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萨谈二战最实用的坦克-T-34中型坦克 zt

来源: ouyanghui 2013-11-13 11:38:24 []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48559 bytes)
本文内容已被 [ ouyanghui ] 在 2013-11-14 13:58:42 编辑过。如有问题,请报告版主或论坛管理删除.
我顶 字号: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本文章为萨沙原创,如果转载请务必注明

T-34是二战中最优秀的中型坦克,它在战争中表现的优秀性能和起到巨大的作用,完全压倒了德国精良的黑豹中型坦克和美国M4谢尔曼中型坦克,成为二战中的最佳。而T-34还有个名称叫做现代坦克之母,这主要是它采用很多划时代的技术,直到今天也被现代的坦克所采用。下面就听老萨来说说。


苏联坦克简史

1909年俄国沙皇尼古拉二世的司机和车库总管凯格赖斯发明了了一种可以在冬天行驶的汽车。这种汽车配备一种轻型橡胶履带系统,可以有效的在俄罗斯冬季的雪地和冻土上驰骋。这个司机的初衷只是为了博取沙皇的欢心,满足沙皇冬季能够随意出门的心愿。但这辆车的却引起了俄国军方的注意。

他们在1913年下令波罗的海工厂加以改进,在1915年发明了全新的半履带装甲车。研究成功以后,沙俄军方立即采购了60辆,其中的30辆安装了机枪炮塔,装有2挺马克西姆重机枪,配有6000发子弹。这些装甲车投入了一战战场,可以称作沙俄最早的装甲部队。

很快十月革命爆发,沙皇政府垮台,1919年红军乌克兰第2集团军在战斗中缴获了2辆法国人援助给白军的雷诺轻型坦克。当时红军的最高领袖对坦克也非常重视,他们命令索尔莫沃机器制造厂立即对雷诺坦克进行研究仿制。

苏联当时的工业力量薄弱,最终只在1920年仿制了第一辆坦克,稍后又在列宁命令下增加生产了14辆,并将其命名为KS坦克。

这是苏联第一款坦克,由于装备的数量太少,起不到什么作用。不过在之后的苏波战争中,苏军使用6KS坦克进攻波军阵地,波军一个团的兵力看到苏军步兵协同坦克攻上来以后立即失去斗志,被全部吓跑了。

由此,苏联的将军们意识到坦克的巨大作用。内战结束,苏联进入全面的发展时期,重工业发展尤为迅速。苏联人在1930年通过购买当时最先进的英国维克斯6吨坦克,经过仿制和改进,苏联人在1931年推出了该国历史上第一种最为成功的坦克T-26型。这种坦克使用37毫米火炮(后改为45毫米),正面装甲厚度25毫米,坦克全重10吨,公路最大行程225公里,公路时速达到30公里。

可以说T-26在当时来说是一款性能不错的轻型坦克,其火力,防御力,机动性都不亚于当时主要敌人德军的2型坦克,还远远超过1型坦克的性能。

T-26轻型坦克共生产了12000辆,直到1940年才停产。

当时抗战中的国军也曾经装备了一批T-26,第5军的装甲兵对T-26赞赏有佳,认为它绝对不亚于日军的同类坦克。


T-26坦克研发生产的同时,苏联历史上最著名的军事理论家图哈切夫斯基元帅提出了大纵深战略。这种战略直到今天来说也是非常先进的。

它和德国的闪电战,坦克制胜论如出一辙。大纵深的理论是要求坦克装甲部队和步兵等其他兵种密切配合,在初期从敌方防御战线上打出缺口,然后集中坦克装甲部队和机械化部队从缺口冲入敌人的纵深后方,将敌军分割包围歼灭,同时击毁敌人后方的通讯中心,指挥中心,后勤补给基地等等,导致敌军部队失去作战能力。

可以说,大纵深理论是苏联能够在二战中获胜最为关键的理论基础,之后苏军获胜的战役基本都源自这个理论。这个理论指导了苏军在和德国最为精锐的几百万大军的硬拼中,最终击垮了强大的第三帝国,迫使不可一世的战争狂人希特勒自杀。稍后又以泰山压顶之势迫使号称
精锐中精锐的日军关东军投降。

大纵深理论在当时可以说是很不容易的,欧洲两大强国英法此时还抱着一战时期静态防御战的理论,修筑了耗资巨大的马其诺防线,同时强调坦克只能作为步兵的支援,不让坦克独立作战,最终被德国装甲铁骑打的一败涂地。

而美军虽然也有这方面的理论,相比苏联来说就差得多了,他们甚至在1940年欧战爆发以后才有坦克400辆,还基本都是轻型坦克。

任何一种先进的战略必然遭受保守派的强烈指责,当时图哈切夫斯基元帅的理论和理论实践的产物
机械化部队都被保守派强烈抨击。

保守派认为认为现有坦克技术根本不可能完成这样的理论。而1936年的西班牙内战似乎也证明了这点,此战役中苏联援助给共和国军一方700T-26坦克。这些坦克在德军的88毫米反坦克炮(其实是高炮)面前根本不堪一击,甚至连续被一门88炮在旷野上击毁了一打,却无法打击到对方(88高炮射程达到2公里,37毫米火炮射程仅有几百米)。显然T-26坦克的防御力在敌方反坦克重武器面前时是非常脆弱的。

而当时苏联军方保守派认为,防御力差只是其中一个方面。当时T-26坦克的攻击力薄弱,它的37毫米小口径火炮,也根本不可能有效摧毁敌方大量的坚固防御工事,最多能够摧毁敌人小型工事和有生力量。

鉴于以上两点现实,保守派认为作为苏军坦克主力的T-26无法独立作战,大纵深理论自然也就无从谈起。

其实按照当时的技术条件来说,也不能就说保守派的观点没有道理。所以此时研发一种性能优秀的中型坦克就是非常重要的了。

因为轻型坦克在战场上仅能从事例如侦查,警戒,打击战场次要目标,无法对付战场上的众多威胁。能够消灭战场上大部分地方目标,诸如坦克装甲车,火炮阵地,工事,敌人有生力量,只能依靠中型坦克。

如果没有这种中型坦克,大纵深理论实际就等于是无效的。

在这种情况下,著名的T-34坦克油然而生。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上图的T-26和下图的T-28都曾经是苏联坦克的核心力量,只是T-26的性能还算不错,T-28则是一款比较垃圾的中型坦克。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苏联早在1931年开始研究中型坦克,经过2年的艰苦研究,他们推出了T-28中型坦克。T-28装备一门KT-28 76.2毫米火炮,装甲厚度上正面装甲30毫米,炮塔正面装甲20毫米。它的重量达到27吨,远远超过了预期,这个重量让落后的发动机不堪负荷,所以行驶速度非常低,越野时速仅仅20公里,还很容易出故障。

T-28中型坦克一共生产了600辆,它很快编组为两个中型坦克旅参加了苏芬战争,实战证明它的性能很差,是一种很垃圾的坦克。

它的火炮打击力不够,装甲薄弱,速度低,外形高大,机械故障频繁。

实战中,芬兰人很容易发现高大的T-28坦克,而极低的行驶速度让芬兰人使用反坦克炮很容易击中它,薄弱的装甲也无法抵抗芬兰反坦克炮的打击。

除此以外,T-28的机械故障频频,很多坦克还没有开到前线就瘫在路上了。

而且它的越野能力太差,在芬兰旷野积雪达到1,2米的雪地上几乎寸步难行,被苏军士兵怒斥为无用的废物!

虽然T-28坦克的设计不成功,却给苏联的坦克设计师们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1937年苏联人决定在T-28的基础上研发T-29中型坦克,当时的要求很奇怪,需要这种坦克具有车轮和履带两用的功能,也就是既可以用履带在复杂路面上行军,必要时候可以改为使用车轮在公路等良好路面上行驶,来提高行军速度,增加履带的使用寿命。

T-29坦克也经过了一段时间的研究,最终研究出了一种成熟样车,重量18吨,装备有配有一门76.2毫米炮,炮塔采用先进的25毫米倾斜装甲,动力系统在T-28基础上进行了改良。

T-29坦克采用革命性的倾斜装甲,这使得它的防弹性能很好,还得到了一个防弹坦克的称呼,同时大口径火炮也有着不错的打击力,动力上也算不错。

T-29采用的多炮塔结构早已过时,加上使用不伦不类的车轮履带两用的结构,导致它最终被淘汰掉,没有量产。

此次设计工作再次积累了大量的经验,还培养了柯锡金这样的很多坦克设计师。

很多专家认为,T-29可以算作T-34的雏形车。


 

T-34 现代坦克之母

T-29中型坦克研究的后期,作为总设计师的米哈伊尔.柯锡金根据现实情况向苏军高层建议:发展车轮履带两用式中型战车是一项明显的错误,两用设计根本没有必要。因为军队一般都是使用履带结构,极少用于车轮模式。以苏联国土内的糟糕道路情况来说,轮式结构很难派上用场,同时这种设计将会增加生产的复杂度和本身重量。他因此建议应发展纯履带式的车型!


可惜此时中型坦克计划遭遇了很大的挫折,这是因为大纵深理论遭受巨大打击。苏联历史上最伟大将军之一的图哈切夫斯基元帅在1937年的大清洗中被斯大林莫名其妙的处决,一些中型坦克项目的设计师也被处决或者流放,苏联还在1939年取消了可以独立作战的坦克军,将坦克分散到步兵部队去,这等于放弃了大纵深理论。

不过如朱可夫将军,总参谋长沙波什尼科夫之类的军方有识之士仍然没有放弃大纵深的理论,也放没有放弃对中型坦克的研究工作。

在朱可夫等人的干预下,苏军最高军事会议(MainMilitary)接受了柯锡金等人的建议,正式立项了T-32中型坦克计划,由大名鼎鼎的哈尔科夫共产国际工厂进行研究。


1939T-32中型坦克研发成功,在向苏联装甲总监处(ArmouredDirectorate)展示后,苏军高层对T-32表示满意,但希望继续提高坦克的整体性能。

于是,柯锡金带领项目组继续研究,并且在19401月完成了著名的T-34坦克样车的设计工作。

可以这样说,T-34的成功并不是偶然的,他经过了T-28,T-29,T-32三种型号,不下10年的艰苦研究才告成果,花费了一代苏联坦克设计师的心血甚至生命。

此时的T-34坦克性能极为优秀!大家都知道,坦克具有三大方面的性能,也就是攻击力,防御力和机动性。

按照当时的技术条件来说,这三点绝对不可能面面俱到,任何一辆坦克必须在三点中有所取舍。

德国的坦克一般强调机动性,这主要是他们的闪电战决定的,需要坦克能够突入敌后数百公里做大规模的包抄合围,机动性自然不能差。

不过德国坦克的攻击力和防御力较弱,这也在之后实战中吃了大苦头。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T-34坦克名气极大,几乎成为二战苏军的象征。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英法的坦克分为两个极端,所谓的步兵坦克如玛蒂尔达2型,Char B1中型坦克(在当时
叫做重型坦克)是强调防御能力和火力,忽视机动性。因为它们用于对步兵的火力支援,机动性只要能和步兵行军速度一致就行了,所以机动性极差,实际作为自行反坦克炮使用。这些坦克在法兰西战役中成为没用的铁疙瘩,往往还没有和德军坦克交手,后方的大部队就已经失败或者投降了。

而骑兵坦克雷诺轻型坦克R35之内的强调机动性,火力和防御力则很差,因为它的作用是取代传统骑兵,做侦察警戒等工作,不需要和敌军主力硬碰,也无法和敌方的中型坦克对抗。

美军的M3格兰特李和M4谢尔曼则强调了三者的平均性,结果却造成了三方面性能虽然基本一致,但实际三个性能都比较差。M4谢尔曼坦克尚好一些,勉强能够德军4型坦克对抗。而M3格兰特李的主要性能都很差,顶多也就是T-28的水平。

令人惊叹的是,T-34却做到了无与伦比的兼顾性,每一个方面都有着革命性的设计。

攻击力:T-34的主武器为为176.2毫米F-34主炮,该炮威力非常强大,使用普通穿甲弹时,500米距离上可穿透69毫米均质钢板,1000米距离上可穿透61毫米钢板。

当时德军装备最多的两种中型坦克3型坦克
4型坦克的正面装甲只有15毫米和30毫米,后来经过增强以后也不过30毫米和50毫米,均无法抵御T-34坦克的正面打击。T-34一炮下去,34型坦克就立即完蛋。

装备这种口径的长管火炮在当时是革命性的,同类德军坦克的主要不过是37或者50毫米,只有4型坦克火炮为75毫米,但也是短管设计,主要用来发射高爆榴弹,打击敌军有生力量和工事的。

美军的M3格兰特李中型坦克虽然安装了75毫米长管火炮,也并不是安装在炮塔上,而是安装在车体内。整个75毫米火炮只能旋转30度,反应能力极弱,根本起不到什么作用。
 

M4谢尔曼坦克的75毫米火炮才算还不错,却也是短管设计,比起T-34的主炮差了一大截。

后来苏联接受美国援助的M4坦克后,都将其主炮换成T-3476毫米主炮,由此可见一斑。T-34的火力在当时是世界第一的。


防御能力:继承T-29坦克的特点,T-34最优秀的性能莫过于其卓越的防御性能。

著名设计师塔西诺夫为T-34设计了车身。T-34的装甲厚度约45毫米,炮塔装甲厚度60毫米,这和德国34型坦克基本相当。不过T-34使用了革命性的倾斜装甲设计,车体正面装甲有32度的斜角,侧面也有49度,炮塔也是倾斜装甲设计。

倾斜装甲对提高防御能力有着极大的帮助,一来可以大大提高跳弹的几率,二来一枚水平射来的炮弹,击中斜面装甲以后,需要穿过的钢板厚度相当于三角型的斜边,因此T-34坦克45毫米厚32度斜角的正面装甲,防护能力相当于70毫米,而49度斜角的侧面装甲也相当于54毫米。

按照当时德军3,4型坦克装备37毫米,50毫米,75毫米火炮的穿甲能力,都根本无法击穿T-34坦克的正面装甲。

T-34的防御能力在当时甚至压倒了英法军队的所谓重型坦克,在当时的中型坦克界内也是世界第一的。


机动性上:T-34使用底盘是著名的美国工程师克利斯蒂所发明的全轮独立悬吊结构,它使得坦克每个车轮可独立随地形起伏,产生极佳的越野能力和速度。此种底盘悬吊未安装装甲的时候,甚至可在野外不良路面达到惊人的时速100公里,甚至超过现在的很多越野汽车。

需要说明的是克利斯蒂本来将这个发明向美国军方兜售,但美军嫌克利斯蒂的售价太高,形同敲竹杠,愤然拒绝了他的推销。苏联人则嗅觉灵敏的看到了这项技术,立即动用大量外汇储备出巨资将其买下,这点来看苏联人甚至比精明的美国人更务实。

针对T-28在芬兰雪地的拙劣表现,T-34的履带在设计时就考虑到苏联道路的恶劣情况,它的履带将近50公分宽,而德国坦克的履带通常只有30公分宽,这使得T-34可以在积雪深达1或者极为泥泞的道路上行驶,还可以可通过高0.75的障碍越、宽2.49壕沟,爬坡达30度。

莫斯科战役后期,由于天降大雪,气温又降到零下30,40度,德军坦克几乎被大雪全部压垮了,只有三分之一的坦克还可以使用,且使用之前必须进行几个小时的发动机预热,一不小心就陷入积雪中无法动弹。而T-34根本不受大雪的影响,在雪地上纵横驰骋,被称德国人为雪地之王。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雪地之王可不是
浪得虚名的。苏联坦克设计师让他们的德国同行大大开了眼界。毕竟制造武器不是制造钟表,性能太好但是无法大量生产的武器有什么用处?T-34这种廉价却又性能优越的坦克才是王道。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除了底盘和履带以外,T-34使用1239V2柴油发动机,功率500马力。

使用这款发动机给T-34性能极为稳定,极少出现机械故障,也给坦克带来了极为优秀的越野性能。使用这种省油的柴油发动机,加上T-34自己的60升油箱,和车身两边外挂的容量39后备油箱,T-34的行程可达惊人的540公里。这个性能让以机动性著称的德军3,4型坦克都瞠目结舌!

柴油发动机还有个优势就是一旦中弹,不容易起火燃烧,杀死所有坦克成员。

而使用汽油发动机的德国人和美国人都尝尽这方面的苦头,美国人甚至抱怨自己的坦克一旦被击中连个完整尸体都找不到,把M4谢尔曼坦克称作郎森打火机(该打火机在当时的广告语是:一打就着,每打必着)

这种优秀的机动性,甚至直到二战结束也没有一款中型坦克能够企及,也只有德国的3型坦克勉强可以相当。不过3型坦克其实属于轻型坦克,火炮和装甲防御力根本和T-34不是一个档次的,它也是牺牲了这些才换来机动性的优越。而4型坦克的行程很短,仅有100多公里,后期改进型才达到300公里。而黑豹中型坦克的行程和4型坦克基本一致,机械故障却极多,其中很多黑豹行驶1000公里就要送回后方大修一次,丢尽了面子。

唯一能够和其抗衡的就是由福特能汽车公司生产的M4谢尔曼坦克。M4的机动性虽然很好,可惜又是个可怕的油老虎,一次加油仅能行驶160公里左右,也无法和T-34相提并论。


除了以上的几点以外,T-34最大的优势在于结构简单,制造工艺要求很低,非常容易制造。现在有些广告词说:这么好的手表,您猜是多少钱?不是3万而是300块钱!

T-34就完全可以使用这个广告词,如此优秀的坦克,造价极低。设计时认为该坦克的标准生产工时为1万多,实际量产时做了很大的简化调整,导致T-34工时仅有8000个,战时最简化版的T-34居然只有3700个工时,价格仅为3万多美元。

而德国著名的黑豹坦克和虎式坦克由于结构复杂,对加工技术要求很高,工时分别为1520万和2530万,造价也分别是10万美元和15万美元。

仅仅德军4型坦克工时和造价和T-34类似,性能上却有相当的差距。

T-34结构简单,连普通拖拉机厂都可以制造。战时,许多苏联工厂由于搬迁和躲避轰炸都缺乏加工设备,产品做工非常粗糙,可是就坦克性能上来说,丝毫不受影响。

1945年总共生产了25522T-34/76型坦克,而更先进的T-34/85生产了18000多辆,加上其他各种型号的T-34,生产总量是53000辆。

这个数量不但是德军黑豹坦克的的9倍(黑豹坦克生产约6000辆),也超过了美军M4谢尔曼坦克和德军4型坦克的数量(M45万辆,4型坦克9000辆)。可谓二战中性价比最高,最有效的中型坦克!


T-34的样车在1940年展示给苏联领袖斯大林看,当时采用一种极为可怕的长距离拉力试验。
 

2月初,2T-34样车在总设计师柯锡金本人监督下沿着哈尔科夫-莫斯科-斯摩棱斯克-基辅-哈尔科夫进行长距离的行驶,结果根本没有一点机械故障,此举大大的震撼了斯大林。


加上之前的波兰战役中,德国铁骑仅仅二周时间就击溃了波兰的百万大军,俘虏70万波军,德军自己仅仅伤亡5万人,这让斯大林深感恐惧(波兰军队曾经和苏联人作战过多年,还在华沙城下重创击退了苏军的进攻)。

稍后斯大林下令优先考虑T-34的生产工作,同时要求军方再次把大纵深理论提上日程,恢复坦克军的编制。

此举也算救了苏联军队,此时苏联军队整处于史无前例的大混乱中!当时已经开始了大清洗,大纵深理论最主要的支持者图哈切夫斯基元帅被斯大林处决,他的妻子和两个兄弟也被一同处死,刚刚成年的女儿也被捕,母亲和妹妹被流放到西伯利亚,稍后死在那里。除此以外,斯大林还处死或了苏军中5个元帅中的3个,15个集团军司令中的13个,57个军长中的50个,186个师长中的154个,高级军官几乎被一扫而光。

希特勒知道这个情况以后说:我早就知道斯大林是个疯子,居然把自己的所有高级军官都杀了。这样也好,省了我们的事情,他自己把苏军中的精英都消灭了。

由于大清洗导致军方一片混乱,大纵深理论因为是图哈切夫斯基元帅强力支持的,也被当做叛国贼的东西,束之高阁,无人敢问。作为大纵深理论支柱的坦克军也被苏军废除,坦克被分散到步兵师使用。

好在T-34坦克的出现和1940年德军装甲部队在法兰西战役中的大胜再次让斯大林觉醒了,他在19406月下令恢复坦克军的编制(后改名为机械化军),重新开始研究大纵深理论。


T-34坦克19406月完成生产图纸,随即大批量生产,9月第一辆T-34坦克下线,在苏德战争爆发前一共生产了1225辆。


此时,一件不幸的事情发生了:T-34的总设计师柯锡金因为过度劳累(之前还抱病亲自参加严冬下的坦克长途试验行驶),导致肺炎病情急剧恶化于1940926日病逝,没有能够看到自己的杰作T-34在战斗中的优秀表现。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T-34坦克做到了火力,机动性和防御能力的完美平衡,所以它在二战中无与伦比。德国的主力坦克4型坦克增强以后勉强可以同T-34证明对抗,但由于性能有差距,就需要德国坦克兵的技能超过他们的苏联同行。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力挽狂澜的武器




此时苏联军队仍然处于一片混乱中,直到苏德战争爆发,苏军29个机械化军中有14个军的人员装备还不到一半,甚至还有的军仅有百分之五的装备,完全是个空架子。


1941622,德军及其仆从国共181个师,4300辆坦克突破苏德边境,二战历史上规模最为浩大的苏德战争爆发。


此时苏军由于错误的战略和战术,遭遇极大的损失,战争开始头18天,苏联损失2000列火车的军火,3000门大炮,2000架飞机,1500辆坦克,30万苏军被俘。苏军此时的主要将领都是大纵深战略的反对者,他们采用传统的战术和德军作战,其结果是被德军装甲部队痛宰一通。

数量惊人的苏军主力部队被德军装甲部队切割合围后歼灭,虽然红军士兵们作战非常勇敢,却也不足以密布战略战术上的巨大缺陷。错误的战略战术让苏联遭遇了几乎让国家灭亡的重大损失。

经过数个月的激战,包括明斯克战役,斯摩棱斯克战役,基辅战役等等都以苏军的惨败告终,苏军一共损失了接近400万部队,等于是开战时期的500万苏军几乎全部损失掉了。


此时斯大林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开始提拔诸如朱可夫,科涅夫,华西列夫斯基等支持大纵深理论的将领,在莫斯科同德军决一死战。


而德国装甲部队在苏德战争以后开始遭遇T-34坦克,第一次双方遭遇是在在白俄罗斯格罗德诺。此次德军大量坦克部队被少量T-34坦克重重了修理了一通,由此也开始了所谓的T-34恶梦。

实战中,德军发现他们的主力3型和4型中型坦克完全对不不了T-343型坦克的37毫米和50毫米火炮从任何角度都无法击穿T-34的装甲。


战斗中,德军的37毫米坦克炮打在T-34上除了发出当当的响声以外,根本无法击穿它,它被德军装甲兵怒斥为敲门砖

德军第42坦克歼击营的37mm炮组提交一份日期194178日的报告内容:从未见过的坦克出现在我部面前。我部立即开始炮击,射距缩短到200m之内,无法贯穿装甲,100m之内才可以击穿……”

坦克作战区域至少在300米以上,想逼近T-34几十米,几乎是不可能的。



50毫米短管坦克炮也无力在正面击毁T-34,即使在侧面射击,炮弹也往往被T-34坦克的倾斜装甲弹开。该火炮也被德国装甲兵视为无用之物,它的外号叫做木头桩


只有4型的75毫米短管火炮才能对T-34构成一些威胁,不过主要支援步兵的4型坦克使用的是高爆炮弹,并非穿甲弹。它也只能500米距离上击穿40 毫米装甲,这需要德军坦克手在很近距离开火,而且要尽量打击T-34的后部装甲,不用说,这在战斗中是极难做到的。


T-34强大的火炮可以轻松击穿德军所有坦克的正面装甲,这样德军头疼不已,无法可想。

实战中T-34经常以一种德国看来极为不理智的方法作战,就是一屁股停在一个地方不动,火炮阻拦德军坦克的前进。这种战术是建立在T-34优秀的性能基础上的,著名将领古德里安及其部队发现新型的苏军T-34坦克几乎不害怕德军的坦克火炮。

在德军坦克的围攻或密集打击下,T-34依旧能从容的将一辆辆德国坦克击毁,然后依靠机动性高速脱离战场。


这位将军写道:我们的4号坦克上的短身75 毫米火炮只有在打中T-34型坦克后面的引擎才能击破它。

而德军坦克车长回忆到:我军坦克的前部被敌弹命中,装甲板开裂。3型和4型坦克的指挥塔被打飞。我们的装甲厚度不够,而指挥塔的安装方式也需要改进。另一方面,说明敌军 T-34坦克的76.2mm炮威力巨大。我记得很清楚,斯崔普中尉的坦克在50m距离向T-34发射440型穿甲弹(PzGr.40),20m距离又发射一枚,一点效果都没有。无论我们怎么反复攻击,T-34都毫不畏惧地缓缓接近,我们的炮弹在它的装甲上弹飞。我们的坦克兵战士知道自己的坦克将在射程之外被敌军坦克击穿,我们的进取心和战斗精神正在因此减退,强烈的不安和
自卑笼罩着战士们。



当时苏军虽然有1200多辆T-34坦克,实际前线只有967辆,其余258辆仍在工厂、或正在送往部队途中、或在军校用作教材。

就是这样T-34坦克数量仍然不少于德军最先进的4型坦克的数量,而4型坦克其实也对付不了T-34,落后的3型坦克就更别说了。每一辆T-34都给德军造成了很大的威胁,也最大程度上阻止了德军装甲部队的前进。

不过苏德战争初期,苏军落后的坦克战术限制了T-34坦克能力的发挥,很多时候T-34坦克被分散开使用,都以绝对数量的劣势遭遇德军坦克。

T-34坦克虽然有着性能上的优势,但孤立的坦克是脆弱的,没有其他兵种合作的坦克也是不堪一击的。当时T-34受使用理念的限制,没有给每辆车都装备无线电(1944年,苏军坦克电台装备率才达到100%),一些坦克之间只能通过旗语甚至喊话来联络,结果自然可知。

实战中往往一队T-34坦克中最前面一辆被88高炮击毁了,而队列后面的T-34却根本不知道,结果接二连三的在同一位置被击毁。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T-34/85坦克的性能又有所增强,甚至在朝鲜战争中,一度打的美军无法应付,狼狈不堪。美军被迫使用了大量加强的巴祖卡火箭筒。中东战争中国,也有T-34的影子,甚至在中国打击越南的战争中,越南军队居然还有用T-34坦克作战的。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德军的坦克虽然对付不了T-34,可是德军还有大量斯图卡俯冲轰炸机,强大的88毫米高炮,以及大量有反坦克经验步兵,这些都可以消灭T-34坦克。斯图卡轰炸机和88毫米高炮都是是T-34的克星,著名的斯图卡恶魔汉斯·鲁德尔上尉就击毁了519辆苏军坦克,而88毫米高炮可以在2公里距离上击穿T-34的正面装甲。

同时苏军混乱的后勤装备,低下的训练水平,指挥官无能的指挥也都限制了T-34坦克的使用。

以在乌克兰地区的6个机械化军为例,只有3个机械化军装备T-34坦克,战斗中有着各种各样的问题。第15机械化军缺乏在复杂地形行军作战的经验和技术力量,在执行渡河行动时造成大量的T-34坦克沉入河中无法回收,这种不必要的损失让人惊叹。

红军第4机械化军属下的第32装甲师开战前刚刚接收到173T-34坦克,49KV坦克,到战争开始时候,该师最好的驾驶员驾驶T-34坦克的经验亦不超过5小时,多数炮手只在开战前接受过极为有限的实弹射击训练,更让人吃惊的是用于维修的后备零件和维修器材只达到定额的2%和13%

结果如何呢,摘录一段当时的战后总结:

第一次交战中红军第32装甲师于1941623日在卡门克·斯多尔米洛瓦地区击毁德军坦克18辆并摧毁了5门反坦克炮,而自身仅损失坦克11辆;在其后发生于6 24日的夜战中,第32坦克师以损失16辆坦克的代价击毁德军坦克16辆。在这之后的两周内,第32坦克师都在多布诺和布洛迪一带阻击德军步兵集群。但是,红军前线指挥官此时几乎无法从混乱的上层指挥机构得到德军
动向的情报和指示,战斗持续了半个月之后,第32坦克师开始陷入和神出鬼没的德军伞兵、坦克突袭分队的缠斗中,这些战斗证明了富有进取心和主观能动性、战
术经验丰富、联络手段先进的德军装甲部队在当时仍可超越T-34的技术优势。

这一阶段的行军状况也完全暴露了红军部队中隐藏的种种弊端:由于作战区域密布
河流和沼泽地,坦克运动、行进异常困难,但如果为了躲避这些而在公路上行军,又会沦为德国空军的绝好猎物。军官只能在作战和行军中对坦克手进行技术教育,
没有经验的士兵面对原本可以解决的机械故障往往束手无策,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开战一个月之后,第32坦克师损失了146T-34坦克(原有173辆)和 37KV坦克(原有49辆),官兵死亡103人、负伤259人。损失的坦克中有50%是由于机械故障而丧失,由于后备零件和回收设备的不足,只有10
的受损坦克经铁路运回工厂接受修理。坦克战损只占总损失量的30%左右,另有10%的坦克损失是由于沉入河中而导致。至7月中旬,全师可用的坦克只剩1 T-345BT-5,另有11BA-10装甲车。而第32坦克师在这一个月内一共击毁了113辆敌军坦克、摧毁反坦克炮96门,但作为装备最为精良
的红军坦克师之一,这个战绩明显地令人失望。这暴露出红军在对T-34的早期运用上,不仅存在机械上的问题,还要面对人员结构、训练和战术上的纰漏。


结果就是T-34并没有起到力挽狂澜的作用,直到莫斯科战役!


莫斯科战役后期,朱可夫等人开始尝试使用坦克部队开始实行反攻。他们利用有限的T-34坦克编组了数个坦克旅组成的快速装甲集群,重创了已经在莫斯科外面拼的筋疲力尽的德军。

莫斯科战役中德军及其仆从国损失了50多万部队。由于坦克性能上的巨大差距,T-34不但让德军坦克部队伤亡惨重,还让德军步兵师被大量杀伤。德国步兵当时还缺少有效的反坦克武器,面对苏军坦克遭受了极大的伤亡。

实战中德军步兵师只有很少的88毫米高炮,不能用于所有的阵地。而他们使用37毫米或者45毫米口径反坦克炮又击毁不了T-34,只能被迫以士兵用炸药包,集数手榴弹冲到T-34傍边将其击毁。

可惜这种打法又会遭到T-34的机枪和周围苏军士兵冲锋枪的扫射,自然伤亡极大。往往消灭一辆T-34德军要损失一个班的士兵,这也是之后便携式铁拳反坦克火箭发射器以及88坦克杀手火箭筒
被大量生产的重要原因。

莫斯科战役也是德军入侵苏联以来,损失最大的一次战役。

最终德军被迫停了攻势,全军后退250公里,这也是闪电战第一次遭遇失败,占据开始扭转!

实战中,T-34坦克开始被集中使用,初期遭受惨重失败的苏军将领们从战争中学习了战争,开始编组坦克军和坦克集团军,双方战术上的差距逐步缩小,加上T-34性能上的巨大优势让德军坦克部队更难以招架了。


 

二战最实用,最强大的坦克


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之前,苏联已经编组了25个坦克军和数个坦克集团军,每个军有168辆坦克,一个坦克集团军包括3个坦克军。稍后还编组了机械化军,也配备数量可观的坦克装甲车。

之后斯大林格勒战役中,苏军开始大量使用坦克装甲部队,此次战役获胜的一个重要的功臣就是苏军坦克部队,它的数量和质量相对德军都有很大的优势。

在最终将堵死德军突围的合围战中,苏军使用了数个机械化军,坦克军和坦克集团军。他们飞速突进,切断的德军步兵试图突围的通道,帮助苏军大部队消灭了德国第六集团军,全歼了德军21个师。

该战役德军和仆从国军队被歼灭80多万人,导致东线德军元气大伤,被迫转为战略防御。此战中T-34坦克发挥了极大的威力,著名的电影<斯大林格勒>里面,德军装甲部队已经被T-34消灭殆尽,只能依靠步兵对付T-34坦克。他们以一门75毫米反坦克炮和反坦克步兵和几辆T-34作战,结果伤亡非常惨重。电影中的这个场面,也是历史的真实写照。


到了库尔斯克会战的时候,苏军已经熟练的使用坦克集团军作战,并且彻底击溃了德军在苏德战场的最后希望。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T-34坦克是德军坦克手的恶梦,直到黑豹坦克和虎式坦克出现为止。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德军坦克由于无法对付T-34,被迫将3型坦克或4型坦克的全部升级,最终3型坦克换装了50毫米长身管火炮,但也只能击穿T-34侧面装甲。4型坦克换装了75毫米长管火炮,才能勉强击穿T-34的正面装甲。但这两种坦克受到初期设计的限制,装甲防御能力上已经无法提高,和T-34根本不是一个级别。

德国人认为3型坦克无法和T-34正面对抗,而4型坦克虽然可以和T-34正面对抗,但由于性能的劣势,需要德军坦克手有大大超越苏联同行的技术水平,这在每天都有大量新兵补充到前线的激烈战争中是不可能的。

19426月德军颁布的《东线部队同T-34坦克作战指南》中这样写道:跟我们
3型和4型坦克相比,T-34速度更快,越野机动能力更强,装甲更厚,76毫米炮的穿甲能力也强过我们的50毫米和75毫米炮,其斜面装甲使我们的穿甲
弹很容易弹飞。我们的50毫米坦克炮只能近距离从侧面和后面击毁T-34坦克。此外用高爆炮弹和机枪子弹射击炮塔底座,有时会使炮塔卡住而无法转动。另外
用穿甲弹瞄准射击T-34的炮塔弹盾,有可能震裂焊接缝而导致贯穿。

实战中,实现这些战术又谈何容易,不知道要搭上多少条德军坦克手的生命。


德国人迫于无奈,研究了5型坦克也就是著名的黑豹坦克,黑豹坦克的一些设计就是来源于T-34坦克。但黑豹坦克投入战争已经是1943年的事情,此时德军已经在战场上处于全面的劣势,失败是必然的,难以挽回大局了。


1943年黑豹中型坦克投入战场以后,对T-34则造成了一定的冲击。库尔斯克会战虽然已苏联人的胜利告终,不过面对着德军的黑豹,虎式坦克,费迪南重型坦克歼击车等先进的武器,苏联坦克部队损失很大,是德军损失坦克的4倍。

虽然损失大,但T-34的产量远远超过战争中的损失。它在同一个时期的生产量是黑豹坦克的10倍,是虎式坦克的30,40倍。换句话说,德国人在战场上拼命消灭1T-34的时候,苏联后方已经生产出了23辆。而苏联人消灭了1辆黑豹坦克的时候,德国人连10分之一辆也造不出。这种对比的结果就是,T-34越打越多,黑豹虎式坦克越打越少。

黑豹虎式坦克虽然先进,可惜绝对的数量劣势也让它们根本不是T-34坦克群的对手。T-34坦克的优秀的性能和数量上的绝对优势,帮助苏联装甲部队压倒了精锐的德军装甲部队。苏德战争中苏联的获胜,完全是在硬碰硬的激战中获得的完胜!


话虽然这样说,苏联方面认为,T-34性能上的劣势还是需要重视的。攻打哈尔科夫的战斗中,强大的苏联第5近卫坦克集团军在德军装甲部队的强力阻击下,最后只剩下了50辆坦克。实战中,T-34坦克除了在和黑豹坦克对抗中站了下风,也体现了自己的一些问题。

T-34坦克的噪声巨大,发动机开动以后会发出浓重烟雾,数公里外就会被敌人发现,非常不适合偷袭和隐蔽作战。

坦克对成员保护性差,坦克一旦被击中着火,往往引爆弹药杀死所有成员,甚至已经逃出坦克几米也无法逃脱大爆炸的威胁(T-34坦克爆炸以后装甲片横飞,对周围都有较大破坏)。

另外T-34坦克完全站在如何消灭敌人的角度出发,没有考虑坦克成员的安全性舒适性。坦克内部空间狭小,越野时候比较颠簸,内部高温高热,长期行军后苏军坦克手往往疲惫不堪,体力大减。

另外,T-34的车载仪器较差,火炮威力虽然大,射击精度远没有4型,黑豹坦克那么高。不过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也是为了适应苏联坦克手文化程度较低,训练不足的问题,即使有很精确的设备,他们恐怕也不会有效使用。

总之,T-34/76根据现有问题进行了一定的改造。


黑豹坦克的设计目标就是对付T-34坦克,因此无论火力,防御力上都胜了T-34/76一筹。T-34随即开始改进,在1943年推出了T-34/85坦克。主要的改变时换装了一门85毫米\56倍口径ZIS S-53式火炮(原本是高射炮),添加的装甲防御,因此炮塔也就变大,被德国人称为大脑袋T-34

85毫米火炮可以在1000的情况下击穿102毫米的钢板(用碎甲弹时穿甲力达到110毫米),在几百米内威力更大,可以在近距离有效击穿黑豹坦克的正面装甲,理论上也可以勉强对付虎式重型坦克。

T-34/85坦克性能比T-34/76提高了很多,性能更加优秀。由于当时黑豹坦克数量很少(连最重要的库尔斯克会战中只有150辆黑豹坦克),实战中T-34/85对手仍然是3,4型坦克,自然在个方面都大大占了上风。

以下是很多德军军官的回忆:

1.1944.4.2号早上,3T34\85中型坦克在波兰的南部和2辆德军4H帝国军骑坦克在600的距离交手。T34 \85坦克在15分钟内将24型坦克全部击毁,4型坦克向苏联坦克的正装甲开火14,没有一次是有效的,几乎全部被反弹(175毫米炮弹打穿了 T34坦克的正面副装甲,)T34\85中型坦克向4型坦克开火时,最多只用3炮就可以将其粉碎。

2. 1944.9.11号早上,8 T34\85中型坦克在华沙市区和6辆德军4G坦克展开了巷战,仅仅10分钟就将德军坦克全部击毁(距离为560左右),而自身只损失了一辆坦克,4G坦克向他们开火45,只有不到12次是有效的,T34\85坦克的攻击没有一次是无效的

31944.8.5号于基辅北部
德军中型坦克营长说:我不敢相信,这种苏联人的坦克竟然可以在1200时就打烂我们的坦克,我们除了虎式坦克和黑豹坦克外,几乎没有坦克能顶住它他攻击。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T-34坦克是苏联二战军工理念的代表之作,也是苏联获胜的原因。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库尔斯克会战以后,苏联红军再也没有受到什么大的威胁,接连发动10次大规模进攻,一年多内歼灭德军及其仆从国军队200多万人,收复了苏联全部国土,占领了波兰,罗马利亚,保加利亚,南斯拉夫等国。到了1945年苏军总兵力670万人,拥有10.73万门大炮和迫击炮,1.21万辆坦克和强击火炮,1.47万架飞机。与此相比,当时德军拥有370万人(其中包括21万匈牙利部队),5.62万门大炮和迫击炮,8100辆坦克和强击火炮,4100架飞机。苏军在兵力和武器方面占有绝对优势,其中坦克上数量和性能上都有绝对压倒性的优势。


就这样苏军一路打到柏林。柏林战役中苏军主力坦克仍然是T-34,在柏林的废墟中T-34有效的掩护了步兵作战,是夺取柏林的重要功臣。最终在苏军250万人6000多辆坦克装甲车的打击下,防御柏林的100万德军和1000多辆坦克装甲车的强大军团土崩瓦解,希特勒在地堡中自杀,二战的欧洲战场结束。


欧洲停止以后,苏联百万大军回师东进,一举击溃号称精锐中精锐的日本关东军,消灭60多万人,迫使日本投降,二战彻底结束。此战役中,T-34坦克将日军性能落后的95,97式坦克打得落花流水。其实德国人尚且无法对付T-34,何况色厉胆薄,外强中干的日军装甲部队呢。


可以说T-34坦克之所以成功,在于它的性能远比德军坦克部队中的中坚力量3,4型坦克要优秀的多,虽然黑豹重型坦克性能比T-34要强,但T-34/85坦克还是可以对付黑豹的。况且T-34的数量高达5万多辆,即使把3,4,型和黑豹加在一起也不到这个数字的一半,从任何角度来说,德国装甲部队无论质量和数量,显然不是主干为T-34坦克的苏军坦克集团的对手。

面对性能优秀T-34构成的装甲洪流,号称欧洲第一的德国装甲部队灰飞烟灭。T-34坦克引领着数百万苏联红军攻陷了第三帝国首都,逼迫独裁者希特勒开枪自杀,从而获得了苏联第二次卫国战争的伟大胜利。T-34坦克可谓是苏联在二战中最重要的大功臣!


所有跟帖: 

老萨谈 斯大林的管风琴--喀秋莎火箭炮 zt -ouyanghui- 给 ouyanghui 发送悄悄话 (28318 bytes) () 11/13/2013 postreply 11:48:25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