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演绎 (11):瓦尔特 - 《贝多芬第六交响曲“田园”》

来源: 1iron 2011-10-27 23:01:16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7159 bytes)
本文内容已被 [ 1iron ] 在 2011-10-28 12:10:18 编辑过。如有问题,请报告版主或论坛管理删除.


专辑曲目:

I - Allegro ma non troppo"(The awakening of joyful feelings upon arrival in the country)
II - Andante molto moto" (The Brook)
III - Allegro (Village Festival)
IV – Allegro (The Storm)
V – Allegretto (Shepherd’s Song)

贝多芬九大交响曲中,我以往很喜欢贝三 “英雄”。近几年,每当我想听贝多芬交响曲的时候,大都拿出贝六 “田园”。我感到自己的世界观在变化,但不知道为何。
直到有一天,一伙劫匪在抢劫银行时说了一句至理名言: “通通不许动,钱是国家的,命是自己的!”。。。。。。
终于明白了,“英雄” 是国家的,“田园”是自己的。。。。。。哈哈。。。。。。

音乐名城维也纳,曾经是欧洲音乐之都,许多有成就的音乐家在这里居住活动过,他们生活过的故居和活动过的场所如今还保持得很好,维也纳市政管理部门把这些 地方开辟成供游人参观的纪念馆。贝多芬1792年从波恩来到维也纳,在这里生活了35年,直到1827年去世,他的全部重要作品几乎都在这里写成。贝多芬 在维也纳多次搬家,所以在维也纳可以供人参观的贝多芬故居有四五处之多,他的墓葬也在维也纳。在值得纪念的贝多芬生活遗迹中,有一处是着名的“贝多芬小 路”,这条小道之所以着名,不仅是因为贝多芬常在这里散步,他的第六交响曲就是在这里产生灵感并构思的。“贝多芬小路”位于维也纳郊外的海利根斯塔特,这 个地名对于贝多芬来说非同寻常,1802年他住在这里时写下了“海利根遗嘱”,当时他几乎自杀。1808年贝多芬再次在这里赁屋隐居,写下了他的第六交响 曲。
  
  贝多芬写第六交响曲时正处在他的一个创作高峰期,几部大作品同时构思齐头并进,而这些作品的创作过程是很艰辛的。贝多芬有室外创作的习惯,他随身带着 笔记本和铅笔,记下心头涌现的乐思。这样的笔记乐谱他留下了2500页之多,使研究贝多芬的人们可以清楚地看见他的创作过程。
  
  第六交响曲是贝多芬交响乐中唯一的标题音乐。所谓标题音乐是指音乐具有故事性、情节性,表现文学概念或绘画场面。贝多芬的《田园交响曲》被认为是标题 音乐的典范。贝多芬对这部交响乐加的标题是“田园生活的回忆”,他在总谱的扉页上特别注明,“主要是感情的表现,而不是音画”。贝多芬怕人们误解他的音 乐,更明确地说:“《田园》交响曲不是绘画,而是表达乡间的乐趣在人心里所引起的感受”,他强调的是人的精神世界而不是描摹自然。
  
  《田园》交响曲共分五个乐章,每个乐章各有一个小标题。第一乐章是“初到乡村时的愉快感受”。音乐在平静安宁的气氛中进行,第一主题和第二主题反复交 替,作者并不在主题上加以他善长的发挥手法,只是朴实地重复,形成恬静清新的自然美景,音乐自然流动,没有强烈的力度变化,表现出人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得到 的精神安宁。
  
   第二乐章小标题是“在溪边”。音乐有如清澈的溪流,舒缓平静,偶有熏风微拂,水面上荡起轻微的涟漪,扭动了水面上倒映的白云树影。远处的树林好像在做着深 呼吸,音乐的律动微微开合,暗示着一种生命的韵律涵养在博大廖廓的大自然里。一组木管乐器摹仿的鸟鸣打破了宁静,音乐更加富于诗意。
  
   据《贝多芬传》的作者辛德勒记载,他曾经陪伴贝多芬在海利根斯塔特一条山谷旁的小溪边漫步,途中,贝多芬踏上一片草地,背靠一棵树说:“我就是在这儿创作了《小溪边》,黄鹂、鹌鹑、夜莺和杜鹃,都鸣叫着,我把它写进乐曲里了。”
  
  《田园》交响曲的第三、四、五乐章不停顿连续演奏。第三乐章是“乡民欢乐的集会”。音乐取材于民间旋律,描写乡间村民兴高采烈的舞蹈场面,活跃而喧 闹,质朴而粗犷,像一幅色彩鲜明线条粗豪的民间风俗画。当欢乐的场面达到顶点的时候,音乐出现了一些不安并很快变成远处的雷声,欢乐的集会被打断,音乐进 入第四乐章“暴风雨”。狂风呼啸,裹挟着雷电排山倒海般袭来,转瞬间便笼罩了一切。整个乐队都在急速飞旋,弦乐刮起一阵阵旋风,倍大提琴发出沉重的怒号, 短笛凄厉的尖啸像是狂风的呼哨,铜管和定音鼓的霹雳令大地震颤,包含乐队全部音域的半音下滑好像风暴在横扫一切,想把世界带进地狱一般。但是,“卷地风来 忽吹散”,暴风雨很快就过去了,代替它的是田园牧歌,音乐进入第五乐章“暴风雨后的愉快和感激情绪”。雨后复斜阳,大地恢复平静,草地发出清新的馨香,牧 歌传达着对大自然的感激心情,这种喜悦、安宁、欣慰的情绪一直贯穿这个乐章,整部交响乐在这样的气氛中结束。
  
  从18世纪到19世纪,以维瓦尔第的《四季》为开端,出现了千百首描绘自然或是表现人与自然融合的音乐,其中最为优秀的当属贝多芬的《田园交响曲》。 贝多芬一直到晚年都保持着每天外出散步的习惯,但却再也没有写过《田园交响曲》这样描绘性的标题音乐。他晚年的漫步越走越远,几乎成为行军,有一次沿着河 谷走出太远,竟迷路回不了家,天黑以后在一个小镇上东张西望,不知自己身处何方。又累又饿的贝多芬在一家窗户外向里张望,竟被人当做流浪汉抓住,这是他晚 年的一段轶话了。

指挥家介绍:

布鲁诺•瓦尔特(Bruno Walter,1876-1962)

英国着名指挥家阿德里安•布尔特曾经说过这样的话:“布鲁诺•瓦尔特是我们这个时代中最伟大的指挥家,他是一位极其真诚而质朴的大艺术家,在人们的心目 中,他的影响是十分富有魅力的,因为他一生所追求的最高目的就是献身于音乐”。在20世纪早期的指挥艺术当中,布鲁诺•瓦尔特是最着名的五大指挥家之一, 他为人的坦诚,技艺的精湛以及艺术趣味的高尚,都给人们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正因为如此,才有了以上英国指挥家布尔特对他所作出的既客观又热情的,且又 十分恰如其分的评价。

瓦尔特出生在柏林,早年曾在柏林的施特恩音乐学院中学习钢琴和指挥,最初瓦尔特曾希望自己成为大钢琴演奏家,但在一次听了当时的大指挥家汉斯•冯•彪罗指 挥的一场音乐会后,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与启发,终于决心成为指挥家。瓦尔特最早开始正式指挥是在他18岁时,后来,他有幸结识了奥地利着名作曲家和指挥家古 斯塔夫•马勒,并从1894年到1907年一直跟随着马勒充当着他的助手和副指挥。这期间他无论是从对音乐的理解上还是对指挥技艺的掌握上,都深受马勒的 影响和教益,难怪他以后成为本世纪最重要的马勒作品解释者。他于1938年移居到法国,然后在第二年到了美国,并很快加入了美国籍。在美国,年过六旬的瓦 尔特重新开辟了一条崭新的艺术道路。在瓦尔特步入晚年时,也就是在他逝世的前四年,他移居到了美国的加利福尼亚,并在那里招集了大量的优秀演奏家,组成了 后来富有盛名的哥伦比亚交响乐团。他与这个乐团一起灌制了大量的优秀唱片,今天人们所听到的许多珍品都是他指挥这些乐团录制的。

瓦尔特不仅在指挥艺术上是一位天才的大师,在对待指挥界中新人的培养和扶植上,他也是一位道德高尚和受人尊敬的师长,早在本世纪20年代他担任慕尼黑歌剧 院的常任指挥时,就慧眼识才地发现了后来的另一位指挥大师卡尔•伯姆,当时的伯姆只是二十七、八岁的年轻人,但瓦尔特却看中了伯姆与众不同的杰出才华因此 他便邀请伯姆担任了慕尼黑歌剧院的第四任常任指挥,伯姆从1921年到1926年一直在慕尼黑歌剧院工作,在这期间他在指挥技艺方面曾深深的受益于瓦尔 特,所以单从这一点来看,瓦尔特可以说是发现和培养伯姆的好伯乐。

在20世纪早期的指挥大师中,瓦尔特是一位出名的温和派指挥家,他的演奏的许多作品在今天看来还是别人无法超越的典范,例如他在对贝多芬《田园交响曲》的 演释上,就可以说是一种到达艺术顶点的经典演释,瓦尔特在指挥这部作品时,以其自身所特有的典雅的抒情风格和极为适度的全面控制能力,将这部作品中那自然 清新的音乐性,细致而乾净流畅的表现了出来,他那精美的艺术再创造,使人们从中深刻地感觉到了作曲家内心丰富而纯朴的感情的流露,并通过音乐领悟到了大自 然的美妙景色和恬静的气息。特别是在这张唱片里,82岁的瓦尔特居然鲜活、机智,尤其是他的慢板,精妙得犹如穿梭在光影之中的蝴蝶(information from web)。




谢谢欣赏!

所有跟帖: 

这景象好壮观, 介绍也十分详尽 -switchover- 给 switchover 发送悄悄话 switchover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0/28/2011 postreply 02:57:35

Wetland 50 万候鸟,不壮观都不成啊,谢谢! -1iron- 给 1iron 发送悄悄话 1iron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0/28/2011 postreply 21:24:47

嘿嘿,那劫匪应该得到宽大处理,是他让我们明白了返璞归真~谢谢分享! -月近故人- 给 月近故人 发送悄悄话 月近故人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0/28/2011 postreply 08:44:22

盗亦有道, 谢谢月近故人! -1iron- 给 1iron 发送悄悄话 1iron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0/28/2011 postreply 21:26:14

谢谢:大师演绎 (11):瓦尔特 - 《贝多芬第六交响曲“田园”》 -Bahama- 给 Bahama 发送悄悄话 Bahama 的博客首页 (45 bytes) () 10/28/2011 postreply 09:11:50

谢谢支持! -1iron- 给 1iron 发送悄悄话 1iron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0/28/2011 postreply 21:26:48

贝多芬的音乐影响改变了世界! 好像Bruno Walter是马勒的学生, 谢谢豪介绍 -法国薰衣草- 给 法国薰衣草 发送悄悄话 法国薰衣草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0/28/2011 postreply 13:33:13

贝多芬的音乐经久不衰,自有其道理。Walter是马勒的学生, 文中有介绍。谢谢老朋友! -1iron- 给 1iron 发送悄悄话 1iron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0/28/2011 postreply 21:30:04

大师演绎的确不同凡响。第一章就显出了一些振奋。很喜欢。谢谢分享! -潜水听- 给 潜水听 发送悄悄话 潜水听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0/28/2011 postreply 17:26:59

谢谢潜水听! -1iron- 给 1iron 发送悄悄话 1iron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0/28/2011 postreply 22:05:49

喜欢。可能不同人生阶段对生活的态度不同,音乐的喜爱也不同。 -海上云- 给 海上云 发送悄悄话 海上云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0/28/2011 postreply 17:41:47

有同感, 谢谢海上云! -1iron- 给 1iron 发送悄悄话 1iron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0/28/2011 postreply 21:32:35

漂亮! -石假装- 给 石假装 发送悄悄话 石假装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0/28/2011 postreply 18:29:40

谢谢欣赏! -1iron- 给 1iron 发送悄悄话 1iron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0/28/2011 postreply 21:33:04

俺也是从“田园”开始走进贝多芬世界的。谢谢详细介绍! -珊瑚-- 给 珊瑚- 发送悄悄话 珊瑚-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0/28/2011 postreply 21:47:39

很好的开端。谢谢 -1iron- 给 1iron 发送悄悄话 1iron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0/29/2011 postreply 20:59:37

「田園交響曲」裡的那條小溪 -1iron- 给 1iron 发送悄悄话 1iron 的博客首页 (64 bytes) () 10/28/2011 postreply 22:15:26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