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本意是好的,只是执行歪了

来源: 狄冠元 2024-04-23 17:20:22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46716 bytes)

这个x是说谁哪?鬼脸嘻嘻得意得意鼓掌握手晕

https://mp.weixin.qq.com/s/ngSbZbhSnD3OlNPJGHZzNA

“X本意是好的,只是执行歪了。”是一个好的辩护吗?

大民 贫嘴的张大民 2023-04-19 20:26 

在进行一些讨论之时,我们经常能听到这样一种说法:“X本意是好的,只是被执行歪了”。

 

这种说法经常被用来减少某个行为体糟糕行为的责任,似乎一个良善的动机,可以弥补糟糕的结果。

Image
Image
(知乎上对于“本意是好的”这种辩护的讽刺回答)

 

首先值得承认的是,这样的动机包含一定的思考,正如伦理学中的一些观点认为决定一个行为道德与否,就是要看其动机,良好的行为动机可以为糟糕的行为后果开脱,一个时时秉持良好动机的人就是一个道德的人(康德),这种说法的理由在于,我们身处的自然界是由多种因果链条构成的,彼此相互影响、一环接一环,而人也只是因果链中的一个环节而已,能影响和改变的东西极其有限,大部分情况下我们只能顺从,无法改变现实,甚至可能会因为缺乏对因果链条的了解而好心办坏事。这种情况下,保持一个良好善的动机就是成为一个道德的人的全部要求了。

 

这种说法也很好的描述了政治学中的差序信任格局理论——公民更信任中央政府而非地方政府,习惯以良善的动机揣测中央,以恶劣的动机揣测地方和基层。

 

然而,“X本意是好的,只是被执行歪了”这句话在交流中已经阻碍了有效的讨论,这样的陈述甚至使得原本合理的责任也被推脱掉了,因此本文尝试进行反驳。

 

首先是偏伦理学意义上的讨论。第一个反驳的思路是“多元理由”,也即我们在行为过程中,其理由往往是多元的,起码可以分为三类理由:

1.提供给自己的理由。(第一人称理由)

3.提供给行为承受方的理由。(第二人称理由)

2.提供给“在附近观看”的人的理由。(第三人称理由)

 

简单而不绕口地举一个例子:胖虎霸凌了小夫,对于这一行为的三种人称理由是:

1.因为我可以在伤害小夫的过程中获得快乐。

2.因为小夫你买零食不和我分享,我们是朋友,你不分享的行为是不友爱的,不友爱的人应该得到惩罚。

3.哆啦A梦你看,小夫他是一个不完善的、邪恶的人,所以应该以某种方式纠正他。

 

几乎生活中的每一种影响到他人的行为都存在这三种理由,即使一些行为是私密而暂时未被别人发现,我们也会在潜意识中提前准备好向他人解释的说辞。

 

习惯上我们可能认为只有第一人称理由是真实的,但我认为这三种理由无所谓真假。因为支撑我们行为的理由必须是齐全的,哪怕某一种理由十分单薄和荒谬,在没有构建好理由前,一个行为往往难以发生。所以这三种理由,都是行为发生的先决条件。

 

因此,文中所说的那种“本意”是模糊的,阐述不清的,也是不可知的。胖虎霸凌小夫,究竟哪一种理由是本意呢?除了外在于我们身体的行为和伴随行为发生的言语,我们无法揣测一主体的“本意”如何,也就是说“本意”是不可知的,无法还原、无法显现的。“本意”事实上只反应了作为旁观者的我们对行为者的情感倾向:如果我偏爱行为者,那他坏行为的本意就是好的,如果我憎恶行为者,那他坏行为的本意就是坏的。

 

Image
Image
Image

(侵华祸首之一松井石根在东京审判时就选择了“本意是好的”这种荒谬的诡辩策略:他把日本比做兄长,中国比做弟弟,侵华行为是一种哥哥爱护弟弟的“善意行为”。)

 

其次,虽然智慧——或者说较好的认识和判断力水平——和道德无关,但至少和良好的行为主体相关。也就是说,一个常常无法判断或者错判自己行为的主体,或许称不上他是否道德,但他一定不是一个好的行为主体。

 

我们设想这样的一个思想实验:小明在出生之后就被带离文明社会,并且接受相反的道德和行为教育,例如不断教给他“要带给人痛苦,痛苦让人快乐”、“要学会抢夺,而不是给予”、“要蔑视他人的生命”等等,长此以往,小明就拥有了与我们完全相反的认知结构,我们认为是错误的行为在他的认知中是正确的,他会以完全良善的动机做出极端糟糕的行为。(例如他想要别人快乐,结果却砍去了人家的双手,因为他被教导伤害别人会给其带来快乐)。

 

这种情况下,我们很难说小明是否是道德的,因为他拥有完全颠倒的认知。小明似乎和精神病人或动物一样,缺乏基本的理性,无理性的人无自由,而无自由的人无罪责。

 

但即使如此,我们还可以说小明一定不是一个好的行为主体,也就是说,他无法承担自身行为所带来的责任,因此应当限制、约束乃至于剥夺小明的行为自由。

 

对于经常出现“本意是好的,但是执行错了”的主体,也应当如此。

 

接下来进行偏政治学的分析,如果出现“X本意是好的,只是被执行歪了”这种情况,要么是:

1.X面临着类似于瘫痪的情形,他无法对其意志的执行进行约束。

 

2.X面临类似于脑部病变的情形,它明明知道自己的意志会如何执行,但就是不想去改变或者纠正,因为他正期待自己的意志被执行歪了,反而把这种不善的动机伪装了一个很好的本意,这是一种策略性行为。

 

3.X面对类似于脑死亡的情形,它根本不知晓自己的意志会导向什么样的行为。

 

这是一种两难境地,出现糟糕的结果,势必是行为者至少落入了上述三种情况的一种。

 

因此,“X本意是好的,只是下面执行歪了”这样的说法并不能帮助X摆脱应有的行为责任,或者说这恰恰彰显了这样的事实:X无力承担相应的责任,根本不是一个合适的行为体。

Image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