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夏中国行——老百姓的日子(上)

来源: 2009-08-06 04:22:39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金色的麦田


出国之前,我们都是中国老百姓中的一分子,可是出了国成了“海外游子”之后,每一次的回国探亲,我们的身份就好像变得更像是游客了,一般老百姓家中的开门七件事“油盐酱醋柴米茶”,都由国内的父母或兄弟姐妹安排妥当,我们呢只需吃好睡好、探亲访友、逛店购物、游览风景名胜,在家人的宠爱下过几天神仙般的好日子。

然而今年我回国的体会和以往有些不同了,因为我爸爸生病,我除了需要常跑医院、买菜做饭,还需要为报医药费去跑医保,再一次体会在中国办事的不容易。因为天天在外面跑多了,也不舍得天天打出租车了,挤挤公共汽车,让我对久违了的中国老百姓的生活又多了层回忆。

中国的公共交通:


杭州的公共汽车相比较其她城市还是不错的,有不少线路都不拥挤,特别是去西湖等一些风景点的车,大家多半都有座位,车内有空调,感觉蛮舒服。不过那些要过市中心的班车往往比较拥挤,特别是上下班的高峰,高峰期的出租车也不好叫,有时只好坐公交。为了方便拉住扶手,我坐公共汽车都不敢穿吊带裙,甚至无袖的或短点儿的裙子也不敢穿,可就是这么谨慎,特别拥挤的时候我还是被骚扰过二次,而我总共才挤过四次,50% 的概率,这真是挺可怕的,那些天天挤公交的年轻女孩子该怎么办呢?

另外车上小偷小摸的事我倒是没有遇到,当然我把自己的小包捂得也很紧。

要说
到中国的公共交通,也有不少的闪光点,例如年轻人给老人小孩让座的现象,比我所居住的丹麦真是强多了,现在让座已经随时随处可见,每一次我带孩子上车,或者我和我妈妈上车,100%的有人让,其实我的小儿子都7岁了,我妈妈也才60多岁,都不是特别小或者特别老的年龄,所以遇到他们让座我都会很不好意思。

出国前我常常见的公共汽车内吵架的现象,现在一次都没有遇上。我感觉中国的精神文明的确是比以前强多了!

这回,我还难得坐了一趟长途公共汽车:



虽说大家互不相识,可在同一个汽车的空间里真好像回到了大杂院一样。那个小女孩因为小没有买票,本来应该是她爸爸抱着坐的,天气热,车老板很人性的给了她一张小板凳,她爸爸的腿成了她的靠背,你们瞧她坐得多舒服。另外那位翘着脚丫子的女人,形象是不太好看,但是在那个环境里我不觉得有什么,因为大家都很放松,磕瓜子的、聊天的,就像坐在自家的院子里,给我的感觉真是很和谐。

另一趟旅程就是坐私家车的了,看看浙江省里的高速公路,景色很优美,蓝天白云,远处的山峦又见青黛色,好像在挪威看到的一样。来去两车道中间一路都是鲜花,我还注意到路灯的灯盖是一种很好看的蓝。

终于回到杭州了。进入杭州,能明显感觉到整个城市建设的档次高了一层。



杭州的水上巴士也是老百姓们一个很好的交通工具,你们看,这样的条件票价只要3元,儿童半价才1元5角,跟免费一样,我带着俩孩子坐了一趟又一趟,而且还能欣赏两岸的迷人风光。



吃饭时间到了,船上的工作人员开始做饭,这样的“中国特色”让我感觉特亲切。




从杭州去北京,我还是和去年一样选择坐软卧,
500多元的票价,车厢内很干净舒适。这一回我是和三位男士同车厢,刚开始还挺别扭的,其中两位比我年长几岁,因为他们中的一位恐高不敢坐飞机才选择了火车。我们一路聊着小时候玩的各种玩意儿,很快便消除了隔阂,怀着对童年的美好回忆进入梦乡。第二天早上,他俩又帮我拎箱子,又帮我买地铁票,很可惜我们没有留下通讯地址,旅途上遇到的朋友好似水面上擦肩而过的浮萍,其实我们在网络里遇到的网友又何曾不是如此呢?


这张照片是去年拍的,今年坐的也是同样的火车。 

 

原创文章,严禁剽窃,欢迎转载,注明出处,并请告知。



请阅读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 《吵架公约》是夫妻恩爱的新法宝?
  • 今夏中国行——西子湖畔的美与色
  • 几朵鲜花,借笑笑的生日祝大家快乐!
  • 也晒晒我的幸福片断
  • 海龟了...赫赫~~ by喜欢豪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