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来了,她走了,可你依然在这里》(于晓)

来源: 10CM 2015-07-05 13:07:59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4957 bytes)


《我来了,她走了,可你依然在这里》(于晓)
 
彼得兄弟在两年寻寻觅觅中,终于在婚恋网站他找到心仪的中国女子,他充满希望和热情踏上神秘的中国之旅。
 
彼得是常年坚持来科市华人基督教会的美国人。之所以他来言语不通的中国人教会是因为他相信上帝保佑着所有的教徒,无论种族和国籍。
 
在这个华人教会里,在各行各业出类拔萃的教徒们尽心竭力为教会的发展作贡献,毫不放松对下一代的积极向上的精神教育,值得一提的是姊妹们出类拔萃的厨艺,让大家赞不绝口。
 
也许他受到到中国教会的耳濡目染,特别是中国女性聪明睿智、吃苦耐劳、贤惠勤快、美丽大方,骡夫多年的他渐渐地冒出想娶一位中国媳妇的念头。他的择偶标准只有一条:必须和他一样信奉基督教。
 
在机场他见到了他的网恋对象芳,因为虔诚的彼得想去教堂礼拜,他经芳的介绍认识她的信教的女友晨并前去教会礼拜。由于双方语言的障碍以及宗教的虔诚,彼得和这位网恋近一年的年轻美丽的中国女子发生了误会。可怜的彼得也不知道问题出在那儿就被芳责备离心别恋,糊里糊涂中他们在见面的第三天就被芳单方面中断恋爱关系,留下茫然的不知所措的彼得呆在陌生的广州。
 
偶然里彼得得知晨的家乡有一座基督教堂时,他毫不犹豫地跟随她坐了大半夜的火车、和七小时的汽车的长途颠簸,终于抵达一个偏僻的小镇。
 
彼得不知道这个城市的名字、这个城市在中国的位置,他只知道这个城市很小很落后,但是他惊讶地发现这个小镇竟然有两座教堂,一个一看就是刚修好的明亮高大新建筑,另一个外表破旧的小教堂。他毫不犹豫地选择去了那间旧教堂。晨将他介绍给教堂的工作人员后也离他而去。
 
在那里,在见到那矗立着耶稣像和十字架时,植入他血肉中的信念立刻让连续多日不安茫然的彼得立刻感受到心灵的慰籍。有一位能说一些英语的中国人用怀疑的态度想知道彼得不远千山万水来到这个没有多少人知道的教会的目的。朴实憨厚的彼得试图向他们解释自己没有任何目的,只想敬拜上帝。甚至为了离上帝更近一些,他没有去酒店而选择在教会简陋的房间住了下来。
 
他每天和其他人一样五点早起念诵经文,和大家一起在室外跑步五英里,早餐后服侍教堂事务,就是和大家一起去树林里砍伐树木将其运回教会后再劈成柴火。午餐后继续劈柴。这种体力活对他来讲是小菜一碟,要知道他在美国的职业就是carpenter修修补补的木匠。
 
虽然他依然无法和那里的工作人员充分沟通,虽然他被提醒不要独自一人前去县城,虽然宗教的政策在中国已经比以往宽松自由,他依旧被警告不能拍照,虽然他的出现依然被当地人围观,但是因为他的朴实坦荡勤快认真,渐渐地教会的中国人对他消除了戒备。
 
他曾经独自一人在县城里观光,甚至从他并不充裕的钱包里给一家五口住在一间拥挤暗黑的小房子的本地人一百美金。
 
他并没有像想象中的传道士那样前往走乡串户传颂福音,他也并没有时时刻刻祷告学习圣经。他在那里的七天里就是早餐、跑步、砍树、午餐、劈柴,然后教友们用他劈的柴做饭烧水。彼得入乡随俗用盆子接水洗漱擦澡,在寒冷的冬夜里在空荡荡没有暖气的房间里瑟瑟发抖中勉强睡去,不过他的内心深处依然充斥那旺盛的信念温暖着他的每时每刻。
 
就这样时间过去了,他每天依然像第一天那样,直到他要离开中国前两天。
 
彼得直到回到美国回到我们身边,我们才知道他这次中国行的经历:他,女朋友离开他相亲未成,他去了一个陌生的城市和一群素不相识的教友一起敬奉那随处不在的上帝。(我从他的零星描述和不多的照片中只知道他去的地方在河南省。)
 
他这种“一生跟随上帝的信念”让我们这些无神论者自愧不如。
 
他就是我们身边的Pete Ludi。.
 

所有跟帖: 

人生何处不相逢,福在深山有基督 -阿方- 给 阿方 发送悄悄话 阿方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7/06/2015 postreply 13:20:07

加跟帖:

  • 标题:
  • 内容(可选项): [所见即所得|预览模式] [HTML源代码] [如何上传图片] [怎样发视频] [如何贴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