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象与化境

来源: 雷默 2024-01-18 19:34:53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35469 bytes)

异象与化境


----清教徒三化研习班《 神法圣约论超越批判哲学》学习心得 9课

渼恩  姊妹

  

异象怎么理解?化境又指什么?

提及“异象”,就想起著名的智慧之王所罗门在圣经旧约《箴言》书29章19节的话:“没有异象(或译:默示),民就放肆;惟有遵守律法的,便为有福。”这里的“异象”原文为:????  有四重含义:

  1. 异象(在狂恍状态中-即异于常态之所见)、
  2. 异梦(做梦-梦境中所显现)、
  3. 启示(指向来自上天-上帝的神谕、先知预言-神圣的传递)、
  4. 默示(常作先知书的标题),也是经上使用较多的,本节即取此意;见《微读圣经原文词汇》);

这里,前两重含义还好理解,但启示与默示到底有何不同?似乎区别不大。启示与默示都有“示-指示、揭示”的意思,因此,两者的区别或关键在于“启”与“默”吧?“启”,有公开、为要广而告之的那种宣告的含义,重在外显;而“默示”的“默”,则稍稍偏重于那种私下的一种指示吧?比如旧约圣经中《撒母耳记上》3章1节:“童子撒母耳在以利面前侍奉耶和华。当那些日子,耶和华的言语稀少,不常有默示(指示-对大祭司个人性的具体地指示)。”因此,两者路径不同,却互为印证-共同见证所领受的神谕。正如上帝对大祭司以利(及其两个儿子结局)既有公开的定罪审判性的神谕,既有对撒母耳个人性明确指向以利父子的默示。如此,多次多方不同侧重的神谕就互为印证、从而显明上帝确定的意旨。而本课的“异象”特指“三化异象”,“化境”则指我们落实三化异象-即去执行、实行的方法(或路径)。

如此,问题来了:“三化异象”是否合乎大公教会的正传正统正信与正义呢?这样,牧师就首先再次地从每课必反复讲解的“四正问题”讲起......

1、道统:基督教的正统是什么?

?       民族福音化:《使徒信经》与福音:信德

2、国统:西方文化的正传是什么?

?       教会国度化:《国度祷文》与国度:望德

3、法统:中国社会当走的正路是什么?

?       文化基督化《约法十章》与律法:爱德

4、政统:世界人民当追求的正义是什么?

?       基督教国家:《士玛认信》与政治:生命

5、文统:上帝对人类社会的旨意是什么?

?       基督教文明:《文明使命》与未来:文明

就让我们看到:以上所提及的“三化(民族福音化、教会国度化、文化基督化)异象”,分别“来自”基督所亲自选定又昼夜带领并教导的使徒们《使徒信经》、也来自祂应门徒吁请而“亲口赐予”后世万代以及我们的著名的《‘主’祷文》,更是“基于”旧约中上帝特别在发烈火的山上、借着摩西颁赐给选民-为要由以色列族群保守、传递、昭告晓谕给万邦万族万民的《约法十章》!并且,这“三化异象”不仅仅关乎正统教会正统教义的承、传,也关乎正解正传之“载体”---个人的生命品质:信、望、爱,生命与文明。

只有根基稳固,才能向上建造。因此,牧师再次重申:神学就是认识上帝,哲学就是爱智慧。没有对于神学和哲学的正确认知,我们的基督教信仰就没有了正统,也就没有导向,没有标准,没有分辨。就引述张治在《正统的大江大河》一文中的话说:以前有一个弟兄曾经问我,什么是异端?怎么分辩正统和异端呢?感谢上帝!我在这个课堂里认知了真正的基督教正统,那就是不仅是包括十七世纪英格兰的清教徒神学,苏格兰的盟约者,更包括荷兰的以布雷克为代表的第二次宗教改革,美国以老普林斯顿为代表的改革宗神学。

又引述徐声《上帝的的祝福》里所说的:政治的本质是治理,包含治己,治家与治国。治理的要素是人、财、物。人的要素是灵魂与肉体。没有灵魂的肉体犹如行尸走肉。灵魂败坏的人可能穷凶极恶,禽兽不如(人的智力胜过禽兽,其作恶手段与残忍恶过禽兽)。所以,政治其实就是灵魂的政治,文明的危机最终总是灵魂的危机。并说:人最神圣的拥有就是他的个体性的灵魂---戈德华特,人最大的财富是自己的灵魂,最大的丧失是灵魂的丧失。可见,“最大的政治”是“灵魂的觉醒”---摆脱内外辖制,释放心灵自由。

因此,总结说:我们领受上帝委任的治理权利,首要问题无疑是治己……“自治的目标”是“使灵魂高贵”(标准是守约守法)。当我们求主带领,始终密契与神的关系,我们的自治(治己)便会富有成果,也即我们的生命将不断靠近神圣,活出基督,我们便“自带光芒”,照亮自己也照亮别人,我们就能影响和吸引别人转向基督,从而拓展上帝的国度。这也就是文化转化的缓缓形态,悄无声息,和平转化,不战而屈人之兵。这样,牧师就重点论及“化境”之法!并视其为合乎圣经、合乎圣经中庸之道的“最佳落实之路径”,同时也驳斥了那种消极厌世、坐等升天的“沉船论”,以及那种割裂、对立、激进的、暴力革命式的变革-这两种极端做法,就明确高举并特别强调了:“春风化雨”般的“心灵的转化”,才是达至“化境”以落实三化异象之可行而佳美的和美路径。

当牧师在世界观、境界与化境的序言中,论及三化异象时,提及三种境界!引述王国维《人间词话》中,论人生与学问的三大境界,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1、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定志寻求。2、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参与体验。3、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显亮贯通。这是一个由内而外、由己及人以致大成的必由过程。

冯友兰对“境界”的界定是:“人在生活中所遇见的各种事物的意义构成他的精神世界,或者世界观”。 (见《冯友兰文集》长春出版社,2008年第一卷,《三松堂自序》165页)以及《新原人》中: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这是由外而内、由著见微又重回高远的另一种历程。

为何要谈及境界呢?境界究竟是指什么?牧师说:“境界”一词乃是中国文化中特别强调的,是指人的心灵所追求或达到的层次,特别是在心灵深处潜意识的层面。正如荷兰改革哲学家杜伊维尔所强调的那样,这种“心灵的委身”(heart commitment)更是“直接决定”了“人的生命导向和品质”。原来,境界关乎人心与动机啊!甚至与潜意识层面的活动直接相关。如此看来,“心灵的委身”虽深不可见,却与人的一生息息相关!也就是说,心灵向谁委身,其生命导向和品质就会像谁---这就不能不慎重以待。

因此,牧师向我们介绍说:“境界”一词不是中国文化的专利,而是来自印度文化、佛教术语(visaya)。境界关乎信仰!正如蒙培元强调:“‘境界’二字原出于佛家,但境界问题却是儒、道、佛在内的中国哲学共同关注的,是它们共同追求的目标。”境界也关乎思维。“如果说,西方哲学以实体论为特点,那么,中国哲学则以境界论为特点。它不追问世界的‘实体(包括最高实体)’,而是以‘思想心灵境界(包括最高境界)’为目的。在中国哲学看来,人生的价值和乐趣,既不是满足感性欲望,也不是获得外在知识,更不是追求彼岸的永恒,而是思想一种心灵境界。这才是‘安身立命’之地,能使心灵有所安顿,人生有所归宿。中国哲学的贡献即在于此。中国哲学的不足也在于此。”蒙培元《心灵超越与境界》(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年),456页。”由此可见,所谓中国哲学大多趋于“隐学(-不可见性关乎心志层面)”而西方哲学则凸显其“显学(即可见的能够在法律层面上体现的关乎心智层面)”,因此,中国哲学貌似研究形而上,却终究困顿于形而下的治乱循环(对社会鲜少改变);而西方哲学却因执着于可彰显的法律或者说对“理念”的究问而能更早地与圣经“显明的启示-上帝的律法”融合而率先进入、加快了其文明的进程!文明的演化首从人心深处心灵的思维开始,西方历史已然给出了今日世界-这里的人们卓然可佩的见证。

“真正的境界”就是合乎上帝律法之道的那一种“思维的规模”。如此,有了可供改变且能持续升华的“真正的境界”,“化境”就可提到探究的日程上来了。

“化境”是指什么呢?牧师说,“化境”指向一种“领悟”:“化境”是指自然精妙的境界,指向“在宗教、哲学、政治、艺术等领域”中的“最高领悟”。基督徒的领悟与职分相关,尤其在上帝差遣我们去往的领域,我们的领悟有时常常超过我们本身所能理解的高度。因此,牧师分享说:达到这种境界的人,不仅能够自己在这些领域中得到愉悦的享受,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把这种“悦乐”带给别人。这就是沉浸于真理之中时的美好又奇妙之处!并且,牧师说:对于基督徒而言,我们所当追求的“化境”就是“在真理和生命”上的“圆融”,尤其是在对待他人上,能够以基督的心为心,避免那种生搬硬套、刀砍斧斫、烟熏火燎、处处伤人的粗糙与强硬。所谓化境是化刚为柔,并且,不是生搬硬套式的,而是因心中有主、柔和心生。正像牧师讲的:“真正的化境”是出神入化,化蝶而出!不仅能够继承前人的传统,也能够走出前人的桎梏,把古往今来“一切美善”的东西都“融入”自己对“上帝和真理的感悟”,化为己用,推陈出新。这是何等脱胎换骨般的“化境”历程!牧师说:当你在信仰上达到一种“化境”的时候,那么你对于历史:不刻舟求剑,守株待兔。——不迷信古人,但尊重历史;对于现实:不怨天尤人,牢骚满腹。——不执着现在,但立足现实;对于未来:不悲观失望,丧失斗志。——不幻想未来,但充满盼望。化境是极高的境界,带给人何等豁达、坦荡的人生!并且,唯独在基督里,才能得着。

那如何得着呢?牧师说:对于基督徒而言,这样的化境就是从“与上帝为敌”、“与上帝和好”而达到“以上帝为乐”的生命境界。并格外强调:“三化异象”的终极就是一种“化境”!是基督徒当有的涵养和追求。哇!“当有的”“涵养”和“追求”,看来,化境不是基督徒可有可无的,而是应当应分的必须呀!哈利路亚!牧师劝勉:不管是在教会中,还是在社会里,以及在教会与社会、国家的关系上,我们所推动的都不是激进派、奋锐党甚至狂热派那种斗争性、撕裂性、对立性的非要你死我活、势不两立的洪秀全天平天国式的暴力革命式的基督教, 当然我们也绝不希望基督徒成为那种不冷不热、随波逐流、稀里糊涂、得过且过、吃饼得饱的民间宗教式的糊涂徒!走极端、搞对立是这个世界的常态,基督徒不可效法。因此,牧师重申:我们所注重的是建造“归回圣经,访问古道;通达时务,圣灵内证”的基督圣徒。

只是,化境之人又该怎样行才能消除对立呢?牧师就讲到第一部分:从对立走向转化。并以杜甫的《春夜喜雨》一诗作喻,优美又启发性地讲解说:此处境界可以用“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来概括,其中浸透着个人心灵无限的“悦乐”之情。就指明了方向,也使我们对这恩典中的喜乐之路充满盼望。并且,牧师说:基督徒在这个世界中的影响,正应当以这种“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方式,“静悄悄地转化”周围的社会及其文化。就瞬间想起经上描写基督的经文:“看哪、我的仆人、我所扶持、所拣选、心里所喜悦的、我已将我的灵赐给他、他必将公理传给外邦。他不喧嚷、不扬声、也不使街上听见他的声音。压伤的芦苇、他不折断.将残的灯火、他不吹灭.他凭真实将公理传开。”原来,基督的道成肉身就是在以“化境”的方式履约的啊!原来,祂已经为我们做成了“化境生命”的美好榜样……

那么,我们该怎样效法基督-以化境来完成“三化异象”的使命呢?首先,牧师明确论及整个三化异象的框架,即“民族福音化”三元传道:国度,律法,福音;既然是“传道(即三元传道)”那就必须归本溯源!而三元正是所传之本(元指来源也指归处-正如经上所说:本于祂以及归于祂当然也要依靠祂才能完成)。与三命合一:生命,使命,诫命。重生的生命才能领受崇高的使命,崇高的使命才能爱慕遵行弘扬甚至见证至尊的诫命!

“教会国度化”之三源合流:教理,敬虔,文化;上帝已经赐启示了祂的教理、敬虔与文化,好像一个三角形,锥尖向下,基督的教会的“承接或者理解”也借着历代圣徒星火相传而不断向上发展更接近自上而下的真理启迪-如同一个锥尖向上的三角形,两下相交-正如大卫之星!因此,这三方面(-即三源)是一体三角又组成一体六角,必能无坚不摧使上帝的真理大大显扬。因此,基督的教会应该当仁不让地成为培养以及输出三源合流(教理,敬虔,文化)精英的基地(好像大海吸纳众水又升空降雨滋养大地万物一般),为四政输送高质量人才吧?三路灵修:炼路,明路,合路。这指向个人蜕变升华的三阶段。正如牧师所说“炼路除罪,明路养德,合路合一(以耶稣的心为心的那种与主的合一)”;而由这样的基督徒组成的教会,也必然如暗夜中的灯塔之国,吸引无数人奔入-从而成就教会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国度化的教会。

文化基督化”之三步重建:家庭,教会,国家;牧师说,三步重建从个人心灵的重建开始,然后家、教、国才被称为三步重建。那为何不叫四步重建呢?原来,这三步重建是需要特别的智慧的!因此,这三步重建所共同体现的,就是其公开性,是不能隐藏-在众人面前的;因此,文化关乎三观!三观关乎智慧,智慧必要与基督相连。与三谛圆融:罪谛,义谛,圣谛。所谓“谛”是弗教用语,指:真实真正的道理。简单说,谛就是指“真相”。如此,三谛就是:罪谛-罪的真相;义谛-义的真相;圣谛-圣的真相。看清了真相才有可能改变!而这改变还要加上“圆融”;“圆融”指向“时间的功夫”犹如培植的园丁静待花开。

花开需要春雨!如此,牧师讲到第二部分:春雨与民族福音化。正如: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这句诗所言及的,牧师说:此处的“时节”不仅指向“时间”,更是指向时间与空间、人文结合所形成的“时代”,指向时代在过去、现在与未来的连接中蕴含的那种走向性的“时势”,当然也指向非常具体的我们在时间、时代、时势中需要把握的“时机”、需要抓住的“时务”。如此,“时节、时间、时代、时势与时机”都是指向上帝属天的运筹帷幄的节点!并且这“变化的节点”是为着我们能够应时而动预备的。因此,“时务”顾名思义就是“时下的任务”!

 那我们“时下的任务”是什么呢?就是牧师在民族福音化与《使徒信经》这个小标题所讲的:我们的出路,就是“中华民族福音化”,就是指中华民族的转型,就是归向至高上帝,归向耶稣基督,从所谓的“龙的传人”成为上帝的儿女;这是个人性的定位。在福音所启示的圣父上帝与创造、圣子上帝与救赎、圣灵上帝与成全这一历史进程中“找到自己的定位”!民族也需要定位。

明确了定位,就可以在其位谋其政了。因此,牧师讲到第2点,基督徒要通达时务。通达时务者,要珍惜的是“时间”,要观察的是“时代”,要辨明的是“时势”,要把握的是“时机”,要致力于去做的是“时务”,即上帝赐给我们的时代使命,这样我们就成为合乎上帝的心意的“时代工人”。这是时不我待的时代的呼召!我们每个人都当“努力预备”。这是最亟需的,做工之前必先装备。

认信福音才能传扬福音。福音是好消息,牧师说,这种“传福音”就是天降春雨,滋润万物,使得百花开放,百鸟齐鸣,“上帝的真道”乃是我们最需要的“好雨”。福音开启幸福之门。这样,牧师就讲到第4小点,民族福音化是民族问题的“出路”。门、路走对了,才能越走越光明,否则,盲人骑瞎马,性命都堪忧,更别提影响他人了。因此,牧师说,“民族福音化”就是使得“各个民族”都能“领受”“福音”这最好的春雨,都能听到“敬畏上帝,信靠基督;爱主爱人,守约守法”的信息。原来,这不仅仅是中国的出路,也是世界各个民族的出路,世界各族都需要“民族福音化”啊!

然而,纵观整个今日今时的世界各民族,冲突对立日益严峻,福音又该怎么传呢?牧师就讲到第三大问题:润物与教会国度化。这里提及“润物”;那用什么来滋润人心、消除对立呢?牧师讲到:教会国度化与《国度祷文》。说:“华人教会国度化”指向华人“教会本身”的“转型”,就是真正成为“国度型的教会”,这样才能“超越”民族与宗派的壁垒,求同存异,齐心协力追求上帝的国度在地上的降临,正如耶稣教导门徒祷告的《国度祷文》所指明的那样。国度祷文是集真正国度所有美好于一国的伟大蓝图!因为,国度祷文所追求的那国是上帝的国的降临!地上的国若离开上帝的国的异象,就根本没有盼望。并且,这国度祷文是首先建基在每个个体的人的心中的。因此,牧师特别提及:这一祷文在教会历史上被称为“静观祈祷的指南”。就举例大德兰,说:圣女大德兰(Teresa of Ávila,1515-1582年)就是以此祷文为框架和指南来教导基督徒灵修之道的,并且强调“爱人、舍己和谦卑”是基督徒“实行灵修生活”的“三大前提”(见大德兰《全德之路》,加尔默罗圣衣会译。台北:星火文化有限公司,2011年)。基督徒个人的灵修何等重要!这是我们力量的来源,更是我们生命所不可或缺的常态。因为,灵修就是寻求上帝!离开上帝、没有上帝的帮助,我们什么也做不好。

最令人惊讶的,是牧师提及夏威夷大学郑学礼先生对有关“沉思”的思考。说他在考察禅宗静观或沉思生活时强调:“沉思本身就是道德实践的行为方式和途径。当一个人置身于静思状态时,他不会也不可能犯谋杀、偷盗、通奸、说谎与酗酒等罪行。沉思行为当下便是道德的行为。”(郑学礼,《禅宗、儒家与基督教新神学》,王博译(夏威夷:中美文化中心,1998年,143页。) 沉思原来如此宝贵!沉思需要操练。祷告就是绝佳的路径!而灵修离不开祷告。

如此,牧师讲到:静观祈祷与内在生命的转化。说:静观祈祷带来的是个人心灵的深度转化,使我们心灵深处的“潜意识”得到光照和“医治”。这是牧师何等石破天惊的论述!因为,谁能医治潜意识?!静观祈祷竟然如此蒙受上帝的喜悦!甚至祂竟然赐予这样寻求祂的人以奇妙的医治。并且,牧师还进一步强调说:只有在这种“深度的静观祈祷”中,我们才能“自觉地扫除”黑暗势力借助教会和社会带给我们的“各种深入潜意识中”的“洗脑性的迷障”,使得我们真正认识上帝和自己。原来,上帝的医治是从去除思想深处的毒、邪、恶开始的啊!因此,教会当发挥真理的柱石的功用!(牧师如是说)。原来,关键不是除草(除草也重要),关键是播种好种子(不给杂草生长的空间)啊……如此,思想的规模建立起来,人(人才)就立(培养)起来了。

这样,牧师讲到:教会国度化与培养国度型人才。牧师说:教会国度化最重要的是教会要把基督徒培养成国度型的人才、耶稣基督的精兵,使他们能够与基督一同“在地上执掌王权”(启5:10),在各个领域中都能发挥带领性的作用。这牵涉到两方面,一方面,打铁还需自身硬!但是另一方面,你浑身是铁能捻几颗钉?就显明教会国度化与培养国度型人才这两方面,是相辅相成的。所以,牧师说:中国的转型需要“由教会输送人才”,需要由教会树立榜样,需要由教会传讲悔改与和解的真理。并且,这种“静悄悄的革命”、“灵魂深处的革命”应当从教会开始,从每一个基督徒开始。这是由微见著之路!伟大的变革总是静悄悄地悄然开始的。正如牧师所讲:世界需要春雨,中国需要春雨,我们的心中也时时需要春雨的滋润。真“知时节”的“好雨”一定要静静地“润物”,合乎圣经的福音绝不是让我们趁机张扬自己,绝不是让我们咬牙切齿,发誓赌咒,非要祈求上帝毁灭这个物质世界不可,而是甘心乐意地摆上我们自己,愿意用我们的眼泪、汗水和鲜血为我们周围的世界和文化带来滋润和更新,带来一场“静悄悄”的“心灵的革命”。

如此,牧师开启第四部分的讲解:雨势与文化基督化。1、文化基督化与《约法十章》。说:“文化基督化”指向中国文化的彻底转向,即从几千年以偶像崇拜和皇权专制为特色的“帝国文化”转向以敬畏上帝和爱主爱人为特征的“天国文明”。那么,具体该如何转向呢?牧师说:这个阶段最重要的是基督徒遵守上帝所赐的以《约法十章》为综述的律法,使得基督徒本身能够建造强大的生命共同体,在教会建制上明确建立宪政、民主、法治的共和制治理,这样才能在社会上产生影响。法律有重塑人心、民风之能!人心改变是一切改变的基石,民风指向流行文化。因此,牧师说,这种文化的转化需要“势”,就是通过“民族福音化”带来的基督徒数量的增加,通过“教会国度化”带来的基督徒质量上的提升,从而能够使得基督徒在社会中发挥积极性的功用。所谓人多势众,指的就是数量;质量跟教会国度化相关,教会的建制是走向正规化的关键,而建制关乎律法。如此,牧师说,阿伦特称此类律法乃是“文明社会根本大法”( 阿伦特,《论革命》,陈周旺译(南京:译林,2011年),171页)。如此,文明与上帝的法律就紧密结合在一起了。

正如越黑暗的地方,越需要灯火;文明初现之处,也是黑暗最深沉之刻!因此牧师讲到:社会的黑暗与教会潜移默化之工。说:在黑暗中要学会忍受孤寂之苦。越是黑暗的时候,越是孤寂的时候,越是有着极其重要的潜移默化之工在进行着,上帝就在这灵命的暗夜中雕琢我们。是的,植物大多在夜晚生长,上帝的仆人在暗夜中一定要有忍耐和等待之心,一定要继续“静悄悄地发挥”光的作用。又说:我们都是暗夜微光,上帝会不断地加添我们的灯油,上帝必成就祂自己的工。就让我们瞬间充满盼望。

在讲到:文化基督化与基督教文明时,牧师沉痛地说:在基督教四次来华的历程中,不管是唐朝的景教、元朝的也力可温、明清的耶稣会、清朝末年马礼逊所代表的基督教新教,都因为政权的更迭而中断,下一次宣教只能等待政权的改变,然后从头开始(当然上帝仍在保守他的余民)!因此,我们必须总结前人的经验以为借鉴,重新锚定方向:福音必须按照福音该有的路径前行,从个人、从内心开始,再由己及人。这是路径,也是原则。因此,牧师说,在几千年盛行偶像崇拜和皇权专制的中国文化中,这种“文化基督化”是空前艰巨的挑战。很多贪恋权位的人更是会把这种“基督化”视为洪水猛兽,认为这有“颠覆国家政权”的企图和危险。所以,我们必须在心理上做好为义受苦甚至为真理殉道的准备,这是我们背负自己的十字架跟随耶稣基督当有的心态。心锚定,才能迎着风雨,乘风破浪。再说,我们更有主与我们同在。

因此,牧师在继续分析:基督教再次来华与落地扎根时说:基督教随着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国大陆的“改革开放”再次进入中国,这次基督教的大规模传播能够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吗?改革宗神学和长老制教会以前所未有的锋锐之势进入中国大陆,会不会出现水土不服、甚至“橘逾淮为枳”的畸变?这种担忧不是没有道理的。又说:改革宗已经开始出现多种版本,其中的一个版本就是“杀人宗”——到处论断他人是不是得救、其他教会是不是归正!还有“古墓派”——非要回到宗教改革时期的日内瓦、回到清教徒时期的英国!更有“盗墓者”——此类人士随便拿来改革宗的神学贩卖,以敬虔为得利的门路,内心对于改革宗并没有真正的认同!这是很扎心的话,也很现实。警戒之后,是激励:不管周围是多么重的暗夜,我们必须高举真理的“灯火”,一面发光,一面等待雨后天晴、夜尽日出、花开满城的时候。是的,总结过去,为的是预备更好的未来。

如此,牧师论及第五部分:雨后与中国的未来。说:雅和博经学的一大突破点就是在终末论上,我们以清教徒与老普林斯顿神学家所提倡的积极、乐观、得胜、得荣的终末论,以此代替目前教会中盛行的消极、悲观、退却、失败的终末论。阐明:雅和博经学的末世论的本质,是未来论。是的,未来贯乎当下!我们当下的一切莫不受未来的影响。所以,有什么样的未来论,就有什么样式的当下现状。未来论,至关重要!正如牧师所说,一旦我们受到消极、悲观、失败性的末世论的倾向,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就会丧失积极、乐观、得胜的心态。上帝是掌管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上帝!祂对未来的计划必要实现。

如此,牧师论及:三化异象与上帝的计划。提出“不管”。1、不管是“民族福音化”,还是“教会国度化”、“文化基督化”,我们一定要深信上帝对这个世界美好的计划,并且上帝的计划一定会成就,否则我们所作的一切都是徒然。2、不管现实环境如何险恶莫测,甚至看起来毫无盼望,我们一定要深知深信我们的上帝是那使死人复活、使无变有的上帝,在他没有难成的事。3、不管处境如何险恶,不管敌人如何强大,天无绝人之路,上帝仍在掌权!我们一定要刚强壮胆,勇猛精进,积极进取。这就是说,三化异象既然是上帝的计划,那我们就勉励而行就好,因为,祂的异象祂负责、祂的计划祂也必成就。如此,难道我们就没有责任、不用尽心了吗?不是的!我们反而要加倍用心、努力落实三化异象。

这也正是本课最后,牧师给我们总结的“结论部分”所说的:三化异象与圣徒之心。1、感恩与喜乐之心;雅和博经学所要传递的就是这样的医治灵魂的疾病、滋润心灵的成长、促进文化的再生的“春夜喜雨”!我们从此诗中看到,“好”与“喜”的气息贯彻始终。上帝恩典的传递者首先是蒙上帝赐恩典的领受者,我们的心怎能不感恩又充满喜乐?

2、谦卑与怜悯之心;我们要有真正的谦卑与怜悯之心。真正的谦卑之心就是认识到自身的罪恶和不配……越是靠近上帝,就越被更多光照、就越更深看到己罪而深感不配!因此,真正的蒙恩者,也必然会由己及人地生发更深对周围人的怜悯之心吧?

3、奉献和传道之心。我们一定要把这美好的信息传递出去,使更多的人和我们一同享受上帝与真理的美好。主恩浩大!无以为报!愿尽绵力以效(报效)主恩。

4、温柔与安静之心。春雨都在默默无声地让万物得到充足的水分,这就是基督徒圣徒当有的默默奉献的品格。“化境”之美,可见一斑!生命进入化境、以生命影响生命,温柔、安静,而又勤勉、笃定。

5、以“更温柔”的方式对待各种逼迫。 既然有圣灵在我们基督徒的心中,不管天气和环境如何,我们心中都有上帝的同在!因此,我们当用“更温柔”的积极、正面的方式对待中国文化和教会逼迫。基督柔和谦卑,而圣灵是受基督差遣方临在人心的,圣灵的工作就是让我们与基督相连-相合!如此,基督的柔和与谦卑也必能借着圣灵而做成在我们的心中了……

感恩!

                      

                                                                   2024年1月18日于山东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