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兵感受之四:为什么要阅兵?

来源: 2009-10-07 20:21:03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60周年大阅兵已经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海内外的公开评论可以堆积成山了。综合来看,看好的居多,看衰的不少,骂大陆穷兵黩武劳民伤财的也有;另外,我估计被阅兵吓呆了的人也是有的,但有多少,就很难估计了,原因在于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人公开承认被阅兵吓呆了。产生了影响,就是好事,说明阅兵的银子没有白花。阅兵的目的就在于对人们产生心理作用,它不同于军事演习,后者在于检验部队的战斗力或者某些战术;也不同于武器试验,后者是直接验证武器的性能;更不同于打仗,按照老毛的观点,打仗只是手段,是政治的延续,是为了解决某个不可调和的矛盾。所以,那些主张“阅兵没用,不如直接打一仗”的人,其实是混淆了概念,指望阅兵像真打一仗一样,能直接分出胜负,夺回某块领地,性子也太急了吧?

为什么要阅兵呢?首先是针对某些潜在的对手,明确的告诉他们,我们是有两下子的,别拿老虎当病猫。这些对手的情报工作,一般做得不够好,对我们是一知半解,很多消息是道听途说。这是好事,说明我们的保密工作做得很好。他们对某些传说中的武器持似信非信的态度,或者说是“宁可信其无,不愿信其有”。这时候,我们不妨主动拿出来给他们瞧瞧,这样他们也就不得不相信了。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阅兵对这些对手是有威慑作用的。我相信,许多这样的对手在看完阅兵直播之后,就立即召集了下属开会讨论,或者立即打报告给上级,汇报自己的最新体会。潜在的对手重估了大陆实力后,他们就会调整原有策略。最大的可能是不再对大陆采取咄咄逼人的进攻态势,而是适当的缓和局势,作出某些让步,甚至有可能和大陆有更多的合作,最终成为朋友。这样的例子在冷战时的赫鲁晓夫时代最为明显。古巴导弹危机使苏美差点成为真正开战的敌人,但后来由于双方势均力敌,所以很快就成为了相对友好的对手,以至于在60年代早期,冷战局势是相对缓和的。

其次,是直接威慑我们的敌人(敌人和对手不一样,对手也可以是朋友),你不要折腾瞎闹了,如果再像小孩子一样,一而再再而三地瞎闹,以后是要打屁股的。古往今来,有许多人总是高估自己的实力,低估对手的实力,以至于作出一些愚不可及的行动。尽管这些人最后失败了,但造成的损失是巨大的,尤其是搭上了许多无辜人的生命。大陆的阅兵就是要警告这些愚不可及的敌人,不要再张牙舞爪歇斯底里了,而应该悬崖勒马,爱惜自己,也要爱惜普通老百姓,不要伤及无辜。

再有,阅兵也是告诉我们的朋友和盟友,“请你们继续和我们保持朋友和盟友的关系”,有什么事情需要帮忙的话,我们还是拿得出手的。这个世界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永远的朋友。别人愿不愿意选大陆做朋友,是由三个因素决定的,第一,看大陆愿不愿意帮他,第二,是大陆有没有实力帮他,第三,如果和大陆做朋友,是不是有更强大的朋友反对。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阅兵就是要坚定旧朋友老盟友的信心,让中间分子重新认识大陆的实力,这样是有可能拉来新的朋友和盟友的。环顾大陆四周,这样潜在的朋友和盟友还真不少。未来的十年,哪怕有那么一个,或者两个周边国家成为大陆的朋友,那么此次阅兵就算没有白搭。

其四,是要告诉不了解真相的群众,是该相信中国实力的时候了。1996年台海危机的时候,李登辉总统就对台湾老百姓说,大家不要怕,大陆的飞弹是哑炮,没威胁。当年的大陆军方确实是江郎才尽,实力不济,家底没有利器,只好用哑弹吓唬,谁知被对方揭穿了把戏,搞得自己很尴尬。如今不一样了,真家伙亮出来了,也形成了战斗力。以后台湾的领导人如果再这样说,我敢保证,哪怕大陆真的放的是哑弹,台湾的老百姓也不相信是哑弹,而是宁可信其真,不愿信其假。这就是此次阅兵的效果。这也就是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效果。

最后,当然是要给广大中华儿女打气,尤其是给解放军和战斗在军事生产科研第一线的人员打气。搞军事科研的人,很不容易,一辈子含辛茹苦研究出来的东西,不能直接给自己带来财富,其实是很吃亏的。就算装备了部队,最多也就是演习训练用而已,用到实战的机会很少的。这样的武器在中国太多了。换个角度想一想,如果这些武器能直接拉出来,展示在无数同胞的面前,并有某种鼓舞作用,难道不是对为研究这些武器作出贡献但又默默无闻的人的最高奖赏吗?至于阅兵能鼓励其他普通的中国人包括海外华人,这样的效果从许多论坛上就可以看出来。

坦白说,我们也不能否认阅兵客观上有广告作用,我相信今后几年中国军工会迎来出口的小高潮。还有像某些西方媒体说的,阅兵可以维持共产党的统治,获得更多老百姓的支持。其实,他们只说对了一部分。更重要的一部分是,阅兵符合中国的整体利益,会为中国崛起创造一种更稳定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