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中国空军1949-11-11建军64周年·空军进行曲·进行曲·进行曲 ~ ~】

来源: 弓尒 2013-11-11 12:22:50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20746 bytes)
本文内容已被 [ 弓尒 ] 在 2013-11-11 14:57:02 编辑过。如有问题,请报告版主或论坛管理删除.
 

刘亚楼与统帅


1962年9月,刘亚楼向毛泽东、刘少奇汇报空军击落美制U-2型高空侦察机的经过。

1949年11月1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司令部在北京成立,
原军委航空局撤销,其人员及业务移交空军司令部。空军领率机关先后设参谋部(司令部)、
训练部、政治部、工程部、后勤部、干部部和空军直属政治部等部门。


 
经过半个世纪的建设,人民空军已经发展成为一支由航空兵、地空导弹兵、高射炮兵、
雷达兵、空降兵、电子对抗、气象等多兵种合成,由歼击机、强击机、轰炸机、
运输机等多机种组成的现代化的高技术军种。主要任务是担负国土防空,
支援陆、海军作战,对敌后方实施空袭,进行空运和航空侦察。



让陆军飞起来

 

  1949年7月,当刘亚楼准备随十四兵团南下时,突然接到中央军委的通知,面见毛泽东主席。
于是,刚被任命为十四兵团司令的刘亚楼,奉命组建空军。


1949年8月9日,一辆满载四野十四兵团指挥机关的军列行驶在北上的京汉铁路上。

  根据军委电令,以十四兵团指挥机构和直属部队为基础,成立空军司令部。
在兵团参谋处长何廷一的率领下,2515人由兵团驻地汉口一路北上。
一路上,大家三句话不离“空军”,互相打听空军到底是怎么回事。有那见多识广的就开始吹牛:
空军就是坐飞机、住高楼、吃大米白面,反正就是享福去了!
也有不少人来问何廷一,他坦率地说,自己也不知道。

他更不知道的是,就在此刻,就在他们头顶的蓝天上,
他们的司令员刘亚楼正在赴苏联谈判援建中国空军的路途中。
在苏军的C-47运输机上,从没有坐过飞机的空军司令吐得翻江倒海。

  几年后,毛泽东一本正经地问刘亚楼还晕不晕飞机,他开玩笑地说:
“空军司令晕飞机,海军司令晕船,这就是本人的干部政策!”



刘亚楼等 与 统帅

 

毛泽东亲自点将

 

  一个月前的7月11日,毛泽东在中南海召见刘亚楼,亲自点将,要他担任空军司令员。


此前在研究组建空军的会议上,有两位元帅对这个酝酿中的新兵种很感兴趣,都表示愿当空军司令;
林彪给中央发电,请求让刘亚楼上前方指挥作战,“如亚楼留中央不来,我们前线指挥甚感困难”;
甚至刘亚楼自己也以“学陆军不懂空军”为由推辞??但这些都没有动摇毛泽东的决心。


事后证明,毛泽东的用人眼光的确独到,刘亚楼确是空军司令的不二人选。除了看中他集指挥、
谋略和行政于一身的全才,毛泽东深知组建空军离不开苏联“老大哥”帮忙。而刘亚楼曾经留学
苏联伏龙芝军事学院,卫国战争时期还在苏军干到少校,
而且,他还兼任过“东北老航校”的校长,和空军结下了不解之缘。
 

 

  “东北老航校”1946年成立于吉林通化,原名东北民主联军航空学校,堪称中国空军的摇篮。

 

  日本投降前夕,东北空军部队云集。由于经常遭美国轰炸,
日本将不少飞行训练单位从其国内迁移到中国东北。
1945年,日方甚至将陆军航空士官学校第59期新生约4500人全部调至东北训练。
日本投降时,这些装备几乎全部留下了。
苏联空军的装备比日本先进,飞机型号也不一样,对这些器材未必全部缴获运走。
中共敏锐地看到这一形势,
立刻从延安调集学过飞行的人员,抢先进入东北,各处搜集航空器材,创立航校。


  吕黎平就是从延安被派到“东北老航校”去的。他曾经在盛世才举办的“新疆航空队”
(该期43名学员是清一色的共产党员)学过飞行,到“东北老航校”后担任了训练处处长。
他因此成为随刘亚楼赴苏谈判的两名助手之一。

 

  赴苏之前,毛泽东再次召见刘亚楼,吕黎平也参加了接见。



朱德和刘亚楼欢送空军出征将士


 


7月31日下午4点,刘亚楼一行准时来到中南海。朱德总司令首先接见,
勉励他们要像“老母鸡抱蛋”那样,一窝一窝抱下去,从小到大,从弱到强。
接着,周恩来副主席交代了去苏联的行程安排。5点半,刘亚楼等人来到毛泽东住处。

 

  毛泽东满面春风地跟他们一一握手,向秘书交代留饭,然后点燃一支香烟,坐在藤椅上开始漫谈。
毛谈到,过去穷所以没有向苏联开口,现在请苏联援助我们建立空军的条件已经具备了。
因为,有全国性政权,可以做生意,有偿还能力。


刘亚楼汇报了空军的建军方案,指出中央拟请苏联援助的一两百架飞机数量太少。
理由是,国民党空军尚存有200到250架作战飞机,
为了达到1.5:1的数量优势,我军需要300到350架作战飞机。

 

  他们还指出了两个比例失调。1200名飞行员和500名地勤人员,显然失当;
歼击机和轰炸机的比例又过小。“美帝要侵略别国”,轰炸机占作战飞机总数的52%左右,
苏联的轰炸机则只占30%多。中国组建空军,歼击、轰炸机比列按2:1到3:1比较合适。


毛泽东用很温和的口气肯定了他们的方案,并且归纳出两条建军方针
第一,以一年为限建立空军作战部队,协助陆军渡海作战,解放台湾。
从陆军选调飞行人员采用速成训练的方法。
第二,要贯彻勤俭建军、厉行节约的方针,因为是贷款建空军,花钱买经验。

 

  刘亚楼不负所托,用流利的俄语跟苏联空军总司令维尔希宁元帅进行了三轮会谈,
几乎完全按照领袖在中南海勾画的蓝图签订了协议。至于“花钱买经验”究竟要花多少钱,
并不在谈判之列,协议中只是约定,按照国际标准价格计算,将来偿还。但哪里有国际标准价格呢?
只好由苏联单方面定价。
1954年接收苏军在旅顺大连地区的飞机装备时,苏方把机场塔台的旧桌子都折价了。

一个月变出6所航校的超级魔术
 
当时空军司令部在北京灯市口同福夹道7号办公。
这个地方原是国民党空军某大队的驻地,有两栋小楼、一排平房。
 
掌管机关和直属部队的参谋处长何廷一,可以说是空军机关的大总管。对于空军的家当,
没有人比他更清楚。所以,当他听刘亚楼宣布,要在一个月内创办6所航校,
不禁怀疑自己听错了。看周围,大家都在小声议论着。

 


空军的特点,是建军必须先建校。10月30日,中央军委正式批准了空军创办6所航校的方案。
当天下午,刘亚楼就召集了空军第一次干部会。 

  刘亚楼站了起来。会议室里的嗡嗡声停止了。他双手撑着桌沿,身子前倾,
扫视全场后下达了落地有声的军令:12月1日必须全部开学!“按规定时间开学,是英雄;
拖延开学日期,是狗熊。你们究竟是英雄还是狗熊,12月1日见分晓!”


被任命为第四航校校长的吕黎平一天都不敢耽搁,怀揣着250亿元办校经费(相当于现在的250万元),
第二天就赴沈阳上任了。这笔钱在当时可是一笔巨款了。
 

  一个月后,航校从无到有生长出来了。吕黎平向刘亚楼报告开学条件已具备,
在签署电报日期时,11月28日的“八”字刚划了一撇,还缺一捺,头已歪倒在桌上睡着了。

  筹备期间,吕黎平接到东北军区机要处转来的电报,知悉11月11日,
中央军委电告各军区、各野战军,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司令部宣告成立。
此前,总参谋部就空军的名称及级别问题向毛泽东写了报告,
毛泽东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司令部”和“中国人民空军司令部
两个方案中圈定“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司令部”,暂时定为兵团一级。】】

 

  6所航校都在12月1日如期开学。稍后,以“东北老航校”为基础的第7航空学校也在牡丹江成立了。

 

  1950年3月,蒋介石宣布恢复“总统”职务,命令国民党空军空袭中国沿海城市。
而在朝鲜半岛上,战争的阴云也在聚集。在国际风云变幻的情况下,空军的发展计划一再提速,
航校三次扩编。刘亚楼也被聂荣臻封为“超级魔术师”。

 

  在这样的超常规发展之下,中国空军也创造了很多超常规之举。
为了解决人多飞机少的矛盾,空军党委在征求苏联顾问同意后决定,
将飞行学员的航校初级、中级、高级教练机再到部队改装战斗机的四级训练体制,
改为三级训练体制,免去高级教练阶段。


开办初期,专业俄语译员奇缺,不懂行的翻译在苏联教员讲课时,把驾驶杆译成“一根棍子”,
飞机座舱译成“飞机上的小房子”,飞机横滚动作译成“圆桶在空中旋转”。
学员听得大眼瞪小眼,教员急得敲鞭发火,翻译更是汗流浃背。吕黎平组织“诸葛亮会”,
利用分配来的40名国民党航空人员当助教,解决了问题。

 

  第四航校有苏联专家100多人,由校长顾问谢尔格也夫领导。
到1950年5月第二次扩编之后,全校人员1547人,其中飞行学员124名,
比协议多了三分之一。苏联专家普遍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

 

  航校有雅克-18初级教练机和雅克-11中级教练机各14架,还有少量拉-9高级教练机。
僧多粥少,显然不能让所有学员同时开飞。包括林虎、王海在内来自“东北老航校”
的16名学员被编入速成班,首批开飞训练。由于基础较好,苏联顾问决定,
这16名速成班学员全部越过中级教练机训练,直上高级教练机。

 

  
。。。。。。。。




中国空军进行曲




(文图素材辑自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




【2013-11-11】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