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铁外交”大有可为

来源: 新闻自由 2011-02-11 18:36:14 []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3863 bytes)
本文内容已被 [ 新闻自由 ] 在 2011-02-12 13:03:29 编辑过。如有问题,请报告版主或论坛管理删除.

 来源:侨报    

    各国领导人出访都会在各种场合宣传、推销本国先进产品,如美国推销其高速飞机、法国推销核能设备、俄罗斯推销军火、德国推销机械装备、日本推销节能汽车、韩国推销工程外包等。而中国在过去30年中很难找到“拿得出手”的世界先进产品,由于产品多为代工,自然不能像其它国家一样高调展开“商品外交”。中国经过数十年的积累与酝酿,其高铁技术终于成为中国的骄傲。中国正积极地展开“高铁外交”,反映了中国贸易的良性发展趋势。

    中国正处在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时期,一方面,高铁给中国城市带来的高速交通优势,使城市资源重新得到评估、定位和布局,运力资源得到有效整合,既有铁路运力得以释放,缓解了长期以来运能与运量的紧张矛盾,更加快了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生产要素的快速流通,实现了周边城市在高铁圈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下的同步发展。 另一方面,高铁的产业链长、完整,能有效地带动电子科技、装备制造、铁路基建、钢铁、水泥等众多上下游产业的发展,带动的产业链保守估计将超过数万亿元人民币,这无疑将创造大量就业机会,促进经济繁荣。

    时至今日,尽管关于技术、安全、融资等方面的远忧近虑仍不断袭来,但中国高铁确已从梦想走进了现实。铁道部最新消息透露,中国是世界上高速铁路发展速度最快、系统技术最全、集成能力最强、运营里程最长、运营速度最高和在建规模最大的国家,在高铁领域稳居六项世界第一。目前全世界投入实际运营的最高速度,仍是武广高铁的每小时394公里。事实上,中国的高铁速度代表了目前世界的高铁速度,更代表世界高铁的未来。

    各国因经济发展、民众生活对高铁同样有着强烈需求,高铁输出不仅商机无限,还可改变世界对中国抱持的偏见:首先它能改变中国产品代工、低廉、低技术的印象;其次它能直接造福全人类;第三还能将它转化为外交工具,拉近国与国以及各国民众间的距离,取得更多外交利益。

    伴随着“高铁外交”,中国高铁国际化步伐也日益加快。美国通用电气公司与中国南车公司签订合作框架协定,在美国成立合资公司,在美国制造高速列车,并极可能成为向佛罗里达州和加利福尼亚州两个高铁项目提供高铁技术的制造商。中、泰、老三国已签署合作协议,计划修建一条连接三国的高速铁路,预计在2015年建成。在未来10至15年内,中国计划把其国内在建的高铁网延伸到俄罗斯、中亚以及东亚17个国家。

    但是,中国高铁在技术和品牌输出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首先,外国对修建高铁的论证、审批时间长;其次,高铁不仅回报周期长,而且还要承担相应的资本风险;最后,铺设高铁网还需解决诸多技术问题,国外高铁能否与中国采用同一规格等细节问题仍需进一步磋商,所以高铁的海外行销仍需要强有力的各方支持。

    “高铁外交”不仅体现中国外交方式的多元化,更体现中国高科技产品的进步、出口产品升级。面对形势更为复杂的“后金融危机”时代,美中关系的磨合调试、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到期风险、中国国内通胀压力以及扩大内需的要求,都会对拉动经济发展的出口造成影响。人民币汇率升值、人工和原材料成本的上升,中国的制造业面临着巨大压力。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跑赢这些不利因素,实现顺利转型是关键。而“高铁外交”有利于调整产品出口布局、优化出口结构、培育高新产业,有利于中国整个贸易升级和发展,适应出口发展空间的战略转移。

    “高铁外交”不仅是国与国之间简单的经贸活动,还涉及先进科技的竞争,需要更多的投入。倘若能从“高铁外交”扩展到诸如卫星、新能源外交,并把商品外交提升到能源外交、订单外交一样的高度,那贸易升级将步入春天,“中国制造”和“中国创造”将大有可为。

所有跟帖: 

已大有可为:和GE交换航空技术,东南亚开始建高铁,英国人也想买中国高铁列车。 -临床研究- 给 临床研究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2/11/2011 postreply 19:05:28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