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启东什邡剧情不应再重演

来源: jzc 2012-07-30 00:12:52 []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2782 bytes)
2012年07月30日

距什邡事件不到一个月,28日江苏南通启东市上演了几乎完全相同的一幕。一批当地群众为阻止准备建设的“南通大型达标水排海基础设施工程”在市政府门前 抗议,场面一度失控,政府机关被冲击,主要官员被扒掉衣服羞辱,有车辆和电脑被砸。南通市紧急宣布“永久取消”该项目,事件方得平息。

不排除启东抗议者受到什邡事件的启发和鼓励,他们像什邡抗议者同样激烈,并且同样达到了目的,解决了问题。而启东市政府也很可能汲取了什邡市政府先硬后软的教训,用“立即妥协”让事件在较短时间内“软着陆”。

然而启东事件与什邡事件形成效应叠加,加剧了这样的印象:政府的决策有问题,纠正问题最快速也最彻底的办法就是搞暴力示威。这些印象如果逐渐从点连成片,对中国的社会稳定将是灾难性的,它会鼓励人们拒绝相信政府,并采取激进方式实现利益诉求。

“什邡—启东模式”必须打破,决策再也不能仅仅是“领导拍板”了,民众对决策的参与必须真正得到保障,再不能是走过场。这样的决策形成后一旦遇到群体抗议,它也决非领导拍板就能立即下马,它应当有能力在抗议面前坚持。

从什邡到启东,都在印证我们的社会里有了某种对环境污染的恐惧,这种恐惧一旦被激发出来,就会形成不顾一切的破坏力量。今后涉环保重大项目都面临非常脆弱的社会心理环境,如果“什邡—启东模式”蔓延开来,将不仅仅是社会稳定的损失,中国今后的发展也将面临空前挑战。

决策过程不合理,是什邡及启东政府遭遇群体性事件时心虚的重要原因。上百亿的项目说下马就下马,甚至对打砸等激进行为也不太敢依法追究,这两个地方虽然归于平静,但对全国的示范效应非常坏。

不能全怪两个地方的政府,应对群体事件,全国目前没有一个具有普遍指导意义、上升到法规级别的应对制度,那么大的舆论压力和当前维稳的硬任务同时压向两个小地方的政府,它们的应对只能是应急式的,很难“进退有序”。

目前全国对群体事件的应对都是各地政府随机决定。各地政府总体看“让步为主”,或者“一压就退”,至少给舆论的印象是这样。

中国制度建设只能在不断的碰撞中逐渐成型,最终促成法治的完善。一些老百姓上街,是因为不相信当地政府,不相信按正常渠道能解决问题。而什邡和启东的这 两个项目这么轻率地下马,在暗示民间不信任是对的。政府必须从正确决策,加强与民众沟通做起,这是遇到抗议时敢于坚持的前提。

公众有诉求,诉求需要表达,这是现代社会最基本特征之一。给群众表达诉求创造充分渠道,是避免矛盾激化,即使有局部矛盾激化也不可怕的保障。但愿这两件事成为做实中国民主协商制度的一个契机。

中国这些年社会经济发展很快,尽管利益诉求在分化,矛盾多发,但国家大的政治稳定有坚实基础。现在正是围绕什邡、启东这些典型事件做制度上认真改革的好时机,各地政府需要无事时有紧迫感,遇事时也不惊慌,只要真心为人民利益服务,人民是看得懂的。

所有跟帖: 

顶! 问题根源很明白: -hillhawkus- 给 hillhawkus 发送悄悄话 hillhawkus 的博客首页 (255 bytes) () 07/30/2012 postreply 01:55:12

启东事件的起因恐怕不是因为排污工程。而是那个造纸厂。造纸厂存在一天,就会有一天的污水要排,就看往那儿排了。 -果叶- 给 果叶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7/30/2012 postreply 09:19:47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