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是怎么被捧红的?

来源: YMCK1025 2016-06-16 20:21:54 []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11347 bytes)

曾国藩是怎么被捧红的?

权力的油锅热腾腾

坊间流传的历史传记,曾国藩是大热的主题。这个来自于湖南乡下 的大胡子老汉,似乎成了中国文化的代言人,他身上既有儒家士大夫的光明,又有官场不倒翁的《冰鉴》护体,还有组建创业团队从0到1的光辉历程,再加上毛泽 东、蒋介石两位江湖大佬为他抬轿,曾国藩“内圣外王”,简直成了360度无死角的伟人。

 

实际上,曾国藩热并非从最近几十年才出现,早在民国时期就曾刮起过一阵曾国藩旋风。这股旋风的背后波谲云诡,牵扯到国民革命前后诸多的政治博弈。曾国藩生前是玩弄政治的高手,死后也要被卷进政治的漩涡。

曾 国藩一生最大的功绩就是为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起义,对曾国藩的评价也就与对太平天国的认识息息相关。当以革命的视角来看太平天国运动时,曾国藩就站在了革 命的对立面,成为不折不扣的反动人物;当太平天国被当做动乱割据势力时,曾国藩又站在了统一与再造的前线,成为维护国家稳固的柱石。

 

时间回到20世纪初,推翻满清统治成为时人的共识。积极维护清朝统治的曾国藩自 然成了知识界口诛笔伐的对象,“清末人士,倡言革命,詈曾、左如盗贼,以神圣颂洪、杨”。1911年,满清覆灭,革命志士完成了推翻满清统治的愿望。新生 的国民党政权身份从“造反”转为”安邦“,对于统一的意识逐渐加深,曾国藩的形象也悄然发生改变。在国民党政要的口中,曾国藩成为治军、训政的模范,以曾 国藩来寄托对于现实政治的期待。

 

有着浓厚士大夫情节的蒋介石对曾国藩一直比较推崇。1924年,蒋介石就将《曾 胡治兵语录》一书作为黄埔军校教材。在第四次围剿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时,蒋介的战术是步步为营、稳打稳扎,和曾国藩当年进攻太平天国所在的天京一样。在此阶 段,蒋介石对于曾国藩的推崇主要表现在军事领域。

到了1934年,蒋介石有感于社会纲常伦理崩塌,国民素质有待提高,在南昌发起新生活运动,希望借助儒家文化的“四维八德”进行社会价值与道德的重构。于是,曾国藩的形象又获得了一次凤凰涅槃式的转变。

这 个转变的关节依然与太平天国密切相关。太平天国运动混杂着中国传统的农民起义、西方宗教革命两种因素,天平天国既是对封建王朝统治的挑战,又是对整个传统 中国儒家意识形态的全盘否定。因此,在曾国藩著名的《讨逆匪檄》中,就特别强调太平天国运动的宗教革命、文化革命意义,将镇压太平天国视为捍卫中国传统纲 常伦理的生死之战。

自唐虞三代以来,历世圣人扶持名教,敦叙人伦,君臣、父子、上下、尊卑,秩然如冠履之不可倒置。粤匪窃外夷之绪,崇天主之教……此岂独我大清之变,乃开辟以来名教之奇变,我孔子孟子之所痛哭于九原,凡读书识字者,又乌可袖手安坐,不思一为之所也。
——曾国藩《讨粤匪檄》

 

由此,曾国藩领导的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不仅具有王朝政权维护稳定反对格局的意义,还有中国文化抵抗外国文化入侵的意义。

蒋介石对于西方向来无甚好感,对于身边一帮留美派人物也是貌合神离。作为一个深受传统文化浸润的人,他更愿意像曾国藩一样,重新以中国式价值观来抗击西方文化的入侵,用传统的威权政治来对抗西方式的民主。简而言之,他希望完成一场“曾国藩式”的中兴。

从这个视角来看,曾国藩在传统文化上的突出地位来自于太平天国的反作用力,那么,在蒋介石时代,他面对的反作用力是谁呢?

这 个“反作用力”自然也是推崇西方文化的人士。在党内有以宋子文、宋美龄、孔祥熙为代表的亲美派,当然这属于党内的纠葛,蒋介石对于亲美派也多有倚重,尚且 不至于公开决裂。在国民党外,蒋介石的矛头所指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引的共产党人士。在蒋介石看来,当时的共产党人以来自域外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引,又建立了 地方政权,正与曾国藩时代的太平天国相似。曾国藩镇压太平天国,消除异族文化主导的割据势力,与蒋介石希望达到的现实目标异曲同工。

蒋介石的心思很快就被文人墨客猜到,开始了一股“曾国藩热”。他们大规模为曾国藩著书立说,曾国藩主题的书达到40多种之多,而这些书的倾向,多部分都为迎合蒋介石的心思,将曾国藩美化为“圣人”、“完人”、中华文化的“代言人”,挽救民族危亡的关键人。

1935 年,在国民党官方势力的暗中参与下,文化界掀起了中西文化大论战,王新命、何炳松、陶希圣等十教授联合发表《中国本位的文化建设宣言》,从文化保守主义的 立场出发,重申中国文化的特殊性、持续性,而被全盘西化派讥讽为“中体西用”的翻版。而“中体西用”论,正是晚清时代曾国藩、张之洞等人主导的洋务运动的 立足点。

在国民党系的知识分子眼中,只有源自于中国传统的“三民主义”才是符合 中国国情的理论,源自于西方的共产主义不适合中国的国情。有些人把话说得十分露骨,“曾国藩时代可以捧出孔子号召群伦,征讨‘发逆’,我们要如法炮制,对 付共匪”。国民党人为何祭出曾国藩大旗,在文化上抬高曾国藩的身价,其指向意义就再明显不过了。

所以,民国时代一大波的研究著作在为曾国藩塑造“正统文化捍卫者”的形象,将曾国藩视为对抗太平天国宗教战争的英雄。

初中学生文库《曾国藩》民国25年发行

1936年,胡哲敷出版的《曾国藩》一书,在谈到《讨粤匪檄》时说道:“这是曾 氏与太平军根本抵触的所在,简直可以说是一种宗教战争。所以他始终不懈,为的就是要保持名教,恐怕中国数千年礼义人伦、诗书典则,一旦扫地荡尽,这是曾氏 的心迹。”著名清史学家萧一山在抗战期间写《曾国藩传》时也说,“洪秀全虽不是纯粹的宗教革命,而曾国藩却是为宗教而战争,好像欧洲的十字军。”

大家都知道,一个人要想出名,除了要有人捧之外,还要有人骂才好,越骂才会越火。民国时期,国民党方面树立曾国藩的大旗来打击共产党,共产党方面自然要反唇相讥,给曾国藩热泼点冷水。

共 产党方面的史学家范文澜就操起笔杆子,针锋相对与国民党系史学家笔战。1944年7月,激情澎湃地撰文《汉奸刽子手曾国藩的一生》,称曾国藩“是鸦片战争 后百年来,一切对外投降、对内屠杀的反革命的汉奸刽子手们的‘安内攘外’路线的第一个大师”,这个话明着是在骂曾国藩,但话外之意、弦外之音,明眼人一看 便知。这篇文章登在延安《解放日报》上,在新华书店推出单行本,再版不下十次,在当时影响力巨大。

 

于是,在国民政府时期,曾国藩赫然成了国共在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靶子,捧得越厉害,骂得也就越厉害;国共之间的斗争越激烈,曾国藩遭受的争议也就越大。无论在朝在野,曾国藩都成了红极一时的人物。

90年代以后曾国藩热再次兴起,这波浪潮中曾国藩的政治符号意义大为削弱,转而被商界炒作成为“成功学”的典范,“从政要读曾国藩,经商要读胡雪岩”,从传统历史中寻找成功的经验与典范,曾国藩是当仁不让的人选。

所有跟帖: 

平洪贼有功,搞文革有罪 -阿方- 给 阿方 发送悄悄话 阿方 的博客首页 (169 bytes) () 06/18/2016 postreply 12:07:07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