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公知

来源: 西门酋长 2015-03-07 10:03:24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2772 bytes)
所谓公知,就是指“公共知识分子”。不知自何时起,它已变成了贬义词。据百度的解释:“在很多语境中,‘公知’往往成为到处乱喷、水平不高、道德至上、居高临下的代名词。”那么,究竟在什么范围内发声叫做适度发言?达到何种精准度和深刻度才是高水平呢?道德难道不应该至上吗?与有知识支撑的君子相比,心怀戚戚的怕不是高处之人吧?最重要的是,社会发言权是人人都应具有的,不是精英们的特权。而对社会有益的绝不是封杀,过滤和言论标准,而是普遍提高社会受众的鉴别水平,所谓公道自在人心,处心积虑者便无处藏身了。为什么要贬损公知呢?
对于在公共范围内的发言,首先应该看看此言论对社会的贡献度是什么,所谓对事不对人。我们需要的是观点,论据和建设性意见,对于给别人贴标签,造谣中伤,言之无物的就应该鄙视。当然,谁都有发言的权力,但你若没有建设性,我便当它一阵风吹过;如果你的论据或逻辑、结论有误,我便提出质疑,只论事,不论人。这便是一个健康的社会舆论环境。对于那些听不得不同意见,喜欢火上房的人们,请多一些尊重和修养。生活中,我们都把泼妇骂街视为不文明,但舆论界的泼妇们却往往被当做有个性,岂不是可笑吗!?他们的公共特点是:以势压人,不论事实,极其所能给对方贴上令人不齿的标签,不给对方说话的机会。想想我们对公知的批评是不是这样呢?
最近柴静的《穹顶之下》便是一例,如果大家用自己心里的那杆公平秤去称一称,看看从中你收获了多少自己不知道的事实,这些事实又说明了什么,于我们自己应该做些什么,如果需要你提出要求,你会要求什么。在此之后,再去评价其价值。同时也希望大家用同样的方式去称一称那些评论性文章,相信结论自知。
一向以来,我们常习惯以朋友的朋友为友,以敌人的朋友为敌,那是典型的贴标签的,懒惰的判断标准。难道窃贼做的棉袄不能御寒吗?杀人犯做的面包不能充饥吗?如果我们只能接受圣人亲手送来的水以解渴,怕是早就不能存在了。
请大家善待公知,只要他们提供的是知识。如果你能拥有这些知识,你将和公知们比肩,成为他们中的一员。于此同时,当我们在公共范围的阐述自己的观点时,也应自律,遵守公共道德底线,一定要讲事实,尽可能减少感情因素。

加跟帖:

  • 标题:
  • 内容(可选项): [所见即所得|预览模式] [HTML源代码] [如何上传图片] [怎样发视频] [如何贴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