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岩島之爭 國內部分人被美軍嚇破膽 (zt)

来源: Bluelight涨停突击队 2012-05-17 20:39:07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28621 bytes)

 

黃岩島之爭 國內部分人被美軍嚇破膽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517  



資料圖:菲律賓反華游行。
  原題:當前黃岩島 危機的國際環境分析

  (一)剖析菲律賓的所謂策略

  這次菲律賓入侵中國黃岩島 海域、無理侵擾中國漁民正常漁業活動、挑起事端、製造對峙、並試圖將南海問題“國際化”,事件持續至今,中國方面已經表現出極大的克制和外交努力解決的誠意。然而,顯然菲律賓沒有表現出相應的誠意,相反,還有不斷將事態挑高、爭取更多“國際化”的意圖。黃岩島 危機沒有隨著中國的忍讓和寬容而得以平息,相反有繼續發展的趨勢。現在中國社會、尤其是中國民間對此事的反應已經趨近沸騰,情緒強烈,此事已經不止是兩國外交部之間的問題,而已經毫無置疑地成為當前全中國人民關注的熱點之一。在當前情況下,黃岩島危機向何處去,應該做出更多實質性的舉措來予以引導和應對。

  在這次黃岩島危機里,我們能清晰地看到菲律賓的所謂策略:

  菲律賓認為中國正處十八大前夕、認為中國不會在此時動武,所以採取“以侵擾進逼為直接手段,但力度上較小、避免直接開戰,手上挑起對抗、嘴上空喊和平,保持外交接觸”的方式,試圖成功地摸索出一條“蠶食、騷擾、挑逗中國之道”,逐步蠶食中國合法權益。具體來說,即菲律賓不斷主動挑事,製造事端,步步侵吞中國合法權益。如中國無實質反應,則其就侵吞掉一塊中國權益。如遇到中國阻擋,則其就先挑逗挑釁,狐假虎威,有意運用背後所謂“有超級大國站在一起”的假象,讓中國一些人產生“如果中國動武,將直接與美國開戰”的錯誤幻覺,投鼠忌器,從而忍讓其非法活動。在對峙過程中,菲律賓對中國進行百般挑釁羞辱,將自己扮演為“東南亞敢於向中國行動的領袖”,打擊中國的威望,同時卻試圖把握火候,接近燃點時就說兩句外交場面話,把問題拉回空談友好,喊叫“中國不能以大欺小”,並妄圖製造“東南亞將團結起來對付中國”的假象,讓中國一些人產生“如果對菲律賓動武,將使東南亞產生反華同盟”的錯誤幻覺,誘使中國不對其動武。然後繼續其非法活動,並試圖把這些非法活動“日常化”,最終完成對中國合法權益的蠶食侵吞。

  (二)起作用的不是哪個國家的一廂情願,而終究是國際世界的遊戲規則

  我們在南海問題的系列分析文章里的第一篇:《破除對軍事行動的認識誤區——從當前南海問題東海問題對我國軍事行動的思考》里就已經論證過:那種 “不分具體情況而把國家對外軍事行動一概看做‘會破壞國家經濟建設大局,打破了國家的和平安定和戰略發展期,阻止國家的崛起振興之路’”的觀念,顯然是荒謬和錯誤的。而合理、有限度的軍事行動,對於國家綜合實力和國家利益是有正面促進作用的。它本身就是促進國家利益的有效手段,而且在有些時候還是不可替代的唯一手段。

  那麼,今天我們再嘗試來從戰略上來分析,當今國際形勢是否存在“其他強國為菲律賓出頭與中國作戰,形成反華聯合陣線”的條件呢?雖然美國前一段在中美戰略對話里已經明確表示了“美國在南海問題上持中立立場”,但是中國國內依然有一些人動輒提“一旦中國對菲律賓發動軍事反擊,中國就將面臨與美國發生戰爭,形勢十分嚴峻。”並且言之鑿鑿地推論“美國的中立態度只是一種表面姿態,實際是美國絕不會對中國的軍事行動置之不管,這是美國和西方國家以及東南亞國家聯合給中國下圈套”。我們在前一篇分析文章《破除對軍事行動的認識誤區——從當前南海問題東海問題對我國軍事行動的思考》里就已經提出,在分析國際形勢時,首先要看到國際世界最基本的四條遊戲規則:

  1.實力原則。實力是一切行為的根基。國際世界間任何決策,都離不開這條基本規則。雙方的實力對比,是決定採取什麼樣的態度和政策時必須考慮的基礎。

  2.利益原則。每個國家的行動出發點都是自己的國家利益,而不是別人的國家利益。自己的國家利益是任何國家對外政策的決策出發點。沒有人會願意為了別人的國家利益而去使自己與一個較強的對手發生戰爭。

  3.代價原則。賠本的買賣不能做,代價太大的事不能幹。如果一件事確實具有一定的戰略利益,但其戰略代價和戰略成本太高,足以使其戰略利益基本抵消或者大大消耗,那麼這樣的事是誰也不願意做的。

  4.風險原則。如果不能確定一件事的代價到底有多大,可是這件事的風險太大,沒有較大把握,前景不明朗時,那除非自己的國家利益受到極大挑戰、已經不能不通過斷然措施攤牌時,否則“風險原則”就足以讓一個國家不去做這件事。

  現在,我們對照這四條國際遊戲規則,來仔細客觀看一看美國對黃岩島危機可能會如何行事。

  第一,實力原則。毋庸置疑,中國這些年的實力也有很大增長,中國已經成長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的科技實力也快速向前發展,已經成為美國直接關注的重點經濟和科技大國。同時,中國的國防軍事力量也得到了快速進步,不論從武器裝備上還是從軍事訓練、組織編成上,都正在成為越來越令人重視的一支軍事力量。客觀地說,中國軍事力量雖然比世界最強的美國軍事力量仍存在一些差距,但在自己家門口卻絕非美國可以不費力氣、不大代價、不冒風險就擊倒的。

  客觀說,中國的實力已經有了長足的發展,不是誰想隨便捏就能隨便捏的。而與中國這樣一個實力較為強大的國家走上軍事對抗,會面臨什麼樣的代價和風險,也是任何國家在考慮是否軍事介入南海問題時都不可能不考慮的。現在,美國已經多次正面承認必須考慮中國的實力,表明“與中國對抗不可取”,“美國無意與中國為敵”,而中國國內卻有少數人非要閉眼無視中國的實力,總認為“別人武裝介入的可能性很高,與中國發生戰爭的門檻很低,中國的軍事實力不堪一擊”,這實際是一種對國際現實的選擇性無視。

  這種想法,實際是脫離了別人的看法而一意孤行地自己貶低自己,自己恐嚇自己,自己逼迫自己退讓。如果一些人轉不過這個彎來,那麼也不應那自己去代表別國的想法和理性。

  (三)廣泛的中美共同利益,是美中雙方都不會為別國而互相輕易發生軍事衝突的基礎

  第二點,利益原則。從國家利益角度來看,美國和中國雖然存在較強的戰略競爭,從意識形態和社會制度上也有很大不同,但也同時存在極大的共同利益。中美兩國對此都有清晰的認識,都共同承認:如果中美關係走向敵對,對於雙方的利益都將有極大的損害。中美之間,存在極為廣泛的共同利益基礎,讓美國不會輕易為了不是自己核心利益的東西而向中國開戰。

  具體來說,中美兩國的廣泛共同利益基礎,體現在:

  中美之間極其巨大的雙邊貿易額,從經濟關係上極其複雜的互相依存關係。中美2011年度雙邊貿易額達到4467億美元,互相是對方第二大貿易夥伴。而雙方的第一大貿易夥伴均是歐盟,而歐盟是由多個不同政府的國家組成的鬆散的組織。所以事實上,中美兩國互相是對方第一大貿易夥伴國。中美貿易關係絕非“中國單向的依賴美國市場”,2011年,美國向中國出口額也達到1222億美元,同比上升20%,中國連續11年成為美國出口增長最快的市場。中國是美國2011年度第三大出口市場。這都說明,美國是不能忽視中國這個巨大的出口市場的。此外,中國還是美國在外投資的重要目的地之一,美國累計在華投資6.1萬筆,累計合同投資金額1623億美元,中國已經成為美國跨國公司在海外重要的利潤來源地之一。而且中國對美國出口也絕非僅僅對中國有利,美國的商業零售、物流交通等諸多行業和消費者都直接從中獲利,並且價格低廉的中國商品極大降低了美國的生活成本和通貨膨脹率,從側面有利於保障美國社會的穩定。除了中美貿易的直接買賣部分和美國在華投資收益之外,美國還有大量海運、航運、物流、港口等行業直接受益於中美貿易,牽涉了美國大量就業人口。而且中美貿易近幾年的發展勢頭十分迅猛,在清潔能源、新能源、新材料、信息技術、金融業、服務業、環保產業等行業擁有巨大的合作前景。尤其是這幾年,美國爆發了金融危機,美國經濟並非十分景氣,就更需要與中國的經貿合作和金融合作來度過難關。這一點已經表現得十分明顯。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因美國毫無必要地為菲律賓而與中國爆發戰爭,而中國的實力又決定了美國難以迅速、輕易地戰勝中國、更迭中國的政權,那麼美國在中美貿易和在中國投資上的利益就會化為烏有。美國能願意為了一個普通夥伴的利益而使自己的國家利益受到如此慘重的損失嗎?我認為,不會。

  另一方面,在國際戰略安全層面,美國與中國也有廣泛的共同利益。當今世界面臨著諸多新的威脅和挑戰。例如核擴散,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擴散,恐怖主義,極端勢力,地區安全威脅,不同文明的衝突,打擊世界範圍販毒和有組織犯罪等問題。在這許多問題上,美國都需要中國的合作,也都離不開中國的攜手合作,美國也正在尋求中國的合作。如果美國為了菲律賓而與中國進入軍事對抗,必然在許多問題上中美兩國也將進入對抗狀態,攜手合作的局面將化為泡影。美國也會在這些問題上面對一些更加費力和不利的局面,這一點也是美國在決策時必然考慮的問題。

  如果說,實力是確保別人不敢隨便對你有惡意的基礎,那麼共同利益就是確保對方對你有好感、互相能共存的基礎。中美之間深厚廣泛的共同利益,決定了美國不會輕易在南海為了菲律賓而與中國進入戰爭狀態或軍事對抗狀態。美國政界雖然肯定會對中美關係有一些雜音,中國在南中國海採取行動時也必然有一些雜音甚至敵對叫囂,但中美兩國龐大的實力和廣泛深厚的共同利益,就決定了美國政府執政者最終不會為了不屬於自己核心利益、為另一個國家菲律賓的利益而與中國進入戰爭狀態或軍事對抗狀態。在國家利益、尤其是廣泛深厚的共同利益面前,傳統的“意識形態對立”和“社會制度不同”位置都大大退後,必然無法居於主導地位。

  (四)理智的保障:代價與成本原則

  我們再來看第三點,現在中國國內總有些人繪聲繪色地預言“一旦中國對菲律賓發動軍事反擊,美國就將肯定與中國發生戰爭”,並“大聲疾呼”地預言著與美國發生戰爭的可怕後果。我們不妨暫時來按照這些人的思維,假設一下如果美國為菲律賓出手,與中國發生軍事對抗,看美國所能獲得的戰略利益是什麼,而美國所面臨的戰略代價和戰略成本又是什麼。

  即使按照有些人的對抗思維,假設美國為了菲律賓而與中國發生軍事對抗,美國可能獲得的戰略利益是:

  一是可能遏制中國的上升勢頭,保持自己一超獨大、世界領導的地位。

  二是可能打擊中國政府,方便後面進行反中國政府的活動,改變中國社會形態。

  三是擴大自己在東南亞的勢力,樹立“美國永遠是老大”的形象。

  四是如果美國能將中國徹底擊敗,可以將中國轉為美國的附庸國,成為美國更好的市場和獲利來源地。

  但是,美國真的能輕易達到這種目標嗎?美國面臨的戰略代價和戰略成本又是什麼呢?

  首先就是中國也具備相當強的綜合實力,中國在軍事實力上也是軍事大國、核大國之一。美國軍事力量很難像對付地區中等國家那樣輕鬆地擊敗中國。軍事行動的風險和代價是完全無法忽略的。這是美國必須考慮的最大戰略代價和戰略成本之一。

  其二就是中國不但具有一定的防禦能力,而且中國的二炮和空軍近年來具備了一定的反擊能力。戰爭不可能是美國近年來多次戰爭那種“單向打擊”模式,中國的反擊將造成敵手的同樣嚴重受損。這是對方完全無法忽視的戰略代價和戰略成本。

  第三就是與中國這樣一個大國進行一場戰爭,需要多麼巨大的軍費,對美國的經濟會造成什麼樣的消耗。對於伊拉克這樣一個並不強大的對手,美國在 2003年發動了伊拉克戰爭。美國國會在2008年1月公布的報告顯示,僅至當時這場戰爭就已經耗費4400億美元軍費。而與中國這樣一個大國如果爆發戰爭,那軍費消耗還要遠大於伊拉克戰爭。請問那些繪聲繪色地預言“一旦中國對菲律賓發動軍事反擊,美國就將肯定與中國發生戰爭”的人:

  ——在金融危機尚未過去、美國經濟並不景氣的今天,這筆龐大的戰爭費用需不需要解決?美國在開戰前決策的時候能不予考慮這個因素嗎?

  美國如果為菲律賓出頭來與中國打一場戰爭,戰爭費用菲律賓能報銷嗎?如果菲律賓承擔不了這筆軍費,該由誰來為這場為另一個國家而打的戰爭承擔這筆軍費?

  海灣戰爭時期,因為伊拉克悍然入侵並吞並另一個主權國家、並把持了全世界40%的石油而激起了全世界的公憤,所以許多國家幫美國分擔了海灣戰爭的軍費。其中承擔大頭的是沙特阿拉伯等海灣國家。而如果因中國捍衛自己國土的軍事行動,美國對中國發起戰爭,又有哪些國家願意為美國承擔這筆龐大的軍費?

  第四就是與中國爆發一場戰爭不但將對美國經濟產生明顯的壓力,而且美國這幾年本身處於金融危機的情況下,經濟形勢一直不十分景氣。美國這幾年一直希望與中國展開更緊密的經貿合作,幫助美國度過金融危機。這其中最明顯的表現,就是美國對於中國繼續購買美國國債的依賴。長期以來,美國經濟一直是寅吃卯糧的形式,社會經濟和民眾消費都是採用花貸款提前消費的辦法來運轉。美國每年聯邦預算都面臨嚴重的赤字。用一種比較通俗但不完全準確的方法說,預算赤字就意味著美國聯邦政府需要支出的預算里有相當一部分實際沒有錢來進行,這牽涉到美國社會和經濟、民生、福利的方方面面都要受影響。在現代社會,預算赤字或者通過濫印鈔票來解決,或者是壓縮預算開支,或者就要通過信貸式的國債來解決。濫印鈔票是飲鴆止渴,將造成嚴重的貨幣貶值,通貨膨脹,進而將動搖美國作為世界金融中心的地位,將使美國喪失身為金融中心的融資發展模式。所以美國只敢小幅度量化寬鬆,超發鈔票,而不敢大規模濫印鈔票。而壓縮預算開支,就不可避免要擠壓社會福利和各行業既得利益,阻力也十分顯著。所以,中國繼續購買美國國債,對美國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成為雙方互相依存關係里十分複雜的一環。這不是有些人想象的“如果美國與中國開戰,剛好把原來欠中國的國債全部勾銷賴掉”,而是“如果美國與中國開戰,中國停止購買美國國債,美國今天的聯邦預算就將立刻面對困難,必須找到新的一個如此巨大的替代者”。而戰爭顯然將加劇經濟的困難,對於美國聯邦預算更是極大的消耗。所有的戰爭,只要不能速勝,而且不能通過以戰養戰的手段掠奪,對經濟就有雪上加霜的作用。

  如果硬要讓美國為了菲律賓而與中國進行一場戰爭,美國經濟甚至有可能將陷入西歐式的國債危機和新一輪金融危機,這將嚴重威脅到美國的國力根本。這在美國領導人決策是否為菲律賓而進行一場對中國的戰爭時,是不可能不面對的現實因素。

  (五)複雜的大國博弈和制衡原則,是大國間避免軍事衝突的輔助要素

  如果美國真的因為中國在南海捍衛領土的合法活動就對中國發起軍事行動,從當前國際形勢看,很顯然地將造成兩個複雜後果:

  首先就是會在世界上造成新的對立陣營,從根本上這將危害美國現在作為沒有對手的超級大國在世界的領導地位。

  長期以來,對於具有強烈尚武精神的俄羅斯,美國具有強烈的不信任和遏制心理,這種心理是根深蒂固的,也是有其現實原因的。雖然俄羅斯現在國力還沒有完全走出衰弱,經濟國力不如中國,但由於俄羅斯剛猛的民族性格和崇尚軍事、勇於對抗的思維,美國對於俄羅斯的猜疑和忌憚還要遠在中國之上。雖然俄羅斯的國力不足以單獨對抗美國,但如果中國和俄羅斯結盟,情況就將複雜化。中國長期奉行不結盟原則,長期與美國和俄羅斯都保持良好的關係,不搞對立陣營結盟,這就決定了世界上不會出現一個非常強大有力的反美聯盟。而如果中國在被逼和自衛的情況下,走向中俄結盟,就意味著一個挑戰美國在世界領導地位的對立陣營正式形成。俄羅斯對於美國也長期存在很深的芥蒂和不信任,俄羅斯在很多方面都與美國為首的北約矛盾重重,摩擦不斷,早已認為“美國的目的就是逐步包圍俄羅斯,最終拆分和消滅俄羅斯這個潛在競爭對手”。這種觀點在俄羅斯政壇占有主導性的地位,所以俄羅斯近年來一直對於美國存有極強的猜疑和不安全感,俄羅斯方面想與中國尋求更近一步接近甚至結盟的願望一直很強烈,並早已發出了大量試探信號。中俄兩個大國都有相當強的經濟實力和科技實力以及軍事實力,又具有廣闊的內部市場和自然資源,中俄兩國在不少方面具有優勢互補。如果中俄兩國結盟,將出現美國無法通過外部封鎖予以解決的局面,將在世界上再次形成美國不喜歡見到的兩大陣營對立局面。

  所以美國一直不希望中國和俄羅斯走得很近,更不願意見到中俄形成軍事同盟。如果中國為了捍衛自己領土竟遭到美國軍事打擊,那麼可謂逼中國太甚,中國就必將與俄羅斯結為同盟以保障自身安全。美、中、俄三國實際上一直保持著一種微妙的、互相猜疑、而又互相依存、同時互相制衡的“戰略平衡”。雖然美國實力上目前居於明顯優勢,但中俄兩國的實力也在快速上升,兩國一旦結盟也可造就很強的抗衡力量。在這個局面里,美國不能隨意向中俄兩國中的任何一個發起戰爭,就是那個微妙的平衡點。如果美國隨意向中俄兩國中的任何一個發起戰爭,就會引發中俄兩國同時巨大的憂慮,擔心唇亡齒寒的結果,中俄兩國就不可避免會迅速接近。

  所以在今天的形勢下,俄羅斯的存在,對於中國的國家安全具有相當大的益處。我們要用好俄羅斯牌,與俄羅斯加強互相支持和互相協調,深化中俄經貿關係和政治軍事關係。在中俄關係沒有正式結成軍事同盟的情況下,中俄關係的良好,就是對中美關係不至於過度惡化的一個重要牽制因素。我們在中美之間、中俄之間一定都要建立良好的戰略關係,通過構建穩定的大三角關係來制約美國輕率向中國發動戰爭。中國應該支持俄羅斯的合理安全關注,也可以支持美國提出的一些合理觀點,要幫助美俄之間避免出現嚴重的戰略誤判,保持中美俄大三角的穩定,同時加強與俄羅斯的經貿政治軍事關係,防備萬一出現極端狀況。

  而出於對中俄結盟的顧慮,也制約著美國輕率進入與中國軍事對抗局面。出於避免把中國逼向與俄羅斯結盟共同對付美國的考慮,美國也不會為了與自己核心利益無關的菲律賓問題而向中國發動軍事打擊。

  第二,現在一些國家的核危機和國際恐怖主義正發展到關鍵時刻。何去何從,能否解決,正是最關鍵的節骨眼。從美國認為的威脅等級上看,雖然中國的國力遠在這些國家之上,理論上說對美國構成的戰略競爭也遠超過這些國家,但是由於中國的國策較為低調平和,很少與美國正面衝突,與美國存在重大的合作面,敵對性較低,所以在美國排列的威脅等級上反而遠低於這些國家。當前某些核問題正處於激化邊緣,可能再過幾年有些國家就可以擁有真實可信的核戰能力。現在隨著美國對自己國力和戰爭的清醒認識,連美國自己也已經不再提“同時在世界兩個地區進行兩場中等強度戰爭”,更何況“與中國這個大國進行一場高強度戰爭,同時與其他國家進行一場中等強度戰爭”?

  如果美國為了菲律賓而阻止中國合法合理捍衛自己領土,與中國發生一場戰爭,那麼那些現在接近核戰能力門檻的國家就必然獲得一個美國無暇顧及的 “機遇期”,在美國無暇顧及的時機里他們就會具備實際的核戰能力。而這些國家對於核戰門檻不會像中美那樣自制和理性,那時美國將面臨空前高漲的安全危機。說得更通俗一些,就是:

  如果美國為菲律賓出頭,為了阻撓中國合法合理捍衛自己領土而與中國發生一場戰爭,就等於美國顛倒了威脅等級順序,直接放任自己的優先威脅發展壯大,將局面複雜化,混亂化。等於美國自己出了特大昏招,自己給自己添亂添堵添恐怖。

  而實際上,美國和中國一樣都是講理性的國家,都特別注重邏輯性和實用性。美國會出現如此重大而明顯的錯誤,先去為別國而與中國發生戰爭,然後放縱美國的高等級威脅做大做強,自己砸自己的腳嗎?

  總而言之,即使以一些人“中美對抗”的思維來看,“美國為菲律賓出頭而與中國開戰”雖然具有一定的戰略利益,但其戰略代價和戰略成本太高,足以使其戰略利益基本抵消或者大大消耗,甚至可能得不償失。這樣的事是正常頭腦的人都不願意做的。

  (六)大國間防止戰爭的安全閥:風險原則

  我們再繼續看國際世界基本遊戲規則的第四點,風險原則。

  這一點實際是由實力原則決定的。而且其分析道理實際是與第三點“代價原則”相通的。美國和中國雖然存在戰略競爭,但也存在極大的共同利益和極大的互相忌憚,目前不存在“兩國國家利益衝突極大已經必須你死我活”的問題。風險原則的適用條件也是存在的。

  如果中國對南海進行合法合理合情的捍衛領土活動,而美國竟然對中國開戰,那雖然美國綜合國力和軍事力量的確強大,但中國畢竟是進行一場家門口的保衛祖國戰爭,中國社會的民意將迅速統一,全中華民族將再次迸發出驚人的力量。到那時,中國社會上愛自己祖國、希望好好過日子、只是對中國政府現存一些問題提出批評、希望中國發展得更強大的人,和中國社會上少數無視中國國家利益和民族大義、以賣國求榮逞私欲的人將迅速分裂,界限清晰。到那時,那種無視中國國家利益和民族大義、以賣國求榮逞私欲的叛國漢奸將迅速被全國人民唾棄和懲處,難逃被鋤奸嚴懲的下場。他們通過網絡和媒體製造出來的種種“聲浪”也將暴露出虛假的泡沫本質,美國終究指望不上那種沒用的“帶路黨”。戰爭的結局並不能由美國輕易決定。

  如果美國不能擊敗中國,那麼在付出了那麼多代價、損害了那麼多利益、消耗了那麼實力以後,美國將怎樣面對呢?如果戰爭進入了長期對峙,對美國的利益影響和實力消耗又會造成什麼樣的結果?

  還需要警覺的是,在中美“大打出手、互相造成嚴重損耗”的時候,會不會有其他暗藏野心的國家乘機做大做強,甚至成為終結美國世界領導秩序的“第三股勢力”?美國以一場為別國而打的戰爭而成就了其他國家超越自己的領導地位,這也是美國不願看到,也必須考慮的。

  綜上所述,所以我們一直強調:我們在考慮國際環境時,不但要考慮可能對我們不利的因素,也要客觀考慮對別人不利的因素。其實規則永遠是相同的,對我們是如此,對別人其實也是一樣。我們不要自己嚇唬自己,把一切條件都想象成只能對我們不利,還要清清楚楚看到對別人不利的地方,看到別人不願意賠本和代價太大的地方。不要自己無視事實地全盤否定自己,不要背離事實地把我們的實力想象成一無所有。更不要無原則地自己打壓自己,要真正掌握出牌規則,合理地利用規則,而不是自己無限地放棄原則。如果某些人就喜歡把判斷建立在自己貶低自己、自己嚇唬自己、自己全盤否定自己上,那種做法也實在不是理性的態度。

  一句話表明我的觀點,我堅定地認為:

  美國所言“美國在南海問題上保持中立”會是一種比較真實的立場。即使有些人喜歡有選擇地懷疑美國的一切目的,懷疑那是否美國的圈套,但是從美國自身的利益上看,美國也確實不會輕易為菲律賓捲入與中國的戰爭。這是符合美國國家利益、經得起美方深思熟慮的結果。只要中國在南海捍衛領土的行動里掌握好有節制的原則,不要進攻菲律賓本土,不把戰火隨便擴大到除了南海島礁以外的地方去,不對菲律賓進行一場全面封鎖禁運,不在南海進行航運禁制,美國就不會對中國的軍事行動發動戰爭干涉。

  (七)東南亞各國在黃岩島危機里可能的態度

  分析完了美國在黃岩島危機里可能的態度,我們再來嘗試分析東南亞各國對黃岩島危機可能採取的態度。國際世界四條遊戲規則,對於美國適用,對東南亞也同樣是如此。

  第一,實力原則。毋庸置疑,如果說中國的實力比美國還有一定差距的話,而對於東南亞各國來說,中國是一個當之無愧的強國。東南亞沒有任何一個國家願意自己衝在前台與中國發生戰爭。東南亞國家不是傻子,沒有任何一個願意把自己當做與中國交戰的犧牲品。

  第二點,利益原則。從國家利益角度來看,東南亞各國和中國不存在較強的戰略競爭,而與中國的經貿依存關係更加突出。雙方共同利益更加廣泛。2011年度,中國與東盟貿易額達到3628億美元。中國已經成為東盟第一大貿易夥伴。中國還是向東盟投資的重要來源國。與中國的經貿關係,直接關係著許多東南亞國家的重大經濟利益。

  在考慮東盟立場的時候,還要看到一個現實情況:東盟並不是同一個國家,而是多個不同國家組成的組織。在與中國關係問題上,許多東盟國家與中國沒有任何領土爭端和重大矛盾,而卻有重大的共同利益,憑什麼要為其他國家而去與中國打仗?那種想法無異於一種弱智式的無理要求。實際上,雖然菲律賓在東盟內部百般挑動,要求東盟國家聯合起來對付中國,但遭到東盟國家的集體反對,無人響應,就是一個最好的明證。

  中國國內某些人喜歡用“東盟國家大多不是共產黨執政國家,出於共同反共產黨和反中國控制東南亞的目的,就可以走到一起聯合對付中國”的思維來說事,實際上是十分可笑的。這完全無視了國家利益是任何國家採取行動的出發點,國家利益的不同,決定了東盟不會對中國採取聯合反華的態度。其實東南亞各國也都是很理性、很成熟的國家,有著與中國上千年的交往史,熟知中國的思維方式,有著與中國近似的邏輯思維。在國家利益面前,所謂的“意識形態衝突”和“普世價值觀”其實根本排不進考慮因素的前列。東盟其他國家絕不會按照某些人的安排去犧牲自己、勇當反中國的前鋒。

  第三點,代價原則。這就不必說了,在東盟國家實力不如中國強大的情況下,為了菲律賓而對中國聯合開戰,那是一種痴人說夢式的想法。

  第四點,風險原則。其實這也不必說了,東盟其他國家不但要考慮參加對中國開戰的後果,尤其是要考慮在本來沒有自己什麼事的情況下進犯中國引火燒身的危險,而且還都有各自不能不暗中考慮的風險:

  對於印度尼西亞和馬來西亞兩個伊斯蘭國家來說,始終與美國存在既不得不表面親近依賴、又難以彌合的問題。近年來,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國家領導人都多次批評美國干涉他們的內政。馬來西亞反感美國干涉他內部的法律問題。而印度尼西亞在對待亞齊分裂勢力和東帝汶獨立過程里始終與美國存在根本矛盾,很擔心美國隨時再來這麼一手。對於他們來說,明顯是在走一條“同時友美友華,以美國制衡中國,又以中國制衡美國”的路線。參加對中國的戰爭,不但損害他們自身,而且會造成制衡美國的平衡力量消失,對他們的戰略利益造成嚴重危害。越南雖與中國存在一些領海領土爭端,但同樣是社會主義國家。越南心里非常清楚,現在是因為有中國這樣一個社會主義大國存在,所以美國才輪不到修理越南,對越南採取拉攏態度,越南才能擁有相對的安寧。而如果一旦中國真的被美國打倒,那越南絕無幸免的可能,越南將毫無疑問地成為下一個。越南對於參加這種反華戰爭,是存有嚴重顧慮的。所以越南的真實戰略是“靠近美國,用美國給中國施加壓力,然而卻需要中國制衡美國,在兩強之間進行表演和取利”。柬埔寨和老撾、緬甸也長期與美國存在一些不同,同樣有這種很現實的顧慮。東盟里的泰國,長期與中國關係良好,連在中國實力十分有限的朝鮮戰爭都不願參與對中國作戰,今天更毫無理由要為別人去與中國開戰。

  綜上所述,我的觀點也非常明晰:

  只要中國的軍事行動保持限度,不要攻入菲律賓本土,不要把戰火涉及到除南海島礁之外的領土,不要對菲律賓實行全面封鎖禁運,不要介入菲律賓內部分裂事務,東南亞各國就根本不可能聯合起來對中國實行敵對政策,更不用說聯合對中國進行戰爭。


  (八)透過浮雲,看到菲律賓實際的底牌

  綜合而言,我們對於當前黃岩島危機里菲律賓實際底牌的觀點是:

  其實菲律賓的這種伎倆,是非常簡單的,本質上說是沒有實力、沒有底牌做支撐的冒險活動。菲律賓試圖利用中國這些年處理南海問題的老做法特性、抓住中國的脈絡、玩弄中國的底線。但在菲律賓自身實力低下和當前實際國際環境下,菲律賓的做法實際相當於一個通體內外傷的人用虛張聲勢、倒打一耙、步步侵奪的手段攪鬧,試圖讓對面的人用常規思維認為“對面那個人連最起碼的實力都沒有,怎麼可能敢對我如此叫囂挑釁?他一定是背後有巨人撐腰,周圍有同盟支持,布下了圈套等著我上套!”,產生極大的懷疑和不自信,從而使菲律賓用這種手段成功得逞。

  打個不完全恰當的比喻,菲律賓的伎倆實際相當於一種“皇帝的新衣”式的鬧劇,而菲律賓不是什麼皇帝,而不過是個小角色而已。只不過在菲律賓以及西方媒體以及國內某些人的大聲忽悠和唱衰中國之下,我們國內有些人產生了強烈的猶疑——總是在無端地擔心,我們是不是品位太差了,我們是不是不夠聰明,要不然我們怎麼能看不到菲律賓身上的新衣呢?

  其實只要我們清醒透徹地分析清局勢,把握國際大局,牢牢保持自信力和主動權,對於菲律賓這種“皇帝新衣”式的鬧劇,完全可以只用輕輕一指就戳穿在地!如果菲律賓的不斷挑釁達到了動武的條件,那我們完全可以不用過度顧慮“一旦中國對菲律賓發動軍事反擊,美國就將肯定與中國發生戰爭”和“如果中國對菲律賓採取行動,會造成整個東盟的聯合反華陣營”,完全可以果斷地採取包括軍事武力在內的一切必要手段捍衛祖國的領土完整和主權!

  說完了我們在這兩個問題上的觀點,我們也不妨來假設一下,如果中國採用“步步退讓、為了所謂戰略機遇期而無原則放棄合理合法權益”的策略,中美關係、中國與東盟關係是否會更安全呢?

  在國與國之間,發揮作用的首要原則,無非是實力與利益這兩條原則。如果中國有實力卻不敢使用,自己放棄使用,就等於沒有實力。那麼,各國就都想在與中國交涉中盡可能多地獲得自己的利益。而當中國有實力卻不敢使用,自己放棄使用實力的權利時,那就相當於中國變成了魯迅筆下一個巨大而軟弱的肥羊,其他國家反而會通過進一步緊逼來迫使中國做出更多讓步,從而獲得更多輕易獲得的利益。如果菲律賓對中國進行了如此高調的挑釁行動而未受任何懲罰,將使其他國家都得出結論:中國十分軟弱無能。這將極大鼓舞侵害中國國家利益的行為,中國今後面臨的各種侵權行動將越來越多。同時,那也將使美國得出錯誤結論:中國連對菲律賓這樣無實力的小國都投鼠忌器,不敢維護自身的權利,說明中國是軟弱無能的,更不敢對美國有什麼反應。這將進一步加劇外界對中國的誤判,一些國家將對中國採取更加步步緊逼的態勢。其實現在美國也在看中國出招,看中國出招的力度決定自己後續的態度。這道理也是很簡單的:如果你自己都不敢於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別人憑什麼要保留你的利益空間呢?如果我們自己步步退讓,那別人自然而然就占據了我們讓出的空間,誰會刻意給我們留著我們自動放棄的利益呢?

  無原則的退讓,本身才是對中國國家安全和國家利益的巨大破壞。那樣,中國將面臨一個嚴重惡化的安全環境,戰略發展期的和平保障將失去。到那時,如果中國繼續步步後退,只會造成中國國家利益嚴重受損。而如果那時中國忍無可忍,終於決定行使保衛國家的權利,由於之前的退讓已經大大提高外方的胃口和膽量,等我們最後反擊的時候必然會出現更大規模的戰事和禍端。

  所以,可以很清晰地判斷,如果步步退讓,不敢堅決捍衛我國的國家利益,那麼反而對中美關係和中國與東南亞關係都將產生嚴重的不利影響。亮明底線,敢於維護自己的底線,是保證國家利益的有效途徑。而反之,如果含含混混,步步退讓,反而會釀成更大的災難和禍端。這種禍端,就叫做“綏靖政策”的危害。

  關於在黃岩島危機中,如果無原則地恪守決不動武,自己限制自己,對於中國會有哪些嚴重危害,我們將在我們這個黃岩島危機分析專稿的後續文章里陸續詳細探討。而我們中國可以在黃岩島危機中採取哪些行動來轉危為機,我們也會在這個系列專稿的後續文章里提出我們的觀點。依然歡迎大家屆時關注。

  (來源:東方網 作者:劉臨川、肖雲)

 

http://groups.wenxuecity.com/groupview.php?gid=1536

所有跟帖: 

呵呵,当年18国联合国军,咱都没有害怕过,况且是现在。繁体字,估计是专门写帖子的人写的。 -tubaozi12- 给 tubaozi12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5/18/2012 postreply 02:07:44

当年可是无产阶级专政的政府,现在是类似国民党的官僚资本主义政府,行为方式是有很大不同的! -dasreich- 给 dasreich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5/18/2012 postreply 03:26:57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