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田321

我和我身边的故事
正文

高考 人生的分水岭

(2018-06-07 16:17:19) 下一个

 

高考已距我渐行渐远,甚至女儿都已研究生毕业有了俩孩子。每年的高考季,各种新闻报道,铺天盖地,时下又有新媒体,也跟着闹闹哄哄。说也怪,我都有意避之,不想看不想听也不想回味那苦逼的经历,我固执地认为那高考前的紧张是残酷而决绝的,而我又不多愿意往后看。

偶尔在脑海里泛起一波涟漪,现在的考生也一定会觉得那是隔世的传说。

孩子们信吗?我们当年上晚自习,每个人要带一盏煤油灯。老师若在讲台上讲课那摆在教案桌的两盏马灯其光亮拨到最大依然不能让后排的学生看清黑板,而且由于点燃的油灯太多,教室里的空气特别混浊,眼睛都热辣地睁不开,嗓子眼儿也发堵,绝对不是像现在的孩子们在灯火通明、亮如白昼环境下学习!但即使这样,我和我的同学一样学得津津有味。

那时候也没有堆积如山的复习资料,更没有浩如烟海的习题集和密集的考前演练,至于班级排名和考前宣誓,更是无从谈起。当年找资料做习题仿若武林秘笈,谁演算的多谁就能在高考中胜出。一位学姐数学刚过六十分还被北京的一所名校录取,不像现在随便抓一个高中生,卷子基本上都能做到八十分以上。现在想来,当时的高考题也很简单,因为那时大家的基础普遍都很差。

我很感激“四人帮”粉碎的正是时候,也特别庆幸恢复高考时我还是在校生。若不是正好卡在那个节骨眼上,我自衬我考不上大学。先说大环境,那时知识分子是臭老九,读书无用论一时甚嚣尘上,难免荒废了学业。小环境呢,当年的我又特别贪玩,捕鱼捉蟹,爬房上树,那叫一个野,放学后书包连打开一下都没有过。岁数小也不操心学,学习混在什么样的水平很难说,就知道班上学习好的前十名肯定轮不到我,而我当时的学校能否有一人考上大学都是个大大的问号。

当时的我太羡慕那些能上大学的人了!即使是在河边玩耍的空儿,也要偷偷设想一下自己告别家人去上大学的情景,没敢往下想自己都嘲笑起了自己,甚至不好意思地怕让别人看透。我怎么会有可能考上大学?真是异想天开!

爬高上低我是小伙伴中最厉害的,玩各种枪械也不落人下,就是对学习没有一丝感觉。我是军人子弟,部队里的生活条件好,但部队驻防比较偏,就近入学的学校其教学质量教学设施很落后,在这很落后的学校我都排不上名次还有什么大学可想?

学校要举办数理化竞赛了,同年级两个班的学生都参加。竞赛前化学课老师很卖劲地讲着,我是一窍不通。只记得那是一个铜的符号,分子键又加又减,最后在等式的右边又生成了一种新的化学成分。我感觉我是用心听了,就是啥也没听懂,啥也不知道。

第二天参加竞赛,简单的部分,填填符号,画画分子,勉强应对。有一道二十分的大题,我是丈二和尚根本摸不着头脑,而且题里讲述的是锌,好像是第一次见到它,中文名也是竞赛过后才知道的。在坐位上闲着也是闲着,不会瞎划拉几下也好。这时候忽然回忆起上节课老师在黑板上写的方程式来,左右两侧的等式,数字,符号。只不过那是讲铜,这道题是锌。管它呢,比葫芦画瓢抄上去再说。结果出乎意料,我竟然成了优胜者第三名。这一下我忽然领略到了世界上最好玩、最有吸引力的事原来是学习,过去的时光白白浪费了混然不知。那个后悔呀,真恨不得使出浑身解数来搞好学习,但又似乎无技可施。

化学竞赛侥幸得了奖,但不懂的问题我还是不懂。可为了这个称号我也要装懂,不就是那个锌那个铜吗?咋回事我怎么就做对了呢?道理在哪?如果问同学问老师那不等于暴露出自己是蒙上的吗?好在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拼命看书,自我学习。要知道在此以前放学之后我是从不翻书包的。就为弄明白铜锌为什么可以互换我开始了人生第一次的主动学习。刚翻几页就找到了答案,原来他们在元素周期表的同一竖排,同一竖排的化学元素有共性,书上的某一页明明白白这样写着。发现了这一点我真比吃糖豆还甜,出门就能给同学们批讲了,那还真不是吹。举一反三,进而在数学课、物理课釆用同样的办法,只要是搞不懂的就往翻书,把前面学过的东西再温习一下。古人云,温故而知新——这正是解决所遇难题的万能钥匙,就是这把钥匙我不断地用,反复地用,不仅让我跟上了正常课程,也把过去好多年丢掉的知识及时捡了回来。

大概大人们看出来我是块学习的料,就带我去考试从而转入了一所省重点高中。在这所中学我第一次意识到“天外有天,人上有人”这句话的内涵。在先前的中学我是公认的第一实属侥幸,在新学校分班我的成绩排名在40左右,差点进不了尖子班,也是在这个班上让我明白了啥叫脱鞋也撵不上。

高考时全校考取一百多名学生,我所在的班就有五十多金榜题名,考入一类重点的有二十多。目前很多人真的很了不起,事业做得非常大。要知道那时候能上大学的很少,全国平均百分之五,河南是百分之三。

 

 

移民加拿大后,我的孩子每天快快乐乐地生活,避开了国内高考的炼狱。国外大学是申请制,没有升大学考试这一说,也避免了一场考试定终身的的偏颇。从中学升预科,从预科升大学所有的成绩全都被列入考查范筹,海外教育特别注重全面发展,孩子有没有参加社会活动,做过什么志愿者,还有申请信,上大学的动机和理由,是不是真的热爱所选的专业等等,具有很深的西方文化底蕴,这一点和中国的教育观念很不同。

倒是女儿很争气,出国那年刚好小学毕业,也是她们学校唯一的郑州市三好学生。在中国受的基础教育很牢固,好像她没费多大劲就保持住了一贯的优秀,本科上了麦吉尔大学。在学习上我作为家长还真是没有太操心。与国内同龄孩子相比,她的求学之路显得轻松又快乐。平常家庭作业也不多,假期也没什么补习,中国学生可望不可及的少年活动和爱好伴随着升入大学前的学习被填充得满满的。如学校组织的海外旅游,同学们自愿结合的漂流,学校兴趣小组拍电影,还有数不过来的去当各种义工,不知不觉在童心没受到任何压抑的情况下就升入了大学。

对比我和女儿不同的高考历程,我则更喜欢中国的高考。中国高考基本上是一考定终身,如能考上名校更是前程似锦。而在国外,比如说在加拿大,从中学到预科要一直保持全面发展的良好状态才行,其实这个过程较之中国的高考更加苛刻严格,特别注重过程性评价。但中国高考也有中国高考的好处,那就是学生的基础知识普遍打得特别牢固,这一点是世界其他国家无法比拟的。在我看来,中国的高考相对来说更加公平,只要你愿意努力,无论是寒门弟子或是富豪儿女,在分数面前都是平等的。只有高考和公平公正的考试才可以给平民子弟的孩子一个超越的机会。(但我想多说一句的是:河南考生居多,但录取指标相对来说较少,这就直接造成了高考录取分数总比外省高,现在不知道具体是什么情况。)

不管哪一种高考,其实都是选拔人才的不同形式。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国情,不同的历史,所以我也不能说哪个国家的高考形式是最好的,事实上也没有任何可比性。但两害相权取其轻,只要适合本国国情的就是好的考试。我也相信中国的高考会变得更加开放、绿色、包容和创新,祝福中国学子都能考出优异成绩。

[ 打印 ]
阅读 ()评论 (4)
评论
old-dream 回复 悄悄话 图一前排左三是楼主?
图二哪位是?
老田321 回复 悄悄话 可不是咋的,我们院里的孩子没考上大学的好多人在很早就成了下岗工人,参军的几位或是服役期满复员,或是转干当个连排长转业。而当年进军校的有人已升职到集团军军长。
老朽 回复 悄悄话 人的一生就几步关键的陆,当年中学同学里,没上大学的,基本上满盘皆输。
老田321 回复 悄悄话 图二的女同学扬毅,清华大学图书馆副馆长,党总支书记,可惜英年早逝。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