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周

来源: 杰伦全广告下载 2004-05-17 22:20:38 []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9974 bytes)
%%%%%%%%%%%%%%%%%%%%%%%%%%%%%%%%%%%%%%%%%%%%%%%%%%%%%%%%%%%%%%%%%%%%

笛箫专题及名曲欣赏




  这是一首我们大家都十分熟悉的曲子,李安的电影《卧虎藏龙》原声音乐中的一首笛曲,根据中国云南民歌《小河淌水》改编,由上海民族乐团笛子首席,青年笛子演奏家唐俊乔吹奏,唐俊乔的演奏功底深厚、技巧娴熟、音色圆润动听,极富音乐表现力 。2000年3月她受邀参加录制李安导演、谭盾作曲的影片《卧虎藏龙》中笛子、巴乌的独奏部分,该曲获得包括奥斯卡奖在内的全球十八项电影音乐金奖和格莱美音乐奖,至此,唐氏引起国际乐坛关注。同年九月她被邀请赴英国伦敦"巴比肯艺术中心"与世界著名大提琴家马友友共同首演了谭盾作曲的《卧虎藏龙》协奏曲获得极大成功,并开始其《卧虎藏龙》全世界巡演的旅程。此外她还与中国其他著名作曲家合作,贾达群为其度身定作笛子协奏曲《边陲遗想》,与何训田合作继《阿姐鼓》、《央金玛》之后的又一部唱片力作《波罗密多》,演奏其中所有管乐独奏部分,广获佳评。作为音乐家,她经常受邀献演于全球许多著名的音乐及艺术节目,其精堪的演奏受到了行家与观众的赞誉和好评。

  在这首唐俊乔吹奏的《卧虎藏龙》笛曲中,我们这次关于笛箫的专题正式推出。



  根据调查,在人们最熟悉的中国传统民间乐器中,笛子仅次于二胡,排名第二,以下依次是古筝、琵琶、唢呐、扬琴。

  牧童吹笛是国画中常见的题材,笛子似乎可以把静寂的画面变得灵动生气。说来挺神奇,手中握着的就是那么极平常的一段竹子,带来的却不仅仅是牧童一个人的快乐,也许更可以说它是许多人精神上的慰藉和向往。

  金庸先生在《射雕英雄传》中给我们塑造了东邪黄药师的形象,他的玉箫不仅可以吹奏美妙的乐曲,还可以做随身的兵器,“桃花影落飞神剑,碧海潮生按玉箫“说的就是他平生得意的修为,绝对是个了不起的文武全才。



  吹笛者身中国传统服装,白色对襟长衫,立领盘扣,那么悠悠然地立在舞台中,如玉树临风,飘然出尘,清逸洒脱,卓而不群,让听众为之倾倒,其实真正打动人们的分明是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啊。

  还有一副对联,原本是戏曲文臣武将之长短的,却也与笛、箫及中国文化有关,权且抄来,与大家共赏:

  两船并行 橹速(鲁肃)不及帆快(樊哙)
  八音齐秦 笛清(狄青)难比箫和(箫何)

  中国竹笛的种类及名称极为丰富多彩.如以形制为名:饰龙谓: "龙头笛".乐师在皇帝面前将双手交叉作拱手之意来演奏谓:叉手笛;以尺寸为名的如截竹一尺八寸不洞箫渭:"尺八".唐代传入到日本 仍谓"尺八".我国福建南中常用的洞箫即为"尺八";以典故为名如:汉代音乐家蔡邕,拆"柯亭"第十六根竹制笛,其音色优美,后人赞好笛子谓:"柯亭笛".《史记》记载伍子胥曾吹箫乞食于吴市中,后人谓"子胥箫"。;以材料为名,如:"铜笛"、"铁笛"、"玉笛"、"鹰笛"、 "猿臂笛"等顾名思义,以取材而得名;以地域为名如:四川姜笛的"姜笛"、广西侗族的"侗笛";以剧种为名的如:昆曲的"曲笛"、梆子戏的"梆笛"、雅乐中的"雅笛"、能乐的"能笛"等等。由于中国的民族.民间音乐十分丰富,在此不能一一例举。

  中国笛子具有强烈的民族特色,发音动人、婉回。古人谓"荡涤之声", 故笛子原名为"涤"

  在强盛的唐朝也是竹笛的兴旺时期,笛曲丰富,人材辈出,随着唐朝歌舞音乐和大曲的盛行,出现了许多盛名的演奏家,如李暮、孙梦秀、尤承恩、许云封等一代神笛.汉代和晋代的马融、蔡邕、桓尹、绿株等演奏家. 曲目有《武溪深》、《落梅花》、《梅花三弄》、《紫云回》、《云州曲》等,遗憾的是历代众多的笛曲却没有谱子能留传下来,就现在演奏《梅花三弄》即晋代桓尹的笛曲,也只能从古琴谱的《梅花三弄》中去翻版演奏了.



  《苗岭的早晨》:口笛独奏曲,乐曲以明朗清新的旋律,描绘出苗族山寨春意盎然的美丽风光,又以明快、热烈的劳动节奏,表现苗族人民的愉悦心情和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乐曲分为三段。
  曲首以富有苗族音乐特色的“飞歌”旋律,描述了优美的苗家山寨风光,笛子运用花舌音等演奏手法,模拟百鸟在晨曦中清脆婉转的鸣唱。
  第二段,在活跃跳动的乐队伴奏下,口笛奏出了欢快热烈的旋律;速度由慢渐快,此起彼伏,互相呼应,表现了青年男女热烈欢舞的场面。
  第三段是短小的结尾,与第一段遥相呼应,再次重现苗族山寨的秀丽景色。后陈钢将此曲改编为小提琴协奏曲。

  《姑苏行》:江先渭先生于1962年创作,采用昆曲音调创作,乐曲优扬委婉,表现了美丽的姑苏风光和人们游览时的愉悦心情.颇具江南丝竹韵味。
  第一段:宁静的引子,悠扬抒情甜美,展现了优美的姑苏风光。
  第二段:抒情优雅的行板,表现人们观赏精巧秀丽的苏州园林时的愉悦心情。
  第三段:起伏的小快板,热情欢快,运用切分节奏表现游人嬉戏的欢快情绪。
  第四段:第二段的减缩再现,更加委婉动听,表现游人沉醉于美丽的景色之中,流连忘返,余音悠长婉转,令人回味。

  《牧民新歌》:以内蒙民歌音调为素材,70年代由简广易先生创作的一首笛子独奏曲。乐曲的引子,描绘了宽广辽阔的大草原,蓝天白云下,牛羊成群……短暂的离调,使动人的引子又增添了迷人的动力。
  第一段抒情的慢板,内蒙民歌风味的曲调,倾吐了牧民对生活的热爱。
  第二段在羽调旋律上,再配上活跃的节奏型,描绘出牧民骑着骏马奔驰的欢乐情景。
  接着进入第三段,节奏放宽,旋律舒展,表达牧民们的衷情歌颂。第四、五段音乐情绪更加高潮,运用了花舌、吐音、飞指等技巧,形象的模拟骏马的嘶鸣声。
  最后,在强烈的节奏音型衬脱下,旋律更加急骤,进一步的渲染了一望无边的草原上人欢马叫的热烈气氛,在高潮中结束了全曲。

  《三五七》:戏曲“乱弹”曲牌,由三、五、七的词句组合而得名。赵松庭先生根据浙江婺剧同名曲牌,将导板、平板、游板等组合一起,加以发展、变化,演奏时采用唢呐的特殊循环换气法,使散板音乐绵延不断,产生强烈的效果,曲调粗犷流畅,旋律华丽欢快,表现了一种热烈喜庆的情绪,富有浙东的乡土气息。
  赵松庭先生少年时期开始学习昆曲和浙江地方戏曲,接受民间音乐熏陶,培植了深厚的民间音乐基础。在他的创作中,大部分作品是以浙江地方戏曲、民歌为基本素材创作或根据戏曲音乐加工改编而成的。浓郁的浙江民间音乐风味,成为他不少作品的特色。《三五七》即是这类作品中的代表作,它是赵松庭1956年前后根据浙江婺剧曲牌《三五七》改编而成的。

  听了这么多笛曲,在这里就不得不提到另一种和笛子紧密相关的乐器-洞箫。

  “洞箫之美”
  古时有一个叫王孟端的画家,清夜泛舟,听到一阵悠扬的洞箫声,便将船靠近,乘兴画了一幅竹石图,赠给了吹箫者。第二天,那个吹箫者带着钱来访,请王孟端画一幅与竹石图相配的画,王冷然说:“我昨天不过是为你的箫声而画。你不要有什么过分的要求。”

  雨果的《悲惨世界》中有一段描写:巴黎的一个古城里,每晚都传出一阵柔曼缱绻忧伤的箫声,惹得附近的姑娘们芳心荡漾,在她们听来那分明是爱的轻诉,她们都幻想着能和那个英俊潇洒的吹箫者产生一段浪漫的故事。终于有一天,一个胆大些的姑娘走进了城堡。她发现那是一个穷老头,又瞎又聋,闲着没事吹着玩的。

  还有一个流传颇广的故事,有个男人无意中打错了电话,他听到了一个温柔动听的声音,于是他又故意打错了一次电话。一来二去,两人在电话里谈得很投机,真有相“谈”恨晚之憾。终于有一天,他们相约见面,那男人去得晚了点,当他看到徘徊在约会地点的那个女人时,他掉头走开了,她与他在电话中感觉到的女人完全不是一回事。他后悔与她见面,不如永远生活在她电话里传来的声音中。

  苏东坡夜游赤壁,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鸣鸣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婺妇。

  洞箫之美是一种梦幻之美,只可悦耳不能娱目。这种美是靠飘忽于空间的音符为材料、欣赏者的想象为工艺构筑成的一座梦幻城堡。洞箫之美,当是想象之美,距离之美。

  公元一世纪,西域羌族人的排箫流入中原。再往远看,春秋时那个名叫箫史的人吹奏的也应该就是这种乐器。这就把箫的引进提前了600多年。当上层贵族还沉浸在一系列大型乐舞中的时候,一种崭新的声音已在民间悄悄地成长起来。提起箫史,可以使人于两千多年以后冥想出一个沉默寡言的音乐人的形象,他于万千种乐器之中独独选中了一种深沉低缓,并使它成为了自己的一部分。箫史善吹箫,能使这种乐器在他手上发出凤凰的鸣叫,除此以外他没有留下一句话。秦穆公的女儿弄玉看上了这个沉默的会吹箫的男子,并愿意和他过一种与箫为伴的生活。秦穆公没有阻拦他们,还特意为他们建了一座凤凰台。箫史和弄玉就居住在这座名叫凤凰台的楼上,吹箫,恋爱,把自己的背影给了这个世界。最后,箫声引来了凤凰,一对沉静的男女并没有为秦穆公把凤凰留下来,而是乘着凤凰,飞到天上去了。这个浪漫的以箫声为伴奏的故事充满了沉默,在这故事的背后,暗含了对俗世绝大的否定。

  中国的汉字为箫准备了一个咽字,这是一种语言文字对一种乐器所能达到的最大的知音。我们现在所听到的箫,是从排箫中抽出的一根。抽出来以后就独立了,并逐渐提升起来,使它的前身退居到一个次要的位置。在中国历史强大的灌注下,这世上多了一种沉思型的哀婉低回的声音。即使最忧郁的人也会有过一次微笑,即使这一次微笑也总还是含着一丝苦涩,这就是箫。箫与笛子是一对矛盾,就像人类文化中也暗含着一对矛盾一样。也许嫌箫太沉重,才有了笛子的明快,也许嫌笛子太幼稚太浅薄,才有了箫的深沉。笛子总想让大家知道,这世界是太平祥和的,到处充满了欢乐,到处都有鸟语花香。箫却认为,这世界不单单只有这些,还有苦难和忧患,还有严寒和冰雪,还有放逐、孤独和寂寞。

  箫的声音有时并不从箫里发出来,它还时常以语言文字的方式出现。屈原说:“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是箫的声音。范仲淹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也是箫的声音。鲁迅说:“肩起黑暗的闸门,放他们到光明的地方去。”这同样仍然是箫的声音。箫是中国的。但是,只要是太阳照得到的地方,无处不有箫的声音。但丁的《神曲·地狱篇》,叔本华的哲学,艾略特的《荒原》,美国电影《汤姆叔叔的小屋》中老黑奴悲怆的歌唱,俄罗斯伏尔加河畔的纤夫比伏尔加河还要深沉悠远的歌声,这些,都是箫声。

  人类世界或许是一个大乐队,箫却独独把自己提出来,放在一个远离乐队、灯光暗淡的地方。箫与这个世界是不协调的,它是一个煞风景的东西,当人们快乐的时候,它总是看到不快乐,当人们纵酒狂欢、忘了昨天也不想明天的时候,一曲箫声,会一下子把气氛降下来。箫知道这样是不受欢迎的,一定要这样就会有被砸碎的危险,所以它总是隐忍着,直到忍不住的时候。

  箫的引进是一种文化现象,这种引进使中国历史和中国文化增加了份量,这比引进一件衣服和引进一种食品的生产线要有意义得多。这世界也可以没有箫的出现,这世界也可以从来就没有箫。但箫的声音却总是年年岁岁地透过巨大的天幕,用一种声音的眼睛注视着我们……

  最后,在一首洞箫与钢琴对话的曲子-《雪鸟》中,我们这次的笛箫专题就要结束了,本次栏目主要内容均来自于网络,部分文字资料摘自“笛韵网”(www.diyun.com)。非常感谢您的收听,让我们期待下一次的相聚,听众朋友们,再见。






%%%%%%%%%%%%%%%%%%%%%%%%%%%%%%%%%%%%%%%%%%%%%%%%%%%%%%%%%%%%%%%%%%%%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