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图好2 馬克斯威爾方程式定義了靜電場與磁場的行為,並預測出電磁波的存在。馬克斯威爾原定方程式只有在光子沒有質量的情況下,才是

来源: marketreflections 2010-06-13 17:34:39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20126 bytes)



http://163.20.22.161/Science/content/1977/00090093/0006.htm 圖一:馬克斯威爾方程式定義了靜電場與磁場的行為,並預測出電磁波的存在。馬克斯威爾原定方程式只有在光子沒有質量的情況下,才是正確的。若光子有質量,就需要加入兩項(圖中黑框部份),原方程式就變成了普洛卡方程式。其意義在圖四中,另用圖說明。 .圖二:圖示為馬克斯威爾和普洛卡方程式所預測之電磁波。這種波可由第三及第四方程式所描述,即邉拥拇艌隹僧a生電場,反之亦然。波沿E軸正方向移動,場的強度由線之長短來看,電磁輻射當然也可用不連續的粒子(光子)流來表示。如光子質量為零,波傳遞速度即為C,通稱為光速。若光子質量大於零,波速就小於C,由其頻率決定。在某一頻率,波速必為零,光就成靜止,以目前光子質量的限制,該頻率太低,無法以現知技術測得。 .圖三:速度與能量關係可由特殊相對論決定,對質量大於零的粒子而言,速度隨能量增加,極限值為c。有質量的粒子只有在能量無限大時才能達到光速。如質量為零,則不論能量多少,邉铀俣缺貫閏。若光子帶質量,電磁波速由其能量決定,量子力學也說,能量和其頻率成正比。因此,光子有質量的宇宙,可見光必比無線電波邉涌欤?鳻射線邉痈?臁H欢?阅壳皩嶒灅O限,這種速度上的差異仍太小,無法測得。 .圖四:(A)光子無質量情況下的電磁場乃由馬克斯威爾方程式所描述,第一個方程式(包含了庫倫定律)敘述著:圍繞一電荷體的通量線數目在任何距離時都是固定的,因此,單位面積的通力線數,也就是場強度,隨距離平方而減低。第二方程式說,磁力線永遠是封閉的,因此,沒有個別磁荷存在,馬克斯威爾第三式說:在任何觀測的時距內,沿一封閉曲線的平均電場,與該時距內,通過該曲線的磁通量之增加成正比。第四個方程式(包含安培定律)說:在一封閉曲線內平均磁場,正比於下兩項之和:第一項為單位時間內電通量的增加,第二項為單位時間內通過該曲線總電荷量。 (B)若光子有質量,修正後的電磁場用普洛卡方程式來預測,電場(左圖5)不再隨距離平方而減少,而是以指數形式減衰。通量線現在即使在真空裡也會消逝,且在大距離下,電場可以說完全消失掉。磁場(右圖6)隨距離以指數下降,而且改變形狀(在磁赤道被壓縮)。這些修正含著電磁學的一由光子質量來決定的特徵長度標尺。 .圖五:第一個光子質量的測量是1769年,約翰‧羅比遜所做的,比我們知道光子存在時還早一世紀。羅比遜的實驗乃是庫倫定律的一個驗證。其儀器乃是藉調整支持橫桿的角度,用旋軸臂上的重力轉矩來平衡兩帶電球體間的電斥力。此力可在不同距離下測得,羅比遜將他的結果,表成略加修正的庫倫定律的形式,也就是距離的2次方改成2+q次方。他得到q為0.06,這個結果的正確解釋到二十世紀才有人了解;意含著對光子質量限制於 4×10-40克之內。 .圖六:1773年,卡文迪斯用同心金屬球來測試庫倫定律。這實驗根據的原理是:如果電場平方反比定律是正確的話,帶電球體內部不會有電荷。從靜電計上通草球不分離的事實可知沒電荷存在。卡文迪斯得到修正的q值是0.02,用現代的解釋是,光子質量限制大約在1×10-40克左右。 .圖七:扭秤乃是庫倫測其平方反比定律所使用的。兩帶電球體的排斥力可由其扭轉纖維離開平衡位置的程度來衡量。庫倫也藉此儀器稍加修改,而測得磁的平方反比定律。他的結果在1788年發表,不比羅比遜或卡文迪斯精確,實稱不上是先發現者。然而此定律仍掛庫倫的名字實是因為他測量所有這些力,而且較他先進的人沒及時發表之故。 .圖八:現代測光子質量的方式乃是卡文迪斯方法的精進而已。同心金屬球從兩個改成五個,球殼現改用20面體,但這方法仍是尋找帶電封閉球殼內,是否有電荷通入。外兩殼加入一高電壓、高頻率的訊號,另用一靈敏偵測計尋找內面兩殼間是否有此訊號的痕跡。偵測器的操作,乃藉內兩層間訊號的放大,與另一參考訊號間的比較來看。該參考訊號和外兩殼的輸入訊號相同,只是相位每半小時移動了360度。任何偵測器所量出的訊號,只要具有週期為半小時者,均可證明庫倫定律的不正確。這實驗在1971年由Edwin R. Williams, James E. Faller,及Henry A.Hill所操作完成,他們當時在Wesleyan大學,得到的光子質量限制是2×10-47克,迄今仍是最佳實驗測量值。 .圖九:光子質量的極限值自羅比遜在200年前測庫倫定律迄今,精確度已改進了約十億倍。從直接測量而得的最佳極限乃是得自大磁場中,測不到有任何指數形式的衰減。木星磁場的測量,得自先鋒10號太空船,由作者與Leverett Davis, Jr(加州理工學院)研究的結果,知光子質量不可能超過8×10-49克。 光子的質量 -------------------------------------------------------------------------------- 【摘要】電磁輻射的粒子常被認為是無質量的,然而物理定律並不需要如此的假設。只是,若光子有質量的話,倒也必是微乎其微的。 一、楔子──光子沒有質量嗎? 光子,亦即光或其他電磁輻射的量子,通常被認為是無質量的粒子。它可攜帶能量和動量,且會因大質量物體的重力影響而偏折,但近代物理裏一般的說法,都把光子的「靜止質量」(rest mass)定為零。如此選定的意義只是說:光子無法靜止,光不可能是靜止不動的。相反的,只要光子的靜止質量大於零,我們一定可以(至少在原則上)「捕獲」它而測得其質量。 到底我們根據什麼來假設光子的質量恰恰等於零呢?一種說法是:電磁理論的公式按一般寫法,賦予光量子的質量就是零。不過,若任給光子一個質量,我們仍可建立一組同樣可彼此符合的理論。當然光子不可能有很大的質量,否則這個世界將因此而大大不同了!不過,光子仍然可能具有極小的質量,比質子甚至比電子都小很多,但仍大於零。在這種情況下,這個宇宙和無質量光子的那種宇宙差異就十分細微,也只有藉著偵測那些細微的差異,我們方可找出光子的靜止質量。 本文將討論幾個實驗,這些實驗的結果都相當於是「捕獲」而「秤」出光子質量。在此,我們可先說明,這些實驗沒有一個可證明光子的靜止質量是零,事實上,這種證明也不太可能。實驗無法找出光子質量並不證明質量為零,只可說,光子質量要比實驗精確度的極限還要小。目前這些求得的極限值幾可說小到接近於零,然而仍沒有把握說下一個實驗將不會有固定而不是零的質量出現。 測量光子靜止質量的努力早在兩世紀前就開始了,當時並沒有「靜止質量」的觀念,而所作的實驗也和光子沒有關係。早期的研究者,約在十八世紀及十九世紀初葉,只是研究電場和磁場在靜態及緩慢變化下的行為,而寫出了最初的電磁定律,這些定律描述著電荷或電流,與其他電荷、電流或磁場間的交互作用。與本文有關而最重要的,可能就是大家熟知的庫倫定律,庫倫定律說:兩個電荷間的作用力是沿著連接線的方向而與其距離的平方成反比。 1861年,馬克斯威爾以他那組微分方程式(圖一),而綜合了一個世紀以來有關電磁的實驗與理論研究,這些方程式用向量(包含有大小及方向的一種量)來描述電場與磁場,這些向量再由電荷密度、電流密度及其在時間與空間的變化率來決定。 當馬克斯威爾導出了這些方程式,他看出來這些方程式有波動形式的解,也就是,即使在真空中,仍准許有振動的電場與磁場的波動存在(圖二)。這些電磁波有一個固定的速度,為真空的性質之一。由於此速度相當接近直接測得的光速,馬克斯威爾就正確地揣測出:光是電磁波(今日,我們知道可見光只佔整個電磁輻射波譜中的一小部份而已)。從此,馬克斯威爾的理論才把光和靜電磁的現象連接在一起。 也正是馬克斯威爾的理論,用來解釋新的實驗結果,導致了二十世紀物理最偉大的進展:相對論和量子力學。電磁學也因而和這些理論交織成現代的理論,稱之為量子電動力學。如果預測實驗結果的準確性可視為判斷的基礎的話,量子電動力學可說是一套傑出而成功的理論;這套理論預測某些實驗測得的量,精確度高達億分之一。 量子力學對電磁學加了一個條件,即光或其他電磁輻射是由稱為光子的不連續的單位物所攜帶著,光子之能量E與頻率之關係為E=hν,其中,h為蒲朗克(Planck)引入的量子常數,而ν(希臘字母nu)為輻射頻率。因此,原來光用波來描述的,現在還要用帶有能量E的粒子描述來輔助。(同時,量子力學對一般構成物質的粒子也引入波的描述。) 光子的假說是愛因斯坦在1905年,為了解釋光電效應而提出的,同年,愛因斯坦發表了著名的特殊相對論,這也跟電磁理論有密切的關係,愛因斯坦用來發展相對論的假設,正是馬克斯威爾方程式亦隱含著的「光恒以固定速度c傳播」。愛氏發現粒子的速度v和其靜止質量M,以及能量E,有一個關係:v2=c2[1-(Mc2/E)2]。從這個方程式可看出,任一物體,若具有限的靜止質量,它的速度就完全由其能量決定,因為其他量均為常數。而且,我們也得到一個毫不意外的結果,即粒子的速度只有藉能量增加而增加。這個方程式也意味著:任何有質量的粒子,其邉铀俣炔豢赡苓_到光速,如果粒子能達到光速,則Mc2/E必須為零,這樣能量E就必為無窮大,那是不可能的。因而我們得到個結論:任何具有限質量的粒子的邉铀俾什荒苓_到光速c。 如果粒子質量為零,這個方程式所得的預測就大不相同了,當M等於零,則不管能量是多少,Mc2/E恒為零,因此該粒子恒以速度c前進,且不管能量為何,不會慢下來或增快。 愛因斯坦假設光子是這類無質量的粒子,可是相對論並不需要這個假設。事實上只要假設c是個常數(不一定是光速),則任何具有限質量的粒子當其能量無限制增加時,其速度將趨近於這個常數,如此就夠了。如果光子有質量的話,則其速度依其能量而定,且恒小於c(圖三)。 二、若光子有了質量將如何? 光子可能有大於零的質量首先在1930年由普洛卡(Alexandre Proca)以數學式表出。普洛卡方程式與馬克斯威爾完全一樣,只是多出了兩項(圖一),這新的項與光子質量的平方成正比,而且改變了很多靜電磁場和電磁輻射的重要性質。 帶質量的光子直接產生的一個效應是:不同頻率的電磁波以不同的速率前進,這是量子力學和特殊相對論的必然結果,相對論說帶質量粒子的速度由能量決定,而量子力學則說光子的能量與相對應電磁波頻率成比例,可知,若光子有質量,光波的速度就一定是由其頻率來決定:高頻率的電磁波比低頻者要快。事實上,當頻率減少到一定程度時,任何質量光子的速度將會減至零,換句話說,光停止不動了,這時的頻率是Mc2/h。 觀測靜止光子的可能性,提供了一個測量光子質量的明確方法。可是要證明這個波是停止不前的,我們得檢視相當大的空間,至少也得大於h/Mc的波長,由目前我們已有的光子質量極限值反過來推算,這個「靜止頻率」將少於每10秒一個週期,數值的計算顯示,相對於這個頻率的波長將大於400倍的地球半徑,很不幸的,要在這麼大的範圍內找出那麼緩慢的振盪是很難的。 另一種方法,或許我們可由不同頻率而不同波速的光找出其所造成的差異,也就是,令波同時出發,經過長時間旅行後,測量所造成抵達時間的差異。而這種波的理想光源就是波霎(pulsar),因為它可很定時的發出光和無線電波。從波霎發出的無線電波抵達地球所經過的時間,可精確度量,結果發現,低頻波是較高頻波延遲了很多,看來,這個延遲的時間似可由光子具有質量來解釋了!事實并非如此,因為星際空間並非完全真空,它包含著各種的物質,其中的自由電子,可使低頻電磁波的速率減慢,我們由其他的證據看出,是星際物質而非光子的質量造成低頻信號的延遲。 非零的靜止質量也會影響光子的偏極化。馬克斯威爾方程式指出,光子可在與邉臃较虼怪钡膬蓚

所有跟帖: 

愛氏發現粒子的速度v和其靜止質量M,以及能量E,有一個關係:v2=c2[1-(Mc2/E)2]。從這個方程式可看出,任一物體,若 -marketreflections- 给 marketreflections 发送悄悄话 marketreflections 的博客首页 (1387 bytes) () 06/13/2010 postreply 17:45:22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