这些人都是天上掉下来的野种~~~~有事说事,真他妈的无聊~~~
那么,我们的粮食问题,到底是怎么解决的呢?这个说起来,是要感谢美国人的。
我们都知道,六十年代之后,因为某些原因,中苏交恶,甚至还真刀真枪的在珍宝岛打了起来,两个昔日的盟友开始分道扬镳。
上面的事情,谁是谁非不在本文的讨论范围之内,大家愿意聊可在下面跟帖,俺老花就不纠缠这个问题了。我想说的是,因为中苏交恶,就导致了中美搅基~~没办法,那个时候的苏联太牛叉了,大有一口气解放全世界之势~剩下的苦逼国家,再不抱团取暖,就会一个一个的被毛熊按倒爆菊~~
中美走近之后,美国人十分慷慨的,给了中国人化肥技术。当然了,大家都知道的,不管什么东西,你都不能让中国人学会了技术,一旦学会了,他们能把火箭航妈给你做成大白菜价~~
所以,一点都不意外,学会了化肥技术(在这之前也会点,但是不先进)之后,化肥厂在中国好像雨后春笋一般,稀里哗啦的就建起来一大片,也就是从那一年开始,我们的粮食产量年年增加,大大的超越了人口对于粮食的消费量。
所以,三十年之后,我们几乎忘记了什么叫粮食危机。
可是,技术是有瓶颈的,即便是有了化肥,粮食产量也不可能永远增加。 

  因为以上的原因,我们国家逼不得已的,实施了计划生育政策,而这个政策,即使到了今天,到了我们把这个文章写到这个地步的时候,还是有很多人包括按老花自己在内的各种不理解。
各种道理大家都懂,还不满意是因为我们眼看着别的国家人口一涨再涨,小小的尼日利亚眼看着就要成为人口第三大国了。
万一有一天,他们的饭不够吃了,你敢保证他们不会冲出国界,向邻国要干粮么?我不敢,我一向认为人的原始道德底线就是一个虚伪的命题,因为人类根本没有这条底线,起码有些人就没有。
一旦人口危机引发粮食危机,粮食危机引发世界大乱,局面将是不可控的。绝大多数国家都没有大面积杀伤性武器,二十一世纪之后,精确打击武器成了历史潮流。这虽然说明了人类文明的进步,可也同时提醒了我们,一旦进入人民战争的阶段,精确打击武器是对付不了人民群众的汪洋大海的~即使牛逼如曾经的美国人,也不能总用价值一百万美元的巡航导弹去炸人家二十美元的露天帐篷。
所以,人口优势,依然是制胜的法宝,站出来两亿人,别说挨个杀了,你挨个看一眼,都能把你累成八百度的近视。
我坚决不同意什么什么中国适合六亿人口或者八亿人口生活之类之类的屁话,这是亡国灭种的想法,凡是拥有这种思想的人,都愧对天地祖先,愧对你脚下这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人口问题,只能增加,不能减少,只要别人还没饿死,我们优秀的中华儿女就不可能饿死,比拼勤劳,谁有我们勤劳?即使按老花自己,就在三个月前,还爬冰卧雪的在帮父母抢收庄稼。比拼聪明,谁有我们聪明?从各种大智大勇到各种阴人损人的手段,那个国家民族比我们更花样翻新?
现在我们能养得起13亿人,以后随着技术进步,我们的粮食产量只能越来越多,不会越来越少,虽然在那之前我们不应该盲目的发展人口,可是起码也不用自废武功的削弱我们自己的实力吧~~~~?
现在我们能养得起13亿,以后就养不起了么?缺吃少穿没关系,我们可以通过贸易从外边买回来,实在不行,少吃几口肉也死不了人的。我们生产了全世界几乎一半的商品,为什么我们还要削减自己的人口啊?我们现在人均消费粮食,每年400公斤,400公斤啊亲!即使减去100公斤,我们也还剩下300公斤呢,还是比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的人吃的好。
实际上我们现在也的确是每年吃300公斤粮食,剩下的100公斤粮食被我们换成了50公斤肉,这使得中国人成了与我们认为富得流油的沙特人一样的生活水准。远超日韩所谓的发达国家,实际上在整个亚洲,也只有外蒙古和哈萨克斯坦那种只有肉没有粮食和蔬菜的国家,才会人均肉消费量比我们高。 

   继续说国内的人口粮食安全问题啊亲们~~~大家提起精神,表也睡着了~~~顶贴是美德啊亲~~~~
前面卖了关子,说,这些年,我们的粮食产量年年增加,很多筒子不屑一顾,认为是土共作假o(╯□╰)o其实,这个还真的不是作假,至于为什么,说出来之后,大家可能一点都高兴不起来。
首先你要知道,建国之后,我们的粮食酒一直不够吃,粗粮杂粮一度成为主流,三年自然灾害期间,毛主席都要吃红薯。大庆油田打出来石油之后,只有一部分被用在了国家工业建设上面,剩下的部分,全部出口换外汇,买成粮食供大家吃了。能熬过那一段艰苦的岁月,大庆油田为我们这个国家作出了极其重要的贡献。
不得不说,大庆油田就是中华民族的命根子,这还不仅仅体现在后期的石油换粮食上,更体现在小日本居然没有发现它。如果日本人能够发现大庆油田,别说中国了,世界历史都要改写,日本天皇弄不好会成为全世界的天皇。
当然了,我们现在不去讨论二战,我们要说的是大庆油田真实的出现以后,给中国带来的实际好处。这个在1960年开发建设的油田,出油之后,一直到1972年,十余年的时间里,人们把能找到的每一滴石油,都拿去换成外汇,购买了粮食。如果没有大庆油田,所谓的三年饥荒还不知道要严重到什么程度~~
顺便说一句,当时中国受西方封锁,你就是有石油,想换成外汇也是要走很多弯路的。具体说起来,就是四野~~林彪的四野~~四野之中,有几个抗战的日本老兵,他们打完了抗日战争之后,没有留在中国,而是选择回到了日本,就是这些人牵线搭桥,才把大庆油田的石油卖到了日本,为我们换回的外汇。
这个世界是复杂的,以国家、民族、种族甚至肤色来划分敌我,是不对的。 

  你不会想到那个时期的国家有多么艰难,我给大家举个例子。
大庆油田的生产建设,是非常辛苦的工作,铁人王进喜大家都知道,要跳进冰冷的泥浆之中,用身体来搅拌水泥。我告诉大家一个常识,人是恒温动物,体温是不能大面积流失的,身体处于冷水之中,是非常危险的,因为水的流动性会带走很多热量,一般来说,人在低于5度的冷水之中,只半个小时,就会全身痉挛,再不出来的话,就随时有死亡的可能。
而就算你及时的出来了,那么这种全身的冰冷,也会大大的伤害人的身体。冬泳虽然很多人参加,也对人体有益,可是人在冰水之中的时间不能长,时间一长就要出事。现在,你明白堂堂的铁人,为什么47岁就死了吧?
铁人王进喜只不过是一个代表性的缩影,你不会忘记的是,王进喜是第一个跳进泥浆里的人,跟着他跳下去的还有很多人对不对?死掉了一个铁人王进喜,我们大家都惋惜,都痛心,那么,你知道一共有多少个铁人吗?你想知道那些人的平均寿命是多少吗?就为了换回一点点口粮,你知道我们牺牲了多少优秀的中华儿女吗?
你想哭对吧?我告诉你,这还不是最让人难过的。因为大庆油田的重要性,国家领导人都时常去视察,要去关心爱护的。我们敬爱的周总理,一次去视察的时候,在肯定了大家的努力之后,问王进喜有什么需要,你知道王进喜是怎么说的吗?
“要是每顿能吃上一碗高粱米干饭,就好了~~~”
这就是前辈们走过的路,这事儿就发生在仅仅三四十年前!!

然而,只有战斗在石油战线的铁人们要喝着高粱米粥干重体力活儿吗?你不会忘记的,是大西北在沙漠隔壁之中研究导弹核武器的工作人员们,也是啃干粮喝碱水的,因为严重的营养不良,很多科技兔子连颜色都分辨不清了。
更多的例子我不想列举了,就是在这样极端困苦的条件下,我们中华民族迎来了生存的转机,我们伟大的科技工作者们,研究出来了我们自己的蘑菇蛋,到了1972年的时候,两弹一星全部完成。
这是一件决定中华民族命运的大事,无论如何去推崇那些为这件事而努力的人,都不过分。一定意义上来说,这个事情的后续影响,直接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命运,更是直接左右了世界的格局。
首先就表现在,俺们可以跟苏联叫板了!
不管你苏联多么霸道,你再也不能用亡国灭种的事情来吓唬我们了!因为这个事情,苏联与中国彻底的决裂了,这就导致了另外一个结果:中美的准结盟。~~~~不过你是知道滴,俺老中可是东方阵营的,你老美想勾搭俺可以,不能白勾搭吧?起码也要涂脂抹粉的卖卖风骚吧?不然老子自己过日子就可以了,干嘛要搭理你?你别以为俺自己过不了日子啊,没有进入工业化时代之前,俺自己闷头过日子,可是一口气自撸了好几千年的,全世界有这个能力的国家,就老子自己!
所以,美国人一点都不犹豫,简直是缺什么给什么,只要不是直接威胁美国的国家利益,你没想到的东西俺都要想办法送给你~~~蜜月期嘛,情人眼里出西施,爱屋及乌,很有一种不知道如何送礼好的尴尬~~~
注意了,玩笑归玩笑,你可别以为美国人就傻。当东西方阵营全面对垒的时候,中国的力量是不够劲儿的。要不苏联也不会瞧不起我们对不对?可是同样的问题下,美国人却看出了门道。那就是,中国的力量虽然小,可是却是关键少数,中国的力量跟美苏之中的任何一家比拼,都准输不误,可是一旦中国倒向任何一方,战略平衡马上就要被打破……说白了,美国自己干不掉苏联,可是加上中国帮忙的话,那情况可就完全的翻盘子了有木有?
就是这样的情况下,美国人义无反顾的开始援助中国,而中国呢,第一件事情,那就是:“你家的化肥技术很不错哈……”

是的,化肥!就是我们现在十分厌恶的绿色食品的杀手……俺本人因为是东北人,更加是辽宁人,对本山大叔十分的尊敬。可是就事论事的说,有一件事情他误导了大家,那就是有关绿色食品的描绘:“干净,没污染……”当然这话并没有错,不过下面的解读,却把这个事情跟化肥联系了起来~~~
我想问大家的是:化肥真的不好吗?
学过化学的朋友都知道,组成客观世界的基本单位就是原子分子,对农作物有益的成分也不过就是氮磷钾等等等等,这些养分是天然的还是人工合成的有区别吗?如果有,你告诉我到底有多大的区别?
很多人的立场就是:古时候的人怎么没听说这病那病的什么脑血栓这癌症那癌症的呢?好吧,如果你一定要问的话,老花就能给你信服的答案:“你知道古代人的平均寿命是多少么?”听说过人生七十古来稀吧?新中国建立之前,中国人的平均寿命是37岁。你现在去问问你身边37岁以下的人,有几个得了绝症的?我不能说完全没有,可是显然那个比例十分的微小啊对不对?古时候各种癌症的问题不突出,那是因为还不等他得上癌症,就已经年纪轻轻的死掉了。换句话说,古时候的人,连得癌症的权利都没有。
化肥的生产能力大大提高之后,我们国家的粮食产量一下子就上了一个大台阶。我本身就是农民,你知道我们现在每亩田用多少化肥吗?种田分底肥和追肥两种,底肥是种田的时候用,追肥是在玉米(不好意思俺是北方人,我们这里全是旱田玉米)开花季节,也就是行话的喇叭口期追施肥料,主要是补充氮肥。
追肥就不说了,光是底肥,一亩玉米地就要用100斤复合化肥。所以我们的粮食亩产量可以达到将近2000斤(各地玉米产量不同啊,我们这里是低产区,达不到2000斤……俺不是专门研究农业的,所以别的地方也不知道)。
这些说完之后,你可能没啥直观印象。那么,老花给你举个对比的例子,三哥家,亩用化肥30斤,他们的化肥用量还不到我们的三分之一,所以,他们的亩产粮食量,也正好就不到我们的三分之一。
这就是化肥的力量。

昨天说了化肥,今天随便聊聊与农业有关的其他方面的事情,有兴趣的筒子请做好哈,咱们这就开讲了O(∩_∩)O~
可以肯定的是,光有了化肥,还是不够的……其实有一个问题,俺老花海是很遗憾的,那就是我们没能在70年代完全的普及开化肥的能力。俺老花住的地方,只二十几户人家,属于自然组的级别,农业合作社的时候,整个小村子,打的粮食还没有现在俺家自己打的多~~~地还是同样的地啊亲。
我们当然可以说分产到户之后,提高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劳动积极性,不过这里面化肥的功劳还是至关重要的。那么,如果在小岗村的那些人带头分家之前,我们就能够像今天一样可劲儿的使用化肥,会不会出现不一样的局面呢?
我不知道,俺老花不是革命军,俺顶多是个国际政治爱好者,往好了说也不过就是史官的级别。我无法判断未来的发展方向,我能做的只是记录历史,并且尽可能的客观的评论他们,使得后来人可以借鉴而已。
然而,显而易见的问题就是,除了化肥之外,我们能够在数十年的时间里,粮食产量不断的增加,种子培育工作者的努力也是不可或缺的。同样的土地,同样的化肥,同样的人工,选用不同的种子,产量有时候会差好几倍之多啊亲~~
土地和化肥。人工都是不变的存量,种子却是人类智慧的伟大结晶。在我们东北,最早的时候只有老式玉米,一般是白颜色的,玉米棒子很小,还没下霜呢,叶子根茎就早早的枯萎了,生产队的时候,早期基本上都是种的这种品种,亩产一两百斤都算高产了(我们家这地方是典型的山区,最近在开发旅游呢,主打春季山野菜、夏季水滑道、秋季枫叶游、冬季滑雪,你就可以想见整个地方是不适合耕种的),这样的产量跟现在动则上千斤的亩产量,是没办法相比的对不对?
当然了,在种子方面,对中国贡献最大的,是袁隆平爷爷和他的科技攻关团队。

说起了颇有几分惭愧的,那就是,我居然不知道对中国玉米种子改良做出巨大贡献的人的名字,我知道他们有很多人,但是我一个也不知道。我只知道袁隆平院士,以及他的超级稻的一点点事情而已。
我们大家都知道一个常识,那就是每一株水稻,都会结稻穗的,换句话说,水稻这种东西,是雌雄同体的,你先别管雌雄同体有啥意思,我们要知道的,是每一株稻子都要开花,并结出稻穗。
换句话说,水稻的典型特征,形象点说就是“自撸”,他是无性繁殖的典型代表。自然界中,自花传粉的植物比较少,比如豌豆,在花还没有开放之前就完成了传粉,这当然是自花传粉了。小麦、水稻、高粱等也都是自花传粉植物,但它们的自花传粉没有豌豆那么严格,一般会有1%-5%的花不是自花传粉的。
不是自花,那就是异花了对不对?所谓的异花传粉,大抵就是所谓的杂交水稻了。问题是及时是异花传粉,也花粉也多半来自于同一株水稻的其他花朵,这对生物进化的贡献是微乎其微的。
早年间,人们选用种子的时候,都要挑选个体最大的种子,进行播种,就是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种子异花传粉的进化得以继续延续基因繁衍。
跟整个相关的,还有一则历史小故事。当越王勾践被打败了之后,日夜不忘消灭吴国,可是越国人少,吴国又国力强盛。于是,文种就建议越王勾践,找人挑选颗粒饱满的麦子,用水煮熟了之后,再晒干,然后把这些麦子当做贡品进献给吴国。
结果这批颗粒巨大的麦子(经过以上的处理之后,麦子会变得更加大)被送到吴国之后,立刻就惊动了吴王夫差,他直接下令,把这些麦子分发给老百姓,作为来年耕作时候的种子用。
结果,颗粒无收啊有木有?吴国的国力大大的被削弱了。

所谓自花传粉,就是同一朵花的花粉落到同一朵花的雌蕊上,完成受精过程。凡是拥有这种能力的植物,都是不可控的。虽然理论上来说,在花粉没有成熟之前,就切除雌蕊或者雄蕊也可以,可是具体的操作起来就难上加难不是一般的难了。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袁隆平院士开始了另外的探索之路,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终于在印度的一个地方,找到了一种单性花……我这么说可能会引起误解,我的意思是说,那种稻子只有雄蕊或者只有雌蕊,具体情况我也不清楚,不过总之的一点就是,这种绝无仅有的野生稻子,居然被找到了。
有了这个东西之后,杂交水稻的路就突然之间开阔起来,不可控的异花传粉技术,不但完全可控了,而且还可以向大面积推广的方向而前进了。亩产超级稻成功突破900公斤……900公斤啊亲,我们的人均粮食消费量才400公斤吧?一亩田就可以养活两个人还多有木有?我们一共有十八亿亩耕地对不对?我们只有十三亿人口对不对~~~~可惜不全是稻田o(╯□╰)o
那么,我们欢呼鼓舞之余,还要知道另外一件事情,那就是那个发现了单性野生稻子的印度某地区,就在袁隆平院士找到了他要的稻子之后不久,就在那片区域修建了一座水库……是啊,这就是说,这种单性野生稻子已经绝种了。如果袁隆平院士晚几年才想起来搞杂交水稻的话,真不知道我们目前的粮食还够不够吃。
种子基因是一个非常严肃严酷的事情,二战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时候,有个看守种子库的人,多次受到军队负责人的威胁利诱,要他把种子交出来当军粮用,这个人坚决拒绝。虽然他自己也饿死在种子库里,但是,战后的苏联,这批种子派上了大用场。
没有了种子,就什么都没有了。

化肥和种子之后,农机这一块,也要说几句。
很多朋友都知道,我们国家现在是一半农村人一半城市人,绝大多数的朋友,都是三代之内进城当的市民,或者说,往上推三代,我们中国人差不多就全是农民,因此农民工问题,尽管存在着很多问题,还是被更多的城市人所接受。这一点非常的不容易,虽然北京人看不起其他城市人看,大城市人看不起小城市,小城市又看不起农村,农村看不起山里人,山里人看不起想象之中的野人,尽管这些情况还有,可是不得不说,这个情况在好转,而且好转的速度非常快。
正是因为这样的国情,导致了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很多人都在担心,如果农村人都跑城里去了,那么谁种田啊?而且这可不是瞎担心啊,北方的情况还好一点,南方很多地方的土地荒芜的非常严重。花粉儿四群的管理员满兜兜,她的老家就完全的荒芜了,几十户农家,全部离开了村子,要么去广州,要么去上海,要么去迪拜……总之,村子荒芜了,俺老花看着她传给我的照片,感到非常的刺痛。
那是一大片平坦的良田,因为无人耕种,田里的蒿草几乎有一人高,证明土地的肥沃能力完全的没有问题。可是大家都走了,原因是分到每个人手里的土地都很少,只够养家糊口的,现代化社会经济大发展,南部发达地区人工费很高,随便找点工作,都有几倍十余倍的收入,大家当然就都离开了。
我相信这绝对不是个例,相同的事情,东部尤其是南部地区,很普遍,即使是还在耕作的土地,也都不在经营一年两季的模式,而是只种一次晚稻,无形之中又减少了几乎一半的土地利用力。
两会之间,很多人吵浪费,浪费粮食诚然可耻,可是浪费土地又算什么呢?最关键的问题是,造成这种情况或者说局面,我们能单纯的去责怪抛荒了土地的农民么?
 
中国政府宣称粮食丰收9年连增~~
你信不信?
不管你信不信,按老花是肯定信了。为什么?我告诉你,粮食并不能代表整个农业,粮食只不过是农业之中比重最大的一块,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主粮,具体表现在三种作物上:小麦、水稻、玉米。
好吧,大豆哪去了?很不好意的说一句,我们的大豆市场完全的被外国企业所占领了,包括衍生的食用油行业的所有国内品牌公司,悉数落马。要么被国外公司收购,要么被国外公司控股,要么直接死鱼~~~
知道为什么吗?那是因为外国人是不吃豆腐的!
不吃豆腐,就意味着人家的豆子不需要考虑出浆率,只考虑出油率,穷年累月的定向培育品种,导致国外的大豆出油率明显的高出国内一大块!尤其要命的,是人家还便宜。出油率不好的国产大豆,去年的今天,是1.8元每斤。进口到港的南美大豆,在大连卸船之后,才1.58元。
别忘记人家的出油率大大的高于你哦。
这样的情况下,国产大豆的种植面积大面积萎缩,种出来的大豆没人收,偶尔的当地豆制品作坊下来收购,还挑三拣四,使劲儿的压价。好吧,既然不赚钱,很快就没人种大豆了,国内市场的食用油直接就被人给占领了。
于是,原来种大豆的土地,被陆陆续续的转变为种植主粮,导致主粮种植面积陆陆续续的增加……这就是我们这些年粮食9年连增的秘密。
你还会为粮食9年连增开心吗?
我本来不想说水利的,不过既然上面的筒子提了,那就稍说一两句啊~~
我们现在所沿用的水利工程,绝大部分,都是毛主席当政的时候,开工兴建的,直到今天,我们依然受惠于这项政策。改革开放之后,用于农业灌溉的水利工程,基本上都没怎么兴建。当然,这不妨碍很多人继续怨恨毛主席。
开篇的时候,我说了,这次两会,几位人大代表纷纷指出了目前我国粮食问题所面临的困境。他们给出的数据,是目前我们只能保证95%的主粮,而有些学者给出的数据是90%,不管哪一个是准确的,起码有一点没问题了,那就是我们的粮食不够吃了有木有?
理论上来说,人均400公斤粮食,是绝对够吃的,400公斤粮食酒是800公斤干饭,除以365天的话,每天要分接近5斤大米饭,等于我们每人每餐要吃一斤半大米饭……(⊙o⊙)?
这显然是个荒唐的数字,俺记得我上中学的时候,每天的伙食里,每天只吃一斤二两大米饭。那么,平分到我们头上,而我们又没吃到的那些粮食,去了哪里呢?我不是全然知道啊,我知道的是,有一部分被做成了味精,有一部分被做成了白酒,更多更多的一部分,被制造成了汽油(酒精)。
是的,酒精汽油,每升汽油里,加入15%的高浓度酒精,并不影响汽车的正常运行,为了节省一次性能源的消费,我们用口粮做了弥补。
中国是汽车大国,小汽车去年一年的生产消费量,就接近2000万辆。突突突的开着小车东奔西跑之时,你没有想到你消耗的是粮食吧?是不是想告诉俺,你烧的是柴油车,不是汽油车,所以不用消耗粮食?
我告诉你,柴油里面混合40%的豆油,是可以正常使用的啊亲~~~
 楼上不少人骂俺,还有人咔嚓就扣了俺一顶大帽子,说俺扼杀了4亿中国人……咳咳,好吧,我真没想到俺老花还有这威力……关键这与俺老花的实际主张完全不靠边啊有木有?
说了以上种种的情况,简单概括一下,就是说,我们想领导世界,想星辰大海,就要解决这个问题。不单单是解决中国人的粮食与人口的矛盾问题,还要解决全世界人民的粮食安全与人口安全之间的矛盾,只有这样,才会被全世界真正的认可,并衷心的拥戴,成为替代美弟的实际领导者。
让我们来彻底的认识一下全球各个国家的余粮情况。按照产粮大国的排序,第一名是中国,然后依次是美国,印度,巴西,俄罗斯,乌克兰,澳大利亚,哈萨克斯坦,再往后是法国和加拿大还有阿根廷。
请注意排名制是排名,排名相近的国家并不意味着粮食总量就接近。排名第三的印度,比排名第二的美国少了一半还多。而第四名的巴西又比印度少了一半,俄罗斯虽然和巴西差不多,但是却只达到巴西的三分之二。紧跟其后的乌克兰又比俄罗斯还少了一半还多。再之后的澳大利亚又比乌克兰少了一半……也就是说,上面各个产粮大国,中美是大头就不说了,剩下的七八个产粮大国,加起来,也还没有中国或者美国之中的一家粮食多。
你明白我想说啥了吧?
是的,我们的粮食自给自足略有欠缺,但是美国人可是手里有大把粮食的,说道左右未来世界的局势,这可是一张很厉害的王牌。
那么,我们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或者说,如何化解美国的粮食霸权呢?
……………………
(P:抱歉啊,最近两天在熟悉版主工作,码字不多,见谅……)

我们已经摘除了印度,当然也要摘除中国,实际上俄罗斯队全球粮食安全问题的贡献也基本为零,也不用考虑。巴西、阿根廷是农业大国,不过他们现在全心全意的给中国人种大豆呢,我们除了感谢这些国际主义的雷锋战士们之外,似乎也不该责怪他们不生产更多的主粮~~~~与之相对应的,还有法国人,他们守护者西欧最好的土地,却不怎么种植主粮,漫山遍野的薰衣草和葡萄架啊亲,那么好的土地,都搞成附加值更高的农产品了。
上面我们只列举了十一个产粮大国,眼睛都没眨一下,就可以剔除中国、印度、俄罗斯、巴西、阿根廷、法国,剩下的澳大利亚、乌克兰、加拿大、哈萨克斯坦四国,粮食出口量有限,英国、日本、韩国、以及西欧的各个发达国家、不干活光卖石油的各个骆驼国,都要进口粮食,奥乌加哈四国,能不能满足他们的要求,都难说的很。指望他们去供养全世界,是根本不可能的。
这样分析下来,你就会发现,唯一能出口粮食的大国,而且是具有左右食品安全局势的大国,那就是美国了。别忘记了,美国现在还采取伦耕制,只有一半的土地被有效利用哦,换句话说,只要他愿意,粮食直接超过中国成为世界第一根本就不是问题,说甩中国好几条大街都毫不过分。
筒子们,妹纸们,这是不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那些骂俺老花像骂街边野狗是的朋友们,你们有办法解决美弟的粮食霸权吗?
我有,但是我现在不说,咱们下午见~~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