崩溃之路(11):中、西“开山帝国”为何都“短命”?

来源: 酒吧里的美国 2011-01-08 10:28:16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33555 bytes)

崩溃之路(11):中、西“开山帝国”为何都短命?

      中国的“开山帝国”是大秦,西方的开山帝国是古希腊的马其顿帝国。

      秦朝那点儿事儿,是中国人,多少都知道一点儿。本文重点说说马其顿帝国那点儿事儿。

      关于马其顿的最初来历,触及到西方文明起始问题,争论颇多。

   比较公认的是,大约在公元前700年至公元前500年之间,在希腊半岛的北部,由各个村镇发展起来的众多城邦小国形成了一个马其顿联邦。爱琴是马其顿联邦政治中心,是整个联邦政府和国王的所在地。联邦的各个成员小国同时又各自拥有各自的国王和政府。在这一点上,马其顿联邦与古希腊南部的古雅典城邦赛休斯年代的遗风。

美国从殖民地独立到建国之前事实上就是当年马其顿联邦的状况;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德意志小国林立的普鲁士联邦更是当年马其顿联邦的翻版和再版。这些都意味着什么呢?一旦这些小国联邦因为强人出现而形成共同信念,继而抱成一团儿,则这些小邦联盟必定会产生咄咄逼人的强烈扩张冲动。

公元前413年,一位有做为的马其顿国王阿尔赫拉奥斯登基。他在位12年,借鉴了古雅典城邦的开明外向、斯巴达城邦的军国经验,对马其顿的军事和币制等进行了有效的改革,使原本经济、军事发展水平都很落后的马其顿王国逐步走向正轨。

“蛮族”马其顿城邦的崛起首先要归功于斯巴达人,因为是斯巴达人把马其顿人拉入自己的阵营,与古雅典人对垒,使得马其顿人第一次有机会正式参与泛希腊主流事务。

马其顿人在波罗奔尼撒战争中的角色与八路军在抗战中的角色大致相当,直到公元前404年战争结束大部分时间都在扮演着表面上的从属和事实上的主力之一的角色。

在底比斯掀起反斯巴达运动的时候,马其顿又作为底比斯的盟邦,被拉入彼奥提亚同盟,并向底比斯派出了一位15岁的王子菲利普(实际上是当人质)。 这真好比毛泽东,先靠苏,后联美,终成霸。
  菲利普王子无意中得到了博览和研习古希腊先进文化的宝贵机会,如饥似渴地吸收和学习着以古雅典和底比斯为代表的古希腊文化精华,形成了自己的治国信念。菲利普还潜心研究了底比斯阵法,后来在此基础上创造了威震四方的马其顿方阵
  公元前359年,就在希腊半岛混战各方因为打得精疲力竭而暂停战乱的间隙,菲利普借助一场政变登上王位,成为马其顿王国的菲利普二世。他在初步稳定了国内局势后,很快于公元前357年走上了对外扩张的道路。由于打造了一支所向无敌的强大军队和发明了无坚不摧的马其顿方阵,菲利普二世逐步吞并了周围几个城邦国家,并逐步将马其顿由一个蛮荒小邦逐步转化为希腊半岛的强大城邦之一。

公元前347年,菲利普二世借机插手古希腊主流事务,并在打败强大的佛西斯城邦之后一跃成为古希腊中部的霸主。

马其顿人的强大引起了古雅典人和底比斯人的敏感和反感。不久,古雅典、墨枷拉、科林斯、底比斯及其他一些城邦组成了反马其顿同盟,与新兴的马其顿再次展开旷日持久的战争。情形很像中国的三年国共内战的样子。

公元前338年,战争双方在喀罗尼亚会战中进行总对决。结果,联军一方完败,马其顿人的势力拔地而起。更重要的是,菲利普二世的儿子年仅18岁的王子亚历山大将军在此战中脱颖而出,显示出一位伟大统帅的资质和潜质。

公元前337年,在胜利者菲利普二世的主持下,泛古希腊大会召开。在大会上,马其顿成为毫无争议的新霸主,菲利普二世并宣布了泛古希腊人的新计划,即从古希腊各地的富翁们手中筹借巨款,组建一支泛古希腊海陆大军,准备横跨爱琴海,向波斯帝国展开进攻。

然而,菲利普二世未及出师便被暗杀身亡。有史家根据种种迹象推测,王子亚历山大是暗杀其父的幕后主使。无论如何,历史大剧轮到亚历山大出场了。

在简述亚历山大大帝的功绩之前,有必要提及古希腊的三大思想巨匠—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因为苏格拉底是柏拉图的导师,柏拉图是亚里士多德的导师,而亚里士多德又是亚历山大的导师,所以亚历山大大帝的信念直接汲取了古希腊三大思想巨匠的精华。

古希腊上述三大思想巨匠有一个共同“爱好”,那就是诲人不倦,与我国的孔老二有得一比。苏格拉底偏好在公共场所讲学,柏拉图则三番五次地满古希腊转悠,宣扬他的“共和国”设计,宣讲他那一套培育治国人才的“哲学王”计划,结果均以失败告终。

与其导师柏拉图一样,亚里士多德也出身贵族家庭。亚里士多德虽然深受柏拉图“哲学王”信念和主张的影响,但在考虑理想统治者的问题时,比他的老师要务实求真。

亚里士多德在其名著《政治学》中写道:“政治学术应考虑适合于不同公民团体的各种不同政体。最良好的政体不是一般现存城邦所可实现的,优良的立法家和真实的政治家不应一心想望绝对至善的政体,他还须注意到本邦现实条件而寻求同它相适应的最良好政体。”这显然是在强调一国的社会体制必须与其国情相适应的重要性。

因为务实,亚里士多德首先考察和阐述了王制的起源与传承问题。他说:“古代各邦一般都通行王制。王制(君主政体)之所以适于古代,由于那时贤哲稀少,而且各邦都是小国寡民。另一理由是古代诸王都曾经对人民积有功德,同时少数具有才德的人也未必对世人全无恩泽,但功德特大的一人首先受到了拥戴。”他还说:“即使承认君主政体为城邦最优良的政体,王室的子嗣应处于怎样的地位?王位是否应该属于家庭,一登王位,他的后嗣便应相继为王?如果这些子嗣都是庸才,也登上王位,就会有害于邦国。”

亚里士多德面对 “倘使邦内出现一个善德特著的人,应该怎么办?”的问题时主张“大家既不能说应该把这样的人驱除而流放他到邦外,可是又不能强使他屈服为臣民。如果强使这样的人屈服为臣民,这就类同于把宙斯神一并纳入人类的政治体系。”他说:“惟一的解决方式,而且也是顺乎自然的方式,只有让全邦的人服属于这样的统治者:于是,他便成为城邦的终身君王。”据此,亚里士多德对古雅典城邦滥用“陶片驱逐”的做法多次提出批评,他说:“清除一个才德卓绝的人物,或用陶片驱逐,使其经受有限期的流亡,或驱逐邦外,使终身不得还乡,都是不切实的。”“实际上,各城邦却时常滥用了这种手段,这并不符合立法的本意,也不符合各自政体的旨意;为了党争,他们就不惜一再诉之于‘陶片驱逐’,借以达到排斥异己的偏私目的。”

亚里士多德一方面有条件地赞同民主制度,所以非常明确地说:“在一个同样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中,根据平等和一致的原则,实行轮番为治的制度,确实合乎正义而值得称颂。”;另一方面,他也明确地说:“世上如果出现这样一位人物,他既然善德优于他人,而且兢兢为善,没有人能够胜过他,只有遭逢这样的人,大家才可永远追随并一致服从他,(不作轮番而)仍然不失其为正义和优美的治道。”这显然是在强调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亚里士多德认为:“最优良而近乎神圣的正宗类型的变种一定是最恶劣的政体。君主政体或者是仅有虚名而毫无实质,或者是君王具有超越寻常的优良才德。所以,僭主政治是最为恶劣的,它同正宗恰恰相反,处在相隔最远的一端。”

总之,亚里士多德最青睐的政体是共和政体,而不是民主政体,也不是君主政体。

亚里士多德比老师柏拉图的运气好多了,因为老爸是菲利普二世家庭医生的关系,可以直接将自己的社会信念通过渊博学识灌输给一个叫做亚历山大的注定要当帝王的孩子了。

亚里斯多德教授当时年仅13岁的年轻王子亚历山大地理、动物学、政治和医学等各方面的知识。事实证明,亚里士多德的思想对亚历山大影响深远。

好的教育不仅传授知识和技能,更培育信念,而信念如何是决定人生成功度的关键。从博学多才的老师亚里士多德那里,亚历山大不但学到了广博的知识和文化,信念更是根深蒂固。例如,亚里士多德教导亚历山大:文明只能产生于城邦之中。身为希腊人的使命就是征服东方的野蛮人并将希腊文明传播到那里去。这成了后来亚历山大大帝东征西讨的精神动因和信念力量。亚里士多德的水平从他的学生亚历山大大帝的功绩中可见一斑。

传说菲利普国王以近27公斤的黄金购得一匹叫布塞弗勒斯的黑神驹。这匹马性子暴烈,所有骑上马背的勇士全被摔了下来。亚历山大三世经过细致观察后发现黑神驹对自己的影子十分害怕。于是,他向父亲打赌他能驯服这匹烈马。亚历山大将黑神驹赶到朝向太阳的方向,这样,马的影子正好在太阳的后面,随即亚历山大飞上马鞍,骑着黑神驹跑了一圈。菲利普国王非常高兴地对儿子说道:我的孩子,你必须建立一个更大的王国实现自己的抱负,马其顿对你而言太小了。”后来,该黑神驹一直是亚历山大征服世界的坐骑,直到神驹战死在今天巴基斯坦境内与印度象军的搏杀中。

亚历山大继任王位后开始的东征西讨过程中,亚历山大身边总带着科学家、历史学家和诗人等,开始还不忘亚里士多德的师恩,将沿途找到的稀有动植物标本不远千里送给老师。

亚历山大大帝不愧是名师高徒的高徒的高徒。在他的统领下,马其顿帝国不只是军事扩张,更主要的是在强大信念力量作用下的文化扩张。马其顿大军将古希腊的语言、艺术、建筑、文学、哲学、历史等带到了中东,并与中东本土文化融合出一种开放和包容的混合文化—希腊化文化来。希腊化文化的持续发展后来又对中东文明和西方文明造成了绵延不绝的巨大影响。

值得特别指出的是,亚历山大开创的希腊化文化的包容性最突出地体现在亚历山大对犹太教的包容上。

   亚历山大大帝带来大军攻打波斯时,古埃及人和以色列人都是波斯帝国的臣民。在征服波斯帝国的进军中,亚历山大大帝也顺带征服了古埃及和古以色列。

犹太典籍《塔木德》和一个犹太史家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耶路撒冷犹太教堂的大祭祀担心亚历山大大帝摧毁耶路撒冷,遂在亚历山大大军到来之前守候在城外。亚历山大率军前来时见到恭候城外的犹太教大祭祀,马上下马,躬身致意。亚历山大的随从们从未见过此番情景,忙问统帅是何缘故。亚历山大大帝答道:“我不是向这位大祭祀鞠躬,而是向授职与大祭祀的神明鞠躬,因为我曾在梦中与这位大祭祀相见过,情景与此时完全相同。”

犹太人遇到如此能说会道和如此宽厚大度的征服者实属空前绝后,所以非常平和地变成了泛希腊大帝国的新成员。当时,大祭司规定犹太人的头胎儿子都叫亚历山大。亚历山大或亚历山大的简称艾力克斯至今仍是很多犹太男性、乃至很多西方白人男性引以为荣的名字。

就这样,犹太人与亚历山大大帝治下的古希腊人之间似乎相互产生了一种惺惺相惜的情愫。对犹太人而言,古希腊文化与众不同,在智慧、科学、理性诸方面均不同凡响。尤其是希腊语更被犹太人认定为最优美的语言,以致犹太教教士下令犹太典籍可以用希腊文书写;对古希腊人而言,犹太人也是与众不同,是古希腊人所遇到的唯一崇拜单一神明的族群,而且同样有着很深奥和很复杂的人文传统。

犹太人与古希腊人的良性互动在古埃及没有受到亚历山大骤逝的太大影响,因为亚历山大大帝在古埃及是公认的太阳神之子,备受尊崇。公元前250年,统治埃及的彼托勒米二世因为对犹太教很感兴趣,所以驱使70位犹太教士将70册犹太典籍翻译成希腊文。《圣经新约》后来便是从这些希腊文犹太典籍中提炼出来的。

随着犹太人与古希腊人互动的演变,犹太人社会的一些上层人物逐渐“希化”,但绝大多数犹太人却仍旧固守着犹太教,渐渐与“希腊化”的大潮冲突起来。在这种情况下,对很多古希腊人而言,犹太人拒绝古希腊化生活方式是一种很大的敌意,甚至视同反叛。此后,犹太人与古希腊统治者的关系开始恶劣起来。到了古罗马取古希腊的统治而代之后,犹太人与古罗马统治者之间的关系就更趋复杂和恶劣了。这是后话。

回头说公元前336年,菲利普二世被暗杀后,年仅20岁的亚历山大继位。在敌人的眼中,菲利普二世是最难对付的狠角色,而他的儿子年纪轻轻,并非什么有力对手。不但隔海资助、挑动和坐看古希腊人内战的波斯人这么看,古希腊人自己也是普遍如此认为。所以,菲利普二世死后不久,古希腊很多城邦便在古雅典的唆使和主持下反叛。然而,他们尚未来得及组织军队就被突然扑来的亚历山大大军征服。

亚历山大仿效他的父亲,召开泛希腊大会,并在大会上被推选为远征波斯的全希腊统帅,终于可以名正言顺地组织泛古希腊武装力量准备对外征战了。

菲利普二世死前为了筹组和训练泛希腊大军已经向各大城邦的富翁们举债30000磅黄金。现在,亚历山大子继父位,当然有责任、有义务父债子还。在准备出征的过程中,亚历山大又凭借自己智勇超常的才能和无与伦比的实力筹借了48000磅黄金,而当时马其顿的国库中只有2400磅黄金。别说是当年,就是在今天,亚历山大大帝与其父合计欠下的78000磅黄金也是一笔天价巨款。可见,泛古希腊富翁们对亚历山大大帝的信心之足。

就在扑灭古雅典等城邦联盟反叛的第二年,底比斯再次反叛,又被亚历山大以强硬手腕扑灭,底比斯城邦被彻底毁灭、居民全部被卖为奴。至此,亚历山大大帝在整个古希腊树立了帝王之威。

当亚历山大散尽家财,踏上征程时,他的部属不解地问:“您把所有的财物都分给别人了,自己还有什么呢?”亚历山大胸有成竹地回答:“我有希望。”

就这样,亚历山大满脑袋装着希腊民族才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民族、只有希腊民族才是真正开化的文明、其他所有非希腊民族都是蛮族等信念,怀着征服东方野蛮人的坚定信念,带领他精心打造的45000泛希腊大军,经今日的土耳其渡海攻打波斯。据说,舰队尚未靠岸,亚历山大便将长矛投插到岸边,大声宣告:“它将赢得一切。”亚历山大大军首战即击溃大流士三世的军队,占领了大流士三世的一处金碧辉煌的王宫,并俘获了大流士三世的母亲、妻女。置身恍若梦境的王宫,亚历山大惊叹道:“这才是帝王的生活!”

在征战波斯初期,钱自然是首要目标。于是,亚历山大采取了顺我者猴,逆我者鸡的做法,因而一边杀鸡取卵,一边杀鸡儆猴。从公元前334年到公元前331年,经过三大战役,亚历山大大帝击败波斯王大流士三世,主宰波斯,名利兼收。与其说亚历山大俯当年身察看的是大流士三世的尸首,不如说他看到的是一个东方帝国的腐尸。

亚历山大是集诸葛亮等三国时期所有英豪为一体的人物,无论是出于真心,还是假意,都要为了稳固广大疆域的统治而适时由征服方式转变为驯服方式,掌控局面之后开始在巴比伦实施一系列“东方化”的为政举措。这时,亚历山大开始推崇波斯人、埃及人和其他东方人与希腊人一样具有杰出的智慧和才能,他们都应该受到尊敬,所以他的信念变成了各民族应该公平平等、和睦相处。

亚历山大大帝提倡民族融合,鼓励马其顿官兵与波斯妇女结婚生子。他本人也以身作则,不仅惯常穿着波斯服装,还在波斯首都苏萨城举行了盛大奢华的结婚典礼,与波斯国王大流士三世的女儿斯塔提拉结婚。同时举行婚礼的马其顿将士有1万对之多。在婚礼上,亚历山大宣布:马其顿人和东方女子结婚,可以享受免税权利,他还给新婚夫妇馈赠了许多贵重礼物。 在巴比伦,亚历山大还整编一只庞大的军队,将3万波斯青年编入马其顿军队。亚历山大还到处设立学校,鼓励当地人学习希腊语(当时通行的国际语言),会说希腊语的东方人可以成为古希腊公民,享受古希腊公民的待遇。

但是,亚历山大大帝的“前卫”信念和很多“东方化”做法遭到了很多马其顿上层人物们的极力反对。例如,亚历山大接受埃及人授予的“太阳神”之子和“法老”称号,被有些马其顿精英认为是“认贼作父”,亚历山大欣赏的东方人伏地拜见王的做法也令马其顿精英无法接受,以致有些人要密谋暗害亚历山大大帝。结果,接二连三的马其顿精英人物纷纷被亚历山大大帝根据马其顿法律处死。被处死的一位将军曾经是菲利普二世最得力的爱将,另一位被处死的是亚里士多德的侄子,随军远征的历史学家加利森尼斯。这时,亚里士多德与亚历山大已经疏远多时了,不知亚里士多德得知自己的侄儿被自己的学生处死时的消息是个什么情形。还有一位亚历山大大帝的挚友因在宴会上与亚历山大大帝争论有关“东方化”问题,被恼羞成怒的亚历山大夺过近卫手中的长矛当场穿胸而亡。

当确知世界和宇宙之大时,亚历山大不禁黯然泪下。身旁的人不解地问他为何哀伤。亚历山大回答道:“我至今连一个地方都还没有彻底征服呢。”

在灭亡波斯帝国后,亚历山大大帝征服亚洲的梦想仍未结束。他说服手下,继续随他向东进军。尽管印度国王波卢斯及其印度象军被亚历山大大军击败,但天气和当地地形也让亚历山大的军队苦不堪言。不久,亚历山大发现亚洲远比他自己想像的要大得多。

由于连年远途苦战,兵士疲惫不堪,加之前方侦查表明,前方的敌人更强大,所以在一个将军的主持下拒绝继续前进,要求回家。该将军虽然很快莫名其妙地死掉了,但亚历山大也不得不放弃继续东征的计划。撤军时,他决定迂回撤军,即从印度河流域向下撤退至印度洋,然后沿印度洋海岸返回希腊本土。这可能是亚历山大犯下的最大错误,成千上万的官兵在穿越格德罗桑沙漠途中因饥饿和酷热死亡,几乎相当于在历次征战中阵亡的将士总和。

无论如何,在亚历山大大帝的统领下,马其顿城邦走通了通过扩张谋发展的帝国道路,在相当短暂的时间里,成就了非凡的伟业,建立起疆域覆盖巴尔干半岛、尼罗河,直至印度喜马拉雅山的横跨亚、欧、非三大洲的马其顿大帝国,使数百万不同种族、不同信仰、不同国度的人们臣服于他的统治之下。亚历山大一路精心打造了6个用自己名字命名的亚历山卓拉城,其中,古埃及首都亚力山卓拉是迄今硕果仅存的唯一一个亚历山卓拉。

亚历山大大帝在死前还计划侵入阿拉伯与波斯帝国北面的土地,还想重新入侵印度,重新攻打意大利南部,然后征服罗马,还要征服迦太基和地中海西岸地区等。如果他的老师亚里士多德知道中央之国如何繁盛,亚历山大更要死不瞑目了。

公元前323年,亚历山大大帝在一次私人宴会上,如同惯常一样酗酒,一口酒下去便大叫一声,很快出现高热病的症状,数天后病亡,年仅32岁。有人分析和推断,亚历山大大帝死于谋杀。

由于死亡突然降临,亚历山大未及明确他的接班人,所以,他的死讯一经传播,马上引致各地暴乱,亚历山大手下的众将军一边平叛一边争夺王权。亚历山大大帝的母亲、妻子与儿女都在乱中被斩草除根,绝了后患。后来,亚历山大手下的四位将军分别镇压了各地的暴乱,然后在势均力敌之下,将马其顿帝国一分为四,一位统治了希腊及其周围,一位主宰原波斯帝国的本土,一位主宰色瑞斯(今天的欧洲巴尔干等地),一位叫做彼托勒米的将军统治埃及,开创了埃及彼托勒米王朝。

亚历山大大帝死后,他主持的数以万计的异族通婚全部被取消,所有的民族融合之举几乎全部废止。

亚历山大虽然骤亡,马其顿帝国虽然灰飞烟灭,但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公元前167至公元前145年,古罗马共和国征服了包括马其顿在内的整个希腊本土和欧洲部分;公元前65年征服了原马其顿治下的波斯一带;公元前30年征服了埃及托勒米王朝,标志着古罗马共和大帝国步入鼎盛时期。就此,西方文明完成了第一轮帝国兴亡的交替。

中、西“开山帝国”为何如此“短命”?也许是万事开头难的缘故吧。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