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tion01 德布罗意波 p=mv=h/λ

来源: marketreflections 2011-06-25 08:48:05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4461 bytes)

实物粒子也具有波动性。于是他由质能方程以及量子方程出发,推得了德布罗意波的有关公式。他发现,粒子在以v为速度运动的时候总会伴随着一个速度为c^2/v的波,这个波又因为不带任何能量与信息,所以不违反相对论
一个实物粒子的能量为E、动量大小为p,跟它们联系的波的频率μ和波长λ的关系为
E=mc^2=hμ
p=mv=h/λ
上两式称为德布罗意式。与实物粒子相联系的波称为德布罗意波。
1927年戴维孙和革末用加速后的电子投射到晶体上进行电子衍射实验,证实了电子的波动性。同年 汤姆逊做了 电子衍射实验。将电子束穿过金属片(多晶膜),在感光片上产生圆环衍射图和X光通过多晶膜产生的衍射图样极其相似.这也证实了电子的波动性。
对于实物粒子波动性的解释,是1926年玻恩提出概率波的概念而得到一致公认的。至于个别粒子在何处出现,有一定的偶然性;但是大量粒子在空间何处出现的空间分布却服从一定的统计规律。物质波的这种统计性解释把粒子的波动性和粒子性正确地联系起来了,成为量子力学的基本观点之一。

 

学了德布罗意波长之后,物体在运动的时候就有了一个物质波,可以用波长=h/mv得出光的波长很小不易发生衍射什么的。但是原来学的机械波也有它固有的波长,而且也有波速(可以算德布罗意波长),那如果算是否容易发生衍射用哪个波长啊,两个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最佳答案
当然是用机械波了啊,你其实还没有完全理解德布罗意波是个啥东西,其实说白了德布罗意波是为了解释粒子的波粒二象性而提出的一个已被证实了的物理概念,在微观世界,这个说法很常见;但是宏观甚至宇观世界中,德布罗意波长是一个小得≈0的量!

其实你可以自己看看,普郎克常量h=6.626×10^(-34)Js,而宏观物体的质量都是以Kg计算的,也就是说宏观世界中,物体的德布罗意波长的量级就在10^(-30)~10^(-40)量级,宇观的天体质量更大,比如常见的太阳质量就有10^(30)Kg这个数量级,也就是说宇观中的物体德布罗意波长趋近于10^(-100)量级,你认为这么微小的量好有必要去理会它吗?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