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两次鸦片战争

来源: 李毅 2012-03-14 09:07:44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13360 bytes)
本文内容已被 [ 李毅 ] 在 2012-03-14 18:06:45 编辑过。如有问题,请报告版主或论坛管理删除.
回答: 精神国力与中国百年国耻的原因李毅2012-03-14 09:04:20

 

五.两次鸦片战争

 

    两次鸦片战争前,中国是世界第一大国、第一富国,人口、幅员、产值、物力、财力都远大于英国。根据学术界的不同计算,1840年中国的总产值至少是英国的十倍。常备军80万,可调动的武装力量数百万。而两次鸦片战争,敌人兵力一直从几千人到两万多人不等,且英法劳师远征,远离后方,难以持久。英军的优势,一是舰炮口径大,射程远,能够在射程内支持步兵作战,但1840年的英国舰炮,与朝鲜战争的美国火力,完全不可比。二是步枪比中国军队好,但也不过是单发枪,且一下雨就不能用,那时候根本还没有机关枪。三是野战炮的灵活运用,但口径不大,攻坚能力并不很强,且数量有限。两次鸦片战争,英军都是沿海、沿江作战,都以攻城为战略手段,以通过攻下坚城或兵临城下的战略手段,达到强迫中国签署不平等条约的战略目的。具体说来,是以攻占广州、南京、北京,为主要战略手段。英方从未掩饰其战略目标与战略手段。从战略上讲,其下攻城。英军不得不攻城,不得不攻坚城,是其不可克服的战略错误和战略弱点。

对中国来讲,全歼入侵敌人的最好办法,就是在人口稠密的大城市,特别是北京,打巷战。打巷战,就可以把敌人的火力优势降到最低,最充分发挥中国的人力优势(其实,不要说鸦片战争,就是解放战争初期、朝鲜战争初期,中国军队也主要是靠近战、夜战、白刃战制胜。)在华南,打烂广州,与长沙共存亡。在华东,打烂南京,与武汉共存亡。在华北,打烂天津,与北京共存亡。当时的北京城池,是世界最大的城池,是当时世界上最大、最坚固、最完善的城防工事体系[1],城中套城,环环相扣,其结构布局非常有利于打巷战。不要说对当时的英法联军,就是对打胜了辽沈战役和淮海战役的兵力占绝对优势的解放军,傅作义的北京城池也不是轻易好打的。英法主攻北京,志在必得,根本没有退路。中国在天津打烂以后,把军队、军属、京郊百姓全部撤进北京城墙(上世纪五、六十年推到护城河里了)以内,只许进,不许出,北京城内,自天子以至于庶民,从宫女到老大妈,全民皆兵,卫国就是保家,谁都无法当逃兵,都是哀兵。在城墙以外坚壁清野,该烧的烧,该砸的砸。传檄天下,号召天下兵马、天下豪杰起兵勤王,奔赴北京,从外围兜剿,里应外合。号召全体军民,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只留首级。恢复战时体制,以敌人首级为唯一标准重新调整全国各级官员队伍。交一个首级授秀才,交两个首级授举人,交三个首级授进士,交十个首级授实缺县令(县长),手下交一百个首级授实缺知府(市长),手下交一千个首级授实缺巡抚(省长)。一手交头,一手兑现。全国各级现任官员,砍不到首级的,一律让位或暂时留任。只要有这样的政策,全北京城的老大妈,都会为了老公和儿子的前程,提着菜刀冲向街头。两、三万英法联军,根本就不够砍。打太平天国的时候,官军为邀功屡有割百姓首级冒功的。这种事情,鸦片战争中不会有,因为英国人、法国人和中国人长得太不一样了。即使用十比一、二十比一的代价全歼两万多侵略者,对有四亿多人的中国来讲也是一个极其微小的代价。

有学者认为,道光咸丰是少数民族皇帝,不敢用汉人打战,值得商榷。打洪秀全,还是用了汉人曾左李。蒋介石不是少数民族,一样不战而弃东北、不战而弃平津。斯大林不是俄国人,希特勒不是德国人,一样都能打仗。有学者认为,鸦片战争期间,民兵不能用来作战,因为没有足够的军事训练,值得商榷。太平军和湘军都是农家子弟,都比八旗、绿营能打。现在非洲那些出身低微的文盲儿童少年兵,也很能打。有学者认为,鸦片战争打不赢,是因为道光咸丰没有钱打仗,这是滑天下之大稽。不要说国库就在北京,不要说当时住在北京的皇亲国戚、富商巨贾、文武百官总共有多少钱,光说皇宫里、圆明园里面的东西,值多少钱?拿出一个零头,在北京打巷战都用不了。天下豪杰来北京勤王、割首级博取功名,自然是自带兵马粮草。在城外的圆明园,可以放两、三万志愿军,在圆明园有值钱东西的地方就地布防。后退一步,就地正法。讲清楚,你手边的东西,你死不了,全归你。守不住了,你死之前,全部毁掉。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我读两次鸦片战争史,读出来的结果,和主张鸦片战争中国必败的学者,完全不同。我认为,两次鸦片战争,中国不是打败了,而是根本就没有打。中国那时有四亿多人,有近百万常备军,在鸦片战争史中,中国出兵万人以上参战的战役很少;中国军队战死千人以上的战斗很少。多数战斗,中国军队都是一触即溃,伤亡都很小。这哪里是打仗,根本就像幼儿园小孩儿过家家。(斯大林格勒巷战,不讲双方伤亡多少万,苏方自己就地正法的逃兵就有一万多人。)这根本就不是中国社会历史的常态。道光咸丰如果敢打,一样能赢,但他们畏敌如虎,畏战如鼠,根本不敢战,根本不想战,早就未战先败。

咸丰作为最高统帅,更是弃政府、军队、人民于不顾,大战在即,临阵逃脱,不战而降,庞大坚固的北京城池,拱手相送。两次鸦片战争中,道光咸丰对英国人要的那点小钱,根本就不在乎。前线统帅在付广州赎城费和南京赎城费的时候,出手又多又快。从上到小,一是钱多,二是怕死,三是从来不敢在大城坚城打巷战,怕打破坛坛罐罐。上行下效,一以贯之,少有例外。这根本就不是中国历史的常态。

中国军事科学院编写的《中国军事通史》,对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北京能否巷战,有一段叙述,全文如下:

 

    故都北京城墙高厚,外城、内城、均挖有宽深的护城河,城上安设大小火炮数千门,城内尚有满汉守军13.3万余人,城外另有马步万余人,仓谷钱粮均有储积,存在着防御作战的许多有利条件。当时,只要文武大员具有誓死坚守的决心,凭坚固守,等到各省“勤王”之师到来之后,实行内外夹击,持久作战,使联军滞留于坚城之下,进退维谷,有可能在严冬到来之际迫其后撤。法军指挥官蒙托班就承认:“对这样的城市进行围困,特别是在全然没有攻城大炮的的情况下,就很可能旷日持久。而严寒即将来临,我们所得到的全部情报均不允许我们在十一月一日后仍停留在城前。”无奈,留守京城的大臣们均认为“城不可守”,完全丧失了抵抗的信心,根本不进行固守的准备。108日,在联军的威胁下,释放了巴夏礼等人。10日,侵略军照会清廷,限三天内将安定门交给联军把手,否则即行攻城。城内大臣们不敢违抗,如期开门揖盗。联军遂不折一矢,不损一兵,安然进入北京外城。[2]

 

可见,中国必然失败的观点是没有根据的。大小火炮数千门,守军十五万,百姓数十万,仓谷钱粮均有积蓄,防守坚城,攻城敌军只有两万多人,还没有攻城大炮,中国为什么必败?联军定于十月十三日攻城,十一月一日就将难以为继,也就是说只需守城十七天,就胜利在望,中国为什么必败?

有学者认为,中国不开放,英国用武力开放中国,并非完全不正义。这种说法,实难苟同。我也不认为,中国开禁鸦片就完全错误,英国为了弥补贸易逆差要在中国卖鸦片就完全没有道理。如果英国也在英国允许英国人吸鸦片,也允许中国人种鸦片到英国去卖,那就是平等互利,那英国打鸦片战争就没有什么非正义性。但英国规定英国人在英国抽鸦片就砍头,却发动鸦片战争要中国人抽鸦片让英国赚钱,则英国打这场战争就没有丝毫的正义性。这根本就是拿中国人不当人,禽兽不如。

如果道光或者咸丰打赢鸦片战争,整个中国历史、亚洲历史、世界历史就完全不同。代表亚洲出头的,就不是明治,而是道光或者咸丰。自上而下在浴血奋战、砍杀首级中涌现出来的新的统治阶级,很容易回到郑和下西洋的进取精神,走向世界,与欧洲互通有无、取长补短,实现工业化,就像明治和俾斯麦一样。中国社会也就不需要自下而上的革命了。中国继续作世界第一富国、第一强国。英国永远超不过中国,美国永远超不过中国,俄国拿不走那150万平方公里土地,日本也不会脱亚入欧。人类历史就不会出现1865年到2025年这个小插曲,这个变态。



[1] 百度百科,《北京城池》。http://baike.baidu.com/view/353404.htm

 

[2] 军事科学院,《中国军事通史》,第17卷(上),军事科学出版社,2005,第119页。

所有跟帖: 

鸦片战争时的英国不能算小国弱国吧? -Xibeiqiao- 给 Xibeiqiao 发送悄悄话 Xibeiqiao 的博客首页 (463 bytes) () 03/14/2012 postreply 16:58:11

回复:鸦片战争时的英国不能算小国弱国吧? -李毅- 给 李毅 发送悄悄话 李毅 的博客首页 (80 bytes) () 03/15/2012 postreply 08:28:11

光一个加拿大,就比现在的中国领土还大 -Xibeiqiao- 给 Xibeiqiao 发送悄悄话 Xibeiqiao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3/15/2012 postreply 14:41:32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