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粮液“调查门”事件惊魂五日 106家基金深陷其中

来源: civic 2009-09-14 10:24:52 []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5278 bytes)
 卖酒、炒股、还造车的五粮液(000858),上周在A股市场大出“风头”。随着中国证监会的一纸立案调查公告,五粮液突陷“调查门”震惊整个资本市场。106家基金身陷其中忐忑不安,市场随即传出多个版本的调查原因;而随着五粮液公司的紧急公关,机构们又开始高调唱多……直到昨天,中国证监会以及五粮液公司仍没有对此次调查作出正面回应,但这并不意味着一切将回归平静,飓风过后,总会留下一些痕迹。

  最疯狂的机构对赌

  上周三下午开盘不久,在上市公司中有着“重量级”地位的五粮液突然开始断崖式跳水。几乎是瞬间,随着大单疯狂抛出,五粮液股价直奔跌停而去。

  “出事了!”部分投资者忽然意识到有什么重大事情发生。果然,在深交所网站上,五粮液中午公告称:“公司9日收到中国证监会调查通知书,因公司涉嫌违反证券法律法规,证监会决定立案调查。”

  “绩优股也被查,这股市没法儿看了!”“中午发公告还不停牌,上市公司怎能这样不负责任!”投资者抱怨归抱怨,但依然尽其所能地捕风捉影、相互打探出事原因。而9日当天,五粮液遭遇上市11年来最疯狂的机构对赌。成交22660万股,成交额达到50.95亿元,是其前一天成交金额的5倍!

  深交所公开数据显示,五粮液卖出前五位皆为机构席位,抛售金额共计11.97亿元。不过,在部分机构慌不择路的同时,仍有5.52亿元资金显示为净流入,包括银河证券上海曲阳路营业部、国信证券深圳泰然九路营业部等在内的5家机构共买入3.96亿元。

  一直到上周五,五粮液成交仍没有回到平时水平。突陷“调查门”后,五粮液三天累计成交额达到97.6亿元。虽然周四、周五两天,五粮液股价暂时稳定在22元左右,但市场仍在密切关注五粮液的事态进展。

  最担心保险资金抛售

  作为机构重仓股,五粮液一直颇受基金青睐。数据显示,至今年6月30日,共有41家基金公司旗下的106只基金持有五粮液,持股总数达到3.55亿股,占流通A股比例的9.36%。其中,8只基金持股量超过1000万股。除基金外,中国人寿两只产品也累计持有五粮液6415万股,为该股第二、第五大股东。

  德圣基金研究中心基金分析师江赛春在接受北京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机构如果集中抛售五粮液,肯定会对股价造成极大负面影响。但从目前情况来看,这种可能性似乎不大。而深圳一位基金经理则对记者表示,目前对五粮液的调查还没定论,如果只是之前未了的委托理财问题,应该不会对公司估值有多大影响,但如果涉嫌财务造假,就很难说了。

  另一位市场资深人士则对记者表示,“基金是否抛售,取决于是否真正影响到了该股的业绩和基本面,但保险资金不好说。远到2008年的中国平安(601318)、近到本轮3400点引发的调整,保险资金抛售股票引发的地震并不少见。”

  紧急危机公关暂时奏效

  在资本市场的动静太大了,这使得五粮液不得不紧急进行危机公关。9月10日下午4时,由中信证券牵头的电话会议召开。据悉,该会上午通知、下午开会,虽然组织得十分仓促,但参会机构却达到170多家。

  不过,由于受调查事件仍不明朗,不少与会机构忧心忡忡。一位参加电话会议的券商研究员向北京晨报记者透露,被调查的缘由是众人最关心的问题,但参加会议的公司高管——五粮液公司董秘彭智辅却不愿多说,并多次将会议重心放在公司生产销售上。

  “可能是要向市场传达一个信息——公司主业并未受影响。”一位知情人士称,从五粮液的表态来看,公司是知道被调查原因的。之所以没有就该事件发布进一步公告,是因为证监会没有结案,交易所要求他们“不要乱说”。

  在电话会议后,券商开始集体唱多五粮液中长期投资价值,并给出“买入”评级。上周五,五粮液也止住跌势并小幅上涨2.15%。

  中小股东们很愤怒

  五粮液凭啥不停牌

  把五粮液“调查门”事件比喻成“因未临时停牌而引发的‘血案’”一点不为过。在上周,资本市场争议最大、中小股东最气愤的,莫过于五粮液出了这么大的事竟然不停牌。

  好在五粮液的股价没有继续下跌,否则,该事件真的可能会引发资本市场的一场“血案”。而连续几天,五粮液依然放出巨大成交量似乎也在暗示投资者:机构们正在以自己的“先知先觉”行动着。买入还是卖出?对于中小股东来说,永远后知后觉。

  这并非中小股东的错,而是制度上的先天缺陷。不可否认的是,如今交易所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严格甚至可以说是近乎苛刻。只要会引起较大股价波动的情况,通常都会要求上市公司停牌。

  为什么这一次交易所却没有要求五粮液停牌?据五粮液方面称,是深交所不让,因为这件事对上市公司影响并不大。种种迹象表明,上到监管层、交易所,下到上市公司,大家对五粮液被调查原因心知肚明,要不然怎么知道影响不大?

  “影响不大”的“调查门”却引来了公司上市11年来的最大天量,相信交易所事先一定没料到。不过话说回来,既然“影响不大”,发公告时为什么就不能直接公布原因呢?当一次次传闻最终向事实靠近,监管层是否应该反思一下,在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上,如何真正做到“真实、准确、完整、及时”。

  随着监管力度的加强,如今上市公司被调查的案例越来越多。对于投资者来说,大家希望、也有权利在第一时间知道这家公司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公开、公平、公正的“三公”原则不是用来在口头上说说的,我们不愿意看到“三公”原则一次又一次的苍白无力。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