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对stonebench评语的一点简单感想

(2018-10-09 15:34:39) 下一个

对stonebench评语的一点简单感想

 

在《我今天悟道了》的评论里, stonebench说:“ 须陀洹能作是念:我得须陀洹果否?”。 GraceX看不懂,就问了白话文怎么说。 stonebench 解释:“《金刚经》里佛和须菩提的对话。须陀洹应该是初果罗汉。佛问须菩提:须陀洹能不能说 ”我证了须陀洹果“?”

 

我说一下我的一点简单感想:

 

首先,谢谢石凳兄的精彩评论。

老实说,《金刚经》我是没读过的。 亲近过禅宗的人,连《金刚金》都没读过的,恐怕只能说是不好学。 《金刚经》恐怕是最入门的书。 大部分的佛教词汇,我都是不懂,尤其中文,我连一本中文的佛教书籍都没读过。 所以,你说的,如果你不解释呢,我是听不懂的,GraceX太看得起我了。

 

经你解释后,我才稍有理解。 个人认为,如果一样东西,你不去说,它就存在。你一去说,它就会跑掉的话。 那么,这个东西,往往你不是真正掌握的。 如果一样东西,不管你说还是不说,它都是同样存在的, 那么,往往就是本性了。 直白一点说,说自己悟道,是很忌讳的事。 何为忌讳?其中的一个解释,是怕失去,第二个解释是怕外人的分别心。 所以忌讳,也是一种得失心。

 

所以,去掉得失心的其中一个好方法就是做忌讳的事情。 然后,会明明白白看到, 那个你认为拥有的东西,是不是真的。 是不是假象,是虚幻。

 

举个例子,说自己静坐能克服高原反应。 开始是一种假设的自信。 是不是幻觉呢?唯一能告我们的是实践。 不经历,永远是假设,不管是理论上多么完备。 但是,去证明这个假设,往往需要冒很大的风险。 我没有选择比较保守的方法,也没有给自己留太多的后路。 独自一人去证明。 但是,这里边有一个不同于保守验证的好处。 就是你一旦证明,你就坚定的认为,要比保守的方法坚定很多。

 

如果更广泛的说,我们从理论上领悟出来的道理,即使很精彩。也需要经过实践才能变成真正的精彩。 比如,很多的道理,比如“放下”,何其简单。 可是,在实践中,何其之难。 有一个特点,像“放下”“空性” ”死亡“这些基石性的概念。 往往也是最难的概念。 一句“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从理论的角度说,恐怕不难理解。 但是,如果人的一辈子,都遵循这样的智慧的引导。 恐怕也就够了,基本上也不需要学习更多的理论了。

 

再比如, 《黄帝内经》。 我也没有通读过。 但就最开始的总纲中的真人描述。 就够我一辈子参悟了。“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这么一句话, 对我的天下无病理论,就已经足足够够了。 恬淡虚无,是对自身空性的最好描述, 对内在的自己以及自己和这个世界的交互。 整个空性的力量,无非就是这样。 但是,”精神内守“,是对”养“的最好描述。 所以,恬淡虚无,就是”练功“,为的是生命力,所以说”真气从之“,真气就是生命力。也就是”养生“中的“生”。 但是,光有生命力,不学会应用保护,也是不行的。 所以,我们要”精神内守“,即为”养生“之”养“。 做到了”生“, 做到了”养“, 自然”病安从来“, 也就是天下无病。

 

所以,对待悟道,这么一个大帽子来说。 自己宣称,意味着什么呢?显然,几乎没有人会相信。 既然没有人会相信,那么大帽子,也就不成为大帽子。 那剩下的是什么呢?是对自我的考验。 至于是不是悟道呢?这个并不重要,如果重要了,那就是自己的执着。 但这个过程,在修行道路上,是一座要过的独木桥。

 

我是一个读书很少的人,所以理论非常的缺失和不完备。

《金刚金》《法华经》《楞严经》等我都没读过,或者简单说,除了英文版《心经》,我什么佛教经典都没读过。道家儒家的书,我也没有读过。 比如,《道德经》《庄子》我也没有通读过。 《易经》《大学》《中庸》等我都没读过。 或者简单说,就是什么都没读过。

 

除了读书本身的困难。我很少读书的原因是不想自己的实践带上太多前人的智慧。 就像爬山,用直升飞机上去,和一步一步爬上去,不太一样。 那些前人的智慧,因为过于强大,往往会省去我自己的努力。

 

也许等机缘成熟的时候,我也会安静坐下来,欣赏前人的智慧光芒。

只是离那一天,还很远,因为现在的我还过于渺小, 无力承受那些光芒的照耀。

 

不管怎样, 石凳兄的博学和智慧有目共睹,谢谢提点!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