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学习札记 (16) ——听京剧坤生王则昭的《坐宫》

来源: 宋乔1981 2015-02-24 20:02:23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9234 bytes)

我一直以来有兴趣从美声唱法的角度探讨中国京剧的发声。主要的原因是我觉得西洋歌剧和中国的京剧有太多相似之处,都曾经是很流行的大众艺术,现在也同样处于日益小众化的尴尬境地。近年有不少美声唱法专家认为京剧的发声和美声唱法也有一些共同之处。前不久听说著名的女老生王则昭先生过世,我特地在网上搜出她于七十七岁那年和李经文合作的《坐宫》来欣赏。王先生在梨园行辈分很高,谭元寿先生都该叫她师叔。王先生和同辈的周信芳,马连良先生及四大须生中的其他几位比,在描摹人物的深刻入微方面,还是有差距的,但是她的唱却具有相当的水平。王则昭的票友弟子德韵堂客先生在纪念文章里专门提到王主张“ 嘴形应该是向两边张开,幅度是大的,字,音出来是准确的”。他还解释说“ 唱老生,不能张小口或象捂着嘴唱似的,这样会影响到音量的饱满,嘴里字的功夫及字音的准确和唱腔的劲头!唱老生嘴一定要向两边张开……这是确保,音量大及有浑厚感,字有力度!这在学唱谭,余,杨的戏所必需要的......嘴向二边张大比张小口唱、嗓子来的更吃力些和吃功,嗓难度更大  ”。

 

我听王则昭的演唱有一个感觉即她的气息很通畅,声音出来也没有阻隔。美声唱法很讲究要打开喉咙,保证气息的通路。但是喉部和发声有关的肌肉多为不随意肌,不受人们意志的支配。所以学唱的人不大可能通过读书来自学,即使你很精通声带和其它发声器官的解剖学,也不大可能靠书上的理论而获得技巧。学唱是要老师引路的,从初级阶段的模仿到逐步体会到方法,逐渐掌握发声技巧。声乐老师一般是帮助你认识到自己的问题,然后靠一些随意肌肉的活动来带动和调节不随意肌肉的活动和功能。比如老师会教你带着微笑唱,用打呵欠的感觉唱等。长期的训练,使学生建立起条件反射,从而摸索到正确的方法,进而习惯于这些方法。中国的戏曲和民族民间唱法也有自己的经验和体系,但是不如西方音乐界那样更多采用科学和实验的方法进行深入研究。这也就是为什么戏曲演员有唱得很好的,发声也暗合了符合生理科学的原理,但是由于没有对发声机能的非常精细的研究和比较准确的描述,因此教学的针对性就较差,效果也不理想,成材率也较低。学出来的是“祖师爷赏饭”,学不出来的则是 “祖师爷不赏饭”。王则昭则是学成才的名角。总结她的成功之处,有利于后学者的进步。王先生主张“ 嘴形应该是向两边张开”。这其实是通过随意肌来控制不随意肌的例子。我听王的唱,感觉她的舌头位置很好,始终保持平铺在口腔底部,而且铺得很宽,这样有利于喉咙的打开和舌头的放松。这样唱声音不会卡,挤和顶。这样的声音必然是通透,松弛的。这样做的结果,口自然地就朝两边开了。所以口朝两边开是结果,而非我们要达到的目的。如果舌头位置不对,口朝两边开得再大也没有用。做过头了反而使声音干,扁和挤。还有一条就是当我们唱高音时,舌的后部是翘起来的,这种状态不是能有意志直接支配而达成的。我国现代嗓音科学的奠基人林俊卿博士也提出过同样的看法。上世纪八十年代美国一本著名的声乐教科书  <Coffin’s Overtones of Bel Canto>的作者也证明歌唱时口腔内动态摄影也观察到这个情况。另外一条重要事项是一定要保持横膈膜的呼吸,没有腹部,背部肌肉对呼吸的的控制,这样的口型是发不出声音的。这也就是王先生指出的要更用劲的原因。

 

京剧行对坤生的一条评价标准是没有“雌音”。王则昭唱起来确实没有“雌音”。所谓 

“雌音”者,就是女声天然的假声成分。无论男声或女声,在唱到一定高度的音时都会有一定的假声成分,否则高音很难上去。只是有的人天生的真假声混合很好,有的则假声成分很少。著名的歌王帕瓦罗蒂就是天然的真假声混合很好的典型。这种功能也可以通过训练得到。青年京剧演员蓝天的高音就很自然地混合了假声成分,这从他的唱和道白都可以听出来。这也是学男高音的有利条件。再一个好的例子是京剧大师李多奎先生。他唱到高音时自然地混入了较多假声成分,因而就很适合演唱老年女性。他的声音也很容易和老生的唱法区别开来。但是男声的假声成分随着年龄增长会逐渐减少,甚至消失。我记得我少年时期和喜欢音乐的小伙伴们在一个偶然的机会找到李多奎先生四十年代初期录制的《钓金龟》,那个美妙的声音让我们每个人都着迷,连平时只喜欢歌曲而从不看京剧的朋友也不例外。但是李先生老年以后的嗓音却逐渐失去了那种魅力,越来越接近男老生的声音。虽然观众们依然拥护他,爱戴他,但是那时却不是他最好的时光。李多奎的传人中李金泉是成就极高的一位,他演唱时混入的假声成分就很多,这样他在老年时嗓音依旧动听。但是他的假声混入得似乎过多了些,所以听起来有点甜腻。作为一个坤生,王则昭遇到的挑战是要避免太多的假声成分,否则就有雌音了。她主要要用声带的前半部分。据此,我推测她的声带也一定够长,这样才保证她宽广的音域。

 

说来说去,每个人学习演唱的道路和遇到的挑战都不会绝对一样,所以都要根据自己的条件来练习。每个人的声音都有各自的特点和魅力,所以没有必要,也不应该一味地模仿别人的声音,也就是不要“做声音”。死板的模仿在梨园行和票界仍然是一个突出的现象,值得注意。戏曲界也应该认真总结历史的经验和名家的体会,用科学的方法认证。但是切不可过于浮躁,期望一晚上就创造出中国自己的学派。近年来有人发明了所谓猫叫式发声法,这说起来就很扯,有点夸大其辞。要声称是一种发声法,那就要有很多成功教学的案例,有一套比较完整的理论,也就是要形成一个体系。我的中国老师和美国老师教过我模仿猫叫,狗叫,公鸡叫,牛叫,猪叫等,这是中外唱歌的,唱戏的都司空见惯的事。这也只是发声练习的一些小窍门,称不上学派。要真正创造中国的声乐学派,还需很多人长期努力方可实现。

 

 

德韵堂客  痛悼王则昭老师 

http://www.dongdongqiang.com/bbs/showtopic-6212.aspx

 

所有跟帖: 

您是懂京剧内行啊!唱一段给大家听听?:) -IceTea-- 给 IceTea-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2/25/2015 postreply 16:41:26

不敢,只是喜欢听,因为从小就听,但不懂。我只是觉得京剧和歌剧有很多相似处。 -宋乔1981- 给 宋乔1981 发送悄悄话 宋乔1981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2/26/2015 postreply 14:57:59

是您自己的学习心得?谢谢分享~~ -yjz2008- 给 yjz2008 发送悄悄话 (408 bytes) () 02/26/2015 postreply 19:50:36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