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懂京剧

来源: 麻被填牙 2015-02-20 08:18:49 []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18645 bytes)

京剧你造吗?

几个月前的一天,饿地婆姨早上一睁眼,对俺轻柔的大喊一声:我要唱京剧。从此我每天早上西皮散板,晚上二黄倒板,幸福生活比蜜甜啊。 这不,今年俺们这嘎达的春节大戏,就是北京京剧团的名角们,带给大家的王的盛宴。 说到京剧,不能不提安徽,说到安徽,那就是徽州(唉,可惜安徽的肥人,把徽州改名叫“黄山”安徽变成了“安黄”了,没文化很可怕啊)。 徽州可是牛逼的地方。 人杰地灵,地,有黄山归来不看山(可惜俺没去过黄山,只好继续看其他的山了)。人,远的不说,近的有江泽民,胡锦涛,整个一中国龙脉啊。 可他们俩还不是最牛的,徽州曾经出过一个叫汪直的人,说汪直大家没感觉,可你要说倭寇,那咱可是同仇敌忾,咬牙切齿。 其实我们有一点小冤枉日本人,因为这些倭寇只是打工的,而且是一根筋的打工者。 给谁打工呢?对了,汪直汪老板。 那可是大牛人,日本天皇见了都打哆嗦,鼎盛时汪老板说日本人只能喝稀的,日本人不敢吃干饭。无论日本天皇,良民,流氓,浪人要吃口饱饭,只能给汪老板打工。 不过汪老板有点不地道,尽指使日本人到中国来抢东西了。言归正传这京剧的前身就是徽剧。徽州出过一个特殊的群体-徽商,中国商业第一人胡雪岩就是典型的徽商代表。徽商们走遍中国,最后还是落叶归根回了家乡,他们不仅带回了各地的美食,美女。还带回了各地的吆喝声,像是:磨剪子来,戗菜刀。这些外地的吆喝声和当地的吆喝声,慢慢就形成了徽剧。也就是说这些各地的吆喝声为今后徽剧成为京剧,京剧成为国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过去徽州属于浙江,是浙江西道的一部分,这些徽州戏班子大部分时间活跃在江浙杭嘉湖地区,没别的原因,杭嘉湖地区富啊。 1790 年乾隆皇帝要过80大寿,闽浙总督伍拉纳推荐了一个由高朗亭领衔的徽剧班子三庆班进京祝寿,这一记马屁拍得高啊,那简直是拍骆驼屁。其结果是直接导致的京剧的诞生,为世界文化作出了贡献。所以拍马屁不一定都是坏事。 乾隆爷尽听大菜梆子味的二人传了,那听过这好听得吴侬软语徽剧, 听完后是龙颜大悦,小的们唱得不错,以后就留在北京唱吧。 高朗亭们家也回不去了,那就扎根北京吧。高朗亭的三庆班在北京那叫一个火,那是,万岁爷喜欢,领导支持的事哪有不火的。 这把火,看得远在家乡的其他徽剧戏班子那是一个眼馋,走吧,北漂吧。紧接着,北京城来另外的三个徽班,四喜,春台,合春,这就是史称四大徽班进京。这四大徽班就是京剧的鼻祖。 这个时候的徽剧还不是京剧。因为京剧还有一个别名叫:皮黄戏。皮黄是两种不同的唱腔,西皮和二黄。这个时候的徽剧基本上是二黄戏。什么是二黄,什么是西皮。

京剧又称皮黄,而皮黄是西皮调和二黄调的简称。 皮在湖北方言中是唱的意思。也就是说千变万化的京剧其实就只有这两个调调。看到这里祝贺大家,你已正式成为京剧一级票友。1790年代的徽剧都是以二黄调为主, 那什么是二黄调泥?砖家,叫兽们是众说风云,莫衷一是。在我看来那都叫过分解读,正是小人不是小人,女人不是女人。二黄又称黄腔, 看着眼熟吧,没错 黄腔就是黄色的腔调,说得好听点叫爱情小调,其实就是“下流”小调。“下流”小调并不下流,它代表着中国文学艺术的最高水平,所谓鸳鸯被里成双对,一树梨花压海棠。 可古代中国男女授受不亲, 又没有手机微信,只能唱唱情歌,在正统的人眼里这些都是黄腔。 黄腔是用来追女朋友用的,大喊大叫是会把美女吓跑的,所以黄腔曲调优美肉麻那是必须的。这也就是为什么乾隆爷一听徽剧,立马醉倒。京剧里那些凄美欢爱的故事基本上都是用黄腔来演唱的, 所以啊,当你听京剧听到那些优美柔嫩的唱段时,那是二黄调基本没错。 一不小心,你已是二级京剧票友。

说完了二黄,该说西皮了。 西皮中的西,就是中国西北,涵盖陕西,甘肃,青海和宁夏。皮是唱的意思,西皮就是西北人唱得曲调。 中国的大西北,广袤,荒凉,天高云谈。 往坡上一站,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那气势,唱出来的曲调自然高亢有力。 但这曲调唱英雄戏那是相得益彰。唱爱情戏就差着点意思。小时候听西北人唱情歌;妹妹的头发黑又亮,黑格整整像乌云,亮个汪汪羊粪蛋。不高亢都不行,那边妹妹也扯着嗓子:哥哥的身体壮如牛,犁地犁到鸡打鸣。额地神那,妹子,我能不娶你吗?所以西皮适合威武,雄壮的英雄戏。 1790年的北京城,不仅仅是有徽戏班子,还有秦腔班子 (西皮调的主力)等一干北方的剧种。 可柔弱,优美的徽剧一来 (高朗亭就是男旦 男的演女的) 勾起了从皇帝娘娘,到王公大臣,从文人墨客到贩夫走卒们的小资情节, 大家一古脑的去捧这个徽剧二黄的场。其他剧种的演员度日如年,最后都失业了。这时候微商的特性显现了出来。花花轿子大家抬,有饭一起吃,来吧,把这些失业的秦腔及其它剧种的演员都吸收到了这些大红大紫的徽剧班子里。秦腔本来就以西皮为主,和徽剧的二黄,一武一文,一钢一柔, 成就了今天的京剧。看来做人要厚道啊。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