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談記仇與復仇

来源: 歡顏展卷林中坐 2014-04-24 11:04:49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48916 bytes)

中國武俠小說中反復出現的一個情節,就是復仇-為自己、為家人、為師門復仇。在司法無法主持正義的時候,個人的記仇與復仇,就成為維護正義的另類選項。金庸「天龍八部」中的喬峰為了復仇,追尋「大惡人」,最後發現「大惡人」竟然是自己父親,而且迫使他在漢人與遼人的身份中作出選擇。喬峰選擇了作為遼人。但是喬峰的選擇又遇到了挑戰:在宋遼戰爭中,他是應該以遼人的身份攻打大宋,改善遼人的生活,還是人道的立場反對不必要的戰爭?在宋遼雙方的逼迫下,喬峰過不了自己心中的掙扎,自盡結束。

德國哲學家 Carl Schmitt 主張敵我區分是身份認同的根本。
喬峰的難題,就是他一旦選擇了作為遼人,就要從維護遼人的利益出發,而這就會造成他與昔日的宋人-師長、朋友、甚至情人為敵。喬峰一旦醒悟到身份認同造成的問題,而從更根本的人道立場出發,就超脫了國家認同,而覺得國家之間的互相掠奪是不正義的。即使是復仇,冤冤相報何時了?但是喬峰要阿朱以鮮血提醒,才領悟到復仇的代價。

運用到記仇,一個當代的例子就是台灣民進黨過去一再提228, 目地是提醒本省人,外省人是敵人,跟我們不一樣,不是一夥的,所以你們要支持
民進黨啦,因為我們是朋友。

在人口流動性小、群體間關係單純的古代,記仇使敵我區分容易-我們之間是世仇,世交,還是可以拉關係?現代人口流動性大,利害關係複雜多變,記仇不再是一個有效的區分敵我方法,而且可能與商業邏輯-有錢大家賺,只看怎麼分-衝突。

加跟帖:

  • 标题:
  • 内容(可选项): [所见即所得|预览模式] [HTML源代码] [如何上传图片] [怎样发视频] [如何贴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