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在天边近在眼前

白发鱼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个人资料
正文

GPD的本质含义

(2019-01-06 16:55:25) 下一个

对于许多经济学家来说GDP的概念可能是太简单了,但为谨慎准确起见还是有必要先明确GDP的定义。这里引述的是美国关于GDP的定义,中国对于GDP的定义和具体统计方法可能会有某些微小的差别,相信基本概念应该是一样的。

GDP,Gross Domestic Product,国内生产总值,某一年里一个国家全部商品和服务总的市场价值,等于总的消费、投资和政府开支加上出口值减去进口值,原文见本文最后的附件。

美国的GDP报告是在每个季度最后一天东部时间上午8:30发布,报告上一个季度的GDP。GDP反映的是关于增长的信息,美国GDP的历史平均值是每年大约增长2.5-3%伴随明显的上下偏差。每一个初始报告在最终数字确定之前有两次修正:“前期”报告大约一个月之后是“非正式”报告,再过一个月之后是最后报告。前期数字的大幅修正会通过市场引起(经济)额外波动。GDP数字以两种形式出现:现值美元和常值美元。现值美元GDP按照当前美元比价计算,由于通货膨胀的影响很难进行同期比较。常值美元 GDP采用将现值比价换算成以某个时期的美元(比如1997年美元价)比价为标准,这种转换剔除了通货膨胀的影响从而比较容易进行不同时间段GDP的比较。GDP和GNP(Gross National Product,国民生产总值)有重要区别。GDP只包括在美国地理边界以内生产的产品和服务,不管生产商的国家归属。GNP则不包括外国生产厂商在美国境内生产的产品和提供的服务,但是却包括在其他国家的美国公司生产的产品和提供的服务。

从以上定义可以看出,美国对于GDP数字的统计和发布显得非常的谨慎甚至有些繁琐,一个季度总共三个月时间,但是GDP最后报告发布的数字却要经过两次、历时两个月的修正。这是为什么呢?笔者认为这也是值得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

GDP定义虽然相当清楚而且简单,笔者感觉仍然有必要认真研究。

首先,GDP的本质含义究竟是什么?GDP原本的词义是“全部商品和服务总的市场价值”。这里要强调,注意“全部商品”和“总的市场价值”,它是关于一个国家全年的一个重要宏观经济指标,用来判断这个国家总体的经济规模和增长情况。从字面意义上理解就是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总和,还有人认为是每年社会生产所创造价值(或称财富)的增量,这样的理解却不够全面,因为GDP指标每年的增长比例是它的重要参考价值之一,但并非全部,而同样或者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它是包括了所有生产及销售环节的全部经济活动的市场价值的总合。笔者认为,准确地说它的本质含义应该是判断在一个国家地理边界内一年时间里全部经济活动的活跃程度的一个宏观指标。根据GDP的定义,它还包括了占有相当大比例和具有重要作用的投资和政府开销。对于商品生产和销售活动来说这很容易理解,因为这些都是典型的直接的经济活动。而投资则是为将来的经济活动做准备,政府开销则是对经济活动进行不可或缺的适当形式辅助管理所必要的开支,属于间接的经济活动。这里笔者认为应该强调:GDP是、也仅仅是判断所有这些直接、间接经济活动“活跃程度”的指标。为了简明起见可以举个通俗的例子,笔者认为,GDP的本质意义相当程度上可以类似于温度这样一种宏观指标,温度的物理意义是物体内部或大气中分子运动的总动量(也就是相当于分子的活跃程度)。GDP则是一定空间内、一定时间段内衡量以国家为单位所有的人所从事的(包括以上所说间接的)全部经济活动总的活跃程度。认为这样理解GDP的本质含义才是更准确的,以往在谈到GDP时仅仅是或者过度地关注于它所显示的劳动价值、全部商品的市场价值和季度或年度增长比率等数字上的表面意义,这是一种对GDP理解上的偏差,笔者认为现在需要返璞归真、正本清源,同时也是进一步的深入理解。

只要回到本质意义上的GDP,就可以发现它的具体数值并不是越高越好,或者增长越快越好,实际上人们从经验教训中已经认识到了过高的或者增长过快的GDP肯定是不正常的,即通常所说的“经济过热”,但这还只是从直觉经验中得到的结论,如果不能深入理解GDP的本质含义就不能深入理解为什么经济过热是有害的,也就无法进一步确定究竟GDP应该多高或者应该增长多快才是正常的,就只能永远“摸着石头过河”。同时,实际上GDP持续大幅增长的时间也并不是越长越好。本文想在这里讨论的关键问题是,经济活动的活跃程度高只有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是社会经济系统运转良好的表现之一,但却并不能说明、更不能保证经济体系的运转一定是健康的、有效的、有序的。同时笔者认为也只有进一步分析、思考并理解GDP的本质含义,才有可能有针对性地回答究竟在不同的条件下GDP应该多高才是正常的?或者增长率应该保持在什么水平才是正常的?再有,GDP的长期增长率应该随着什么条件的变化而发生变化?等等,从而逐步减少经济宏观调控的盲目性。只有明确了这些基本概念才能进一步探讨并尝试并有的放矢地解决更多的问题。

第二,以上明确了GDP的本质含义仅仅是反应经济活动活跃程度的宏观指标,也就是说它是、也仅仅应该被看做是全部真实的经济活动的一个被动、客观的统计数字,而不应该作为经济活动主观要达到的目的,或者说不应该以追求GDP的总量和增长百分比作为目标人为地有意增加(或降低)经济活动的活跃程度。比如说为了达到某个GDP指标以各种名目有意加大投资力度,有意扩充政府开销,反复投资低水平基础设施建设,甚至将刚刚达到设计使用寿命三分之一甚至五分之一年限的建筑项目炸毁重建等等。相对于提高经济活动的效率和质量来说提高经济活动的活跃程度——实现GDP的高指标———要容易得多,各种形式也更是可以五花八门。在一个比较彻底实现市场化的社会环境下,从理论上说,人类的几乎所有活动都可以与市场价值存在直接或间接的联系,都可以有一个市场定价。而且在多种多样可能的经济活动中总可以找到许多更省力、更快捷的方式,比如像土地和房产价格的炒作就是一个现成的实例。甚至像毒品武器走私、贩卖人口等等,这些都能很快在GDP统计数字上显示出“成效”,甚至仅仅是统计方法上的一些“技巧”都能轻易地达到所希望的GDP指标。但是这样的GDP数字虽然从统计学的定义上可能仍然是正确的也可以很“准确”,然而最重要的是这些数字所反映的经济活动却完全可能是病态的,在令人皆大欢喜的GDP增长数据背后可能是大量低效或无效甚至负效(纯粹的浪费)的经济活动。如果GDP统计数字所反应的经济的活跃程度是由这样一些经济活动为实际内容,那么GDP数值越高或增长越快只能说明社会和经济体系内部的无序和混乱越严重。这样的经济发展对一个社会来说不可能带来健康、有序、持久的更新、发展。如果以这样的GDP增长数字作为保持甚至鼓舞信心的来源或者基础只能用一个很贴切的词汇:自欺欺人,来形容,而是否自欺欺人反应的正是人的“认知自觉”的成熟程度。

也可以再举温度作为例子,不用说谁都知道并不是在任何情况下温度都是越高越好,不同的环境自然要求有一个适当的温度。为了达到一个适当的温度,当然需要温度的测量和调控。而任何情况下为了实际测量某个空间或大气自然环境真实的温度,温度传感器应该是尽量不受人为干扰地反应物体或空间环境自然的实际温度,而不能为了使温度计显示某个数字而人为地在局部加温或制冷。再具体些,比如说冬天调节整个房间内的平均温度保持在摄氏二十度的时候人在其中感觉舒适,温度计就应该放在距离加热设备适当远的位置,这时显示的数值才能比较准确地反应整个房间内的实际温度。如果仅仅为了让温度计显示二十度的数字而人为地近距离对温度传感器局部加热,虽然这样一定会更简单快捷地达到希望的数值,但是并不能反映整个房间内的实际平均温度。如果有什么人用这种方式很快地“调节”温度到一个看起来适当的数值,没有人会认为这是一种明智的做法。特别重要的是在这样的温度“测量”和“控制”下房间里的人不会感到真正的舒适,因为归根到底测量和控制温度不是为了控制而控制,不是为了显示控制能力而控制。可是在经济领域,却经常会发生人为地根据“经验”,实际上是相当盲目地,或者甚至为了某种经济活动以外的目的规定一个GDP的百分比用来作为主观追求、调控宏观经济活动的“指标”,而且还经常会为“实现”了某个指标而欢欣鼓舞甚至标榜为可以炫耀的政绩。虽然这与日常生活中温度控制的简单道理相类似,但人们却很少对此提出疑问,不仅不觉得可笑、愚蠢反而在大多数情况下趋之若鹜,甚至年复一年乐此不疲。

第三,进一步讨论,前面已经提到,经济活跃程度高只有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是经济系统运转良好的表现之一。这个一定条件就是一个关键的大前提,而且如何确定这个一定条件至关重要,那么这个大前提应该是什么呢?笔者认为这个大前提、也是根本的前提,或者也可以说是全部经济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就是:就像温度调节控制的目的是为了人的日常生活感到舒适一样,所有经济活动以及社会的发展必须是有利于人和社会的健康有序的发展和演化,有利于人的觉悟(认知)能力和体质健康程度的不断提高,有利于人类社会的有序更新。实际上人类社会的一切经济活动和发展归根到底都是为了人的发展,是为了人的精神意识和生理躯体的健康、生命活力的旺盛,是为了社会结构的合理、社会经济活动的公平、公正、有序、有效,而不仅仅是更多的高楼大厦、更多的高速公路、铁路或任何其他形式的表面物质成果。离开了这个根本前提,任何令人眼花缭乱的经济成就都是脆弱的、暂时的,甚至可能是误入了歧途。因为很可能所有这些物质成果带来的是资源的浪费,环境的污染,反而成了健康生活的障碍,或造成精神意识的迷茫、混乱,这与人类从事经济活动的最原始动机和目的恰恰背道而驰。而满足这个大前提的经济活动的活跃程度(GDP),就像温度并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越高越好一样,当然也不是越高越好,也不是快速增长持续的时间越长越好,而一定是适度的。

如何把握这个“适度”,笔者认为,如果明确并能够切实把握这个根本性的前提,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就应该也必须依照人以及社会的健康有序的演化为目标,而人的发展和进化以及社会的发展和进化在大多数时间里都是渐进的,因此决定了作为人类经济活动活跃程度被动的客观指标——GDP与这种进化的过程应该大致同步,不应该是奇高奇低或忽高忽低。在实际的把握中首先的问题就是不能把某个GDP指标数据作为经济宏观调控主观追求的目标,而是严格地把它作为经济活动的一个被动、客观的反应,这时它才能体现出本来的参考价值,才可以用来决定采用何种手段获得人以及社会总体上持续有效、有序的更新发展。也就是说,衡量经济活动的最终标准绝不应该是某个GDP指标而必须是严格针对“人”的发展,而GDP的数值仅仅是一个被动的参考值。那么,自然接下来就要问:人和社会的发展进化如何衡量呢?实际上今天的人类社会已经总结出了很多测量判断人的精神意识和生理躯体健康程度的指标和方法,以及社会结构是否合理、社会公平公正的程度等等。虽然不能说这些都已经十全十美,但其中很多都是经过反复实践、总结、归纳、被证明的有效方法,当然也还在不断总结、完善。由于深入探讨这些判断一个社会是否健康有序的衡量标准是一个涉及更广泛内容的大题目,不是本文的内容,就不在此更多讨论了。

要再次强调的关键问题是,如何准确理解GDP的本质含义以及如何在实践中准确把握。将GDP视作主观规定、主观追求的目标还是作为客观现实的参考,在实际的经济活动中或称对经济活动宏观调控的实践中这种区别往往仅仅是一念之差,而这一念之差却可能带来社会经济活动的大起大落,或者社会发展的有序或无序甚至停滞、倒退以至崩溃。现实生活中,实际上发生过许许多多各种形式的所谓“经济过热”的现象,都是在遭受了巨大损失之后才痛定思痛,知道了任何形式的“经济过热”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是有害的。一方面,局部的过热或不平衡可能造成全局的混乱,即便是无意识的、被动的局部过热也迟早会遭受由此引发的全局混乱的损失,如资本主义经济制度自由竞争的“过热”导致周期性危机,以及导致全球性危机甚至战争,近年来以美国为源头、由于严重的失衡引发的全球经济危机正好又提供了最新的实例。另一方面,盲目追求经济指标的情况往往更多地发生在倾向于主动调控经济活动的许多社会主义国家,包括中国。因为在相当一段时间里,曾经认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使得无产阶级第一次成为了“自为”的阶级,第一次能够主动地改造世界,甚至“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可以创造政治经济学规律”(斯大林语),以至于许多悲剧性的教训在半个多世纪过后至今仍然记忆犹新。而曾经给人们带来无限希望的社会主义阵营尽管激发了十几亿人为理想社会的目标努力奋斗了几十年,却最终落得一个悲剧性的结局,而认知能力滞后几十年又自我封闭的朝鲜今天则还在可笑笨拙地在模仿半个多世纪前的做法。“高指标、大跃进”的闹剧加悲剧今天以及今后是不太可能重演了,然而看来遗憾的是这种“吃一堑长一智”仍然还是比较肤浅。为什么经济不能“过热”?什么样的发展才是真实的、健康的、有序的、能持续的发展?仅仅严格控制GDP指标就能达到健康有序发展的目标吗?实际上只要是主观规定、主观追求的GDP指标不管是高或是低都是虚假的,都是或多或少自欺欺人的假象。认为只要严格控制GDP的增长率稳定在某个百分比就能防止经济“过热”、或“过冷”,就能保持经济发展健康有序的观点,尽管可能已经足以避免头脑发热盲目冒进,但仍然还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明确了GDP仅仅是衡量全部经济活动活跃程度的一个宏观、被动、客观的指标,首先同时就意味着它的客观性和真实性就是这个指标的存在依据和真正价值,失掉客观性和真实性GDP就失去了原本的意义。经济发达国家因为在市场经济发展方面经历过更多的教训、积累了更多的经验,也由于实证科学思维方式的传统,对于GDP统计指标的客观性、真实性都有更自觉的把握。因此如本文前边引述的美国对于GDP的统计和发布过程规定了非常严谨甚至显得繁琐的程序,这不仅仅是因为对于一个规模相当庞大,经济活动相当活跃的经济体,要做出准确的统计本身就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而更重要的是为了尽可能地保证它的客观性和真实性。而中国作为一个人口总数超出美国好几倍,近年来经济活动异常活跃的更庞大的经济体,可以想见GDP的统计工作自然更复杂。可惜由于包括认知能力在内的各种原因和文化传统的影响,各级官员把GDP统计数字当作最重要的政绩,弄虚作假、添油加醋几乎是家常便饭,这样的统计数据其真实性客观性完全无从谈起,却还要以这样的统计指标作为宏观经济调控的最重要依据,年复一年当作首要追求的目标,由此引发的盲目、混乱、无序究竟到什么程度则更是无法想象了。至于思考并回答究竟什么是发展?经济活动的根本目的究竟是什么?如何才能达到这些目的?等等深入一步的问题就更是遥不可及了。

附:Gross Domestic Product.

The total market value of all final goods and services produced in a country in a given year, equal to total consumer, investment and government spending, plus the value of exports, minus the value of imports. The GDP report is released at 8:30 am EST on the last day of each quarter and reflects the previous quarter. Growth in GDP is what matters, and the U.S. GDP growth has historically averaged about 2.5-3% per year but with substantial deviations. Each initial GDP report will be revised twice before the final figure is settled upon: the “advance” report is followed by the “preliminary” report about a month later and a final report a month after that. Significant revisions to the advance number can cause additional ripples through the markets. The GDP numbers are reported in two forms: current dollar and constant dollar. Current dollar GDP is calculated using today's dollars and makes comparisons between time periods difficult because of the effects of inflation. Constant dollar GDP solves this problem by converting the current information into some standard era dollar, such as 1997 dollars. This process factors out the effects of inflation and allows easy comparisons between periods. It is important to differentiate Gross Domestic Product from Gross National Product (GNP)。 GDP includes only goods and services produced within the geographic boundaries of the U.S., regardless of the producer's nationality. GNP doesn't include goods and services produced by foreign producers, but does include goods and services produced by U.S. firms operating in foreign countries.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