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交01 物理学上来说,圆方结构的存在只是一个平面剖面,对应着实虚两种物质的运动轨迹,因为虚物质轻清,则轨迹容易呈圆形,而实物质

来源: 2011-07-08 20:44:28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http://www.math.sinica.edu.tw/www/

[转载]探索天圆地方的来源与合理性与正八面体

(2011-03-09 18:20:59)
标签:

转载

分类: 易学国学经典理论

天圆地方的发源可能是如下原因:天干圆布,地支方布均暗合河图方位方返先天---一切盘式演化之本体---奇门,玄空等都是内河图外洛书格局,内河图如如不动为体(当然也可有与其动相关的研究,如旋丹之法).也对应大药成的状态,此时金字塔和圆锥相嵌套横截面为圆形方孔结构,对应生死交关关口,故古人以钱形示警,表金性肃杀之盛,另易经64卦圆方分布,进一步演化需用万字,参空性(无外圆,时序不在,故空),暗隐81位,和前述所隐含道理一样.现代科学在元素发现过程中,放射性元素基本上元素序号越大,越不稳定,存在寿命越短,据说前几年发现的118号元素,最多只能存在0.9毫秒,这实际上暗示元素结构探索可能在慢慢接近一个关口,造成元素结构的不稳定,这个结构很可能就是原子核和核外电子层分布形成的圆方结构;现代数学研究中,一个几何图形可用标尺作出,必需且只需要作出的几何量可以由给定的几何量经过有限次的四则运算和开平方所得。在传统化圆为方问题中,因为π是超越数,不可能由圆半径经过有限次的四则运算和开平方得到方的边长。完成了化圆为方的不可能证明,这说明圆方在某种意义上可以看成是不相关的,或者说正交独立的,古代天圆地方的说法实际上暗示了这种正交独立性,天圆地方乃不相与而相与,可以作为万事万物存在与演化的阴阳两极.从物理学上来说,圆方结构的存在只是一个平面剖面,对应着实虚两种物质的运动轨迹,因为虚物质轻清,则轨迹容易呈圆形,而实物质重浊,轨迹容易呈线状和针状----实际上对应实物质的相对论效应一圆周方向尺度缩为极小,另一方向因运动速度低于光速,尺度不为零,而其运动的横截面包络如金字塔底面,因此圆方结构的形成乃是实虚交参和沟连的临界状态,属于相变点,所以该结构容易不稳定而对应生死交关的关口.

在密宗中脉轮色气分布由下往上依次为红橙黄绿青蓝紫白暗示了脉轮速度效应的变化,恰好可对应一圆锥,其顶端在上。这种色气的形成,与人体谐振腔的特点与某种选频和调制机制有关,也暗示了驻波机制的存在,因为在顶点处呈现汇聚效应,和驻波的波节点的特性一致,另外,这种汇聚效应也暗示了出蒙入鸿的初始过程,类似双S机制一样,一从下往上出白光,还要出而回收,走逆运之运,三年老成,终入盘,乃类似磁滞回线一样,不断拓展回旋空间,入盘时空间无限大,回收回旋最终入盘后则不是白光了乃是五颜六色混成乃至金光

注:有认为洛书对应天圆地方格局的,洛书中间5个点相连表示金字塔的纵投影,其象方,且出断魂关后端坐大雄峰也对应出金字塔,而洛书外周数字分布在圆周上象天圆,也与圆锥和金字塔相嵌套横截面说法暗通.另外金字塔的高的0.618处对应下丹,有观想为太阳的,而上丹则对应月轮,与月相对应.洛书放在龟背上,其象盖天,而人头象天,而北极天顶太乙行九宫进一步类比也比较有道理,而且密宗坛城所画和有些跳大神者证见中所谓花仙、动物仙、各路神仙等都是神行九宫的产物,与奇门立论密切暗通.另一说法十线金丹小周天暗合未七九易数前的河图分野,其进一步向体外延伸谓天,而足下洛书在体外可进一步延伸谓地,而有所谓顶天立地.另外八气柱暗合地支分野(其中土杂四隅加中间一位应土之五数).金刚石晶体结构对应两金字塔底面相对而成的正八面体结构,正八面体只有6个顶点,其连线两两垂直,可与三轴密切相关,共有8个面,有人将其与八卦联系起来(且此类结构与立体元素周期表结合可与64卦联系起来,根据元素的分布规律,乃可解释带经纬线金字塔的存在),12条棱,可与12地支有关。另外,其各种情况下的投影有六芒星,有菱形光,有四方+中央对应的五行分布等(其中土暗分两位),细胞纺锤体的出现以及染色体排布于细胞板上都对应即将分裂的临界时刻,这与锻炼景象中菱形或金字塔的出现可以类比,其纺锤丝乃类似经纬线。在天球中,若以二分二至点作为金字塔底面,沿地轴方向确定月亮所在位置(约为地球半径60倍)作另外两顶点,也可形成类似模型。此外,还可以与人心理色觉模型、高能下的原子核结构以及万有引力和圆锥曲线联系起来,因此这种模型应该是一种非常基本的模型,同时勾连四象、五行、六气、八卦、12地支等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挖掘。另京房卜筮之法,可以解释七变周期的由来,同时与金字塔也当有密切关系,如金字塔52度角与一年52个星期暗合(365=52*7+1),不过其类似耗散结构原理和量子力学解释生命涨落规律一样,其第一推动来源于随机实际上很难符合人类社会规律的现实,因此是不完备的,其第一推动要从天文历法方面去找原因,如内经对于五运六气规律的描述,内经所描述大规律(以年月建寅为始)与八宫卦即64卦所描述的小规律(注重元气与互补对称)结合起来可以构成完备性描述。

元代《易纂言》说:“河图者,羲皇时,河出龙马,背之后毛,后一六,前二七,左三八,右四九,中五十。以象旋毛星点,而谓之图。羲皇则其阳奇阴偶之数,以画卦生耆。”前赤后黑左青右白中黄。

《易纂言》又说:“洛书者,禹治水时,洛出神龟,背之拆文,前九,后一,左三,右七,中五,前之右二,前之左四,后之右六,后之左八。以其拆文如字画,而谓之书。禹则自其一至九之数,以叙其洪范九畴。”前九应乾,后一应坤。

《礼记·礼运》:“河出马图。”因此孔子从古籍中记载得知,河图为伏羲时代黄河出现一匹龙马,其身上有文采图案,谓之龙马负图,伏羲将其文字记载下来,因其出于黄河,谓之“河图”。另外于《论语·子罕》:“子曰,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
《礼记》中的这一段解释,将古人在修身内求法中的观察所得移植成身外的实景现象,颇为有趣。
其实,在修身内求法中,本身就将心意比喻为“龙马”,而肾气之精则喻为“神龟”。当实践至金水分形阶段时,则会呈现龟形的全息图像。人体脊髓内的脑脊液循环系统,则喻为“漕溪黄河”。拴心猿锁意马,进入深沉的静定之中,心液(擒龙、伏意马)下降,肾气之精(神龟)上升(亦称伏虎),心内阳中阴精与肾内阴中阳精自然结合以后,必然会自动进入“黄河漕溪”的脊髓之内运转,逆行而上,进入大脑,在脑中呈现图像。
少数人可以在大脑出现内河图全景图像,类似旋极图。当内河图稳定以后,必然会由光点产生光柱,冲出头颅而与宇宙全息星象相连接;同时,宇宙中的河图亦同样形成光柱下降,与这些光柱相连接,从而在心身了了若无之中,产生更为细致的全息图形与图像(注:顶河踏洛,小周天十线55索最终将延伸至于体外,应日)。
记录下来,也就是河图的产生之源,这就是古代修之身内求法而获得河图洛书的秘密,也是天人合一的一种修身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