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必为圣者讳

来源: 2009-09-10 01:03:25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今天是毛的纪念日,杂坛上朝拜之声一片。在下非毛栗子,亦非毛黑;只是想起儿时旧事,摆上一摆。
有两首歌在我小时是不能唱得,因词作者被指为叛徒;于是,我辈小屁孩儿就成天用自编的词来乱唱。
其一:
我们都是穷光蛋,兜里没有一分钱;要是有了一分钱,买一块糖来解解馋。
其二:
豆咪骚的裤子,漏脚丫的袜子,踏拉板儿的鞋。。。。
您大概已猜到了,这一个是“游击队员之歌”,另一个是“义勇军进行曲”,也就是国歌。文革时是不能唱国歌的。
以上的只是成千上万文艺作品在文革中遭遇的缩影。
有人说样板戏很不错,质量高;知不知道如果演员在演时有一丝差错,就可能“被打翻在地,再踏上一万只脚,让你永世不得翻身”?表演者是绝对一丝不苟的。
从艺术上看,样板戏更是乏善可陈,偶而看看也还可以, 但千篇一律的“音乐响,红灯亮;高坡上面指方向“,时间长了没人受得了。以至于演个破《看不见的战线》排队的长龙超过牛市时上海抢购股票的人群。
从文化的角度文革是不折不扣的‘大革文化命’。
从政治上看,文革不过是权力斗争,是毛怕被刘邓架空而发起的权力之争,那些”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的指示,不过是利用老百姓的危机意识凝聚民心,为己所用的手段而已。
毛最爱读的书是《明史》和《资治通鉴》, 连他的厕所里都放着一部。 一部”明史“就是一部宫廷斗争史,毛对明史的研究和应用使他的对手一个个败下阵来。
纵观毛的一生,他无可争辩的是一个伟人,然而文革却是他一手导演的一场大浩劫。国人如今的疯狂拜金,与文革十年切割历史,推翻传统道德观有着很大关系。
如把这也解释成为了不让列强得以控制中国,未免有”红肿之处,艳若桃花;溃烂之时,美如乳酪“之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