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现代文明的历史演变 (全文)

来源: 蒋闻铭 2023-10-18 02:32:30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23030 bytes)

第十四章 现代文明的历史演变

现代文明的社会制度,1689年在英国君主立宪的光荣革命中诞生,在与旧文明的生死搏斗中成长。一方面,新的社会制度,激发了人类整体的智慧和创造力,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人类掌控自然环境的能力,不断进步。另一方面,人与人斗,国与国争,人杀人人害人,自相残杀,也是愈演愈烈。1689年到现在这一段,在人类发展史上,最辉煌灿烂,同时也最动荡不宁。

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新的社会理念社会制度的成长,波澜壮阔,曲折漫长;人类社会新旧交织,几百年一路走来,充满了令人目眩的进步,也充满了罪恶血腥。西方世界,殖民主义帝国主义,直到二战结束,才真正从思想上在实践中,走出了旧文明人征服人的思想牢笼。经过几百年的实践探索,人类的聪明才智,慢慢地,一步一步地,从人征服人人奴役人,演变转移到了改造自然的事业上。

这一章我们以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为脉络,讲现代文明的历史演变,分三节。第一节讲资本主义制度在发展初期遇到的林林总总的问题;第二节讲经济大萧条引发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三节讲改造自然,合作共赢。欧洲殖民主义帝国主义的历史兴衰,我们在下一章里讨论。

  1. 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政治危机

市场经济,将形形色色,千变万化的个人利益, 统一转变成了在自由市场上明码标价,买卖自愿的商品, 将个人自私为我的本能, 转化成了在有序的商品市场上追钱逐利的动因。供需平衡这只看不见的手,在市场上通过对商品价格的调整,指导社会生产和产出的分配。政府公权力,原则上不参与也不干扰经济体系的经营运作。它的责任,是维护社会和商品市场的正常秩序。

这样的经济政治制度,有没有问题?当然有。不但有,而且问题一个接一个, 危机一场接一场。 供需平衡对社会生产的调控指导, 是间接的。想做一样新东西赚钱,必须先投入人力财力,把它造出来。问题是在它被做出来,被拿到市场上去卖之前,你并不真正知道这个东西到底有没有人喜欢,有多少人想要,只有把成品拿到市场上卖了才知道。也只有到这个时候,你才有可能根据市场的反馈做理性的规划,调整商品的产量和价格。市场调控,是间接滞后的调控。

亚当史密斯在《富国论》这本书里,研究的是英国工业革命前的生产活动。这些生产活动,以小工场为主体,规模有限,不是工业革命后的大生产。对小规模的社会生产,市场通过价格调节指导的滞后效应,对全局经济,没有系统的负面影响。但是,工业革命后的社会生产,是机器生产,需要对固定资产较大规模的投入。一件好东西,开始的时候,产量相对少,利润就高。大家看到好处,就都来做。等到价格反馈,知道生产过剩,晚了,后来涌进来的人,往往血本无归。结果,就出现了周期性的生产过剩和经济危机。

商品生产要赚钱,需要降低生产成本。工人的工资,是一大部分的成本,所以生产的组织者们,都不约而同延长工人的工作时间,压低工人的工资。虽然原则上,工资多少,雇佣双方要自愿。但是对没有工作就没有钱的人,在一个没有钱就无法生存的社会里,工人们的自愿,就有了被胁迫的色彩。这样的自愿,不是真自愿。渐渐地,整个社会就有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划分,有了两大阶级的对立斗争。到后来再进一步,就有人出来,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通过暴力革命,推翻资本主义制度。 经济制度的不完善引发的矛盾斗争,演变成了有组织的你死我活的阶级斗争。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原动力,是自由竞争。你有钱,可以调动社会资源,可以雇人生产能赚钱的商品。你可以,我也可以。一样东西做出来,我做的比你做的好,我的东西卖得出去,你的卖不出去,你就赚不到。所以要赚钱,就必须把自己的东西做得比别人的好。这是良性竞争,是正道。但是商场如战场,不管游戏规则定得多么细致完善,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总有聪明人不走正道走歪路。比如我的钱比你多很多,你和我做同样的东西,我就降价,赔钱卖我的产品。你的产品,要么和我一样赔钱卖,直到赔光破产,要么你就不要做了。等你不做了,破产了,没人和我竞争了,我再把价格升上去,这就是恶性竞争。能不能定规则制止这样的价格战?不可以。自由市场的规则,如果加入了价格控制的内容,就不再是买卖自由的市场了。恶性竞争的结果,就是在社会生产中,大鱼吃小鱼,大资本兼并小资本,最后形成垄断。一个行业,一旦形成资本垄断,生产组织者的注意力,就会从如何改进产品质量,改善生产效益,转移到如何消灭良性竞争上。他们不但不会再努力引进新发明新方法,而且会尽一切可能去阻止新发明新方法的使用,维护自己的垄断地位。 垄断资本,是对自由竞争的反动,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进步,有巨大的阻碍作用。

再有的,就是大工业生产对自然环境的破坏。现代制造业标志性的建筑物,是烟囱。工厂企业,一排排巨大的烟囱,日夜不息地向周边排放的浓烟,遮天蔽日,给城镇乡村,整片整片地蒙上了一层灰雾。不停顿地从工厂里排出来的污水,将一条条原本清澈美丽的河流,变成了无鱼无虾的臭水沟。砍树伐林,水土流失,引来了黄沙漫天的沙尘暴。科学技术,在人与大自然的争斗中,赋予了人类几乎是战无不胜的力量。但是,人类同时也变得空前地贪婪狂妄。对自然的改造,不知不觉中,变成了对自然的掠夺破坏。到后来,直弄到现代工业所到之处,无一片蓝天,无一抔净土。今天我们在中国看到的各种工业污染,雾霾,沙尘暴,一两百年前,在欧洲和美国,是普遍的存在,对比现在的中国,当年欧美的污染规模,有过之而无不及。

2. 经济大萧条引发的世界大战

如此这般一个一个的问题, 在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制度的框架下,有没有解决之道?马克思说绝对没有。我们现在是事后诸葛亮,当然知道他说错了。但是在一百年前,他说的是对是错,还真没人能看得明白说得清楚。

资本主义制度遭遇到的最深刻的危机,是1928年开始的十年大萧条。金融危机,在美国爆发,向全球扩散。股市崩盘,银行,企业成批倒闭,引发了规模空前的失业潮。所有的资本主义强国的经济社会秩序,都被推到了崩溃的边缘。自由市场,第一次丧失了调节指导,使社会生产走出危机的能力。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末日预言,仿佛是一夜之间,恶梦成真。

在这种情况下,公权力必须以超出常规的方式,介入自由市场的运作,恢复生产和社会秩序。这在当时,多多少少是共识。问题是如何介入,要超出常规到什么程度。在英法美,主流的看法,是在不触动民主的政治制度的前提下,政府可以打破不直接参与经济运作的禁忌,用大规模的投入来刺激经济复苏,缓解高失业带来的社会压力。这一派,在实践中,以罗斯福(Roosevelt)的新政 (New Deal) 为代表;在理论上,也出现了凯恩斯 (Keynes)鼓吹政府对经济做大规模投入的宏观经济学。根据这种新理论,政府哪怕是先雇人在沙漠上挖个坑,再雇人把这坑填上,对经济复苏,比什么都不做,也要强很多。这样的理论实践,有没有将这些国家带出经济萧条?答案是没有。 但是有相当长的一段,这种做法使因为失业引发的社会危机得到了一定层度的缓解,让自由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制度,在英法美避免了崩溃的命运。

你要是认为凯恩斯的挖坑填坑的经济理论脑残荒唐,也可以想一想,到底是什么,将自由资本主义的世界,带出了这场持久深重的经济社会危机。答案,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战时经济,政府做的,可不是挖坑填坑的无用功,而是组织指导社会全体,造飞机大炮杀人。战争来了,失业自然也就没有了。凯恩斯到底书生气,他想到的,不过是挖坑填坑做无用功。用造飞机大炮人杀人的办法解决失业问题,他无论如何是想不出来的。将太平洋舰队的总部,从圣地亚哥搬到夏威夷,逼日本人攻击珍珠港,将美国拖进世界大战的招数,只有罗斯福想得到做得到。

另一派,就是法西斯主义。发明实践法西斯主义的,是意大利的墨索里尼(Mussolini)。他认定了资本主义世界政治经济危机的根源,是民主制度导致的一盘散沙。要想走出危机,避免经济和社会秩序崩溃,就必须用专制独裁取代民主制度。自由民主,有饭吃的时候,是好东西,但是大多数人吃不饱的乱哄哄的自由民主,不要也罢。

将法西斯主义的理论实践推到极致的,是阿道夫希特勒(Adolf Hitler)。希特勒信奉的,是弱肉强食的社会达尔文主义。他早年搞啤酒馆政变,要推翻德国的民主政府;政变失败,吃了一年多的牢饭,在狱中写了一本书,将他的思想基础,社会理念,和他对德意志民族未来的规划,一条一条都说得明明白白。他后面的作为,照着书里写的,一步一步来,八九不离十。《我的奋斗》(My Kampf),当年在纳粹德国,和毛选在文革中一样,人手一册。所以后面希特勒干的事,无论好坏,都不是阴谋是阳谋。

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败国, 1928年开始的大萧条对德国经济的冲击,比对英法美更严重。作为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德意志民族的思想意识,完全停留在国家之间争斗掠夺,互相征服,英雄崇拜的层面上。希特勒以民族主义做旗帜,利用全球大萧条对德国经济造成的毁灭性的冲击,以一己之力,组织纳粹党,推翻魏玛共和国,建立了法西斯主义的个人独裁专制。随后,他通过国家资本主义的途径,将独裁专制在统筹调动社会资源方面的优势,发挥到了极致。短短几年,德国不仅走出了空前严重的经济社会危机, 而且经济军事实力,也得到了全面的恢复发展。 经济和军事实力的剧增,又赋予了他掠夺征服世界的潜能。 于是他循着旧文明的思维逻辑,人征服人,一步一步地将全世界拖进了规模空前,血腥无比的战争之中。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代表旧文明的专制独裁的社会制度和代表现代文明的自由民主的社会制度的一场生死存亡的大对决。战争初期,德俄联手,狼狈为奸,瓜分波兰。德国军队,涌现出了像古德里安 (Gudarian),曼斯坦因 (Manstein),隆美尔 (Rommel) 这样的军事天才。纳粹德国,从胜利走向胜利。但是民主国家,不管经历多少次失败,都能够不停地做调整,在失败中等待时机。张伯伦的靖绥政策失败了,就换丘吉尔;战争胜利在望了,丘吉尔搞和平建设,非其所长,就把他撤了。而独裁专制,胜利越大,独裁者就越会忘乎所以,把狂想当做现实的可能,将国家民族,带入灾难之中。 希特勒在法国投降后,胜利冲昏头脑,转过身去攻击苏俄这个最大的盟友,结果从根本上改变了战争双方的实力对比。在军事危机面前,希特勒一意孤行,自以为谁也不如他懂军事,懂战争。撤古德里安,撤曼斯坦因,杀隆美尔。 最后,这场新旧文明的生死对决,以专制独裁的法西斯主义的彻底失败而告终结。

3.现代文明二战后凤凰涅槃般的重生

从这场史无前例的浩劫中,自由资本主义世界,得到了两条根本的教训。第一条,是对现代战争全新的认识。 二战之前,以掠夺征服为目的的战争,强者征服弱者,在所有人的意念中,都是理所当然的事。赢了的,是大英雄,是伟大的征服者,是想要流芳百世的人们的榜样。人人都知道一将成名万骨枯,但是人人都崇拜那些使无数人成为枯骨的英雄们。历史是胜利者写的,写着的,都是征服者的志得意满,是他们从战争和征服中获得的巨大利益,而不是被征服的人群的惨痛。前几年中国电视屏幕上,一出又一出的歌颂康熙,雍正,乾隆的长剧。有多少现在的中国人,在茶余饭后打开电视的时候,会想到扬州三日,嘉定十日,想到汉民族经历的留发不留头的惨痛屈辱? 二次大战,将整个世界推进战火之中的,是希特勒和德意志民族渴求的征服者的荣光和胜利者的利益。为利益发动战争,当时在民主国家的国民意识中,也是理所当然。欧洲强国两百年间对亚非世界发动的无数次殖民战争,就是明证。

这一回打完了,结果完全不同。开打之前,都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但是现代战争,毁天灭地。打完了一看,日本欧洲,被炸成了废墟。六年下来,什么都没了,剩下的是整亿整亿无衣无食,在饥寒交迫中苦苦挣扎求生的男女老幼。 接下来你要拿这些人怎么办?这可不是罗马帝国,成吉思汗的时代。想想看你要怎样去奴役这样的一群人? 答案是没办法。要奴役别人,自己也是要付出努力代价的。大英帝国,在印度的殖民统治不过两百年,已经是焦头烂额,进退失据。要把日本和德国当印度治,没有可能。想来想去,对大家都好的办法,是马歇尔计划,帮助失败者恢复经济社会秩序,重建家园。现在借钱给他们,将来可以收利息得些好处。

民主世界从这场无比血腥的战争中得到的第一个教训,是人类以一方征服奴役另一方为目的的战争,因为现代武器无比强大的破坏性杀伤力,结果只会是两败俱伤,共同毁灭。没有人能够从这样的战争中,得到任何好处。再看看扔在广岛,长崎的那两颗原子弹。这样的战争,无论如何不能再来一回。从那以后,对民主世界,想通过战争去征服奴役别人的,就不再是英雄伟人,而是反人类的疯子恶魔。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现在,民主国家之间,就再也没有发生过敌对的武装冲突。

第二条根本教训,是经济方面的。 从古到今几千年,人类生存物资的生产手段,没有本质的进步,绝大多数人的生活水准,永远处在勉强维持温饱的低位。现代科学兴起,使人类的物质生产能力得到了空前的提升。生活消费品的产出,从数量到质量,都有了前人无法想象的进步。但是,资本主义社会,也出现了由于生产过剩导致的经济危机。真的是生产过剩吗? 也不是。一边把整船的牛奶往海里倒,另一边有大批的穷人想喝牛奶没钱买;一边是一排排空着的出租房, 另一边是不少人交不起房租露宿街头。这样的怪相,对所有人都没有好处,没有任何人愿意看到,但是一次一次重复出现。马克思说了,生产过剩和经济危机的起因,是自由市场指导社会生产的滞后,是资本主义社会生产的无组织,无秩序,是生产组织者们的鼠目寸光。要解决这些问题,只有搞计划经济这一条路。这个说法,听起来有道理,但是根本就没有说到点子上。

把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比着是一枚硬币,生产和消费,是这枚硬币的正反面。社会生产的组织者,就是马克思说的资本家们,无时无刻不在琢磨如何将生产这一面做大。但是他们钻在钱眼里,没弄明白这些数量巨大的消费品,是为谁做的。对他们来说,工人是生产成本。要赚钱,就要压榨工人,给他们的劳动报酬,越少越好。然而工人,其实也是顾客,是消费者。降工人的工资,是降低顾客的消费能力。同一枚硬币,你要将一面做大,同时又要将另一面缩小。自相矛盾,可不就不停地有了危机。归根到底,老板们要发财,不但不该降工人的工资,而是应该给他们涨工资。不但不该延长他们的劳动时间,而是应该减少他们的劳动时间,让他们有消费的能力和时间。这个道理,第一个明白过来的,好像是老福特 (Henry Ford)。但是有几个明白人,没有用。指望全体资本家自愿给工人涨工资,和天方夜谭,共产主义一样,是没有的事。

将资本主义经济拖出泥潭的,是自由民主的政治制度。工人没钱,但是人多,先组织工会,统一行动。老板不高兴,就开除带头组织工会的人。但是到下次国会选举,这些人就出头参选,到国会去立法,让工会代表全体工人和老板谈工资待遇。自由市场上五花八门的商品,价格的恶性竞争,管不了,但是给所有的老板,定一个工人工资的最低标准,没有问题。再后来,又定了一个每天每人只上八小时班的规矩,而且规定每周只能工作五天。诸如此类的政治经济改良,其实在马克思生活的年代,就已经开始了。老板们当然不高兴,但是法定在那儿,你想赚钱,就得按规矩办。 真做起来,才发现劳资纠纷少了,生产效益高了,造出来的东西,也比以前好卖了。结果是皆大欢喜。社会财富, 急剧增加,全体社会成员的生活水准,急剧上升。如此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条件的改善,说起来,只不过是给经济活动立了几条新规矩而已。马克思的无产阶级革命,在自由民主的世界里,自然也就烟消云散,无疾而终了。

接下来,是环境。这当然也要立法规,要求工厂制造业,不能整天地冒黑烟排污水。各种各样的环保规则就都来了。这是又要增加生产成本,老板们肯定不高兴。但是法比人大,要照办。 没有这些法规的时候,没人去想环保的事,现在是不得不想,不得不做。大家多动脑子,多想想,结果还真出了不少既对环境有益,又能增加社会产出的法子。渐渐的,大家都明白了,人类向大自然的索取,有对人和自然环境都好的办法,也有对大自然掠夺破坏的办法。掠夺破坏的法子,不能用。到后来,环境保护的理念,成了民主世界个人行为道德的一部分。

生产力的发展,有赖于良性的商业竞争。除了垄断资本是一大障碍,知识产权,也是大问题。一件好东西,从研发到生产,要有大量的投入。复制别人,比自主研发,容易很多。你做自主研发,我等着复制你的产品, 拿到市场上,卖你一半的价。显然是我发财,你破产。所以市场必须有专利法,不允许复制别人的产品。 不过有规则就有对策,盗窃他人知识产权的事,是禁不住的。所以现代社会,要釜底抽薪,把尊重知识产权加到天天讲的洗脑课里,变成个人道德修养的一部分。文明有教养的人,是尊重知识产权的人。大鱼吃小鱼的兼并,由你们去。但是行业垄断,不行。 要制定反垄断法。美国一个有名的反垄断的例子,是把 AT&T 这家巨无霸的公司拆了,杀猴儆鸡,让你们大鱼吃小鱼,从新来过。结果就是在美国的经济体制中,逐渐的就没有了行业垄断这回事。

二战结束后的西方民主世界,在美国的引导下,对外审时度势,在全球范围内,抛弃旧文明人征服人的思维模式,全面放弃以殖民统治为基础的旧的国际秩序。同时资本主义阵营,在内部,以相对温和的方式,引进了各种形式的经济社会改良。民主国家之间,去除贸易壁垒,成立跨国公司。西方世界,从此走上了以科学技术的发展为原动力,用合作共赢的方式繁荣自己的道路。 现代文明, 经过三百多年的演进,终于走出了人剥削人,人征服人的思想牢笼,现代文明,在人类史无前例自相残杀的血与火的炼狱中,得到了凤凰涅槃般的重生。

现代文明和近代中国 (1-13 章,目录链接)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