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万卷书 行万里路

与同好朋友分享旅行的酸甜苦辣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弗洛格纳公园里的维格兰群雕

(2019-02-14 19:47:22) 下一个

弗洛格纳公园里的维格兰群雕

维格兰(Gustav Vigeland)(网上照片,摄于1917)

位于挪威首都奥斯陆市区西北部的弗洛格纳(Frogner)公园里的维格兰雕塑群举世闻名。我先后去那里参观了两次。

1869年4月,维格兰出生于挪威最南端、距奥斯陆约二百八十三公里的小镇曼达尔(Mandal)。其母因为其父酗酒而离婚后,带着他和他的两个弟弟去娘家生活过一阵。二十多岁以后,维格兰用外祖父母拥有的小农场的所在地名称Vigeland取代了自己的本姓Thorsen。Vigeland意为“维京之地”,听上去挺剽悍的。

维格兰的父亲是个木匠,维格兰少年时也曾去奥斯陆学过木雕。不过1888年在艺校学习时,他已经立志要成为雕塑家了。他的才华很早就得到了许多圈内前辈的赞赏。1891-96和1990-01期间,凭藉政府奖学金和私人资助,维格兰多次去哥本哈根、巴黎、柏林、佛罗伦萨、罗马、伦敦等地游学。他在巴黎时常去罗丹工作室,在意大利时他大量观摩了古代和文艺复兴时代的名作。

在柏林时,维格兰曾与挪威史上最杰出的画家蒙克(Edvard Munch)分享过卧室和工作室。据说脾气暴躁的维格兰在一次跟蒙克争吵时,把他为蒙克塑的胸像朝蒙克掷了过去。

维格兰在1894和1896年举办的两次个展都颇受好评。

维格兰还曾应邀创作了同时代的挪威名人如剧作家易卜生(Henrik Ibsen)、作曲家格里格(Edvard Grieg)和数学家阿贝尔(Niels Abel)的雕像。诺贝尔和平奖的奖章也是他设计的。

1921年,奥斯陆市政府为了建造一个图书馆,需要拆除维格兰的住宅。维格兰坚决维权,当了一阵子“钉子户”,直到市政府在弗洛格纳公园旁给了他一套宽敞的住宅和工作室。他跟市政府在那时达成了一个一揽子协议:他将把以后所有的雕塑作品、草图、石膏模型等等都捐献给市政府,而市政府将为他提供他需要的一切雕塑材料、助手以及生活费用等等;他的作品将陈列在弗洛格纳公园里,而公园将永远免费对公众开放。还有,他死后他的住宅将被辟为博物馆,陈列他的草稿、模型以及他的大量木雕作品等,他的遗体火化后的骨灰也将被保存在博物馆里。

直到1943年3月因心脏病去世,维格兰为弗洛格纳公园的群雕贡献了几乎二十年的时间、精力和心血。

维格兰是个为艺术而艺术的真正的艺术家。

这个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由单个艺术家创造的雕塑群共包括二百十二座青铜或花岗石雕像以及若干浮雕。

整个雕塑群直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才完成,因此维格兰生前未能看到他的愿景的实现。

维格兰在1900年第一次结婚,有两个孩子。离婚以后,他在1922年再婚,娶了个比他小三十岁的女子。

在德占时期,维格兰曾在报上撰文,表示“乐意”在他的工作室接待纳粹高层;他还公开表示“欢迎德国士兵”,因此在战后他受到参予过挪威地下抵抗运动的人士创办的报纸的抨击。有人还指责他的作品深受纳粹意识形态的影响,充满了“纳粹心态的臭味”。

随便附一笔:维格兰的主要模特中,有个奥地利难民叫Ruth Maier,在为维格兰工作以后几个月,被送进了奥斯威辛灭绝营的毒气室。

弗洛格纳公园里维格兰为自己创作的立像。

雕塑群中心的喷泉。这个喷泉原拟置于国会大厦前的小广场上。

拱卫喷泉的部分青铜雕像。

“单石柱”(Monolith)。这根由一花岗石巨岩凿成的柱子,高一四·一二米(如加上底座则高一六·七四米),上有一百二十一个人体。维格兰为设计这件作品花费了十个月,然后从图稿变成泥胚,再从泥胚翻制成石膏模型,接着从1929年到1943年,由三个石匠对照着维格兰制作的等大的石膏模型精雕细凿,又花了整整十四年才大功告成。

曾有人向维格兰请教“单石柱”的意义,他简单地回答说:“这是我的宗教。”

“单石柱”局部一。

“单石柱”局部二。

围绕着“单石柱”有三十六座花岗石雕,表现人类从婴儿、童年、少年、青年、壮年、老年的生命周期。

以人体线条为装饰的铁门。

“生命之轮”,雕塑群的压轴之作,也是点睛之作。

父与子(除了有双引号的,雕塑的名字都是我起的。带双引号的名字也未必是维格兰起的。据说他几乎从不给他的作品取名)。

角力练习。

挣扎。

群雕里最出名的“愤怒的男孩”。

爷孙俩。

子不教,父之过。

这座雕塑与众不同,它明显脱离了写实的风格而有点虚幻;这么个大男人拳打脚踢几个小娃娃更让人义愤填膺,同时又心惊肉跳。

暧昧。

困境。

甘作牛马。

抢亲(?)。

憧憬。

老年的无奈。

临终。

无题。

高危动作。

难取难舍。

同志情谊。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