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慈, 與一切眾生樂;大悲, 拔一切眾生苦

来源: 安乐能人 2022-04-07 15:12:45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7607 bytes)

極樂之立名

  極樂立名的意義,這是佛的境界,只能以凡夫的情量來推理而已。因釋迦牟尼佛亦有解釋,可通過「無有眾苦,但受諸樂」這兩句話來說明。

 《阿彌陀經》中有三問,皆與名字相關,分別是國名、佛名、經名:

彼土何故名為極樂?

彼佛何故號阿彌陀?

何故名為一切諸佛所護念經?

  釋迦牟尼佛這三問,舍利弗尊者啞口無言,名字非常重要,尤其是六字名號真法界。這是諸佛的境界,拿不出來,也講不明白,只能講個名字而已。

  極樂立名之意義,略述幾點。

1.順眾生性,廣結法緣

  「眾生性」,即佛性,佛性就是大涅槃、常樂我淨。極樂的樂不是世間樂,而是法樂,是常樂我淨的真樂、大樂、涅槃之樂。這樣的樂是眾生本性所具足的,「何期自性,本來具足」。這是依佛性、法性而立的名,能夠廣結法緣,蕅益大師言「諸佛本從法身垂跡,固結緣種」

  法藏菩薩主要是在佛性層面和我們結緣,當然,也有分身無數來結緣的。法藏菩薩的心盡虛空遍法界,和我們眾生的本性完全一體,他一迴向,十方法界都收到了,這是菩薩發大心。所以,世間人人與阿彌陀佛有緣,與極樂世界有緣,只是緣有深淺、親疏的不同。

2.順凡夫習,令知欣求

  世間之事皆可按苦、樂二字來劃分,而世人皆有願離苦得樂之趨向。世間的各種創造和設施,甚至各種文化思想,本質皆是為了離苦得樂而來的。而阿彌陀佛的淨土取名為極樂世界,就是為了隨順凡夫的厭苦欣樂的習性。

3.大悲救苦,急令出離

  「諸佛大悲於苦者」,阿彌陀佛是為了讓我們趕快離開苦的世界,所以他的世界取名「極樂」,在苦海中的人們,一聽到快樂之地,心之所向,自然生起欣慕之心,願意往生,這就符合了佛的大悲本心。

4.攝受下愚,難悟眾生

  聖道門,講破迷開悟,興發慈悲,這是難行之法,是少數上根利智之人才容易接受。淨土門,講拔苦與樂,離苦得樂,根機不堪的凡夫都願意接受。

  《法華經》說「眾苦充滿,甚可怖畏」,種種比喻,說明是怎麼樣的苦。《阿彌陀經》就兩句話「無有眾苦,但受諸樂」,免了一切苦苦,拔苦與樂。

  說迷悟難解難行,說苦樂易知欣求。講無我,可能沒人聽得懂,但講苦樂,再愚癡的人都知道。因為苦樂符合人情,讓人知道這是易行法門,容易發起欣求心。

5.令聞名得生

  極樂世界之名,若眾生聽聞,願意往生,也能往生。

  《往生論》說:「梵聲悟深遠,微妙聞十方。」「梵聲」是指極樂國土的名字;「悟」是讓人可以得到淨土的利益;「深遠」是指能夠究竟廣大利益眾生;「微妙聞十方」,是聞而使之開悟的意思,讓十方的眾生聽聞而能悟得深遠,這是極樂淨土、極樂國土國名的功能和作用。

曇鸞大師解釋說:

經言:「若人但聞安樂淨土之名,欲願往生,亦得如願。」此名悟物之證也。

經言:若人但聞彼國土清淨安樂,剋念願生,亦得往生,即入正定聚。此是國土名字為佛事,安可思議!

  聽說極樂世界很清淨,沒有三惡道、惡人、惡處,不用輪迴,也沒有生老病死苦,沒有貧富懸殊,人人都是無量光、無量壽,自在安樂,於是「剋念願生」,就是下定了決心,永不退轉,肯定要去往生,這樣的人「亦得往生,即入正定聚」。

  極樂國土的名字就可以度眾生,就像佛度眾生一樣。其實不光是極樂的名稱,極樂的蓮花、樹等都有這樣的功效,能夠讓眾生得利益,名和體都有這樣的利益,因為名體一如,皆是阿彌陀佛願力所成。

6.悲化無盡

  有「極樂」這個名稱,就能達到釋迦牟尼佛、諸佛大悲化度眾生的無窮無盡的願望。

 《觀經疏》言:

彌陀本國四十八願,願願皆發增上勝因,

依因起於勝行,依行感於勝果,

依果感成勝報,依報感成極樂,

依樂顯通悲化,依於悲化顯開智慧之門;

然悲心無盡,智亦無窮,

悲智雙行,即廣開甘露,

因茲法潤,普攝群生也。

  「依樂顯通悲化」,「樂」就是極樂世界的極樂。之所以「依樂顯通悲化」,因為極樂世界的「樂」字,其清淨喜樂顯明了佛的大悲心,佛的大悲就是拔苦與樂,佛度化眾生就是抓住「樂」字。

  由這樣的大悲教化,從「悲」出「智」,顯開智慧之門。以大悲為本救度無量的眾生,引導到西方極樂世界,一定要有大智慧,否則就收效有限了。

 「悲心無盡,智亦無窮。」智慧無窮就會「悲智雙行,廣開甘露」,就講了八萬四千法門。

  在淨土門的立場上,佛是大悲出智,由智慧攝化眾生;攝化眾生之後,又回到其滿足大悲之人,回到其大悲的本心,所謂「佛心者,大慈悲是,以無緣慈攝諸眾生」。

  如果依善導大師的解釋,佛教不是以智慧為根本,智慧只是度化眾生的方便;大悲才是本來面貌,是要給眾生拔苦與樂。

  至於說智慧,是因為如果要讓我們得到拔苦與樂的究竟利益,佛要用無窮的智慧來開顯,要用種種的法門來誘導。當然,根機猛利的人在智慧門可以悟得阿羅漢果、緣覺果,或得到菩薩無生法忍。即使沒有這樣智慧的人,通過八萬四千法門導歸淨土法門,最後也能夠滿足佛的大悲本心。

  所以,只有阿彌陀佛稱為「滿足大悲」,諸佛不能稱為「滿足大悲」。印光大師說「捨此法,上不能圓成佛道,下不能廣度群萌」,離開念佛法門,諸佛大悲就不能圓滿。

文:淨土宗編輯部   https://www.facebook.com/malaysia.purelandbuddhism/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