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著一字 尽得风流】诗品一则

来源: 无负清欢 2017-06-01 18:06:51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17700 bytes)

【不著一字 尽得风流】
By: John Q ~ 无负清欢


“二十四诗品”是晚唐司空图以四言诗的形式撰写的诗歌评论,多方面探讨了诗歌风格和美学境界。作品本身即是很美的诗歌,其中所阐述的以道家哲学为本,自然淡远为导向的美学观点,不仅在当时受到重视,也对后世的诗歌创作与评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不著一字 尽得风流” 是司空图在“二十四诗品” 中 “含蓄”篇中的名句,用以描述诗歌传情达意的妙境。

原文如下:
不著一字,尽得风流。
语不涉己,若不堪忧。
是有真宰,与之沉浮。
如渌满酒,花时反秋。
悠悠空尘,忽忽海沤。
浅深聚散,万取一收。

作者虽然通过不同的角度与比拟来描述这一境界,但“语不涉己,若不堪忧”也许是最具体的阐释。

简言之,达到含蓄境界的诗歌,作者并没有花费笔墨,去直接描述所要表达的情绪,而是通过构筑情境,传递自己的心境感受,使读者被深深地感染,从而达到尽得风流的目的。

庄子 外物:“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 白居易 琵琶行 “别有幽情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陶潜“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都从一定角度形象地描述了这种会心之味。

这样的境界,宛若灵山会上,释迦拈花,迦叶微笑。“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也许含蓄本身就有着言简意赅的特性,在古诗中,往往更见于短篇;又多被四言,五言诗所采用。

诗经 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征人春日离乡,心存不舍;冬日归来,行路唯艰。如王夫之所言:“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倍增其哀乐。” 触景生情,言浅而情深。

诗经 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王国维《人间词话》道:“最得风人深致。”具有“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伊人之美,因隔河而令人益发神往;可望而不可及,又令人何其神伤。

诗经 子衿:“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相待相期,不能相见。缠绵悱恻,怨而不怒, 哀而不伤。

诗经 击鼓:“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总觉得古今的情话,无过于此。一生所愿,不过是与你执手,相依老去。无怨无悔,一诺三生。淡淡的一句,却令多少山盟海誓,黯然失色。

李延年 佳人歌:“绝代有佳人,遗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不费一笔写佳人容貌,但凭一顾,万众倾心。佳人绝色,跃然纸上,万种风情,令人神往。

嵇康 赠秀才入军 第十四首:“手挥五弦,目送归鸿。” 写尽高士飘然出世、心游物外的风神,悠然自得、物我两忘。

元稹 行宫: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话说玄宗”。被誉为“只四语,已抵一篇《长恨歌》矣。”行宫寥落,宫女白头。盛景已逝,盛唐不复。无一字言情,兴衰之感,直抵人心。

孟郊 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语尽白描,却情深罔极。“诗从肺腑出,出则愁肺腑”。

含蓄,不是隐晦,而是从侧面著笔,不平铺直叙,采用更委婉的方式来抒发情感。

世说新语中,桓子野每闻清歌,辄唤“奈何!”谢公闻之曰:“子野可谓一往有深情。”

含蓄,不是无情,而是为有情深不肯言。寄情于景,寓情于物,因寄寓良深,而解人难得,所以有待知音。。。

写到这里,就用嵇康的诗,作为含蓄篇的结尾吧。

息徒兰圃,秣马华山
流磻平皋,垂纶长川
目送归鸿,手挥五弦
俯仰自得,游心太玄
嘉彼钓叟,得鱼忘筌
郢人逝矣,谁与尽言
(全文完)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