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老鼠到战壕 神奇的圣诞歌《平安夜》

来源: redbulls 2018-12-29 11:16:33 []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31917 bytes)

文/伊遐

平安夜小教堂。200年前的圣诞夜,《平安夜》这首赞美诗诞生于此。(Michael Burgholzer/Wikimedia Commons)

平安夜,圣善夜,万暗中,光华射……”听着安详的旋律,仿佛来到雪白的世界,看着宁静的月色普照大地,感受到纯净的祝福。没有《平安夜》,圣诞节就少了一份神奇的气氛。不过说起来,这首歌还与老鼠有重大的关联呢!

平安夜的缘起

 

 
1818年——200年前的那个冬天,有一群演唱家在奥地利阿尔卑斯山区巡回,演出传统歌谣。12月23日,他们来到奥地利萨尔兹堡附近的小村镇奥本多夫(Oberndorf)。

 

原本的计划是在当地的圣尼古拉小教堂演出耶稣诞生的故事。但是,大家发愁了。教堂的管风琴坏了,老鼠咬破了风箱,圣诞节前是肯定修不好了。

圣尼古拉教堂历史图片,1899年之前拍摄。(Gakuro/Wikimedia Commons)

最后,牧师安排大家在一个村民家中演出。当晚演绎的是《马太福音》与《路加福音》中讲到耶稣诞生的部分。副牧师约瑟夫.默尔(Joseph Mohr)对《圣经》的内容深有所感,散会后,他没有马上回家,而是走了另外一条较远的路,这条路径会经过山顶。

由山顶上远眺奥本多夫。(Michael Barera/Wikimedia Commons)

默尔在山顶上远眺四方,凝望着白雪覆盖的山陵与村落。在万寥岑寂中,他想起了自己几年前写的一首诗,就是描述在一个宁静的夜晚,天使宣告圣婴的诞生。

他往家里走,心中有底了。他把歌词找出来,决定用此为圣诞夜的赞美诗。

第二天,12月24日,他找到教堂的管风琴师法兰兹.葛鲁伯(Franz Gruber),请他配乐。葛鲁伯只有几个小时了,但当天晚上,他的确谱写了简单的旋律。那一年的圣诞夜,他们以清净的歌声唱诵了这首《平安夜》,由葛鲁伯以吉他伴奏。

《法兰兹.葛鲁伯肖像》(Portrait of Franz Gruber),萨尔兹堡画家赛巴斯蒂安.史蒂夫(Sebastian Stief)1845年作,油画。(公有领域)

平安夜,圣善夜,万暗中,光华射,

照着圣母也照着圣婴, 多少慈祥也多少天真,

 静享天赐安眠,静享天赐安眠

据说听众掌声雷动。要没有老鼠,还没有这首歌哩!

《平安夜》歌谱,默尔牧师亲笔手稿,约1820年。(公有领域)

广传美好的讯息

几周之后,著名的管风琴专家卡尔.茂拉赫(Karl Mauracher)来修琴。修好之后葛鲁伯试音时,弹奏了这首《平安夜》。卡尔非常喜欢,把乐谱带回家乡——阿尔卑斯山脚小镇卡普芬(Kapfing)。

卡普芬属于巴伐里亚齐勒谷地,那里有历史悠久的传统歌谣。当地有两个歌唱家族赫纳尔(Rainers)与史特劳瑟尔(Strassers)从事巡回演唱。

卡普芬小镇位于山明水秀的阿尔卑斯山区齐勒谷地。(böhringer friedrich/Wikimedia Commons)

史特劳瑟尔是手套业的大商贾,在1830年代早期,他带着孩子到莱比锡、柏林等大都市旅行。孩子们穿着传统服装,唱着他们特有的民歌(好比中国山区的少数民族,或台湾高山族),以招徕观众。

因为他们的歌声清澈、悠扬,口碑甚佳,后来也开始正式表演。他们的曲目中包括了《平安夜》。普鲁士王菲特烈.威廉四世听了他们的演唱后,表示这是他最喜爱的歌,并要求萨克森大教堂每个圣诞前夕都唱这首歌。

另一个赫纳尔家族也大约于同一时期在欧洲巡回演出,他们到了英国宫廷,听众中包括还是小女孩的维多利亚女王。1839年,赫纳尔家族重唱组也远赴美国,在纽约市三一教堂演唱。就这样,《平安夜》成为大西洋两岸的圣诞传统。

赫纳尔家族重唱团——来自齐勒谷地的歌手,1827年,彩色版画。(公有领域)

有一个有趣的花絮,越来越多人陶醉于《平安夜》之后,开始有人追问这首歌的渊源。有人说是巴伐里亚民歌,有人说是德国作曲家海顿、莫扎特、甚至贝多芬写的。后来,柏林官方发挥了福尔摩斯探案精神,找到了萨尔兹堡修道院组织,才查出葛鲁伯与默尔的故事。

《平安夜》一百周年纪念卡片,左为作词者默尔牧师;右为作曲者葛鲁伯乐师。(公有领域)

传奇的涟漪——1914圣诞休战

光阴荏苒,历史迈入20世纪。1914年,欧洲大陆烽火起,德国占领了比利时,想要一举歼灭法国。但英国参战了,德国统领的协约国与英法等联军的同盟国沿着法国边境,自北海到瑞士挖了一连串的壕沟,称为“西方战线”。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西方阵线图。美国陆军史料。(公有领域)

冬天的脚步近了,刚上任不久的教皇本笃十五世呼吁大家在圣诞节停战,他希望:“至少在天使唱歌的那个晚上,让枪支沉默。”这一请愿被正式拒绝了。

但是待在寒冷、阴凉的壕沟中,回不了家的战士们,似乎不约而同地发起了庆祝圣诞节的方式——在圣诞节前后休战。

历史学家至今还无法同意具体细节,但根据参与战事的官兵回忆,1914年圣诞夜,在不同军区,的确都发生了让许多人一生都难以忘怀、不可思议的事。

发表于1915年1月9日《伦敦新闻画报》的示意图片。英国与德国官兵手把手联欢,互换头盔,庆祝圣诞节。地上有一株德国运来的迷你圣诞树,一名德国军官正在拍照留念。(公有领域)

据参战双方当事人的分享,“圣诞夜,战区变得古怪而安静,枪炮声停止了。黑暗中,德国战壕传出‘平安夜,圣善夜’的歌声。”英军有点惊讶,他们也知道这首歌,便回唱过去。据说双方一唱一应自己所知道的圣诞歌,接龙了整晚。

第二天,两边都有不少官兵爬出战沟。据描述,“我们在无人区交换巧克力、巴伐里亚黑面包、杜松子酒、葡萄酒、钮扣……”双方也把自己同袍的尸体带回,有些地区还玩了一场足球友谊赛,临别时大家都互道圣诞快乐!

然而,圣诞过后,战事继续,和平尚未到来。1915年,世界大战还在持续,圣诞节仍有休战,但规模较小;1916年同盟军与德国为主的协约国就双双明令禁止休战活动了,因为,“战争是严肃的”。

1914年圣诞节前后,非官方休战期间,英军与德军在无人区会面。英军为诺森伯兰骑兵团(Northumberland Hussars)第七师。(公有领域)

正因如此,这次休战更显得奇迹而珍贵。灵性的讯息与人性的善良在这一刻闪耀着永恒的光芒。许多感人的故事延续在当事人家族中,他们每个圣诞夜都要唱《平安夜》这首歌,并讲述当年的故事,传递著这奇妙的经验。

一名德国教师理查德.施尔曼(Richard Schirrmann)回国后,对整个事件加以思考,之后他创立了世界上第一所青年旅社(Youth Hostel),鼓励所有国家的年轻人打开心扉,认识彼此。

想必默尔、葛鲁伯也会备感欣慰,还包括那只咬坏管风琴的老鼠!

现在的平安夜小教堂,1930年代建于奥本多夫原教堂遗址。原来的圣尼古拉教堂已在19世纪末被洪水冲毁。(Gakuro/Wikimedia Commons)

200年后的今天,我们再来感受一下这份安宁……

平安夜,圣善夜,万暗中,光华射……@*

维也纳儿童合唱团 演唱《平安夜》(33:53开始)

 

责任编辑:苏明真

加跟帖:

  • 标题:
  • 内容(可选项): [所见即所得|预览模式] [HTML源代码] [如何上传图片] [怎样发视频] [如何贴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